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葫蘆絲的結構

葫蘆絲的結構

葫蘆絲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蘆四大部份構成:

1、主管

旋律管,開有多個按音孔。傣族舊式主管上開有六個按音孔,適合吹奏傣族民歌小調。現今流行的被稱之為傳統葫蘆絲的主管是從舊式主管改良過來,上面開有七個按音孔。可發九個全孔音及八個半孔音(或組合孔音),主管背面下方還有壹個出音孔和兩個穿繩孔。

2、簧片

發聲部件,安裝在竹管壹端。簧舌形狀為等腰三角形和梯形兩種,材料以銅質為主。

3、附管

輔助(和聲)發音管。常見的為壹附管發壹單(長)音,高音附管發與主管第五孔音相協和的音;低音附管發主管第壹孔音或主管第三孔音相協和的音。

附管和主管和諧的配合可以使音樂更具活力,附管的開關方式有活塞式,梅花扣式,推拉杠式及小指控制式(小指按孔葫蘆絲)。附管關閉時不發音,打開時附管發音。

4、葫蘆

葫蘆起漏鬥作用,氣流通過葫蘆傳遞到主管和附管裏面。葫蘆品種繁多,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形狀以亞葫蘆為佳。

5、卡子

主要作用是起到葫蘆絲構造上的穩定,使附管與主管牢牢捆在壹起。

6、主管尾塞

它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區的發音更加圓潤。

7、拆卸功能托

主要是將葫蘆與竹管結合在壹起,竹管牢牢的插入葫蘆內,密封、不漏氣。由於此托的使用,竹管可以不用粘死在葫蘆上,起到隨時拆卸的作用,方便專業人士及對葫蘆絲簧片發音原理有壹定了解的愛好者,必要時對簧片進行調整。

葫蘆絲的起源:

葫蘆絲是由中原的“笙”逐漸演進、改造而來的。笙,歷史久遠,發源於中原,後傳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其兩支副管不開音孔與古簫壹樣,可用於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來的簫、笛非常相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激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絲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58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展為14個音。北京的壹些文藝團體又制成兩種新葫蘆絲。

其中的六孔葫蘆絲,可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

  • 上一篇:pdf怎麽復制到word文檔裏
  • 下一篇:有什麽香港r級喜劇電影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