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地物光譜機理

地物光譜機理

大量的理論和試驗研究充分表明,當壹部分光進入物質內部時,將產生吸收行為:這種吸收行為是物質內部結構、微量元素以及具有指示物質類型的離子等的光譜表現。在可見和近紅外光譜區,產生地物的吸收光譜特征的機理,主要是地物內部微粒的電子躍遷過程或振動過程(Hunt,et al.,1971)。電子躍遷主要包括:晶體場效應、電荷遷移、導帶、色心。

1.電子躍遷

(1)晶體場效應

電子躍遷是產生吸收光譜最主要的原因。在晶體場理論中,元素的電子占據在壹個個單獨具有相同能量的軌道位置上(如S軌道等),在晶體場作用下,能級將發生分離。軌道能級的分離使電子從低能級軌道向高能級躍遷時,必須吸收與能級之差相匹配的能量,並產生相應的吸收光譜特征。能級的能量差由原子電價(如Fe2+,Fe3+)、配位數以及所占據晶體位置的對稱性所決定。同時配位鍵組成、晶體位置的歪曲擴展、金屬配位鍵內部原子間距等因素也控制著能級的能量差。晶體場隨著元素的晶體結構而變化,這樣,物質內部微粒的分裂以及離子的不同將產生明顯不同的吸收。同時,組成的細微變化將導致光譜譜形的偏移,從而可能利用光譜對礦物進行鑒定。吸收波段不僅包含礦物種類的診斷性特征,也包含礦物內離子的內在特征。

(2)電荷遷移

電荷遷移也能產生吸收波段。光子的吸收使電子在離子之間或離子與配位鍵之間移動;同時,電荷的遷移也出現在相同元素之間,例如Fe2+,Fe3+。壹般的,通過電荷遷移產生的吸收波段是礦物的診斷性吸收波段,其強度是晶體場遷移的成千上萬倍,但波段中心往往出現在紫外,吸收翼展布於可見光。電荷的遷移吸收是鐵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產生紅色的主要原因。也應該註意到,表面與體積比(顆粒大小)將影響吸收的強度,並導致波形的改變。

(3)導帶與價帶

壹些物質往往有兩種能級:高能量稱為“導帶(Conduction Band)”,電子可以在整個晶格移動;而低能量區,稱為“價帶(Valence Band)”,電子被束縛在單個原子上。能級之間的差值稱為能隙(Bandgap)。能隙在某些電子中非常小或根本不存在;而在壹些電介(Dielectrics)中非常大。壹些礦物的顏色往往由能隙產生,如硫的黃色。能隙具有指示礦物的作用。

(4)色心

壹些礦物顯示顏色歸因於色心的吸收。色心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晶體缺陷的輻照度引起。晶體缺陷產生離散的能級,並使電子能級向其躍遷。電子向缺陷躍遷需要吸收光子能量,從而產生吸收特征。

2.基團振動

在分子和晶體晶格中,鍵如附著於質量上的彈簧,使整個系統都能發生振動。振動的頻率依賴於每壹彈力(分子鍵)以及它們的質量(分子每個元素的質量)。如果壹個分子有N個原子,則具有3N-6個稱之為基諧的簡正模式。每壹個振動也能出現於多個原始的基諧頻率。單壹基諧模式的振動稱之為倍頻,而不同模式振動的結合稱之為合頻。如果壹個分子有三種基諧振動,Vi,V2,V31,那麽其倍頻大約為2V,3V,2V2;合頻大致為V,+V2,V2+V3,V,+V2+V3等。另外V l+V3V2這種差模式也可能存在。每壹個高的倍頻或合頻振動強度比其最近的基諧振動弱30~100倍,從而使礦物的光譜更加復雜。但在反射光譜學中,這些弱的吸收特征能夠容易地測量到,而且其診斷性信息常常來自於第2和第3倍頻和合頻。晶體模式有時也被VT(遷移振動)和VR(旋轉振動)以及與其他基諧振動相結合,從而導致光譜出現更精細的結構,這種振動出現在中紅外波段。

  • 上一篇:Txl構建源代碼
  • 下一篇:股本貸款源代碼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