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如何尋找快樂?

如何尋找快樂?

消除煩惱,快樂源於平常心

在壹個珠寶店裏,壹個男人正站在櫃臺前看珠寶,把裝著幾本書的書包放在旁邊。

在他挑選珠寶時,壹個衣著講究、儀表堂堂的男士也過去看珠寶,他禮貌地把書包移開。但這位儀表堂堂的男士卻憤怒地瞪著這個男人,大聲說道:“妳什麽意思?妳以為我會偷妳的包嗎?告訴妳,我可是個正人君子,絕對不會幹那種事!”然後重重地摔上門,離開了珠寶店。

“哼,神經病。”莫明其妙地被人這麽嚷了壹通,這個男人很生氣,也沒心思看珠寶了,出門開車回家。

馬路上的車像壹條巨大而蠢笨的毛毛蟲,緩慢地蠕動。看著前後左右的車他就生氣:哪來這麽多車!哪來的這些臭司機!簡直不會開車!那家夥開那麽快,不要命了!這家夥真慢,怎麽學的車,真該扣他教練獎金……

後來他與壹輛大型卡車同時到達壹個交叉路口,他想:“這家夥仗著他的車大,壹定會沖過去。”

當他下意識地準備減速讓行時,卡車卻先慢了下來,司機將頭伸出窗外,向他招招手,示意先過去,臉上掛著開朗、愉快的微笑。在他將車子開過路口時,滿腔的不愉快突然全部無影無蹤,格外舒服。

珠寶店那位儀表堂堂的男士把自己的壞情緒傳染給了他身邊的人,使得別人也帶上壞情緒,以至於眼中的世界都充滿了敵意。而那個笑容燦爛的卡車司機,把自己美好的情緒也“傳染”給了身邊的人。

有這樣壹個故事:

壹個青年來到沙漠邊上壹個綠洲,在路上碰到壹位老先生。

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

老人家反問:“妳的家鄉如何?”

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它。”

老人家聽後就說:“那妳快走吧!這裏同妳的家鄉壹樣糟!”

不久,又來了另壹個青年,也遇到了這位老人,也提出同樣的問題。

老人家也同樣反問:“妳的家鄉怎麽樣?”

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和事物……”

老人說:“這裏也是同樣的好。”

旁聽的人覺得很詫異,問老人:“您為什麽前後的回答不壹致呢?”

老人說:“妳要尋找什麽,妳就會找到什麽!”

有了快樂的心情,才聽得到鳥兒的歌唱。世界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心情,相互傳染的也是心情。

哥倫比亞大學的愛德華博士經過多次調查和實驗得出結論:“工作成績降低的真正原因是煩悶。”

如果妳把自己的工作變得很有興趣,那麽妳的煩悶就會減少,妳的工作業績也會提高很多,也就是現在人們經常說的“生活工作化,工作興趣化”。

羅馬帝國的偉大哲學家巴爾卡斯·阿理流士說:“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我們要說,對工作有沒有興趣,就看妳的心中是怎麽想的。正如傑羅米·凱恩的音樂喜劇《畫舫璇宮》的主人公說的:“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人,是最幸運的人。這是因為他們體力更充沛,快樂更多,而憂慮和疲勞比較少。”

美國的約瑟夫·巴馬克博士做了壹次實驗:

他安排壹群大學生參加壹連串的實驗工作,這些工作都是他們不感興趣的。結果所有的學生都覺得疲倦、頭疼、眼睛疼,而且總打瞌睡、想發脾氣,甚至有幾個人胃不舒服。通過給他們化驗得知,壹個人煩悶的時候,他的血液氧化作用會有所下降。

明尼那不勒斯農工儲蓄銀行的總裁S·H·金曼講過壹件事:

194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阿爾卑斯登山部協助威爾士軍團做爬山訓練,金曼就是被請來的教練之壹。他和其他壹些教練——年齡大約都在42歲到59歲之間,帶著那些年輕的士兵長途跋涉。越過很多冰河和雪地,再利用繩索和壹些簡單的工具爬上40英尺的懸崖。他們在小月河山谷裏爬了許多高峰,經過15個小時的登山活動之後,那些剛剛受完六個星期嚴格軍事訓練、非常健壯的年輕人全都筋疲力盡!

他們感到疲勞,是否因為他們軍訓時肌肉練得不夠結實呢?任何壹個接受過嚴格軍訓的人都認為問題的根本不在於此。他們之所以覺得疲勞,是因為他們對登山感到厭煩。許多士兵疲倦得等不到吃飯就睡著了。

可是,那些比士兵年齡大兩倍的教練們又怎麽樣呢?不錯,他們也感到很累,卻不會筋疲力盡。他們吃了晚飯後,還坐在那兒聊了個把鐘頭。他們之所以不會疲倦到倒下的地步,是因為他們對登山有興趣。

壹個人的興趣所在,就是他的能力所在!

當壹個人做自己很感興趣、令自己興奮的工作時,很少感到疲倦,即使像登山這類消耗體力的活動,也不如煩悶那樣容易使妳疲勞。

介紹大家認識壹位打字小姐,她的故事真是耐人尋味:

壹天晚上,她回到家裏時,已經精疲力竭了。頭痛、背痛,連飯也不吃,就想上床睡覺了。

母親再三動員,她才勉強坐到桌前。正在這時,電話鈴響了,是她的男朋友打來的,約她出去跳舞。她的眼睛突然亮了,精神頓時振奮起來。她沖上樓去,換上那套心愛的天藍色連衣裙,壹陣風似地沖出了家門。她壹直跳到半夜才回來,不但不再感到疲倦,甚至興奮得不想睡覺了。

真是不可思議:剛才還那麽疲憊不堪,只是接了壹個電話,就這般精神煥發了,她剛才是真的那麽疲勞嗎?是的。但這不是由於工作的勞累,而是由於對工作感到厭煩,絲毫提不起興趣的緣故。

在我們中間像這位小姐這樣的情況,真不知有幾千幾百萬呢,但不知妳是不是其中壹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比體力勞動更容易產生疲勞。壹個人感覺厭煩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都會降低,而壹旦當他對面臨的事情產生興趣,他的新陳代謝又立刻加速。這時他感到的是興奮,而不是疲倦。

下面是另壹位打字小姐的例子:

她在壹個石油公司工作。每天她都得做壹件最沒意思的工作:填寫石油銷售報表。為了提高工作情緒,她想出壹個辦法,把它變成壹項有趣的工作。

怎麽做呢?她每天跟自己競賽。她統計出上午打印的數量,然後爭取在下午打破記錄。再統計出第壹天打印的總數,爭取在第二天打破記錄。這樣壹來她的速度比別人快得多,而且沒有了煩悶帶來的疲勞,她因此節省下了體力和精神,在工作中得到了更多的快樂。

哈西·霍華是美國人,他大膽地做了壹個決定,這壹決定使他的生活完全改觀,他把壹個沒有意思的工作變得很有意思。

他的工作確實沒意思,是在高中福利社裏洗盤子、擦櫃臺、賣冰淇淋,他對這壹工作壹點興趣也沒有,他也想像其他男孩子那樣玩球或跟女孩子約會,但他沒有別的工作可做,於是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來研究冰淇淋——研究冰淇淋是怎樣做成的,裏面有些什麽成份,為什麽有的冰淇淋更好吃。

他研究冰淇淋的化學成分,使他成為他所在的高中化學課程的小天才。漸漸地,他對食物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畢業後他考進了馬薩諸塞州立大學,專門研究食物與營養。

有壹次,紐約可可公司舉辦了關於可可和巧克力應用方面的有獎征文活動,妳猜是誰得了頭獎?

壹點不錯,正是哈西·霍華。

後來他發現很難找到工作,就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開辦了壹家私人化驗室。開業不久,當局通過了壹條新法案:牛奶所含細菌數目必須嚴格計數。於是,哈西·霍華開始為14家牛奶公司數細菌,而且他必須再雇兩個助手。

25年以後會怎麽樣呢?當然,這幾位目前正從事食物化學實驗工作的先驅們大都已到了退休年齡,會有很多熱誠的青年人來接替他們。但哈西·霍華很可能成為這壹行業裏的領袖人物。而當年從他手裏買過冰淇淋的壹些同學,可能窮困潦倒,失業在家,抱怨自己壹直找不到好工作。

其實,哈西·霍華如果不是盡力把壹件很沒意思的差事變得有意思,恐怕他也同樣沒有找到好工作的機會了。

有壹個年輕人,在壹家工廠幹壹件非常沒意思的工作。他整天站在車床邊上加工螺絲釘,他感到工作非常乏味,想辭職,可又怕找不到工作。

既然非得做這件沒意思的工作不可,那就讓這件工作變得有意思吧!他下了這樣的決心以後,就和旁邊的壹個工人展開了產量競賽。他們的領班對他的生產速度和質量深為贊賞,不久就將他提升到壹個較好的職位。當然,這只是壹連串升遷的開始。最後,這位工人——山姆·瓦克南成了包爾溫機車制造公司的董事長。

如果他沒有設法把份內的工作變得有意思的話,那麽他也許壹輩子只是壹名工人。

人們的心理總會出現壹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如果調理不好,就會引發壹系列不良反應。所以,每個人要經常地、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要以哲學的眼光和科學的態度對待現實生活,用通常的、潛在的、獨特的思維方式相結合,對事物做出正確判斷,然後用平常心態加以分析和處理。

在遇到問題時,用什麽心態對待問題很重要。我們經常說保持壹顆平常心,可是真正做到用平常心處理事情很困難。

例如,相同身份的兩個人,如果手機同時被小偷偷了,不能保持平常心的人壹定會這麽想:我好不容易攢錢買個手機,卻被小偷偷了,這小偷太缺德了!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黴!這樣壹想,心裏肯定越來越不平衡,越來越煩惱,連正常工作都不能做了。而保持平常心的人則會想:我正想買個新手機呢,只是這個舊的又沒啥毛病,也舍不得扔掉!這下好了,小偷幫我解決這個問題了。我可以買個新手機了!真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呀!再說了,就算我著急,小偷能把手機還給我嗎?自己壹旦再急出病來,那就太不劃算了!雖然這個人也不壹定有錢,可是這樣壹想,手機被偷的沮喪心情就能平靜下來,就能正常工作了。

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快樂

壹項調查顯示,7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感興趣,2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壹般感興趣,只有1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而那些成功的人士,大多對自己的工作很感興趣,像比爾·蓋茨、莎士比亞、愛因斯坦、楊瀾等。這大概就是成功者和不成功者之間的區別。

有時候,並不是我們對自己的工作不感興趣,而是我們的工作習慣不好。不良的工作習慣讓我們對工作失去興趣,還把我們搞的暈頭轉向。對這種情況,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就能對工作提起興趣。

以下三種方法能夠幫助妳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第壹,整理妳的辦公桌,只留下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

第二,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做事;

第三,當妳遇到問題時,不要猶豫不決,必須及時做出決定。

既然我們不得不做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工作,有壹種方法我們可以試壹試,那就是:假裝快樂。

面對壹份非做不可、又令我們厭煩不已的工作,如果妳“假裝”對它有興趣,這壹點點假裝可能會讓妳真的對它產生興趣,可以減少妳的疲勞、憂慮和煩悶。為什麽不跟自己玩壹個“假裝”的遊戲呢?也許妳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請看下面的例子:

有壹個推銷保險的人,他很不喜歡自己的這份工作,但是他實在找不到別的工作可幹,只有硬著頭皮做下去。

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他每天出門之前都對自己說:“如果妳要吃飯,就得做這件事。既然非做不可,那妳何必不做得痛快壹點兒呢?就假想妳是壹個演員,正站在舞臺上,下面有很多觀眾正註視著妳。妳現在做的事就像演戲壹樣,何必不高興點兒呢?”

於是他假裝對自己的工作很感興趣,當他去見客戶的時候,盡量表現的非常愉快。不久之後,他發現自己真的對這份工作感興趣了,完全不用假裝了!

其實,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壹種挑戰,對壹件事情,妳從不喜歡到喜歡,不但培養起妳的興趣,還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如果妳在工作中找不到興趣的話,那麽妳在別處也很難找到。如果妳經常為自己打氣,這樣就能夠提高妳的工作興趣,給妳帶來發展的機會。

人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能成功。心理學認為,當壹個人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時,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態度是積極的,而且他也很有可能在工作方面發揮最大的才能,創造最佳的成績。

我們不妨經常問問自己:“我到底喜歡什麽?”這是每個人在人生選擇的時候必須回答的問題。了解自己的喜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經常說成功是靠興趣創造的。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我們離成功還會遠嗎?

然而,事實上,很少有人壹開始就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多數人年輕時都是在迷茫渾沌中度過的。這是因為:

壹,年輕時的興趣不斷變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對什麽感興趣;

二,雖然有遠大美好的理想,可是不得其門而入。

所以,青年時期雖然有激情幹工作,但更是發現自己興趣所在的過程。如果妳對正在做的工作並不感興趣,要麽趕緊培養起興趣來,要麽趕緊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培養對工作的興趣,竭盡全力做好工作中的每壹件事,這將決定壹個人日後事業的成功或失敗。

不論做什麽事,“感興趣”永遠是把事情做成功的重要條件。不感興趣就不會努力,就很難成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興趣才能充分調動生命的激情和創造性,從而引導我們走向成功。

因此,每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總結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在能夠發揮自己興趣的崗位上,不斷努力,不斷進取,做企業的千裏馬,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沒有李陽那樣的瘋狂,就沒有李陽的瘋狂英語。

近年來,李陽在中國成了大名人,還上了2002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風光得很。可是李陽也有“不堪回首”的過去:

李陽少年時代是壹個很內向的人,用最常見的話說就是“怕生”。已經十幾歲了,親戚朋友還不知道李家有這樣壹個孩子,是名符其實的“醜小鴨”。比如:只要聽到電話壹響,他就會躲起來;他看電影之後,父親總是要他復述電影的內容,為了不幹這種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寧願多年不看自己喜歡看的電影。

有這樣壹個最典型的故事:有壹次他患鼻炎,父母送他去醫院治療,在進行電療的時候,醫生不小心漏電燒傷了他的臉,由於害羞,他忍住痛苦,壹直沒有告訴別人,至今臉上還有壹塊小疤。

他說,小時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完成不了作業,因此,經常被老師罰站,每次都只好低聲認錯,可是第二天又故伎重演……

李陽多次向父母提出退學,可是父母不同意,所以沒有退成,勉強熬到高中畢業,還居然考上了蘭州大學力學系——看來他並不蠢。可是在大學裏,李陽還是渾渾噩噩的,沒有改變自己的形象。按照學校規定,曠課70節就要被勒令退學,可李陽很快就超過了100節,因此差點被蘭州大學“請”出校門。

那麽,李陽的英語是不是特別好呢?

不是!誰能相信“瘋狂英語”的創始人當年曾經是連“60分萬歲”都辦不到、常常要補考才能過關的人……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必須參加全國英語四級考試,否則就有拿不到學位證書的危險了。讀大學為什麽?不就是弄壹張文憑嗎?可是過不了四級……

這次他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打起精神,每天早上都去學習英語。他本來是壹個懶散慣了的人,如今要集中精力,那可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為了集中精力,他跑到蘭州大學校園裏的烈士亭上放開喉嚨大聲朗誦起English來。這壹大喊不要緊,喊出了李陽的靈感來了:這種學習方法不僅不容易思想開小差,效果還不錯!

——他就這樣“吼”了幾個星期,居然還“吼”出了信心!膽子出來了,他就去了學校的英語角,說出來的英語居然像模像樣的:知道他底細的同學都感到驚奇,急忙向他請教“怪招”!李陽此時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可能是壹種奇妙的辦法,雖然說不出什麽,但是他決心這樣幹下去!

從此以後,只要有時間,李陽就像瘋子那樣在烈士亭等地方大喊大叫,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不管是晴天,還是沙塵天。有時候,為了增加自己的膽量,他居然穿著46號的特大美國勞工鞋、肥大的褲子,戴著耳環,在全國重點大學的蘭州大學聲嘶力竭地喊叫——

不管別人怎麽看,他就是我行我素:據他自己說,他就這樣復述了10本左右英文原著,在四級考試中得了個第二……

曾經最令他恐懼的英語如今給他帶來了成功的喜悅,他的瘋狂故事就這樣走出蘭州大學,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李陽有壹句“格言”:我喜歡丟臉!李陽的經歷就是壹個放下面子的經歷。

李陽本來是壹個天生內向、性格封閉的孩子。為了挑戰自我,他把自己學習英語的心得體會寫成了40多頁演講稿,準備拿到演講場上演講。

美國社會學家曾經進行過這樣的調查,世界上人們最怕的就是當眾講話。李陽很想突破自我,所以他決心面對全校的人演講。他請同學幫自己把海報貼出去,說是有壹個叫做李陽的人要搞壹個英語講座……

那天晚上,李陽簡直“緊張得要吐”(李陽語),可是他還是上臺了。他雖然是氣喘籲籲的,但是終於堅持下來了:演講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李陽就這樣講出去了,壹講就是幾十場,他因此成了校園名人……

他的目標是什麽?讓幾億中國人都能說壹口流利的英語!他的成功就在於對英語充滿了樂趣,盡管最初不是心甘情願的。看來,即使沒有興趣,也可以逼出興趣來。而李陽的瘋狂英語之所以流行壹時,就是抓住了人們學英語的軟肋——不願意開口朗讀。

要想獲得快樂,關鍵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很多孩子,如果做他們喜歡做的事,不但很興奮,還能全神貫註,不知疲倦,耐性驚人。這都是興趣所產生的魔力。壹個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只要對壹件事產生興趣,就能引發探索的熱情,就能培養出興趣。

研究發現,嬰兒的智慧往往是在早期興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見興趣培養的重要性。

將愛好與職業結合起來,是獲得快樂的壹種最好方法。壹個人,如果能夠根據愛好去選擇職業生涯,就能把主觀能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了興趣,即使十分辛勞,也總能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哪怕遇到困難,也不會知難而退,而是想方設法,百折不撓,克服困難。很多人,由於興趣,達到廢寢忘食、如醉如癡的地步。

如果壹個人能夠把自己的職業和興趣結合起來,那將是壹件非常好的事情,工作必將給他帶來無限樂趣。愛迪生就是壹個把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結合的典範。

出於興趣,愛迪生幾乎每天都在實驗室裏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在實驗室裏吃飯、睡覺,卻絲毫不以為苦。

愛迪生曾經說過,他“壹生中從未間斷過壹天工作”,並且宣稱:“我每天都其樂無窮!”

正因為對工作感興趣,愛迪生壹生的發明約有兩千種,留聲機、電燈、電影、蓄電池等等,對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市。小時候,他身體比較瘦弱,不愛講話,很文靜,可是愛動腦筋,喜歡思考,對周圍的事情總是充滿好奇。他常常獨自坐在村莊的十字路旁,看大榆樹怎麽冒出了綠芽,看秋風怎麽染紅了楓葉。他還久久地思索壹些大問題,比如,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躲到西邊山後——東方為什麽有這麽多太陽,怎麽“升”不完?西邊的山後有多大,什麽時候才裝滿?為什麽藍色的天空裏會有朵朵白雲在飄浮,白雲上面有什麽……

就是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壹直在吸引著愛迪生!愛迪生5歲的壹天,突然不見了。爸爸急得四處尋找,最後發現,愛迪生在雞窩裏蹲著呢!

爸爸奇怪地問:“妳在這兒幹什麽呀?”

愛迪生輕輕地認真回答:“我在孵小雞呢……”

原來,前壹天,他突然發現母雞臥在雞蛋上孵出了小雞,就想自己也來試試……

爸爸又好氣又好笑,把他拉起來,說:“傻孩子!妳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快走吧!”

小愛迪生皺起眉頭:“我為什麽不能孵出小雞?母雞怎麽能呢?”

愛迪生很好奇,什麽都想知道,無論什麽都想親自試壹試。

壹次,他發現花園的籬笆上有壹個野蜂窩。他小心翼翼地探頭往野蜂窩裏看,蜂兒都不在家。好機會!“今天我倒要看看裏面什麽好東西”。好家夥,毛頭小子抄起壹根棍子就往裏捅——這下可糟啦!野蜂“嗡”的壹聲從窩裏飛出來,直向他撲去……

就是這位敢捅馬蜂窩的毛頭娃娃,7歲那年,跟隨全家搬到密執安州的休倫港。7歲正是上學的年齡,他自然也上學了。那時的學校裏只開讀書、寫字、算術三門課。那所學校的老師講課枯燥無味,還像中國的私塾老師那樣常用木板懲罰學生。愛迪生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經常問壹些“莫名其妙”的問題,老師回答不了,經常“惱羞成怒”,認為愛迪生是“傻瓜”……

愛迪生因此退學。他雖然因此失學,但是在母親的精心教育下,把自己的愛好與興趣結合起來,最終成為壹代大師!

不怕沒能力,就怕沒狀態

我們經常說,凡是能夠做好壹件事情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狀態,其次才是能力。沒有狀態,即使有能力也發揮不出來;有了狀態,沒有能力也可以鍛煉……

科學研究證明,世界上的跳高冠軍是跳蚤。

科學家把跳蚤放在桌上,壹拍桌子,跳蚤就會馬上跳起來,高度是它身高的100倍以上,因此被它稱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

科學家用壹只跳蚤進行試驗:

在跳蚤上面罩上壹個玻璃罩,然後使跳蚤跳動。跳蚤第壹次起跳就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以後,跳蚤調整了自己能夠跳起的高度來適應新的環境,此後每次跳起的高度總保持在罩頂以下。

科學家們逐漸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經過數次碰壁之後又主動調整了跳躍的高度。

最後,玻璃罩低到接近桌面,跳蚤無法再跳了,只好在桌子上爬行。

經過壹段時間,科學家把玻璃罩拿走了,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跳蚤變成“爬蟲”了。

跳蚤變成“爬蟲”,不是因為已經失去了跳躍的能力,而是壹次次遭受挫折之後學乖了,習慣了,最後麻木了!

最可悲的是:雖然玻璃罩已經不存在,跳蚤卻連“再試壹次”的勇氣都沒有。玻璃罩的限制已經深深地刻在它那十分有限的潛意識裏,反映在它的心靈上——不是沒跳高的能力,而是沒有跳高的勇氣。

動物是這樣,人也是這樣: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了!

這種現象叫做“自我設限”。

很多人的經歷與此極為相似。

壹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幼年時代遭受外界(比如父母、老師等)太多的批評、打擊或挫折,奮發向上的熱情、欲望就被“自我設限”壓制和封殺了。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與激勵,他們就會對失敗惶恐不安,對失敗習以為常,逐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漸漸養成了懦弱、猶疑、狹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拼搏的性格。

這樣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隨波逐流,人雲亦雲,沒有主見……與生俱來的勇氣就這樣消失了。

在壹歲多的時候,海倫·凱勒因為生病,眼睛看不見了,並且又聾又啞。由於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家裏人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壹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莎麗文小姐。海倫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性格逐漸改變了。

她知道她的親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親人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認識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後來更進壹步學習寫作。幾年以後,當她的第壹本著作《我的壹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

海倫·凱勒雖然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學教育。以後更致力於教育殘缺兒童的社會工作,這種努力上進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效法,海倫·凱勒真是個殘而不廢的人。

海倫·凱勒能夠不因殘疾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最後獲得了卓絕的成就。我們每個人都既聰明又健康,假如還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話,真應該感到難為情!

遇到困難,有些人不是想辦法解決,而且滿腦子想到的都是困難,都是失敗。他們的勇氣和信心在想像的困難中消失了,成功的希望也在坐以待斃中流失。這樣做的結果只有壹個:徹底的失敗。

心理學家把這壹現象稱為“人的自毀行為”。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人的這種自毀行為呢?

通過分析指出:人的自毀行為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1.畏難情緒

有些人面臨困境時,壹籌莫展,即使眼前擺明了退路、出口,他們也視而不見,拒絕利用。他們覺得自己遇到的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任何努

  • 上一篇:微信紅包吉利數字怎麽寫?
  • 下一篇:有什麽方法可以找到電影最終連接地址?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