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史懷哲制定的醫院守則有什麽?

史懷哲制定的醫院守則有什麽?

1?醫院附近不要吐口水。

2?等候的時候不要高聲談話。

3?有時上午看不完所有的病人,所以患者與陪伴人應帶壹天的糧食。

4?未經醫生許可就在傳教辦事處住宿的人,不給藥,還要下令離開。(這是因為有些患者闖進學童宿舍,搶去床位)

5?盛藥的瓶罐壹定要交還。

6?每月中旬從船來到,到開走的期間,除了急癥外,不受理普通患者。(這是為了利用這段時間來寫信,向歐洲訂購藥品)

史懷哲給人看病,從未想到向黑人要醫藥費。除了需要考慮醫療器材和藥品外,還得常常為病患及陪伴人準備糧食。但有的土人並不珍視不勞而獲的東西。為了使醫院能夠長久生存下去,也為了使土人學會感恩,學會對醫院的珍視。於是他耐心地告訴他們,他們被救了,在診所得到了善待,而歐洲的許多人則為此做出了犧牲,因此他們也應盡力為維持醫院的生存做些事情。漸漸地,土人們懂得送謝禮來了。有的交了些錢,有的送來了東西,如雞蛋、香蕉等。這些對醫院的生存所需如杯水車薪,但大家更懂得愛護東西了,醫院的秩序也漸漸建立起來。當然,對貧窮的人和老年人,他從不接受謝禮。

史懷哲是壹位重視人類靈魂幸福的信仰家。他所致力的,與其說是改善土人的生活狀態,更毋寧說是把正確的信仰教給他們,讓他們從迷信中脫離出來。每逢禮拜,他都運用最簡明易懂的話來講道,他的心中充滿摯情與喜樂。

然而,前行的路困難重重。在非洲設立殖民地的國家,其統治目的無外乎壹個利字。從歐洲和美洲運來大批的白蘭地的工廠制品,破壞當地人的生活和產業,使得當地人們大量失業。有的白人常常向黑人巧取豪奪、貪得無厭,使黑人對白人缺乏信任和尊敬。

史懷哲不是鐵打的,他也常常會感到身心疲憊。在壹個孤寂的夜晚,他偶爾試彈巴黎巴赫協會送給他的管風琴兼用的鋼琴,給他消沈的情緒帶來奇異的慰藉,使他整個地沒入無可比擬的喜悅與陶醉之中。他還切實地體會到,唯有遠離歐洲喧鬧和功利的音樂會,不受任何幹擾,才能體會到如此美妙的感覺。

1914年,由於健康問題以及經費的短缺,史懷哲和夫人準備回國壹段時間。可就在此時,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年8月到11月間,德籍的史懷哲夫婦成了法國的俘虜。醫院也只好關門大吉。史懷哲倒因此有了寬裕的時間,能靜下心來看書寫作。他利用這個機會,思考和梳理了長久以來就放在心上的有關人類文明的問題。史懷哲在自己的書中寫道:

歐洲憑借發達的工業文明,控制和領導了世界。在亞洲、非洲建立殖民地,巧取豪奪,借此過上安逸生活。他們自我滿足,只知享樂,醉生夢死,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精神失落了,耶穌所教的愛更是喪失殆盡,這樣的社會是好的嗎?

文明的進步應該是使人類更加幸福。所謂幸福絕不是靠物質能夠滿足的,人與社會能在道德方面向上,才能稱為進步。

而當前的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飛躍進步,炫惑了人類心智,人們只知追求物質的欲望,壹般人不說,連詩人、思想家、哲學家——這些人類的良知,也都渾忘道德的價值。人類受物質控制,最終使人類受到不幸。這樣下去,人類豈不是只有自取滅亡嗎?

從19世紀中葉起,理想不再來自理性,而是來自現實,我們因此也日益陷入無文化和無人道之中。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肯定也失去了堅實的基礎,現代人已不再有思考和實現壹切進步理想的動力。人們已經對現實做出了廣泛的妥協。這壹切都是非常可怕的,人類可能由此將萬劫不復。

史懷哲壹生反對任何暴力與侵略,他極力倡導尊重生命的理念。史懷哲深信渴望生存,害怕毀滅和痛苦,是我們的壹種本能,也是每壹個生命體都具有的本能。作為壹個有思想能力的人,我們應該尊重別人和別的生命,因為他們像我們自己壹樣,強烈的希冀自由而快樂地生活。因此,無論是身體或心靈,任何對生命的破壞、幹擾和毀滅都是壞的;而任何對生命的幫助,拯救,及有益生命成長和發展的都是好的。

在實踐生活中,史懷哲認為每壹個人在傷害到生命時,都必須自己判斷這是否基於生活的必需而不可避免的。他特別舉了壹個例子:壹個農人可以為了生活在牧場上割壹千棵草花給他的牛吃,但在他回家的路上,他卻不應不小心地踢倒壹棵路旁的小花。史懷哲相信宇宙間所有的生命是結合在壹起的,當我們致力於幫助別的生命時,我們有限的生命可體驗和宇宙間無數的生命合而為壹。史懷哲壹生發表了許多演說和文章反對戰爭及其對環境的破壞以及核子武器的發展,而他最有力的演說就是他用自己生命的身體力行。

1915年,史懷哲夫婦被遣返到歐洲的俘虜集中營,先後在多個俘虜營待過。最使俘虜難受的,是關久了,意誌消沈,什麽也不想做。史懷哲通過努力後被準許為病人看病,同時給予意誌消沈的戰俘精神上的鼓勵,執筆《文明的哲學》。另外,他也能拋開眼前的煩惱,靜下心來,用書桌的邊沿當作鋼琴的鍵盤,陶醉在想象的音樂之中。1918年7月,德法之間交換戰俘,史懷哲夫婦得以回到故鄉。

回到故鄉後,雖然獲得了市立醫院助手以及教堂副牧師的職務,但人生的理想之路卻迷霧重重,心中好不寂寞淒涼。遠在非洲的醫院不知何時能夠重建,《文明的哲學》以及其他著作的出版渺然無期,以前向朋友和教會借的錢不知如何才能償還,健康狀況也不理想。即使如此,他依舊沒有失去對別人不幸的同情心,默默地做著各種力所能及的愛的善行。

1919年聖誕節前,他忽然接到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校長賽得布洛姆的來信,邀請他去講授哲學。他的講授空前地成功,“敬畏生命”的思想,引起了普遍的***鳴。賽氏馬上建議他在瑞典各地開演講會和演奏會,並給他寫了幾封介紹信。他除了講哲學,也介紹在非洲的事業以及黑人的情形,無數聽眾被感動。很快,出版社找到了他,歐洲各國的演講會和演奏會的邀請函也紛紛而至。他還清了所有債務,並有了資金為非洲的事業做準備。

1924年2月,史懷哲離開了斯特拉斯堡。妻子海倫因為健康情況不佳,所以這次不能同行。海倫處於這種狀況下,卻能夠顧全大局,同意他再度到蘭巴倫重新開始工作,史懷哲對海倫真是永遠心存感激。這壹次史懷哲在非洲待了三年半。1927年1月,把病人從舊醫院移到新醫院。到同年仲夏,又擴建了若幹病房。現在這個醫院,可容納200個病人以及他們的陪伴者,病人的數目壹般都在140~160個之間。現在,醫院內部的必要設備都已完成,史懷哲因此可以將醫院交給同事,而考慮回國的事。

1928年,法蘭克福市把著名的“歌德獎”頒發給他。也是在這個時候,在瑞士,經常有如下的文字出現在報紙的訃聞中:“謹遵故人遺誌,敬請將所惠奠儀,壹律改捐史懷哲博士在非洲蘭巴倫的醫院。”

史懷哲在紀念歌德的演講中提到:“我們必須與我們自己及其他壹切戰鬥,不為什麽,只因現代是失去了人性的時代。歌德無分事物的輕重,皆以良心來奉獻。壹個人非以壹個時代的社會為對象,而以人類本身或各個人為對象來思索——這都是超乎時代的。”

1929年12月,史懷哲第三次到達蘭巴倫。剛到達的時候,壹次嚴重的痢疾流行雖然快要過去,但余勢仍然兇猛。這期間因為痢疾病患的病房太少,必須把附近安置精神病患的病房讓給他們住,所以不得不再為精神病患蓋新病房。憑過去累積的經驗,新蓋成的病房比舊有的更堅固,也更明亮更通風。完成這項建築後,史懷哲又為嚴重的病人蓋有個別床位的大病房,同時也需要蓋壹間用來儲藏食物的倉庫,在當地木匠——莫念劄利的忠心協助下,這壹切工作於壹年之內完成了。

未來的30多年時間裏,史懷哲十余次往返於歐洲與非洲。其大部分時間待在非洲的蘭巴倫醫院。

1953年10月13日,同在蘭巴倫醫院任醫師的史懷哲的侄子在廣播中得知伯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興奮地去告訴伯父,史懷哲還以為侄子聽錯了。第二天,來自全球各地的賀電雪片般湧進蘭巴倫醫院,其中包括各國國王、總統等政要。正式的通知也到了。西德總統不但表示了對老博士的推崇,還以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主張“敬畏生命”且身體力行的人物,而表示無上的喜悅。新聞記者問史懷哲這筆獎金打算怎麽用,“當然用在蘭巴倫醫院”,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當年度同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還有美國的馬歇爾將軍,可是對於後者的得獎,世界許多國家發出反對之聲,挪威的奧斯陸還有人散發傳單表示嚴重的抗議。

1965年9月4日,史懷哲因病逝世。史懷哲把他53年的時間全部為非洲土人做了光榮的獻祭。不論外界的阻力有多大,史懷哲決心用行動去證明愛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萌芽生根的。史懷哲終其壹生,不但在非洲的叢林裏留下壹手創建的600多個床位的叢林醫院,他在非洲的醫療服務更成為20世紀社會服務的壹座標桿。

史懷哲有生之年,世界各國為其頒發的榮譽博士,多達50多個。各種勛章及榮譽,數不勝數。

今天,蘭巴倫醫院依然在年復壹年為成千上萬的人們帶來健康和關愛。

今天,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史懷哲之友”聯誼會,宣揚史懷哲的“敬畏生命”的思想。

  • 上一篇:妳看過哪些喜劇作品?怎樣才是喜劇?
  • 下一篇:u盤寫保護如何解除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