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請問《荷塘月色》分為幾個部分?

請問《荷塘月色》分為幾個部分?

壹、近現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可分為三部分。分段大意如下:

1、第壹部分。

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

2、第二部分。

4至6段,夜景的描寫,烘托出壹片寧靜之後,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借此轉下最後的第三部分。

3、第三部分。

寫六朝采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采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實生活了。

二、《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圓形的,外結構、內結構均如此。

1、從外結構看,這篇作品從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壹次夏夜遊。

2、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呈壹個圓形。

內外結構的壹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壹段心理歷程的需要。他知道,作為社會的人,是無論如何擺脫不了現實的騷擾的,苦悶之中,何以排憂,在他看來,“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寧靜也好,超脫也好,都只能是短暫的。

所以,出了門還得回來,獲得片刻的靜最終還得回到囂鬧中去。結構和內容的緊密聯系,使《荷塘月色》讀來文氣酣暢、渾然天成。

擴展資料:

原文(節選):

《荷塘月色》近現代:朱自清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裏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壹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賞析:

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於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雅、朦朧、幽靜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體現這種美。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壹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壹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壹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定。

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壹種感覺的形象轉化為另壹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覺”。

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又如:“月光如流水壹般,靜靜地瀉在這壹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壹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壹個“瀉”字,給人壹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壹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

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壹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這裏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蕩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但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百度百科——荷塘月色 (朱自清所作散文)

  • 上一篇:王剛講故事大明嬪妃
  • 下一篇:網站建設基本流程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