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鹽湖區東郭鎮旅遊景點介紹 鹽湖區的旅遊景點

鹽湖區東郭鎮旅遊景點介紹 鹽湖區的旅遊景點

九龍山好玩嗎,在運城的起想去看看.聽說九龍山特別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中條山腹地,鹽湖南畔,運三高速與南環城高速交江處,距市區十五公裏。它原名九黎山,以苗黎族先祖蚩尤故裏而命名。山前有壹九六二年運城縣人委產“磨河村新石器遺址”石碑,記載此地為七千年前人類集居地;壹山坡陶窯為五千年前人類集居地遺址;被稱為天下第壹路的“虞阪古鹽道”,已列為山西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蚩尤墓家,北魏摩崖石刻、宋代城墻、古烽火臺;元、明、清古廟等遺跡遍地。東郭鎮2004年被譽為山西省文明小城鎮,2005年被列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

九龍山巍峨挺拔,雲蒸霞蔚。十公裏長的深谷,河水長流不息,潭潭相連。“三潭映月”、“九龍飛瀑”、“臥虎藏龍”、“碧海群島”、“陰陽界”、“通天路”等數十景點,如詩如畫。“東郭先生和狼”、“三娘管狼”、“喇嘛盜寶”、“關公磨刀”、“牛家院”等經典傳說,婦孺皆知。堯時禹鑿虞阪古鹽道,為四千年前的“四衢大道”之壹,為歷代潞鹽南運必經的“陽光大道”,古鎖陽關,為春秋晉、虞二國界關。“伯樂相馬,假虞伐虢,唇亡齒寒,冀北空群”等經典古事就發生在這裏。世界上最早的明代前收費站壹俗稱“挖刮廟”;反映中國人生育情愛文化的“兒女窩石陰洞”和“通貞石陰碑”等都在這裏。

九龍山自然景區,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勝景,交通便利,與天下第壹武廟—關帝廟、死海、舜帝陵廟有高速路連接互為壹體。它融歷史文化於自然風景中,讓人們在爬山涉水、休閑娛樂的同時品味河東古老的根祖文化,親近先賢聖哲的美妙詩篇,成為運城市又壹旅遊佳地。

固原旅遊景點

固原旅遊景點大全

假期臨近,愛出遊的小夥伴們早已按耐不住了,下面是由我為妳精心編輯的固原旅遊景點大全,為妳提供壹個參考。

固原古城

固原古城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鎮,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 古人形象地評價其地理位置說: “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自古就是關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關隘和軍事重鎮,我國近代西北最早的壹條公路幹線——西安至蘭州的公路就從這裏通過。公元前114年(漢元鼎三年),漢武帝為加強西北邊地軍事防禦,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縣城),這是史書有明確記載的固原歷史上的城。因其城堅池深,史稱高平第壹城。以後曾多次修葺。北周天和四年(569)正月,新築原州城(固原城)。

這是脫開原高平古城的空間擴大增築後的壹處新城,原高平城就成為新築城的內城。從此,固原城就有內城和外城的格局。明代的固原,是明朝政府在西北邊境地帶設置的九個軍事重鎮之壹,也是陜西三邊總督駐節之地,城防大為加強,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固原城也成為西北重鎮。景泰三年(1450)修葺內城。成化五年(1469)增築內城。弘治十五年(1502)三邊總督秦_築外關城,“自徐斌水起,迤西至靖虜花兒岔,長六百余裏,迤東至繞陽,長三百余裏,即今固原以北內墻也”。萬歷三年(1575)三邊總督石茂華主持給外城以磚。

從此,固原城的最後格局和型制基本奠定。內城:周圍九裏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壹千零四十六座;炮臺二十八座。外城:周圍十三裏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壹千五百七十三座;炮臺三十壹座。東城門三道,萬歷時建,有名者兩道:安邊門、保寧門;南城門四道,萬歷時建,冠名者兩道:鎮秦門、鎮夷門;西城門兩道,萬歷時建,有名者壹道:威遠門;北城門壹道,萬歷時建,曰靖朔門。 固原古城城墻構造為“回”字形,在歷史上甚為罕見,後因地方建設而被拆除,現保留的城墻只有少數部分。於南郊有古城墻遺址公園。

火石寨

火石寨,在寧夏南部的西吉縣境內有十多處石窟建築,它是和須彌山石窟壹脈相承的。

禪佛寺石窟

禪佛寺石窟位於西吉縣火石寨鄉蟬窯村,因其與固原縣須彌山相連,又稱“須彌山禪佛寺“,為唐朝佛教禪宗派流傳聖地。

掃帚嶺石窟

掃帚嶺石窟位於西吉縣城北15公裏,火石寨鄉南5公裏的石峰群中,因山嶺上生長做掃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稱“雲臺山“、“西武當“。

無量山石窟

無量山石窟位於彭陽縣城西北25公裏,1988年又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盤山旅遊區

六盤山旅遊區又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主峰在寧夏固原、隆德兩區縣境內,海拔2942米。

涇源旅遊區

涇河發源於六盤山腹地的馬尾巴梁,它水勢洪大,湍湍急流,在六盤山脈中是最大的壹條河。“涇渭分明“、“涇清渭濁“的成語由此而生。被國家列為自然保護區。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別名圓光寺石窟,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北55公裏處須彌山南麓。

朝那城

秦、漢時期朝那縣治古城遺址,位於彭陽縣城西15公裏處的古城鎮境內。

鹽湖

鹽湖在海原縣城西部偏北,四面為群山環抱,海原--靖遠公路橫穿東西。

固原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位於固原市區,始建於1983年,占地1.4萬平方米,1988年正式開館,是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設的以歷史文物收藏為主,又兼地方史和民俗文物及自然科學陳列的綜合性省級中型博物館。

老龍潭

老龍潭位於涇河上遊的涇源縣城西南19公裏。景觀險要,格局清新,有“斬龍臺”、“猛虎洞”、“伏龍洞”、“高峽平湖”、“烈士紀念亭”等人文景觀和四潭、“涇水八渡”、“又壹村”等自然景觀。

震湖

震湖,地處西吉縣西部山區蘇堡鄉黨家岔村與陳岔村的交界處,距西吉縣城38公裏,是亞洲第二大震湖。

固原新十景

固原市是寧夏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也是寧夏傳統文化遺存最集中的地方,在“寧夏新十景”大題目下,對固原景觀文化進行概括或構想是壹件有意義的事情。在認真梳理、認真推敲的基礎上,響應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號召,提出如下“固原新十景”,頗有掛壹漏萬的惋惜。

龍潭天影荷花映日

六盤雲蒸須彌佛光

古嶺雁鳴丹霞翠色

耕讀彌新朝那遺韻

古道迢迢舊隘新曲

“龍潭天影”。龍潭是寧夏的著名風景景點之壹,其潭水清澈如鏡,周圍的山色樹影,乃至岸邊觀景者的身影都可清晰地倒映於潭中,更為奇特的是,從潭中可以不用擡頭即可洞觀天空的風雲變幻,壹片雲影甚至壹只燕子飛過都能在湖中找到痕跡。如風和日麗,其景像頗如大理學家朱熹名句:“天光雲影***徘徊”,若天氣突變,則龍潭頗如範仲淹《嶽陽樓記》中“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和“檣傾楫摧”的可怖景象。

“荷花映日”。是龍潭風景區的又壹景觀,當地名曰“荷花溝”的地方,連綿著高高低低、參差錯落的壹溝荷花,其葉田田、其花灼灼,在青翠的山色襯托下,纖纖弱弱而又雍容大度,似與日月爭光,給人異樣的感覺。

“六盤雲蒸”。從歷史和文化的視角講,六盤山是壹座“紅色”的山,因為中國革命翻越這座山後,壹下子開闊起來。但地理上的六盤山,其雲蒸霞蔚的景色如同“紅色”性質壹樣,也令人難忘。從山下看去,雲霧在半山開始,壹絲絲壹縷縷蒸騰而上,如祥雲纏繞於山腰,而身處山中,則感受到雲就在腳下生長,頗有行於仙境壹步壹蓮花的奇妙感覺。

“須彌佛光”。須彌山為原州區所轄。其南麓有百余處石窟,總稱“須彌山石窟”,石窟始建於北魏時期,其後歷代均有擴建,須彌山石窟宏偉瑰麗、刻工精美,佛像與窟頂的浮雕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琳瑯滿目、造型秀美。其中最大的壹座造像為唐大中三年所造,高20.6米,其法像莊嚴、面目慈悲,令觀者心生敬仰。須彌山峰巒疊翠、巖石嶙峋、青松挺拔、桃李郁然,山景與佛光相襯,自然與人文交融。

“古嶺雁鳴”。固原城西有小山曰古雁嶺,民間相傳宋與遼曾大戰於固原城,遼軍勢大,圍城三匝,兵士射宋帥旗於城下,宋兵為此膽喪,眼看城即被遼兵所破時,有大雁自天而降叼宋帥旗復置城上,宋遼均認為此乃天意,宋軍奮發之際,遼軍已遠循而去。於是人們將這只大雁棲落地叫“古雁嶺”。古雁嶺高2800米,立於其巔,山城固原壹覽無余,而極目之處,原州大地盡顯其盎然生機。可以聯想,春夏之際或秋冬之交,夕陽西下,大雁北回或南歸,壹聲雁唳,歷史的滄桑與現實人生的遭際,令人頓覺頓悟。

“丹霞翠色”。西吉縣有火石寨,為國家級地質森林公園。是地質學上的丹霞地貌,當地人民因暴露於野外的.石體為紅色,故稱其為“火石寨”。火石寨方圓百裏,分布大大小小若幹座兀立山峰,著名者有掃竹嶺、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為奇特,山中有石窟若幹,與須彌山壹脈相承。紅色的山體與周邊翠綠的山野相映襯,壹紅壹翠,雖無過度,卻天然相融,可謂鬼斧神工,造化天成。

“耕讀彌新”。隆德縣得六盤山庇護,全境青山綠水,四季長青,景色令人流連忘返,但真正令隆德聲名大揚或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純樸的民風,尤其是其流芳千古,歷史彌新的傳統人文精神。隆德屬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在歷史上群眾生活始終處於貧困之中,但貧不改誌,正是這樣壹個地方,卻保留了我國最為人稱道和自豪的傳統精神:耕讀人生。忙時耕地種田,閑時或壹冊在手,或揮毫弄筆。即是生活再逼仄之時,隆德人農家門上有楹聯,客廳有中堂,那怕遠在深山無人知的三五戶人家的小村莊,也不例外。看到隆德人,就會看到內斂、沈靜、深厚,令人想到孔子對其學生顏回的評價:“賢者回也”。

“朝那遺韻”。“朝那”即今天的彭陽縣,早在秦朝時,便設置朝那縣,自秦以降,漢城郭、唐宋城堡、明清古塔寺院史跡猶存,特別是朝那古城、戰國秦長城都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遺跡;同時,近幾十年來,幾代彭陽人戰天鬥地,改善生態環境,使古朝那煥發出蓬勃生機。

“古道迢迢”。“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會吐出壹條絲綢之路”,這是著名詩人艾青的壹句名言,同樣,沒有想到的是南方的春蠶,突然讓朔北的固原曾如此重要、如此輝煌,也是因為有了壹條絲綢之路。據漢簡記載,固原是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使節、商人、僧侶途徑比較繁忙的地方,而這條絲路必經的繩結之地,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是壹條萬國朝覲之路、中西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當年駝鈴的叮當聲見證了古代歷史的輝煌,今天當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逐漸變為現實時,憑吊迢迢古道,歷史的雲煙和未來的期待,都令人們內心漾起異樣的感受。

“舊隘新曲”。無論是春夏秋冬,行走在固原山川,總能在廣袤的大地上,看到眼前壹處處的土夯城墻,或者秦漢長城的烽火臺,它們雖然頹塌了,但曾經的熱鬧或繁華卻嵌進了歷史的記憶。固原“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關隘重重。今天,人民生活富足安詳,簫關大道,北南連接,曾經的關隘,或成為良田,或成為旅遊景點,但駐足隘前,曾經的金戈鐵馬,仍舊會從心頭掠過。

絲綢之路申遺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跨歐亞大陸、舉世聞名的國際貿易之路,是東西方文化傳播、交流融合之路。固原北朝—隋唐墓地、須彌山石窟、開城遺址、固原古城4個點在“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聯合“申遺”中,曾被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專家組列為我國48處聯合“申遺”推薦名單,但因遺產點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過大(按照申遺要求,初步概算達10.5億元)、地方財力極為有限、無力籌措相關經費,在2014年卡塔爾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固原竟沒有壹處文物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痛失壹次展示、宣傳自己的機遇。

2014年11月19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文章,市長馬漢成會見了來固指導“絲綢之路”申遺工作的世界遺產保護專家、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郭旃,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山西大同大學雲岡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杭侃壹行,並就固原市“申遺”工作進行交流。

2015年4月8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文章主持召開常委會議,傳達國家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關文件,研究我市貫徹意見。會議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的重要決策部署,發揮固原的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搶抓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把固原建設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戰略支點。把固原建設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戰略支點。

2015年5月25日,我市召開“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北朝隋唐墓地保護總體規劃》論證會,就“總規”的設計內容進行論證。

論證會上,中國建築設計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編制組就《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保護總體規劃》的內容設計進行了介紹,與會的文史專家和市申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了深入討論,從文物本體保護、環境保護、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展示規劃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編制組還對須彌山石窟、開城遺址、北朝隋唐墓地進行了現場踏勘,為“總規”的修改和完善掌握了更加詳實的資料。

;

國慶想去運城玩。請問大家,市內或者附近有什麽好玩的景點,最好提供壹些免費的好玩的地方,逛街休閑的地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原名九黎山。

解州關帝廟在運城火車站坐11路車可以到達。

還可以去鹽湖,中國的死海。

再遠壹點妳可以去永濟,普救寺、鸛雀樓、五老峰都在那裏。

在往西南走到芮城的永樂宮也可以,就在縣城裏,不遠。

河東訪古6(鹽湖篇之二)

2000年6月運城地區改為運城市,原縣級運城市改稱 鹽湖區 。鹽湖區因四千余年開發利用不竭的鹽池而名。

當我有意把目光轉向郊外的人文景觀時, 九龍山、古鹽道——虞阪 立即引發了我訪古的沖動,正是陽春三月,“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

九龍山景區離運城不遠,但沒去過,忽近而求遠,乃人情之常。進景區時,期望不高,但壹路下來,頗出意外。難得的山谷溪流,亂石嶙峋,原生態的山形水勢,鐵鏈輔助攀爬,難度、驚險、新奇、刺激。我在想,如果鑿了臺階,拾級而上,就成了敗筆。期間同行者腳滑落水,壹個小意外,相信他絕不是唯壹的,果然途中看到壹女生鞋和褲都濕了。

虞阪 指鹽湖區東郭鎮磨河村向東南穿過中條山至平陸縣張店鎮卸牛坪的8公裏長的千年運鹽古道,虞即虞國,阪是山坡。虞阪古鹽道向北延伸至運城的鹽池,向南延伸至黃河茅津渡口。潞鹽運銷“西出秦隴,南達樊鄧,北極燕代,東逾周宋”,其中河南大部、安徽北部及山東西部的食用鹽,主要通過虞阪古道送輸至茅津渡再轉運各方。

古鹽道從磨河村南行,走“十八盤”(山陡路繞)、過“膠泥洞”、“大石斜”、踏“猴兒牙茬骨”,“三叠浪”(路面石塊起伏如波浪)、過“伯樂識馬處”、穿“青石槽”、“鎖陽關”、見“兒女洞”、轉“響鈴灣”、經“平頭鋪”、到“卸牛坪”,許多地名,均有說道。據說,鹽車沿山路壹路顛簸,到“平頭鋪”則漸入平地,腳力們在此把鹽車上的鹽前後左右整理平衡後再行進,人和牲口也在此喘息打尖。“響鈴灣”在平頭鋪前,鹽車到此,牲口脖子上的鈴鐺聲在平頭鋪就聽到了,各店家聞聲出門,準備招攬生意。運鹽的人力獨輪車,必須有牛在前壹路牽引方可行進,到“卸牛坪”之後壹路平展,可以不用牛了。

虞阪,平陸壹邊是土路,鹽湖壹邊是石路。 我們是從平陸那邊進去,鹽湖這邊出來。

遙想當年,腳夫們早早起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午時來到這壹片樹林,稍稍歇腳,牛馬加料,腳夫則悠然抽壹鍋旱煙,熟人間隨便拉幾句閑話。也只是想象,“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雲影不留”。

這個碑是土路和石路的分界,真正的虞阪青石槽出現在眼前。

青石槽 是虞阪中壹段,槽中建有關卡,壹邊懸崖,壹邊深溝,關門上刻“古鎖陽關”。

原來南面門洞口兩旁有對聯曰:“矗矗樹屏藩南頂天柱;亭亭羅保障北護虞州”,北門洞下有石刻八字:“虞晉分野,平安通衢”,現已不存。

虞阪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寰宇記》:“春秋晉假道於虞以伐虢,即此路”。在“假虞伐虢”之前,虢屢次伐晉:公元前718年“(周)王命虢公伐曲沃”,公元前703年,“虢仲伐曲沃”,公元前668年“秋,虢入侵晉。冬,虢人義侵晉”,也都走的此路。

虞阪更多承載的是潞鹽外運的歷史重任,這是壹條幾千年的運鹽古道。幾千年的繁忙被風吹去,幾千年碾踏形成的深凹的車轍和馬蹄痕赫然在目。從古鹽道中間只有壹道車轍,可以判定運鹽可能壹直用獨輪車。

這條古鹽道承載了太多的歷史和傳說。壹說大禹開鑿,壹說武丁(商王)開鑿。我看了衛星地圖,不由嘆服遠古先民的智慧,那個時代他們貼近地面生活,活動局域也相當有限,但他們卻準確地找到中條山系中最窄處。

相傳修路時,舜帝和他的妻子前來加入了修路隊伍,他們在大石峽附近的兒女窩休息壹晚,上蒼賜生了五兒三女,他們睡過的那段石路變成了白色,長約9尺、寬約5尺,迥異於古道青黑色石板,這個“龍床”就是此後帝王“九五之尊”的來歷之壹。又說當年周穆王駕八駿之乘穿過此道,《穆天子傳》載:“戊子,至於鹽〔運城鹽池〕。己醜,天子南登於薄山__(即顛_阪道、虞阪)之_,乃宿於虞”。最出名的莫過於伯樂相馬和假虞伐虢了。《戰國策》記載:昔騏驥駕鹽車上於虞阪,遷延負轅而不能進,此蓋其困處也。李白在《天馬歌》中寫道:“白雲在青天,丘陵遠崔嵬。鹽車上峻阪,倒行逆施畏日晚。伯樂翦拂中道遺,少盡其力老棄之。願逢田子方,惻然為我悲”,以此自嘆。

鹽道從新石器時期,壹直沿用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清朝時有兵丁駐紮,專事維修道路、收取過路費和治安巡邏;民國時雖無專職維護人員,但有當地饑民數十人從事道路修補,靠過路的運輸專業戶們捐錢捐糧糊口。抗戰時期曾有數千川軍駐防,1940年前後,日軍為發動中條山戰役,繞開險峻難行的虞阪鹽道,由運城至平陸重新選擇路線修築公路,以便機械化部隊運動,這就是現在209國道運城至平陸段的前身。1948年運城解放,解放區政府成立了安邑潞鹽運銷公司,從東郭鹽棧往河南會興鎮轉運棧運鹽,還是走的虞阪鹽道,到茅津渡裝船,河對面是會興渡,過河後人扛和牲口馱到轉運棧。當時騾馬馱運,壹匹騾馬馱運二、三百斤。此後,虞阪鹽道逐漸棄用。

虞阪巔_道,東郭鎮磨河村山底——虞阪(中條山北麓壹段近20裏蜿蜒崎嶇的長阪坡地)——虞城(中條山上壹片寬闊平坦的“平原”即虞原,古虞城、今張店鎮所在)——巔_(巔_阪,道路險峻,稱為_橋)——聖人澗——茅津渡壹線,整體上與今國道209基本相合。

鹽湖東郭鄉界灘村魁星樓 ,到了界灘村壹問,壹老者說魁星廟在山上。巷道裏夏涼的村民不少,問了兩次路,來到村邊山下,就望見了山坡上的魁星樓。村邊壹戶人家的女主人給指了上去的路,我便爬上過去。

發現是新建的,似乎只有臺基是老的。壹層平面方形,二、三、四層六邊形,4米多高,我看這叫廟叫樓都不合適,從外形看顯然是塔。壹層正面磚券洞門入室,內供魁星像。

古建築文物方面,重修與重建的界限如何劃定?文物界似乎無嚴格的標準。古建築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所記錄下來的各個朝代修建時的建築形制、結構法式、構件質地以及制作工藝。我想重修的話, 建築形制、結構法式不變, 制作工藝不變, 原構件要保證在70%以上,否則,就大大傷害古建築的元氣和價值。這個標準達不到,就應歸入重建。

安邑塔叫“ 太平興國寺塔 ”,俗稱“安邑塔”,位於安邑北街,2013年3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屬太平興國寺禪師之墓塔,建於宋嘉_8年,為八角形磚塔,塔體四裂,原高86米,13級,現存71米,11級,以現在的高度仍然是全市最高的佛塔。路過安邑,遠處就可以看到。

從南面和西面看,都是開裂為兩半,所以說是四裂。壹直以為是壹裂為二,全面看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郭村泰山廟大殿 ,在鹽湖上王鄉郭村,土圍墻,廟內僅存元代大殿,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據說正殿大門兩旁的石雕龍柱,為明代重修之物,柱上雕龍,龍爪抓有人頭。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1926年2、3月間汾河流域之行,見到28根類似石柱,李濟當時認為這類文化值得詳細考察。我在新絳泉掌關帝廟見到了十數根類似的龍柱。

陶朱公墓 在陶村,存碑樓壹座,額題“越名臣”,高4.1米。碑樓系清康熙33年“重修陶朱公墓碑”。碑樓旁有1986年原運城市政府文物保護標誌。

範蠡(前536—448年),出生楚宛地三戶邑,與宛令 文種 相識、相交,二人不滿當時楚國政治,壹起投奔越國,輔佐勾踐興越滅吳,成就霸業。範蠡功成身退,化名 鴟夷子皮 ,浮海出齊,父子耕於海畔,兼事漁鹽,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不久,範蠡自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間行以去,止於陶(宋國陶丘)。宋乃“天下之中”,範蠡父子耕畜 廢居 ,候時轉物,逐什壹之利,不久致貲累巨萬,自號“陶朱公”。晚年仰慕介子推,思歸故裏(其先為晉大夫範氏),散其家財,適晉以終,其後裔所居之地稱陶村。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尊其為“商聖”。

這裏有壹個詞語“ 廢居 ”,廢,出賣;居,囤積。謂貨物價賤則買進,價貴則賣出,以求厚利。

蔡倫墓, 陜西省洋縣龍亭鎮龍亭村有壹座,湖南省耒陽縣有壹座。陜西洋縣是蔡倫的封地,湖南耒陽是蔡倫故裏。而鹽湖區王範鄉王範村也有壹座 蔡倫墓 ,蔡倫怎麽與王範扯上關系?未予考證。蔡倫發明造紙術,於世界文明功莫大焉。蔡倫是宦官,本地鄉間以“蔡倫”為“無後”的隱語,似對蔡倫不敬。

嘉慶元年(1796)立的墓碑, 在王範村村西三叉路口。聽說墓冢還有壹段距離。

鹽湖上郭鎮上郭村西 李母馬太君淑德碑樓 ,在村邊地裏。碑題“例贈修職佐郎榮波李公繼配馬太君淑德碑”,鹹豐9年(1859)立。修職佐郎,正八品或從八品散官。

註意到這個碑座是蓮花座而不是龜趺(又名__、霸下),首次見到。

仿木石雕,雕刻精細。

三路裏鎮三官廟戲臺 ,創建於元代以前,梁記板題有: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崇禎十年(1637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均有修葺。戲臺坐西朝東,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歇山復合頂。前有抱廈壹間,面寬三間,進深壹間,面寬與整體建築比較略有收縮,使整體建築平面呈“凸”形。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官”,又稱“三元”,即天官、地官、水官,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廟其它建築被毀,僅存戲臺,三官塑像放置在舞臺後部。

梁架正中間設垂蓮柱壹枚,通過戧脊與四角相連,布局新穎。

兩邊的雕龍石柱

  • 上一篇:通過微信可以定位好友嗎
  • 下一篇: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最深的是貝加爾湖,妳知道最低的在哪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