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張伯苓

張伯苓

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中,壹封來自親人的家書堪比千金。在艱難抗戰的歲月裏,中國空軍飛行員張錫祜是千千萬為國捐軀的普通人之壹。 張錫祜可能沒想到,他寫的壹封普通家書竟會在幾十年後感動無數中國人。

張伯苓從小立誌報國,青年時考入北洋水師。 在甲午戰爭後,北洋水師已經名存實亡。在親眼目睹山東威海衛被英國霸占之後,身為軍人卻無法保家衛國的感覺讓張伯苓深感痛苦。

他認為海軍無法救中國,要救中國要靠人才,而人才要靠教育。抱著教育救國的想法,張伯苓在1897年脫下了軍裝,拿起了教鞭。 6年之後,張伯苓創立了南開中學。

南開中學是當時壹所新式中學,在開辦後獲得了 社會 的認同。南開中學的成功讓張伯苓產生了創立大學的想法,辦大學就要懂大學,為了彌補自己的理論知識,已經41歲的張伯苓前往美國進修教育學。

學成回國後,張伯苓四處籌款,終於在 1919年創立了南開大學。 作為校長,張伯苓不斷給學生們宣揚救國圖強的道理。

當時的南開是各種進步思想的匯聚之地,學生們都抱著為國奮鬥的目標在學習。從小在南開讀書的張錫祜自然也被南開的氛圍所感染,成長為壹個堅定的愛國者。

張錫祜出生於1911年,他是張伯苓的第四個孩子。 張伯苓***有四個兒子,這些兒子個個高大帥氣。尤其是張錫祜,長大後竟然長到了兩米高。自小十分乖巧可愛的張錫祜是張伯苓夫妻最疼愛的小兒子。

在南開讀書時,因為張錫祜壹直"高"人壹頭且身體強壯,所以他在校運動會上總是屢屢奪魁,被稱為南開"陸怪"。在九壹八事件發生後,張伯苓召集全校師生召開大會,大會上 南開師生群情激奮,誓要為國抗爭到底。

從此南開成為了抗戰宣傳的重要陣地,在南開全體師生的呼籲下,華北地區掀起了壹波又壹波的抗戰熱潮。張伯苓堅決抗戰的主張引起了日本人的忌恨, 日本駐天津領事館多次施壓國民政府,希望壓制南開的抗戰活動。

張伯苓對國民政府的命令只是表面上遵守,暗地裏繼續推行著抗戰宣傳活動。張伯苓的行為讓他和南開都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單。

當時在南開中學就讀的張錫祜,也積極的參與抗戰宣傳活動。在九壹八事件之後,張錫祜等幾個同學,就在教官的帶領下奔赴長城前線參加抗戰活動。

看著從東北逃出來的難民,張錫祜深深的感受到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棄筆從戎,保家衛國成為了張錫祜的目標。 他在回到學校後就和同學們約定好,畢業之後去報考空軍。

高中畢業後,張錫祜帶著同學們奔赴南方,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中央航空學校,成為了第三期學員。 張伯苓知道兒子考進中央航校後十分激動, 多次寫信鼓勵兒子要好好學習。

當時能進入中央航校的學員非富即貴,許多民國大人物的公子都是張錫祜的學長或者學弟。中央航校不是個享受的地方。航校的訓練特別辛苦,考核也十分嚴格。除了日常的訓練外,學校也註重培養學員們不畏犧牲,勇敢殺敵的精神,

在張錫祜的畢業典禮上,張伯苓應邀出席典禮並發表講話。看著坐在臺下,身穿戎裝的兒子,張伯苓感到十分欣慰。他激動地說:"杭州有個嶽飛墓,嶽飛在年少的時候, 他母親在他背上刻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我們這些父母今天也要把這四個刺在各位學員的心上,如果將來禦敵失敗,各位也沒必要回到家裏去了,這就是我教 育兒 子的理念。"

在從航校畢業後,張錫祜駐防江西地區,成為空軍第30中隊的戰鬥機飛行員。在 七七事變後,敵軍占領了天津。 日本侵略者壹直視南開為眼中釘,為了報復南開師生的抗戰活動,日本軍隊竟然炮轟南開校區。

在炮轟結束後,日本軍隊開進校區,放火燒房子,南開大學變成了壹片火海。大火過後,南開大學的主要建築都被摧毀,張伯苓壹輩子的心血毀之壹旦。 收到南開被毀的消息後,張伯苓顯得很平靜。

他早就猜到了敵軍會對他采取報復行動,讓他欣慰的是,當時正值放假,並未有師生因此遭到傷害。當時許多南開師生對校園被毀十分傷心,張伯苓安慰他們說:南開在開戰後必然是保不住的,南開的房子可以被毀掉,南開人卻不能向日本人屈服。 教育最重要的是育人,不是物質。

日本侵略者深知"欲亡其國,先亡其種"的道理。 在抗戰前後,不斷宣揚所謂"中日親善",意圖消磨中國人的抗爭意識。

所以日本侵略者所恨其實不是南開的建築,而是南開師生身上那股百折不撓的中華魂。日本侵略者無法消滅這股精神氣,只能向手無寸鐵的學校開刀,可見日本侵略者的兇殘和心虛。

遠在江西的張錫祜知道南開被毀的消息後,馬上寫信安慰自己的父親。當時抗戰烽火正盛,淞滬會戰已經爆發。張錫祜的部隊作戰任務繁重,他所寫的家書是斷斷續續寫了多日才寫成的。

在這封家書裏,張錫祜詳先是安慰了父親,希望父親不要為南開大學被毀而傷心,要註意保重身體。除了父親,張錫祜在家書裏多次提到母親。因為當時張錫祜的母親還未到達後方, 張錫祜為此十分掛念正在顛沛流離的母親

他表示自己不能侍奉雙親,已是不孝,然而父親的教誨他更不敢忘。張伯苓曾用《孝經》的"陣中無勇非孝也"激勵張錫祜。張錫祜表示,中華民族現在遭遇大難, 為國盡忠才是真正的孝道。

對於未來,張錫祜早有預感和轉變。他表示如果自己能凱旋歸來,則會安心侍奉雙親。 如果自己不能凱旋歸來,自己以身殉國的行為也能撫慰雙親。

這封家書只有薄薄的兩頁紙,卻承載著張錫祜對父母深厚的牽掛,體現了張錫祜精忠報國的決心和視死如歸的勇氣。

在寫成家書後不久後的1937年8月14日,日本飛機轟炸南京, 張錫祜所在的部隊接到了前往南京迎敵的命令。由於當時氣象觀測條件不成熟,張錫祜在惡劣的條件下升空後,遭遇險情,飛機最終在臨川上空失事,張錫祜以身殉國,年僅26歲。

在收到家書的同時, 張伯苓也收到了張錫祜的陣亡通知書。 看到通知書,張伯苓默默無語了許久後,突然連聲說:死得好,死得好。這句話包含著張伯苓的痛失愛子的心情,更有對兒子為國奉獻的贊許,因為兒子實現了那句"陣中無勇非孝也"。

面對周圍人的關心,張伯苓反而寬慰大家說:"我早就認為這個孩子會以身許國,如今他真的以身許國了,也是意料中事。這就是求仁得仁,沒必要太傷心。"

忠孝自古難兩全,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為了拯救國家,無數人忍痛離別自己的親人,離別自己的愛人,勇敢的踏上了戰場。 為了打擊敵軍,保家衛國, 有太多中國人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張錫祜只是其中之壹。

張伯苓妻子十分疼愛自己的小兒子, 為了不刺激妻子,張伯苓默默的把張錫祜的家書和陣亡通知書壓在了自己辦公室的抽屜裏。張伯苓妻子其實壹直在擔心自己的兒子,卻始終不肯開口問。

八年的時間裏,張伯苓妻子每日都向神靈祈禱 ,期盼自己的兒子能平安歸來。抗戰勝利之後,看到陸續歸來的將士,張伯苓的妻子終於向張伯苓開口詢問張錫祜的下落。

張伯苓知道坦白的時候到了,就把張錫祜的事情如實托出。張伯苓妻子聽聞之後,並未作何反應,只是說她其實早有預感,只是不敢真的相信而已。說完, 這位堅強的母親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整整哭了壹天。 哭完之後,她再也不提此事。

在張錫祜寄給張伯苓的家書裏,張錫祜還提到了壹個女人,那就是他的未婚妻張樂民。 張錫祜和張樂民的愛情十分短暫卻又刻骨銘心。 在1937年1月,張錫祜和張樂民在南京訂婚。

由於時局緊張,張錫祜訂婚後幾天就歸隊備戰。張錫祜去世後,堅強的張樂民強忍著悲痛,千裏迢迢趕到張錫祜的出事地點。在歷經千辛萬苦後, 她找到了張錫祜的遺骨,親手安葬了自己的愛人。

張樂民後來選擇嫁給了壹位空軍軍官,並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南開。 幾十年後,已經移居國外的張樂民依然會來給張錫祜掃墓。在張錫祜犧牲後,張樂民所做的壹切都是在追思和祭奠自己那位為國捐軀的未婚夫。

張伯苓先生在東北曾說過: "中國不亡有我在"。 這句話他做到了,他的兒子張錫祜做到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也做到了。這種匹夫有責的使命感,是中華民族能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文/史海觀復

  • 上一篇:當年高中輟學,上節目忽悠拿到2000萬投資的17歲女孩,後來怎樣了?
  • 下一篇:西寧20號至27號天氣預報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