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紅書》的讀後感是什麽?

《紅書》的讀後感是什麽?

紅書是榮格的私密之作,又稱《新書》(Liber Novus),被視為精神分析學史上最重要的未出版著作,由榮格本人親筆書寫及繪圖於二百余頁手稿之上。盡管原為受眾而寫,但榮格最終還是決定將其束之高閣,不再出版。

榮格於1961去世,此後長達40年的時間裏,其後代堅拒榮學家們靠近此書,絕不許他人染目。直到2009年9月,全世界僅有榮格的家人及弟子***二十余人見過榮氏《紅書》。此前,榮學家索努·沙姆達薩尼耗時兩年才終於勸服掌管家族文產的榮格外孫烏爾裏希·赫爾尼同意出版此書。

榮格並非認為此書過於私密或吊詭而無法出版,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從中獲取了其日後寫作的主要靈感,並由此發展出包括原型、集體無意識個性化在內的壹整套分析心理學理論。

榮格曾經與弗洛伊德關系密切,但1913年兩人決裂,榮格心理受創,退而發展自己的理論體系,並壹度備受幻覺折磨而瀕於崩潰。此時,榮格身陷“中年危機”而不得不重新審視生活以從內心探索最深處的自我。

為此,他記錄了其中的壹些夢和幻象並隨後將其整理為《黑書》《Black Books》(當今只個別人手中有此書稿)。同時,在托妮·沃爾夫的精神支持下,榮格也著手開始壹項重要幻象的內容寫作,並配以其親手繪制的抽象插圖,最終完成了《紅書》。

因此,《紅書》正是榮格“積極想象”之所得。依他所述,曾有兩靈造訪,壹跛腳老人,壹美貌姑娘,自稱以利亞和莎樂美,攜壹條大黑蛇,老頭再進化為腓利門,姑娘成為阿尼瑪,分別代表其理論中的自性(來自意體無意識的自我審視,也是自我實現的終極目標)和男人無意識中的女性。

在此經歷中,魔、聖、妖、靈紛至沓來,他欲拒還迎,視之為心理分析的實驗,壹種自願與無意識的近身肉搏。依其傳記作者芭芭拉·漢納的記述,此時榮格下定決心,無論何方神聖在夢中顯靈,他必不會任其憑空消失,直到他們向他彰顯所為何來。

那些年……我追尋內在圖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時光。其他壹切皆由此出發。在這個強調生物系統科學的21世紀,對於幻象的重新認識而言,《紅書》的出版為我們開啟了壹扇理解榮格著作的窗口。而且,對於其他相關心理學理論的建立而言,這也是壹扇不尋常的窗口。

該書高46厘米,寬31厘米,與報紙幅面相當,厚416頁,重達4公斤,定價195美元,也是壹本記錄作者個人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的作品。直到2009年9月,全世界僅有20余人見過榮氏《紅書》。

2009年歲末在美國出版,此書通體赤紅、價格不菲,其銷量雖不至於紅得發紫,卻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2009年12月25日曾壹度神奇地排到精裝非小說榜的第18位,出人意料地成了2009年美國歲末購物月的暢銷商品。

加上紐約時報網站的10頁書評,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的原件展覽,威斯敏斯特學院蘭斯·歐文斯博士的《紅書》專題演講會等等,都將這股“紅流”推向了壹個又壹個高潮。

出版此書的諾頓總編輯邁爾斯自陳初見《紅書》30頁副本時說:“我魂飛魄散,我實在不是榮學家,我只把它當成東西,可它美得令我無法釋手。”

《紅書》(The Red Book),是壹本由瑞士心理學家和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大約寫於1914年到1930年間的分析心理學專著,由林子鈞和張濤兩位譯者翻譯完成,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於2013年6月與2013年12月發行了簡裝版與彩圖版。

  • 上一篇:永不瞑目劇情簡介 永不瞑目劇情介紹
  • 下一篇:《凱文怎麽了》影評 觀後感 評論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