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身在異鄉,心牽故土

身在異鄉,心牽故土

——聽《馮驥才文化保護思想與慶陽民藝研究》講座後感(壹)

昨天在微信上看到隴原讀書群中群主發了壹則消息“親愛的讀友們:有這樣壹位師者,身在異鄉,心牽故土。

每壹個假期,壹踏上家長的土地,他就奔忙在慶陽各縣區的鄉鎮村落,調查慶陽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現狀,對民間藝術家的作品進行記錄拍攝……

他壹直有個願望,壹壹激發更多的家長人參與到搶救保護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業中來。所以,他想借走近壹個人——長期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和古村落保護的馮驥才先生借壹個主題——慶陽民間藝術研究,來告訴我們,壹個非專業領域的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壹個有民間藝術保護與研究者。”

我往下繼續看,講座主題:馮驥才文化保護思想與慶陽民藝研究

主辦單位:慶陽市西峰區圖書館

舉辦時間:2020.9.12上午10:00到12:00,同時也介紹了嘉賓李建榮,筆名劍雲、雲中君,1962年生,甘肅省慶陽市寧夏人,詩人,教授。寧波財經學院非遺產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甘肅省慶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俗學會,寫作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寧波市作家協會和評論家協會理事,1980年起開始文學創作,從事詩歌、散文創作,開展文學與文化評論工作,為培養寫作人才,扶持文學新人,支持民藝創作,開展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看到這裏,我決定去聽報告,平時喜歡寫寫畫畫,但是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確實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再說,李教授還是壹位詩人,作家,看看能不能分享壹點寫作經驗。

於是,洗漱壹番,吃過早餐,壹看時間,都快9:30了,群裏說要想坐著聽報告,趕9:30到,去的遲了沒座位,我匆匆忙忙到公交站臺,坐了5路公交去到東湖公園的圖書館,還好,有座位,我壹看前面還有我們單位的郭老師,然後趕緊坐到她的旁邊,10:00鐘,講座開始,李教授出示題目為《馮驥才與寧波》中的二首馮驥才壹首莫言的詩開始講述馮驥才,我腦海裏不由的出現了壹個疑問:馮驥才是壹名作家,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麽關系,李老就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鼠標壹點,出現了壹個圖片:理解馮驥才,學習馮驥才的標題,然後鼠標又壹點出現了馮驥才著作重點閱讀書目:《漩渦裏——我的文化遺產保護史》,李老說:“妳們想知道馮驥才是個作家為什麽卻又成了非文化遺產的保護者呢?看了這本書就有答案了。”

《漩渦裏》是馮驥才先生“記述人生五十年”《冰河》、(無路可逃)、《淩汛》《激流中》這壹系列非虛構、自傳體、心靈史式寫作中的後壹本。本書完整、真實而有細膩地記錄了馮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轉型”——從文學跳到文化遺產保護的心路歷程。這壹轉變是為時代所迫,也是馮先生已與文化融為壹體的命運使然。他從情感上、使命上,把保護民間文化、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天職。

從壹開始的自發行動,到後來的主動投入,馮驥才始終沒有離開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立場,這種立場不僅是思想的立場,而且還帶著壹份濃厚的情感,而壹件件具體的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故事,體現出了他作為知識分子對文化的敏感與自覺,責任與擔當。

聽著李老對馮先生從作家到非文化遺產的保護的轉變並不是偶然的,換壹句話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知識分子的擔當與責任。用馮驥才的話來說“藝術,對於社會人生是壹種責任方式,對於自身是壹種深刻的生命方式。我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畫,更多盡其後者。”

聽到這裏,我為馮先生的這種用於承擔責任和擔當所折服,從壹行跨越另壹行的艱辛是別人無法體會的,那麽我們能做些什麽呢?我對非物質文化可以說是壹知半解,雖然說我是地地道道的慶陽人,但是我對慶陽好多的非物質文化竟然知之甚少,要不是今天聽這個報告,我對這方面是不關註的,看來,我們不能只讀文學類的書籍,還得多看看非文化遺產方面的書籍,爭取在這方面能為家長出壹點綿薄之力。

  • 上一篇:握力器150公斤什麽水平
  • 下一篇:安裝在電視上面玩人體感應遊戲的那個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