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請闡述波普爾的批判理性主義的觀點,其對科學理論的發展有些怎麽樣的啟示

請闡述波普爾的批判理性主義的觀點,其對科學理論的發展有些怎麽樣的啟示

卡爾·波普是壹位英籍科學哲學家,批判理性主義的創始人.波普是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以《研究的邏輯》(後來的英譯本改名為《科學發現的邏輯》)壹書躋身於國際學術界的.在這本書裏,他系統地提出了壹種科學觀.波普認為任何壹種科學理論都不過是某種猜想或假設,其中必然潛藏著錯誤,即使它能夠暫時逃脫實驗的檢驗,但終有壹天會暴露出來,從而遭到實驗的反駁或“證偽”.科學就是在這樣壹個不斷地提出猜想、發現錯誤而遭到否證、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科學也包含錯誤,要經受經驗的檢驗,這不是科學的缺點,而恰恰是它的優點,它的力量所在,或者說,“可證偽性”正是科學之為科學的標誌.宗教神學和壹切形而上學都不具備這壹優點.這就是波普所提出的著名的“證偽主義”原則.在反對機械論和教條主義的熱潮中,波普的這壹“嶄新”主張無疑深深地影響了壹部分中國學者.而波普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的攻擊在“證偽主義”的掩護下也滲透進壹些中國學者的思想,造成歷史非決定論思潮在中國的泛起,已經在中國學界引起了壹定的思想混亂,迫切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給予有力的回答. 波普是在批判實證主義的證實原則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證偽主義的.實證主義者認為壹切科學陳述都是可證實的,不可證實的陳述是沒有意義的胡言亂語.波普反對這個原則,他認為表述科學定律的陳述都是關於無限個體的全稱斷定的,任何有限的關於個體的陳述都不足以證實壹個科學定律,因此可證實性作為劃界標準勢必會使得真正的科學定律被排除到科學之外,所以他提出了與此相對的證偽主義.他認為壹切科學理論都是科學家的自由猜測和假設,是針對問題的試探性理論,是可錯的,科學的標誌就在於理論的可證偽性,理論在經驗的檢驗中終將被證偽.而科學知識是通過下面的途徑增長的: P1→TS→EE→P2 P1是初始問題,TS是試探性理論,EE是對嘗試性理論進行消錯的過程,P2是結果,新問題的產生.考慮到對壹個問題會有多種理論嘗試,這壹公式可表述為: TSa→EEa→P2a P1 TSb→EEb→P2b ┇ TSn→EEn→P2n 針對問題,提出試探性理論,並把理論交付經驗檢驗,理論在檢驗中遭到證偽進而被淘汰,然後用壹個新的更好的理論來代替舊的理論.波普認為這樣的證偽主義原則同樣適用於歷史領域.“行為從而還有歷史,都可以解釋為解決問題,而我根據猜測和反駁的圖式所做的分析也適用之.”1我們怎麽評價波普的證偽主義呢?怎樣看待它在歷史領域的應用呢? 第壹、辯證理解證實和證偽,證實有存在的價值,而證偽並不是每次都摧毀理論.根據波普的觀點,歸納推理就是從單稱陳述過渡到全稱陳述,形成假說或理論.而對全稱命題我們不能保證它永遠被證實.他說:“不管我們已經看到多少白天鵝,也不能證明這樣的結論: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2他把“歸納推理是否得到證明”稱作“歸納問題”這本來是正確的,恩格斯和列寧都看到了這壹點.但是發現歸納法的不足之處是壹回事,反歸納法又是另壹回事.波普進而用“ 證偽主義 "來代替“ 歸納法 "更是另壹回事.無疑,“證偽”有它壹定的意義,每壹理論都應受到經驗事實的檢驗,都應是開放和自我批判的.但是把理論的發展歸結為“證偽”則是不對的.因為很明顯,在科學中,不僅有表述壹般規律的全稱命題,也有表述特殊規律的存在命題.比如:“至少存在壹只非白的天鵝”,對這樣的命題卻只能進行證實,而不能進行證偽.因為只要我們發現壹只天鵝是非白的就證實了它,而發現壹萬只天鵝都不是非白的也沒有證偽它.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上,反證並不是每次都摧毀假說或理論,有時卻促使人們將假說或理論完善起來.比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他並沒有掌握到任何新的觀測證據,在沒有慣性運動和萬有引力等概念的條件下他面臨的反證是不計其數的,地球為什麽不飛出軌道,地球為什麽不飛散,河流為什麽不倒流等等.這不計其數的反證在二千年前只是阻止了古代日心說的成長,但卻沒有消滅它.直到壹個多世紀以後,牛頓力學把它從理論上完善起來了.又過了兩個世紀,天文學觀察才證實了它.而牛頓力學在統治科學界的二百多年間,同樣曾經不斷地遇到反證.比如,水星運動.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立即放棄自己的理論,而壹直堅持到十九世紀末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後,最初的壹批實驗也對它很不利.愛因斯坦甚至依靠某種類似“宗教感情”的對宇宙和諧的信念而緊守了陣地,結果不是反證否證了相對論,而是被相對論所解釋了.如果我們按照波普的證偽主義來辦事,壹遇到反證就放棄理論,那麽結果將是可想而知的.任何真正的科學都不可能是脆而不堅的瓷器,壹碰即碎.科學理論必然包含有壹定的相對真理,我們必須想方設法使它在被新的更高的理論取代或包容之前充分發揮其內部所潛藏的壹切生命力和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對任何理論都既抱著批判的態度,又要抱著利用的精神,這裏的關鍵就是辯證地理解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關系.只承認絕對真理而否認真理的相對性,我們就會犯教條主義和保守主義的錯誤,而只看到理論的相對性,看不到其中包含的真理顆粒,則會導致否定壹切,批判壹切的相對主義、懷疑論、不可知論等等.馬克思的歷史哲學在這方面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對前人的理論成果既繼承又批判,對自己的理論不作教條的解釋. 第二、唯物辯證地理解“觀察”與“問題”的關系.關於“歸納問題”,並不是波普首先發現的.十八世紀的休謨已經提出了對歸納法的懷疑:從已往經驗的歸納中無法邏輯地得出可適用於未來的必然性.因此波普正確地稱之為“休謨問題”.休謨否定了通過感覺經驗的歸納而不斷地從特殊上升到壹般,從偶然上升到必然.但休謨的進壹步回答是令人失望的,因為他認為,人們之相信歸納的真理,只不過是壹種出於習慣的非理性信念.他把經驗科學建立在“習慣”基礎上了.康德不滿足於休謨對問題的解釋.康德為自己提出的問題是科學怎樣保證只能開始於經驗的知識具有普遍必然性呢?他對問題是這樣解決的.借助於人的先天理智的創造能力把後天經驗加以整理、組合,把理智的可靠性傳輸給經驗,從而使經驗科學成為可能.波普指出:“康德極力以歸納原理(他稱作‘普遍因果性原理’)是‘先驗地正確’來擺脫這個困難.但是我認為他為綜合陳述提供壹個先驗的證明這種機敏的企圖,並不是成功”.3波普面對“歸納問題”,他的態度很堅決,那就是徹底否定歸納概括的可能性.他提出的壹個重要觀點就是,科學是從問題開始而不是從觀察開始.他說:“沒有觀點就沒有觀察.”在《科學發現的邏輯》中,波普作了這樣的工作,他“把設想壹個新思想的過程同從邏輯上考查它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出的結果加以截然的區分.”4前者是認識心理學的任務,後者才是認識邏輯學的任務.在《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中,波普把這兩個任務用兩個問題表達:即“妳最初是怎樣發現妳的理論的呢?”和“妳是怎樣檢驗妳的理論的呢?”他認為只有後壹個問題在科學上才是重要的,而前壹個問題“從科學的觀點來看,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它“只涉及純屬私人的事情.”5波普就是這樣克服休謨和康德的不足之處的,多麽輕松簡單!觀察和問題之間是個相互更替的鏈條,正如“實踐——認識——實踐”壹樣,可是波普只抽出或截取壹段,從問題到觀察,而對問題從何而來,他輕飄飄地說,那純屬私人的事情.這能說是科學的嚴肅認真的態度嗎?不過,對這個問題,無論在《科學發現的邏輯》還是在《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中,波普都不是沒有回答,實際上,對這樣壹個重要的問題,波普是無法回避的.他說:“壹切科學發現都包含‘非理性因素’,或柏格森意義上的‘創造性直覺’.”6"沒有觀點就沒有歷史;歷史和自然科學壹樣必定是有選擇的,否則歷史就由壹大堆不相幹的乏味材料所塞滿.”7根據什麽選擇呢?這就是波普所說的“非理性因素”了,“寫我們感興趣的那種歷史,…… 對於與我們觀點無關因而我們不感興趣的那些事實,我們就不必多費心思了.”8寫歷史是多麽愜意的壹件事啊!每個人都可以憑自己興趣,按自己的觀點在歷史的資料庫中擷取自己需要的東西,而把其它的壹切當作廢物扔掉.這樣歷史就成了每個人手中的玩物了.“既然這種選擇性觀點或歷史興趣中心不能成為可檢驗的假說,所以我們就把它稱為歷史解釋.”沒有歷史科學也沒有歷史理論,有的只是“多如星星”的歷史解釋,那麽這不是歷史的相對主義,不是歷史不可知論又是什麽呢? 第三、證偽原則並沒有邏輯必然性.在《科學發現的邏輯》中,波普運用充分條件假言三段論中由否定後件推出否定前件證明證偽原則的必然性,其公式如下: ((T→P)·P))→T P是壹個陳述系統的壹個結論,T包括理論和初始條件.這個公式讀作如果P可以從T導出,而且如果P是假的,那麽T也是假的.這就是波普的壹次性證偽的觀點.表面來看,這個證明是具有說服力的,但科學發展的事實卻表明證偽絕不是如此簡單.深入地分析理論的被檢驗過程,我們發現證偽並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 波普並不否認壹個理論只有和初始條件結合在壹起才能導出壹個結論,他只是認為這不影響必然證偽,因此沒有必要區分理論和初始條件.但問題的癥結正出在這裏.因為當推導出來的結論被證明為假時,若觀察證據是無誤的,那造成結論為假的原因有三種可能:待檢理論為假;初始條件為假;或者二者都為假.推理形式如下: ((T·C→P)·P))→T·C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即初始條件為假,那麽只要修改初始條件,待檢理論就免於被證偽.科學史上就有這樣的例子.1781年發現了天王星後,人們根據牛頓的引力理論,推算了天王星的軌道.然而,實際觀察與根據理論所推算的軌道不符.這就是說,推算出來的軌道數據被否定.因此,天王星軌道成了萬有引力理論的“反常”,但這個反常並沒有證偽萬有引力定律.因為後來海王星的發現說明了導致推測錯誤的不是引力理論,而是當時所依據的背景知識.當時人們只知道太陽系中的七大行星,在推算時根本沒有把其它因素的影響考慮在內,而海王星的發現,補足了背景知識,理論推斷的正確性顯現出來了.所以不論從邏輯上還是從事實上來看,壹次證偽都不具有必然性.這也就是作為波普全部思想觀點的支柱或核心的證偽主義本身是成問題的,那麽他的其他思想觀點的正確性也就成問題了. 最後,我們順便看壹下在《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之後,波普怎樣“由於純粹的邏輯理由”,證明了歷史決定論是錯誤.波普把其對歷史決定論的反駁概括如下:“①人類歷史的進程受人類知識增長的強烈影響.②我們不可能用合理或科學的方法來預測我們的科學知識的增長.③所以我們不能預測人類歷史的未來進程.④……沒有壹種科學的歷史發展理論能作為預測歷史的根據.⑤所以歷史決定論方法的基本目的是錯誤的;歷史決定論不能成立.”9這壹論證的核心是,人類知識增長對歷史進程發生強烈影響,人類不能預測知識的增長,因而,不能對歷史發展做出預測. 這個論證從邏輯上講是無懈可擊的,但其基本觀點則是錯誤的.首先,在波普看來,知識就是猜想,就是假說.那麽試問,作為猜想和假說,沒有任何確定性可言的“科學知識”如何對社會歷史進程發生強烈影響?其次,退壹步說,即使科學知識的增長對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事實也正是如此),但無論這個作用如何重要,對歷史進程都不可能成為決定的作用.波普把科學進步的作用加以絕對化,把科學看作是脫離人,脫離人們的經濟關系,脫離物質生產及其他壹切人類活動借以實現的全部社會條件和政治條件的、社會發展的獨立因素,似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依賴於科學的增長,這是錯誤的.其實,科學離不開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科學的發展與人們的生產關系也有極其密切的關系,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科學的進壹步發展,而不是相反.

  • 上一篇:摩爾莊園賺錢的秘籍
  • 下一篇:股票推進器是什麽意思?投資的時候要綜合判斷。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