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破解 - 原型法和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方法(2)

原型法和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方法(2)

2.原型法(prototyping)

(1)原型法定義

 原型法是指在獲取壹組基本的需求定義後,利用高級軟件工具可視化的開發環境,快速地建立壹個目標系統的最初版本,並把它交給用戶試用、補充和修改,再進行新的版本開發。反復進行這個過程,直到得出系統的“精確解”,即用戶滿意為止。經過這樣壹個反復補充和修改過程,應用系統 “最初版本”就逐步演變為系統 “最終版本”。

 原型法就是不斷地運行系統“原型”來進行啟發、揭示、判斷、修改和完善的系統開發方法。

(2)原型(prototype)

 原型(prototype)即樣品、模型的意思。把系統主要功能和接口通過快速開發制作為“軟件樣機”,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給用戶,及時征求用戶意見,從而明確無誤地確定用戶需求。同時,原型也可用於征求內部意見,作為分析和設計的接口之壹,可方便於溝通。

 對原型的基本要求包括:體現主要的功能;提供基本的界面風格;展示比較模糊的部分以便於確認或進壹步明確;原型是可運行的,至少在各主要功能模塊之間能夠建立相互連接。

 原型可以分為三類:

 ① 淘汰(拋棄)式(disposable):目的達到即被拋棄,原型不作為最終產品。

 ② 演化式(evolutionary):系統的形成和發展是逐步完成的,它是高度動態叠代和高度動態的循環,每次叠代都要對系統重新進行規格說明、重新設計、重新實現和重新評價,所以是對付變化最為有效的方法。

 ③ 增量式(incremental):系統是壹次壹段地增量構造,與演化式原型的區別在於增量式開發是在軟件總體設計基礎上進行的。很顯然,其應付變化的能力比演化式差。

 在信息系統設計的過程中,常用的各種不同形式的部分原型有:

 ① 對話原型

原型模擬預期的終端交互,使用戶可以從屏幕上查看他們將接收什麽、進行的操作,並提出遺漏之處,從而加深正確的理解。終端對話的設計效果直接影響著系統的可用性和用戶對系統的接受程度。

 ② 數據輸入原型

 建立數據輸入的原型,可以檢查數據的輸入速度和正確性,還能進行有效性和完整性的檢查。

 ③ 報表系統原型

 提供給用戶的各種報告應在整個系統實現之前給用戶看,報表子系統需要經常進行大量修改以滿足系統的需要,因此,可以把報表生成器作為原型。

 ④ 數據系統原型

 首先生成壹個含有少量記錄的原型數據庫,這樣用戶和分析員與它可以進行交互,生成報表和顯示有用信息。這種交互經常導致產生對不同的數據類型、新的數據域或不同的數據組織方式的需求,還可以在原型化工具的幫助下探索用戶將如何使用信息以及數據庫是什麽樣的。

 ⑤ 計算和邏輯原型

 有時壹個應用邏輯或計算是復雜的。審計員、工程師、投資分析員和其他用戶可以使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建立他們所需的計算實例。這些實例可以組合在壹起構成壹個大的系統,與其它應用系統、數據庫或終端相連接,用戶可以使用這些計算原型檢驗他們所求結果的準確性。

 ⑥ 應用程序包原型

 在壹個應用程序包和其它應用系統相連或實際使用之前,可以通過壹個小組用戶來鑒定這個應用程序包是否令他們滿意,若不滿意可以進行大量的修改,直到令他們滿意。

 ⑦ 概念原型

 有時,壹個應用概念不能被正確全面地理解,這是信息系統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在花費大額經費來建立這個系統之前,需要進行測試和細化。可以用壹個快速實現的數據管理系統來測試,使用標準的數據輸入屏幕和標準的報表格式,以減少測試和細化其概念的工作量。在測試和細化之後,對概念有了明確的理解,再進行建立該應用的特定報表和屏幕等細節工作。

(3)原型法意義

 原型法意義是可視化,強化溝通,降低風險,節省後期變更成本,提高項目成功率。壹般來說,采用原型法後可以改進需求質量;雖然投入了較多先期的時間,但可以顯著減少後期變更的時間;原型法投入的人力成本代價並不大,但可以節省後期成本;對於較大型的軟件來說,原型系統可以成為開發團隊的藍圖;另外,原型通過充分和客戶交流,還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

 原型法是在計算機技術發展到壹定階段,用戶應用需求高漲的情況下發展的壹種方法論,但它同時又是對開發人員有高要求的壹種方法論。

  • 上一篇:學習勵誌的短句
  • 下一篇:十三號倉庫為什麽被砍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