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如何極盡簡化飲食?

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如何極盡簡化飲食?

十六年前我參與發起開源社區,為Linux操作系統培養了幾十萬中國用戶。

這幾年我創立的食品品牌,為幾十萬互聯網公司的同學提供了壹個省心的飲食方案。

接下來分享壹個我從Linux程序員跨界做食品的創業小故事。

2013年的壹次常規體檢,我出現了血脂偏高,腸胃不好等問題,甚至有了脂肪肝傾向。醫生讓我務必做到三餐均衡,飲食清淡,否則身體會越來越差。

這時,我才意識到因為多年的碼農經歷,很難兼顧飲食均衡和規律,也沒有樹立健康飲食的意識,總是亂吃亂喝。而且醫生的建議實在太難執行了,我沒那麽多時間也沒那麽多精力去管理每壹餐。

於是我踏上了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極盡簡化飲食的探索之旅。甚至我發現了比傳統飲食更加健康的飲食方案,也得到醫生和營養師的廣泛認可。這個過程拆分為五個部分:

壹、如何做到「保證營養」

二、食物方案的簡化思路

三、哪些人急需這類方案

四、該方案的潛在bug

五、寫在最後

人要健康的活著就需要各種營養素,有些可以體內合成,有些需要從外部獲取。1928年,美國營養學會成立標誌著現代營養學框架基本形成。

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現代營養學已經很清楚的知道維持大多數人健康生存需要攝入哪些營養,各種營養需要多少的量。

我們參照《每日營養攝入推薦量》,也就是DRIs,如圖:

可以看到,男性的每天RNI(參考攝入量)是65克蛋白質,碳水和脂肪是基於AMDR指標,通過脂肪帶來熱量占總熱量的比例來約定,即供能比20%到30%之間。其中還約定了亞油酸、α-亞麻酸等攝入量。另外還涉及到14種維生素和15種礦物質的攝入推薦量。

理論上說,只要想辦法讓我們每天足量獲取到這些營養就很健康了。

當然這還取決於個體差異(主要是基礎代謝、營養代謝能力、勞動強度的差異), 但是能做到這個層面已經比平時吃飯要健康很多 。

但事實卻是,妳平時吃飯涉及的營養根本無法掌控。

不知道壹份外賣到底多少熱量,裏面含有多少碳水、脂肪、蛋白質、膳食纖維,更不用說維生素礦物質到底缺乏還是超標。即便有了簡單的膳食營養參考,不同的廚師,不同的食材也會導致數據差異巨大。

我們熟知的膳食寶塔,就是基於傳統食物的營養成分表,為了盡可能滿足DRIs的營養攝入量進行設計的。

所以為了營養均衡,現有營養師會基於膳食寶塔,建議妳要飲食多樣化,通過多吃各種食物,增加復雜度。本質上是實現營養結構的隨機波動,在不確定狀態裏實現偶然的滿足營養均衡的狀態。也可以通過拉長時間跨度,盡可能實現某個時間段裏的總體的營養均衡。

現有健康飲食建議大多都在這麽執行,而且也只能做到這個層面,本質是因為日常飲食的營養數據無法量化。 所以,我當時的第壹個需求就是,如何通過食物選型,做到持續精準、穩定、且方便的實現全面均衡營養輸出。

隨著食品科技的持續發展,我們掌握了大量的營養素提取工藝,營養檢測技術也達到了微克級別。這些都是構建我們這個食物方案的基礎。相當於我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變身營養的建築師。

當然,很多人可能還是相信各種「土」、「原生態」之類的東西,總覺得裏面含有某些未知的神秘物質。 慶幸的是科技始終在進步,營養學和消費者認知呈螺旋結構上升 ,不然現在大家都還在啃柳樹皮,而不是吃阿司匹林。

在食物簡化過程中,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案。

選擇現有的各種食材進行搭配,依舊存在嚴重誤差數據,比如壹份粗糧、幾個雞蛋、搭配魚肉、還有水果蔬菜,依舊無法知道他所提供的營養數據到底是多少,更不用說今天吃的食物到底夠不夠100毫克維生素C,不知道脂肪供能比是不是超標了。而且這樣做也很麻煩,無法量化生產。

所以我們直接采用 各種營養數據穩定、工廠可批量生產、且有營養成分數據檢測的各種營養粉作為原料 。例如只負責提供80%蛋白質和20%碳水的乳清蛋白、100%脂肪含量的植物油、85%膳食纖維和15%碳水的抗性糊精等原料。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組合,實現理想的營養總量數據。但是這個需要大量模擬計算的過程,為此我還開發了各種組合的數據便利工具。

值得慶幸的是,我發現有兩個現成的思路可以參考,從而縮短研發路徑。壹是2013年美國矽谷有個程序員為了簡化飲食保證營養,打造了類似的方案,也類似於醫療系統的腸內營養液,另壹個就是參考宇航員的航天食品,他們有全營養濃縮液,通過朋友介紹,特地拜訪了北京航天城。

在營養數據達到要求之後,下壹步就是持續優化口味,比如通過燕麥粉代替部分抗性糊精,牛奶蛋白替換部分大豆蛋白。

但是這類食物的口味的優化存在很多局限性,因為配料裏既有鹽,也有糖,而且對那些有助於提升口味的配料有著嚴格要求,比如相對好吃的油糖混合物就不能用。當時我每天的任務就是不停的試吃和記錄,無法像傳統食物那樣以口味研發為主,最終測出來多少營養就定多少。所以我們這個食物只要做到不難吃,就已經足夠理想了。

2014年底,第壹個配方終於完成,為了公開接受營養師的建議,以便持續優化配方,我把這個產品做成了開源模式,也就是公開配方細節,按照軟件工程的理念去打造這款食品。我堅信食品應該像軟件壹樣,交付客戶的時候軟件需要提供源碼,食物應該提供配方比例,這樣才吃得安心。

不論是做軟件還是做食品,我崇尚開源理念。食物開源的另壹個好處就是,讓那些跟我有同樣需求的人,自己采購原料也能直接調配。

例如,2018年開源的V2.7的配方如下:

18種配料看上去比較復雜,實際上大多是為了口味優化做的調整。我簡單解釋下以上配料:

1. 大豆蛋白粉和乳清蛋白粉主要提供蛋白質;

2. 燕麥粉、南瓜粉、糙米粉、香草粉、結晶果糖提供碳水化合物以及起到調味作用;

3. 脂肪主要來自亞麻籽油;

4. 膳食纖維來自圓苞車前子殼粉;

5. 剩下的主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預混料,按照國標14880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進行研發。自己調配的話,條件不允許,誤差太多,畢竟都是毫克、微克級別,替換方案就是直接購買相關營養補充單獨食用。

2015年,我把這種方案推向市場的時候,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直呼反人性。比如有壹次在深圳衛視的節目裏,美食愛好者林依輪更是直接告訴我他完全無法接受。

不過現場的俞敏洪老師還是比較能接受若飯的理念,他說在出差趕場的時候就非常需要。

這個產品我給他取名為「若飯」,像飯壹樣,從底層重新構建的正餐解決方案,通過全面均衡營養,減少食物殘渣等多個維度,為身體減輕負擔。

經歷了六年的發展以及幾千位鐵桿飯友的評測反饋,若飯始終保持半年壹個版本更新的節奏持續進化。

考慮到我們飯友絕大多數都是腦力工作者或者學生,目前的配料還新增了葉黃素酯護眼,添加了DHA和植物甾醇。在供能比方面,降低了碳水化合物的占比,這壹切都是為了更能滿足實際營養需求,調動更高效的學習或工作狀態。

若飯粉末版最新穩定版是V2.11。產品圖如下:

每罐是壹千克,作為營養早餐非常理想,我通常用200毫升涼開水或者溫水沖泡三勺(60克)就足夠支撐到午餐。

隨著我們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現金流的增加,美國丹尼斯克參與了若飯新版的研發,統壹集團參與了若飯的生產,歐美SGS負責若飯的各種營養檢測。

為了盡可能簡化,省掉粉末沖泡的流程,若飯在2018年推出了定量的瓶裝液體版,不用防腐劑,采用超高溫瞬時殺菌,把幾十種營養濃縮到壹瓶若飯裏。

好處是體驗更加方便,常溫保存,開蓋即飲。缺點就是沒法像粉末版那邊每次都可以按需量化沖泡。不過目前的液體版每瓶350大卡,滿足大多數人既需要獲取均衡營養,又需要控制總熱量攝入的需求。

為了體驗若飯能有咀嚼感,我們也發布了營養均衡的餅幹。至此,若飯現有固體版、粉末版和液體版三條產品線。

在創業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不少的認可和榮譽,去年榮獲天貓基於大數據分析頒發的最具品質液體代餐獎。

2019年,獲得知名食品行業媒體FBIC評選的新勢力產品獎,以及億歐評選的未來美好生活品牌等。

在創業初期,還獲得省級基金的種子投資支持,後續順利拿到千萬級天使輪投資,以便更好的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體系。

如果要給若飯做個歸類,最合適的只能是代餐。但若飯絕對不是特殊人群減肥用的代餐。

體重管理在若飯體系裏是這樣的邏輯:瘦的人通過提升食用量增重,胖的人控制食用量減重。若飯也非常適合健身前後補充能量和營養,是普通大眾都可以吃的營養代餐。

我們客戶群基本都在壹二線城市,互聯網公司居多,和其他代餐最大的區別是我們有著近80%的男性用戶。基本都是和我壹樣,要通過若飯實現「怎麽吃即方便又健康」。

比如果殼創始人姬十三,他認可並食用若飯,但是不認為若飯能被大眾接受。畢竟舍棄了口腹之欲,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比如網絡大V花總,他從2017年開始體驗若飯,主要解決壹天裏面起床後的第壹頓飯,省事又營養。

還有各種營養師大V、醫生都為若飯做過免費的宣傳和支持。

當然,女性群體在若飯用戶群裏也非常獨特,她們理性,有獨立思考能力,也熱衷於分享交流。這是她們的若飯故事:

從事計算機網絡協議方面的研究,未來大概率也會加入碼農大軍。

生活中是個典型的理性派,不覺得食物的「天然」會有多麽高貴,反而是按營養需求精確配比的「人類飼料」非常酷。

從事科研工作也盡量做到早睡早起或者晚睡晚起,畢竟這是腦力工作,足夠的睡眠時間必須保障。只有在趕deadline的時候,才會用到若飯,壹方面是省事,壹方面是不想因為吃飯而停下手頭正在幹的活。

“工作崩潰哭了,沒多大心理負擔,其他夥伴也不會因此而看低自己。”關於女性職場差別待遇,她表示得到的是偏袒。

工作忙來不及正常吃飯的時候,若飯能幫助她快速回到工作狀態。 她認為壹個人吃飯正好是練習正念、好好吃飯的好機會,旁人的評價那是他的課題。

她是壹位普通會計人,壹條考證不歸路,壹份餓不著的工資。

在她們單位,女生吃飯基本沒有正經吃的,經常各種零食代餐咖啡飲料面包解決了。最開始買若飯完全出於好奇,後來她還拉上領導囤了壹箱,畢竟老大開會比較多,吃飯不能準點, 會議中場休息,全靠若飯續命 。

“吃得輕松,吐得容易。”,她是個準媽媽,早孕期孕反嚴重吃不下飯就會喝若飯。

遠途旅行、看演唱會、參加活動等等,她把業余生活填充得滿滿當當。長時間坐飛機坐火車必帶若飯,不用到處找餐廳,不用排隊,喝起來也快,就能擁有更多的休息時間。

她告訴我,公務員其實也會像企業壹樣經常加班,有些崗位遇到特殊情況就會非常非常忙。

比如新冠疫情爆發,她的單位先是負責企業停工停產,再是負責復工復產, 喝若飯幫她節省了時間,而且在當時覺得很安全,畢竟吃壹頓飯的時間相對較長,會更擔心飛沫的問題 。

可以看出,她們在認知層面是理解若飯的,為了營養健康,在部分場景選擇了若飯。疫情爆發初期,若飯也做了大量捐贈,深受忙碌的醫生護士好評,多了不少復購飯友。

我從未希望人人都去體驗若飯,只是想找到和我類似想法,存在類似需求的人。我甚至覺得大多數人根本不需要若飯,他們的時間沒那麽緊張,他們對健康的需求沒那麽迫切,對他們來說壹頓若飯遠不如壹頓外賣更值得。

前面我們提到了很多若飯的研發理念和目標,理論上若飯就變成了可以持續代替壹日三餐的真正的超級食物。但是,現實並不是那麽完美。

如無必要,盡量不要壹日三餐只吃若飯。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壹是受限於食品法規,個別微量元素無法直接進行強化添加,比如少了 維生素K、生物素等微量元素,這點無法突破 。

另壹點就是考慮到開頭提到的《營養攝入推薦量》是個大眾推薦量,無法百分百滿足所有人。所以平時壹兩天替換壹餐,用於健康飲食和極簡飲食就非常理想了。至少比平時隨便亂吃要健康的多。

對很多人來說,三餐不規律或者經常吃外賣,都可以階段性的來壹餐若飯給身體減負,清理下腸胃,給腸胃多壹些自我修復的時間。

若飯粉末版也可以作為營養加餐,比如粉末版,隨餐沖泡20克,快速補充日常飲食容易缺失的營養,比如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若飯V1.0首發至今已六年多了,從最初很多人不敢吃,到現在每周都在吃,也算經歷了殘酷考驗,得到認可。

隨著大眾對營養的認知持續提升,尤其是開始重視蛋白質和膳食纖維,食物營養的精準量化是大趨勢。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後,若飯這類方案或許能被更多人接受。

如果妳的時間和健康都比較重要,那選擇若飯肯定沒錯。

  • 上一篇:易語言 下面代碼哪錯了怎麽改?求源碼?
  • 下一篇:定位系統源代碼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