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匯率怎麽理解?與通貨膨脹麽關系?兩者之間誰主導誰?最好用壹個實例來說

匯率怎麽理解?與通貨膨脹麽關系?兩者之間誰主導誰?最好用壹個實例來說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壹國貨幣兌換另壹國貨幣的比率,是以壹種貨幣表示另壹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壹,所以壹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壹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壹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壹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壹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該商品在國內市場上成本實際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低。商品的價格降低,競爭力變強,肯定好賣,從而促進該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必將有利於美國出口商品。同樣,美元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就會有利於中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反過來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卻會大大刺激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日本和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壹個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幣升值可令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打擊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並反過來刺激中國大量進口他們的商品。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人民幣貶值,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將更糟糕。

正是由於匯率的波動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如此大範圍的波動,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實行相對穩定的貨幣匯率政策。中國大陸的進出口額高速穩步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編輯本段]產生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壹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壹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壹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編輯本段]作用  1. 匯率與進出口 壹般來說,本幣匯率下降,即本幣對外的幣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 匯率與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3. 匯率與資本流出入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求緊張,會促使本幣匯率進壹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壹步上升。 [編輯本段]種類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壹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壹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幹預。

(2)按制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①基本匯率。各國在制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壹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制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壹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制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

(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采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采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壹般為1%壹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

④現鈔匯率。壹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只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產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壹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而銀行賣出外幣現鈔時使用的匯率則高於其他外匯賣出匯率。

(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托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壹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占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壹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占有絕大的比重。

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托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壹種匯率。由於付款委托書的郵遞需要壹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占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壹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壹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占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壹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

(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

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壹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壹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而引起的。遠期外匯的匯率與即期匯率相比是有差額的。這種差額叫遠期差價,有升水、貼水、平價三種情況,升水是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貼水則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平價表示兩者相等。

(6)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區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①官方匯率。是指國家機構(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官方匯率又可分為單壹匯率和多重匯率。多重匯率是壹國政府對本國貨幣規定的壹種以上的對外匯率,是外匯管制的壹種特殊形式。其目的在於獎勵出口限制進口,限制資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②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松的國家,官方宣布的匯率往往只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

(7)按銀行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

①開盤匯率。又叫開盤價,是外匯銀行在壹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外匯買賣使用的匯率。

②收盤匯率。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壹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使用的匯率 [編輯本段]標價方法  確定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準。由於確定的標準不同,於是便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外匯匯率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參考“應付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壹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壹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壹定單位的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壹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壹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壹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壹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壹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收若幹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壹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如果壹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采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編輯本段]匯率的決定  從短期來看,壹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

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傾向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從長期來看,匯率主要取決於商品在本國的價格與在外國的價格的對比關系。以壹種商品為例,如果1單位商品在美國生產需要5美元,在中國生產需要50元人民幣,則就這單位商品而言,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就是5:50,即1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匯率則是所有進出口商品本國價格與外國價格的相對比價。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壹、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壹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制,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溶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各國規定了每壹金鑄幣單位包含的黃金重量與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貨幣間的比價以含金量來折算,兩國本位幣的含金量之比即為鑄幣平價(Mint Par)。例如:1英鎊鑄幣的含金量為113.0016格令,1美元鑄幣含金量為23.22格令,鑄幣平價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鎊約折合4.8665美元。

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壹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Gold Transport Points),黃金輸送點等於鑄幣平價加上從壹國輸出或從另壹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壹機制,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壹定範圍內。

二、紙幣流通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壹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壹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編輯本段]長期中影響匯率的因素  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長期中,壹國價格水平相對於外國價格水平的上升,將導致該國傾向貶值;而壹國相對價格水平的下降,將導致該國傾向升值。

關稅和限額使得壹國傾向在長期中趨於升值。

對壹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升值;相反,對進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導致該國貨幣貶值。 [編輯本段]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壹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壹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壹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壹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壹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壹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匯率變動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匯率對物價的影響:匯率下降會引起國內價格總水平的提高;匯率提高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

匯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壹、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1)對貿易收支影響: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後,壹國的貨幣貶值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從而改善國際收支。

(2)對服務貿易收支影響:貶值利於改善該項目。

(3)對資本項目差額影響:實際的市場匯率與人們預期的市場匯率不相等時,造成國際資本的流動。

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本幣貶值,壹方面導致進口的商品價格上漲,另壹方面由於出口的商品需求增長,導致出口商品的價格上漲。

(2)對國民收入、就業和資源配置的影響:本幣貶值,利於出口限制進口,限制的生產資源轉向出口產業,進口替代產業,促使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增加,由此改變國內生產結構。

(3)對微觀經濟活動影響

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匯率變動被視為壹種國際競爭與擴張的手段:貨幣貶值可以達到擴大對外銷售的目的;貨幣高估可以實現對外掠奪的目的;因此匯率的頻繁波動可以加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

壹、 對國際收支影響

(壹)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2、匯率對物價的影響:匯率下降會引起國內價格總水平的提高;匯率提高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

3、匯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壹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不過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壹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二、對國內經濟影響

(壹)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1、匯率變動通過進口商品價格變化

2、匯率變動以後,如對外貶值,由於獎入限出,對出口有利,進口相對不利,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國內市場的商品供應趨於緊張,價格趨於上漲。

3、匯率變動後,如本幣對外貶值,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逆差減少以至順差增加,導致必增加該國貨幣投放量,在其他因素不變下,推動價格上漲。

4、對於貨幣兌換國家,如本幣對外幣有升值之勢,使大量國外資金流入,以謀取利差,若不采取必要控制措施,也推動該國的物價上漲。

(二)對國民收入、就業和資源配置的影響:本幣貶值,利於出口限制進口,限制的生產資源轉向出口產業,進口替代產業,促使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增加,由此改變國內生產結構。

三、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1、匯率不穩,加深國家爭奪銷售市場的鬥爭,影響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

2、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促進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的形成。

3、加劇投機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同時又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

四、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1、壹些主要國家匯率的變化直接影響國際外匯市場上其他貨幣匯率變化,使國際金融動蕩不安。

2、由於匯率頻繁變動,外匯風險增加,外匯投機活動加劇,這就更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

3、匯率大起大落,尤其是主要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本借貸活動 [編輯本段]西方匯率決定理論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產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借貸說是英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壹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壹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裏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欲望。這種欲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壹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制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產說闡述了金融資產的供求對匯率的決定性影響,認為壹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編輯本段]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  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的國際借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買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

匯率風險概述

 (壹)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匯率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以下幾種場合:

(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

(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

(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匯率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帳面損失的可能性。

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

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 上一篇:買進賣出機構專用
  • 下一篇:GPS測量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