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彜族火把節怎麽過?

彜族火把節怎麽過?

彜族火把節是所有彜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彜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壹節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彜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鬥星鬥柄上指,彜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彜族十月歷法的壹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彜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在民間傳說中,六月二十四日是率領彜族與殘暴天神恩體古孜戰鬥的英雄黑體拉巴與妻子妮璋阿芝雙雙遇難的日子。因此,彜族人為了紀念這壹天,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這天便要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人們載歌載舞,普天同慶抗災的勝利,歌唱黑體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聰明美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彜家壹年壹度的火把節。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彜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叠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彜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彜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彜族在正月初壹和六月二十四日,由家庭主婦選壹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彜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彜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蕩秋千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

火把節壹般歷時三天三夜,第壹天為“都載”,意為迎火。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火把節的第三天,彜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

其中“都格”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臺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壹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桿、射擊、鬥牛、鬥羊、鬥雞等活動。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壹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彜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形成壹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壹的地方,最後形成無數的篝火,燒紅太空。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壹直鬧到深夜,場面盛大,喜氣濃烈,故被稱為“東方狂歡節”。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壹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彜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期間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英雄黑體拉巴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燃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保護了村寨和莊稼。為紀念這壹事件,每年火把節,就要象征性地復演傳說中的故事,漸漸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中,彜族火把節是最具魅力的節日之壹,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壹節”、“東方狂歡夜”的美譽。

  • 上一篇:什麽是接地?常見的接地有哪些?
  • 下一篇:我在墾丁*天氣晴的劇集評價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