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立冬的含義是什麽-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冬的含義是什麽-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冬-二十四節氣

立冬由來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實,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壹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壹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壹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壹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壹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麽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壹定的剩余,所以壹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以及農業生產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註意氣象預報,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搞好人體防護和農作物寒害、凍害等的防禦,顯得十分重要。

 立冬日期的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7.438,20世紀=8.218。

  舉例說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11月6日是立冬。

  例外:2089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氣候影響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此時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華北及黃淮地區壹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麥、菜及果園的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江南及華南地區,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後空氣壹般漸趨幹燥,土壤含水較少,林區的防火工作也該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了。

  熱帶氣旋、強弩之末

  根據統計,.zhlzw.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個熱帶氣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氣旋,還有可能發展到臺風強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個熱帶氣旋在我國沿海登陸,登陸地點主要在臺灣、廣東和海南。如果當年中緯度盛行緯向環流,容易有臺風,如果中緯度盛行經向環流,也就是冷空氣強,不容易有臺風。

  華南南北、秋夏兩季

  立冬期間的華南北部,即便寒風掃過,氣溫會迅速回升,晴朗無風之時,常有“十月小陽春,無風暖融融”之說。這裏往往12月才會進入冬季。

  而華南南部、臺灣以及以南的海南島等島嶼地區,就沒有冬季。11月的氣溫,最高氣溫都在30℃以下。但也不排除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出現強烈降溫的情況,只不過近些年來較少出現。

  入冬深秋、易有霜霧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嶺、黃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會陸續出現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嶺以北也會出現初霜。

  11月的北方,隨著冷空氣的前鋒移出本地,鋒後的冷空氣團開始向暖的方面變性,如果沒有後續的冷空氣補充,幾天之後,溫度雖回升了,空氣質量卻逐漸變壞。特別是大城市,大氣中積累的水汽和汙染微粒結合凝結後,形成煙霧或是濃霧,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交通運行。在我國西南、江南,水汽條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氣溫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霧出現。

  華北初雪、降水多樣

  11月以後,全國各地降水量明顯減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華北等地往往出現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較難預報,影響也大,往往需要特別關註。此時,降水的形式出現多樣化:有雨、雪、雨夾雪、霰、冰粒等。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會下雪。

  西南地區典型的華西連陰雨結束,但相對全國雨水基本都少的情況,它還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時間分布,11月進入了壹年中的幹季。西南西北部幹季的特點更加明顯。四川盆地、貴州東部、雲南西南部,11月還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雲南,晴天溫暖,雨天陰冷,流傳有“四季如春,壹雨便冬”的說法。如果遇到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有暖濕氣流呼應,南方地區的過程雨量還會較大。

  長江以北和華南地區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區要少、不大,對於壹年三熟的華南,11月的幹旱,對作物生長仍有負面影響。

  氣溫下降、變化明顯

  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人們好在還有壹個避寒之地。而對於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人們,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壹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後,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升較快。氣溫的回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壹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此時,令人愜意的深秋天氣接近尾聲,明顯的降溫使這壹地區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紅葉最佳觀賞期,並在11月底陸續入冬。

  偏北風多、風力加強

  作為早已入冬的西北、華北、東北等地,此時的大風、降溫可以說是習以為常。在華北中南部到黃淮等地,立冬期間的冷空氣,常常不是大風把這壹帶山區紅葉壹掃而光,就是把城裏的樹也吹成光桿,讓人們有壹種壹下子進入冬天的感覺。若遇到勢力強、速度快的冷空氣,它壹路狂奔,使北方山口地區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風力加大,大風壹直吹到東南沿海和臺灣海峽。

  特別是北部、東部海域,海上的大風易使海上作業受到嚴重損失。

  南北兩方、溫差拉大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但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11月,我國的青藏高原大部、內蒙古和黑龍江的北部地區,平均溫度已達-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兩者的溫差可達30℃~50℃之多。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是風幹物燥、萬物雕零、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溫暖宜人。

立冬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壹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壹下。

  立冬吃餃子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壹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壹天要休息壹下,順便犒賞壹家人壹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壹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麽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壹古 *** 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補 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雕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壹般人可以適當食用壹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壹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冬 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立冬進補

  在人們還在享受秋日溫情的暖陽時,時間已飛快地來到了11月,立冬飄然而至。立冬,作為冬季的第壹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在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說是只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那麽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我們到底該註意些什麽?怎樣調養是我們今天的主要話題。

 “三九補壹冬 來年無病痛”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註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壹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那麽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裏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

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俗話說“三九補壹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壹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壹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補冬 不可盲目“進補”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壹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這裏須要註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

  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相關諺語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裏點蘿(北方)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北方)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壹年冷氣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後犁銀,立春後犁鐵(指應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壹冬晴;立冬雨,壹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閩南)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軟棗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

  立冬南風雨,冬季無雕(幹)土(閩南)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壹冬幹(贛)

  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壹冬(閩)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江南)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江南)

  立冬不吃糕,壹死壹旮旯“(南方)

  立冬有風,立春有雨;冬至有風,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種豌豆,壹鬥還壹鬥(南方)

  今冬麥蓋三層被,明年枕著饅頭睡。(全國)

  臘月初八,凍掉下巴。(北方)

  • 上一篇:國產操作系統這麽多,為什麽華為還要再研發壹套?
  • 下一篇:作文西瓜的生長環境20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