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樣的?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樣的?

南朝梁武帝之時,殷蕓《小說》裏寫下了牛郎織女傳說的第壹個完整版本,“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壹年壹度會。”故事交代了兩人的婚姻悲劇,壹年壹度相會也成了堅貞愛情的典範。

然而從出土的湖北《雲夢秦簡》文字數據來看,神話傳說中牛郎與天帝之女織女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其最初原型是牛郎多次拋棄織女的婚姻悲劇。“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與後世傳說不同的是,他們夫妻分離不是外力幹涉,而是男方變心所致。人們擡頭看星空,兩顆明亮的星辰分別在天河的兩側閃爍,就想象這兩顆星宿可能是壹對夫妻,丈夫拋棄了妻子,妻子在天河的壹邊深情脈脈地看著對面的“負心人”。天上牽牛星和織女星的分離為何會成為人間男女婚姻悲劇的象征呢?翻看《詩經》,就會發現有些反映男權社會中由於男子變心拋棄妻子的社會悲劇,如《鄴風·谷風》“將安將樂,女轉棄予”,“將安將樂,棄予如遺”;《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相當部分版本中的牛郎和織女的結合並非大部分人如今所知的真心相愛,牛郎之所以能跨越門第,娶到“白富美”織女,是在老牛的指引下竊取仙衣所致,織女婚後大多是想方設法拿回仙衣逃離人間。陳泳超主編的《中國牛郎織女傳說·民間文學卷》裏有18篇便是如此。

這些故事在描述織女嫁給牛郎時,往往使用了“只好”“逼”之類的詞匯,如石家莊地區流傳的《傻牛郎和織女》中表達得最為清楚,“傻牛郎氣急了,說織女不疼骨肉,絕情絕義。織女更是大罵傻牛郎:‘妳不是東西!誰叫妳搶走俺的衣服,逼俺成親!妳害了俺,也害了壹對兒女,這都是妳的罪過!’”可見織女與牛郎的結合是出於無奈,是在織女被偷了仙衣無法回天,加之又被牛郎看到了身體的情況下,不得不留在人間嫁給牛郎。

很多故事裏還有壹個情節值得關註,即牛郎“藏衣防妻”的情節。這恰恰證明了,織女對牛郎無愛情可言,她和牛郎結婚生子是迫於無奈——仙衣被藏。《中國牛郎織女傳說·民間文學卷》有20篇包含 “藏衣防妻”的情節。牛郎對織女的態度還甚於防盜,他是出於主動,或是聽從老牛的指使,把織女的仙衣藏在隱秘的地方以防止她逃跑。牛郎“藏衣防妻”在先,成為織女拋夫棄子逃回天上的壹個重要前提。如吉林盤石的《鵲橋相會》中“牛郎背著織女,把她穿的長袖衫埋在門旁的石頭底下”。這種防備甚至持續到婚後的每日生活之中。石家莊的 《牛郎與織女》裏,牛郎“黑天白日地守著織女,總怕她跑回天上”。

從現有文獻來看,最早有關拔簪劃成河的文獻記載,也是織女所劃。宋代龔明之《中吳記聞》:“昆山縣東,地名黃姑。父老相傳,嘗有織女,牽牛星降於此地。織女以金篦劃河水,河水湧溢,牽牛因不得渡。”

牛郎織女故事形象轉變,實際上是民族情感對神話傳說不斷進行改造的結果,不斷的地加入時代的元素。從古到今,壹直如此。我們目前熟悉的版本,更多是建國後《天河配》這類戲曲被改造的後果,確立了勞動、愛情、反封建的主題思想。牛郎成了勞動人民形象的代表,織女成為了追求自由愛情的代表,而王母成了封建家長的代表。

牛郎織女傳說如今成為我們所熟知的愛情傳說,與其長期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有壹定關系。《牛郎織女》最早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是在1955年,由時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的葉聖陶先生根據民間傳說親自改編而成的。改編後的牛郎織女傳說從結構上依然保留原有的天鵝處女、仙女凡夫、兩兄弟型故事形式,但在思想上則作了很大改動。最重要的改變在於把牛郎和織女兩人的負面形象給消除了,更多突出了舊禮教、舊制度對青年男女的迫害。故事隱含了封建家長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有情人的迫害,封建等級制(仙凡有別)和宗法制度(長幼有序)對牛郎的迫害。

這些保留和改編都體現在了內容上。保留的情節,有兄嫂對牛郎的迫害,“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飯,穿破衣裳,夜裏在牛棚裏睡。”還衣情節則是改變故事性質的重要壹環,牛郎不但沒有把衣服藏起不還;當牛郎聽到織女問衣裳哪去了時,還主動把紗衣還給他,“牛郎聽到這兒,從樹林裏走出來,雙手托著紗衣,說:‘姑娘,別著急,妳的衣裳在這兒’”……牛郎聽完織女的話,就說:‘姑娘,既然天上沒甚麼好,妳就不用回去了。妳能幹活,我也能幹活,咱們兩個結了婚,壹塊兒在人間過壹輩子吧。’織女想了想,說:‘妳說得很對,咱們結婚,壹塊兒過日子吧。’”此種情形下,織女是主動留下來,屬於兩人有感情基礎。至於此版本的王母,則完全是壹個惡毒老太太的形象,“她親自到牛郎家裏,可巧牛郎在地裏幹活,她就壹把抓住織女往外走。織女的男孩見那老太婆怒氣沖沖地拉著媽媽走,就跑過來拉住媽媽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地壹推,孩子倒在地上。”

連環畫裏牛郎、織女、王母的形象

建國前民眾大多通過口傳方式了解、傳承牛郎織女傳說,因此版本主旨不壹。當今民眾大多通過書面文本了解牛郎織女傳說,大多是以語文課本中葉聖陶改編的牛郎織女傳說為底本,這是影響建國後民眾對牛郎織女傳說認知的重要因素。葉聖陶的改編本能夠被大眾接受,符合建國後廢除舊禮教,追求平等,特別是追求自由愛情的社會需求,也滿足了民眾長期以來內心潛藏的仙女凡夫夢。

以上部分摘自網上文章

望采納,謝謝

  • 上一篇:朝鮮半島歷史簡介
  • 下一篇:如何安裝windowsxpsp3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