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地上跑的魚

地上跑的魚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於國人來說,吃絕對是壹等壹的大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數不盡的食材和調味,造就了我們現在的“川魯粵淮揚”,把飛的、跑的、遊的吃個遍,吃飽了,我們也就明白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從“神農嘗百草”到“彭祖善烹雞湯”,中國人愛吃、會吃、敢吃、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吃的奮不顧身的精神自古而有。

在我國古代文獻當中,處處都可以見到關於吃的傳說和記載,就連我國的最早的誌怪古籍《山海經》裏都隱藏著“吃吃吃”的秘訣。

仔細閱讀原文,妳會發現書裏面不管在介紹什麽精怪故事,大部分都是以“食之……”為結尾的。

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食之不魘,又可禦兇。鵸鵌(qítú)(沒事兒就喜歡笑的鳥......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九尾狐

又北二百裏,曰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耳鼠

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文鰩魚

說好的精怪故事集,怎麽最後變成了食譜了呢?因為民以食為天啊,這個上古奇幻大 IP 變成食譜也是有情可原,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人愛吃、會吃、敢吃(?)。

要是這個人還愛把好吃的記載下來,那簡直就是人間壹大幸事,古時候文人把他們吃過的好吃的東西幻化成白紙黑字,流傳下來,我們看到之後,流下來的可能只會有哈喇子吧。

能吃是福!

最挑食的美食天尊——孔子

沒錯,就是教妳“仁者愛人”的那位孔子老師。萬世師表的孔子不僅教妳怎麽做人,還會教妳怎麽吃。

春秋時期,孔子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比較講究的。盡管在他周遊列國期間,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但在吃上邊孔子還是有所堅持。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潔,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論語·鄉黨篇》

“八不食”,從火候、刀工到食品安全衛生等各方面,孔子都做出了嚴格要求,要說他對吃不嚴謹,當心他找妳哦。

但兩千多年以來,人們對待“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卻有著不同的理解。

其中壹種就是:吃最細的糧食,品最精的肉。米要吃精米,肉絲切得越細越好。這樣聽起來好像覺得孔子很是挑剔,甚至有人認為孔子在倡導人們追求奢侈豪華的生活。

但是也有人提出來根據春秋末期的社會生活狀態來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指的是祭祖時給祖先的那碗飯,要做的米粒飽滿完整,供奉給祖先的牛肉要盡可能切的薄,以示虔誠。

不管這句話後人理解的是什麽意思,總是能夠證明孔子是真的愛吃,還會吃。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後人按照他的教導形成了現在著名的孔府菜系,他的這句話是孔府宴的最高美食綱領,也是現在“魯菜”的理論和行動指南。

最愛吃豆腐的道士——劉安

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但是大家都熟“雞犬升天”這個成語吧。沒錯,說得正是西漢淮南王劉安他們家的阿雞阿狗們。

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本草綱目》

劉安愛好道術煉丹,不惜重金招納各地術士,跟他們談仙論道,著書煉丹。他們用清泉水磨制豆汁(跟現在的豆漿差不多),以豆汁養丹,不料仙丹沒煉成,但與丹藥裏的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形成“豆腐”的雛形。

嘗壹口還覺得挺好吃,於是乎忘記煉丹的好處,全忙著磨豆漿了,反復試驗之後,豆腐的雛形出現了,劉安將其命名——菽乳,後來改稱“豆腐”。

劉安煉丹煉成了豆腐,這丹肯定是煉錯了,但“煉”出的豆腐卻成了千古佳話。這對追求長生不老的他來說,也算是另外壹種永生吧。

何以解憂,唯有吃肉——蘇軾

我的同桌編輯烏潘潘同學曾經說過:“吃,是蘇軾的超能力”。

這句話說的沒錯!中國菜的歷史裏,有 66 道菜都受到了蘇東坡的影響。以“東坡”為前綴,後邊自由組合加上肉、肘子、魚、豆腐、涼粉、湯羹、餅,就連牡丹花也可以做成東坡炸牡丹。

蘇軾在政事上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朝堂上亂說話被貶官貶到親媽都不認識了,幸虧他看得開,被貶到哪裏他就吃到哪裏,那個嘴更是沒停過……

被貶黃州,吃豬肉。

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豬肉賦》

被貶鎮江,吃豆腐。

脯青苔,炙青莆,爛蒸鵝鴨乃匏壺,

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蜜酒歌》

被貶惠州,吃羊肉。

(吃羊骨頭)如食蟹鰲……甚覺有補……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吃羊骨頭就像吃螃蟹吃黿魚,很補身子,不過這樣說狗聽了可能會不高興)

在惠州還要啖荔枝,壹天胡吃海塞三百顆,痔瘡都擋不住他那顆想吃荔枝的心。

被貶儋州,學會吃生蠔獨食。

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清暑筆淡·東坡海南食蠔》

蘇軾就是這樣,只要東西好吃,被貶到哪裏我都無所謂,要是心情實在很糟糕的話,吃點肉也就開心了。

不愛吃魚的詩人不是好詩人——杜甫

閱讀杜甫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他真的是太愛吃魚了。

鮮鯽銀絲鲙,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

把活鮮的鯽魚切成銀絲煲膾,再用香芹熬成香羹。

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蔥。《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

壹絲不茍的記下自己在別人家吃生魚片的過程,回家自己研究。不僅喜歡在別人家吃,也喜歡自己在家做,《過客相尋》中“掛壁移筐果,呼兒問煮魚”,呼朋喚友,壹起來吃我做的魚。

吃魚配點主食,壹份槐葉冷淘面是必須的。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愁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比珠……《槐葉冷淘》

采來新鮮的槐葉剁碎,連汁帶渣摻入面裏,和勻作成面食,上鍋蒸但火候不宜過大,蒸熟之後,其色“碧鮮”,咀嚼之間,口齒清涼。

最後來點餐後甜點,冰鎮西瓜

傾筐蒲鴿青,滿眼顏色好。竹竿接嵌竇,引註來鳥道。

浮沈亂水玉,愛惜如芝草。落刃嚼冰霜,開懷慰枯槁。

《園人送瓜》

將竹子用作水管,將山崖上冰冷的泉水引到院中,把西瓜(蒲鴿)冰鎮,吃起來“落刃嚼冰霜”,這個夏天沒白過。

仔細想想,壹個人這麽愛吃,這麽會吃,要是把他餓上壹頓,這個人應該會跟妳拼命吧。這件事就發生在了杜甫身上,餓了十幾天,終於可以猛吃壹頓,到最後把命都給搭進去了。

大歷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壹昔(夕)卒,年五十九。

《新唐書》

出門探親的杜甫,半路上被困在洪水中十來天,沒吃沒喝,多虧了當地官員劃著小船把他救出來了。看到餓到發虛的杜甫,縣令趕緊好吃好喝伺候著,沒想到,壹個暴飲暴食,杜甫就此殞命。

“啖牛肉白酒,壹夕而卒於耒陽”,這樣離開的確有點可惜,但是以飽食的狀態離開人世,對杜甫顛沛流離的壹生也算是壹種補償吧。

因為吃離世的還有另外壹位詩人——孟浩然

和杜甫壹樣,特別愛吃魚,人稱“河鮮小王子”。

就愛吃魚,還專門愛吃壹種叫做鯿魚的魚(現在的武昌魚)。孟浩然賦詩好幾次都是為了告訴大家這種魚真的太好吃了,我好想吃啊。

鳥泊隨陽雁,魚藏縮項鯿。《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鯿。美人騁金錯,纖手膾紅鮮。《峴潭作》

土毛無縞纻,鄉味有槎頭。《送王昌齡之嶺南》(槎頭就是槎頭鯿,即鯿魚

孟浩然晚年的時候患上了背疽(答應我,不要去搜圖片),折騰了很多年,連最愛吃的魚都要忌口。好不容易病情得到了控制。直到碰上多年不見的好友王昌齡。王昌齡還記著孟浩然說要請自己吃魚呢,孟浩然壹聽:“現在魚美蟹肥,來得正是時候”。設宴款待,吃魚喝酒。吃完了,背疽發作,壹命嗚呼。

會寫但不知道吃沒吃過的“美食作家”——曹雪芹

曹雪芹會寫美食,抄起壹本《紅樓夢》隨便翻開壹頁都可能會找到關於美食的描述。壹百二十回的小說中,涉及美食描述的就有八十多回,描寫的食物更是多達壹百八十多種。

“千紅壹窟”,潔粉梅片雪花洋糖,香雪潤津丹,還有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繞口的名字讀出來,嘴巴裏都透著壹股子甜,怎麽有那麽多吃的,曹雪芹寫的時候估計也跟我們壹樣口水橫流吧。

可能還真是。

《紅樓夢》裏的上流社會的生活肯定不是人人都能體驗過的,妳看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過程是極盡繁瑣,壹層層的通報,最後王熙鳳才勉強見她。礙著面子請劉姥姥吃頓“家常便飯”,場面大的劉姥姥連筷子都不敢擡起來。

這種場景其實曹雪芹是很熟悉的,畢竟是內務府正白旗的出身,大場面也是見過的。

但還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家道中落,想要再去體驗那種“豪門生活”可能就有點難了,至於後來寫出來的《紅樓夢》,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自己記憶中的豪門進行加蓋描述,可憐的他,只能在書中“享受”這種奢華生活了。

真正的吃貨從買房開始——袁枚

真的愛吃、會吃還真就數袁枚了。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壹生著述頗豐,但這壹切還都得從他置辦房產開始。

他在江寧(南京)做知縣的時候,購置隋氏廢園,這個隋園不是別人的,正是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建的。幾經轉手最後到了袁枚這裏,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從此開始了他吃貨美妙的壹生並著書《隨園食單》。

吃貨愛好壹:逛廚房

每次去別人家做客,肯定會跑到別人家廚房逛上壹圈,看看人家廚子是怎麽做菜的,壹邊看壹邊記。鰒魚炒薄片甚佳,楊中丞家削片入雞湯豆腐中,號稱鰒魚豆腐。

吃貨愛好二:收集食譜

跟蘇軾壹比,袁枚幸福太多,每天自己遊山玩水,到壹個地方就搜羅當地好吃的。

去海州吃到了好吃的“芙蓉豆腐”,纏著店主“可否將食譜授我?”店主和他打趣說要他三折腰方肯傳授。結果,袁枚真的下席三鞠躬後得到了這道菜的做法。當時有人寫了壹首詩取笑他:

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祈尤似易牙調,誰知解組陶元亮,為此曾經壹折腰。

吃貨愛好三:拜訪名廚

聞說名廚,吾必訪之。

就這樣,邊走邊吃,邊吃邊記,袁枚以隨筆的形式寫下了這本被譽為“中華食經”的《隨園食單》,細膩的描述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和烹飪技巧,用大量的篇幅記錄了我國 14 至 18 世紀流行的 326 種南北菜肴飯點、美酒名茶。

菜肴之做法和烹飪的至理真經都在《隨園食單》中有所體現:

鹽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

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

古時候的文人吃吃吃其實還是有壹定的限制的,畢竟沒有那麽多的錢,有錢的時候可能也是節氣不對,想吃的也吃不到。到了近代,生活條件開始有所好轉,文人們的美食生活開始更上壹層樓了。

譯得了《莎士比亞》,也烹得了鱸魚大蝦——梁實秋

在《雅舍小品》當中,梁實秋寫盡了世間小事,男人女人,想些什麽就寫什麽,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卻也能給妳擠出壹點真情感悟。比他的《雅舍小品》更有煙火氣的,還有他的著作《雅舍談吃》。

裏邊記著只有妳沒吃過的,沒有他沒寫過的美食。

玉華臺的湯包、北平的烤鴨、湘潭的臘肉、厚德福的鐵鍋蛋……不僅要說吃,還要教妳怎麽吃,不僅要說食物,還要講淵源,隨意讀上幾篇,就能讓人食指大動。

教妳做“菜包”

取熱飯壹碗,要小碗飯大碗盛。把蒜醬抹在菜葉的裏面,要抹勻。把麻豆腐、小肚兒、豆腐松、炒白菜絲壹起拌在飯碗裏,要拌勻。把這碗飯取出壹部分放在白菜葉裏,包起來,雙手捧著咬而食之。吃完壹個再吃壹個,吃得滿臉滿手都是菜汁飯粒,痛快淋漓。

教妳吃湯包

取食的時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皺褶處猛然提起,包子皮驟然下墜,像是被嬰兒吮癟了的乳房壹樣,趁包子沒有破裂趕快放進自已的碟中,輕輕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湯汁吸飲下肚,然後再吃包子的空皮。

告訴妳哪裏的酸梅湯更好喝

信遠齋的冰鎮就高明多了。因為桶大罐小冰多,喝起來涼沁脾胃。他的酸梅湯的成功秘訣,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濃而釅。上口冰涼,甜酸適度,含在嘴裏如品純醪,舍不得下咽。很少人能站在那裏喝那壹小碗而不再喝壹碗的。

敲下這麽多的吃食,我已然覺得胃在抗議,沒有壹邊寫壹邊吃實在是太失策了。決定今天中午就吃小籠包了,腦海裏已經開始有畫面了:咬破包子皮,吸湯汁下肚,再壹口吃掉這個誘人的包子。

信息來源

1. 這位民國吃貨的食單,給妳夏日消暑好胃口 @ 南瓜視業/知乎

2. 不怕吃貨滿天下,就怕吃貨有文化:當吃貨和文人合二為壹 @樊飯飯/知乎

3. 中國飲食文化史—— 三代 維基百科

4. 12 個蘇軾冷知識,能吃是我的超能力?@烏潘潘/微在

5. 梁實秋先生談美食,吃湯包的最大樂趣, 就在這壹抓壹吸之間!

6.如何用文字描述把食物寫得更好吃?@禦柳玄/知乎

7. 豆腐的起源:劉邦的孫子劉安煉丹不成做出美味 @搜狐新聞

8.論吃貨,我只服杜甫 @物道/豆瓣

中華飲食文化概論《隨園食單》了解壹下

陳偉明?/ 袁枚?著

中華書局

2010-9

隨園食單清袁枚

?

《雅舍談吃》: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梁實秋 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7-1

  • 上一篇:黃家駒葬禮是什麽時候!
  • 下一篇:圍巾的各種圍法有什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