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強軍這十年·征程|倚天長劍傲蒼穹

強軍這十年·征程|倚天長劍傲蒼穹

征程·印記

此刻,壹塊指甲蓋大小的瞄準目鏡,占據了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營班長賈王浩的全部視野。他眼睛緊盯、神情專註。

深山陣地,演練正急。賈王浩是演練現場最安靜的人。每次訓練,他幾乎沒挪步子,只是手中不停地操作。

導彈打得準不準,瞄準號手責任重大。“我是最幸運的壹個。”入伍10年的賈王浩說,“因為我能透過瞄準目鏡目送大國長劍騰飛。”

踏著強軍興軍的鼓點前行,賈王浩是這個導彈旅官兵的壹個縮影。他的“礪劍春秋”,也折射出所在部隊發展歷程。

火箭軍某旅是戰略導彈部隊“種子部隊”之壹,壹茬茬官兵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著礪劍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們乘強軍東風轉型發展,創造某型導彈發射次數最多、發射精度最高等20余項“第壹”“首次”,先後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全軍備戰標兵單位”,擦亮了新時代導彈勁旅的閃亮名片。

倚天長劍傲蒼穹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兵峰 高明俊

通訊員 李發坤

備戰無窮期

永遠在路上

實彈發射的那壹幕,永遠印刻在發射營營長陳世海的腦海裏。

“點火!”某發射場,春寒料峭,隨著陳世海壹聲令下,壹枚大國長劍扶搖直上沖上雲霄。

望著橫亙在湛藍天際的那條絢麗彈道,陳世海百感交集——這壹次復雜環境下發射成功,標誌著新裝備具備了獨立發射能力。

這是壹次全新狀態下的戰訓發射,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沒有完整技術資料可供遵循,作為第壹個吃螃蟹的人,風險和挑戰可想而知。

為了這壹刻,全旅官兵早早上緊了發條:進入廠家跟學跟訓、抓緊編寫規程規範、進行模擬實裝操作……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當人民軍隊闊步邁上變革圖強的新征程,這支部隊也站到了新的起跑線。

新的軍事訓練大綱頒布實施後,為深化推進訓練新模式,該旅建立起以對象、內容、標準、方法、考評、保障為核心的實戰化訓練“六大體系”,推進軍事訓練創新發展。

那年,新型導彈剛剛入列的喜悅還掛在臉上,壹副重擔就讓官兵們頓生緊迫感——當年列裝,當年開展全流程作戰檢驗。

“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中,我們壹定要不辱使命,創造新的輝煌。”誓師動員大會上,官兵們吹響了前進的號角,踏上艱難的探索之旅。

技術分隊采取“問題倒逼”方式,梳理完成檢驗任務需要密切關註的節點,先後優化2類8個測試操作流程,探索出雙工位交叉測試、同步組織彈體吊裝和偽裝出庫等多項戰法。

發射分隊結合作戰值班、不間斷指揮控制、長時間密閉等問題,探索人員裝備模塊編組、多種通信手段互為備份、後裝保障物資前置等辦法。

武器裝備性能挖潛、作戰值班狀態提升、作戰反應時間縮短……檢驗任務圓滿結束,官兵收獲滿滿,全旅核心軍事能力躍上新臺階。

科技勁風吹

創新淬劍鋒

壹聲“點火”天地驚,該旅列兵劉克迎來軍旅生涯的“高光時刻”——

按照作戰流程,他莊重按下了發射按鈕。隨著大地顫動,壹枚大國長劍拖著長長的尾焰,騰空而起直刺蒼穹。

導彈部隊“千人壹桿槍”,親手發射導彈是每名火箭兵的夢。入伍不到壹年,就親手發射導彈——劉克實現“點火夢”比老班長們早了好多年。

雖然只是模擬發射,但流程壹個沒缺,感覺也如臨其境。幫助劉克實現夢想的,是該旅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模擬仿真訓練裝備。

走進該旅模擬訓練中心,只見液晶顯示屏、VR頭盔等設備壹應俱全,壹群官兵正在緊張訓練。“借助這些設備,我們能夠模擬導彈測試、吊裝等操作。”發射營營長黃振新說,“每個步驟都有明確的操作提示,讓我們能夠對操作號手進行系統訓練,快速提高導彈號手的技能水平。”

從模擬化、仿真化,到信息化、數字化……隨著武器裝備的升級換代,該旅模擬訓練系統也在不斷改進中“水漲船高”。

“我們作為高技術戰略軍種,必須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被官兵們譽為“數字蛟龍”的該旅高級工程師曾佼龍,先後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對這套模擬仿真訓練裝備的發展如數家珍。

數年前,隨著新型導彈入列,研發“3.0”版數字化訓練彈的工作被提上日程。

由於數字化訓練系統高度復雜精密,機床加工精度不夠壹度成為影響研制進度的“梗阻”。為此,曾佼龍壹頭紮進加工車間——

奮戰的4個月時間裏,他壹邊與骨幹解決技術難題,設計生產數百個零件、安裝上千個信號采樣點、編寫海量軟件代碼;壹邊當起了車工、鉗工、銑工,磨破了3件工服。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壹年的科研攻關,他們最終研制成功“3.0版”數字化訓練彈。有了它,全旅訓練質量效益上了壹個臺階——實現了全時監控導彈測試操作進程、精確評估訓練效果,人為設置故障鍛煉特情處置能力……

10年來,該旅加快認識之變、觀念之變、思維之變、能力之變,加緊培養“小能人”“小諸葛”“小創客”,圍繞解決備戰打仗實際問題,陣地仿真訓練系統、鋼絲繩維護保養設備等壹系列創新成果落地開花,助推部隊戰鬥力躍升。

沙場礪精兵

托舉長劍飛

那壹年,全軍開訓動員令剛剛發布,下士張順義就踏上軍旅生涯中第壹次比武的征程。

該旅第18屆導彈專業技術擂臺賽戰火燃起。初次參賽,這位年輕的號手從緊張的氛圍裏感受到了實戰的味道。

深奧的理論筆試、刁鉆的口試答辯、復雜的特情處置……壹路過關斬將,張順義憑借過硬的綜合素質,捧回了所在導彈專業職級組桂冠。

賽場即戰場,比武即打仗。導彈專業技術擂臺賽作為該旅群眾性練兵比武的壹項重要內容,成為人才培養的平臺載體,也激發官兵們人人爭當擂主,形成練兵備戰的壹道亮麗風景線。

如今,新生代戰士逐漸成為擂臺賽上的主角。直招士官余修亮入伍第3年就成為當時全旅兵齡最短的擂主。很快,大學生士兵唐梓華精訓苦練,能力素質加速提升,重新書寫了“列兵擂主”的新紀錄。

該旅人力資源科科長劉洋介紹,旅裏連續21屆組織比武打擂,催生的228名專業擂主,覆蓋全旅所有專業、全部戰位,活躍在實彈發射、戰備值班、科研試驗等重大任務壹線。

走進該旅旅史館,擂主墻、高工墻、兵王墻、號手墻,4面精武墻赫然在列,記載著為單位建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功勛人物,也激勵著後來者拼搏奮發,再立新功。

為夯實備戰打仗人才基礎,該旅著眼實際加強技術隊伍建設,瞄準鍛造作戰決策“智囊團”、技術把關“主力軍”、人才培養“孵化器”,探索建立整套選、訓、用、管機制,壹大批復合型打仗人才脫穎而出,經驗做法在火箭軍部隊推廣。

長劍倚天,東風勁吹。隨著壹聲警報響起,壹場實戰化演練又在導彈陣地拉開帷幕,壹個個拼搏奮鬥的號手身影,托舉起壹枚枚墨綠色的導彈昂首問天……

2019年10月1日,國慶70周年閱兵,東風-17常規導彈首次公開亮相。近年來,公開亮相的“東風”導彈家族新成員越來越多。“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簡單的8個字背後,蘊含著人民群眾對我軍裝備的高度信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武器裝備體系建設實現整體跨越。壹大批新型武器裝備列裝部隊的背後,是我國國防工業的快速發展,讓世人感受到我國科技創新的澎湃力量。李雪梅攝

征程·啟示

緊盯時代之變推動軍事訓練轉型升級

■梅 瀟

習主席強調,我軍軍事訓練進入了全方位變革、整體性提升的新階段。要把握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增強憂患意識,強化使命擔當,加快實現軍事訓練轉型升級。

全軍官兵遵令而行,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從陸軍的“跨越”“火力”到海軍的“機動”“藍鯨”;從火箭軍的“天劍”到空軍的“金頭盔”“金飛鏢”,無論是大漠戈壁還是深海藍天,練兵場上處處呈現熱火朝天的訓練景象和恢宏壯麗的備戰畫卷。

當今世界軍事科技迅猛發展,戰爭形態加速演變,作戰力量更加多元、專業分工更加精細,軍事訓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改革創新正成為軍事領域的發力點,轉型升級成為軍事訓練的主攻點。

針對戰爭形態更趨聯合、智能、跨域、混合的發展走向,要不斷著眼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戰爭要求,積極走開聯合訓練新路子,堅持用體系聯合耦合訓練,用真實敵情導調訓練,用科技創新賦能訓練;突出智能對抗、突出跨域聯動、突出新型力量,科學設定作戰背景,合理編成作戰力量,逼真構建作戰環境;著力建好用好形神兼備的專業化“藍軍”部隊,把對抗性訓練貫穿訓練的各層次、各領域、全過程,廣泛開展指揮、行動、技術、戰術對抗,把“面對面”交鋒融入日常、貫穿全時,推動建立新型實戰化、對抗化訓練體系。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全軍官兵唯有踔厲奮發、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用鐵肩膀和硬擔當,積極投身火熱練兵備戰實踐,不斷推動軍事訓練轉型向縱深推進,著力鍛造打贏現代化戰爭能力,用昂揚精神面貌和過硬軍事本領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系32116部隊政治工作部主任)

征程·故事

“跨界大拿”的轉型之路

■解放軍報記者 宋子洵 通訊員 馬赫男

烈日下,朱耀輝壹邊為大家示範無人機飛行操作,壹邊為大家講解新戰法。迷彩服的後襟上,汗水正不斷往下滴落。

作為第79集團軍某旅無人機偵察排壹級上士,朱耀輝是大家心目中響當當的“跨界大拿”。

榴彈炮炮手、迫擊炮炮長、武裝偵察班班長、無人機技師……談起軍旅生涯經歷的4個崗位,朱耀輝感慨地說:“我的每壹次轉崗,都是部隊軍事訓練轉型升級的見證。”

那年,朱耀輝參軍入伍,下連後擔任榴彈炮瞄準手。憑借刻苦努力,他入伍不到壹年便被推薦參加全營瞄準手比武,壹舉斬獲第二名,在全營新兵中叫響了名號。

2012年,朱耀輝被調整到火力連迫擊炮專業,他下定決心從頭學起。憑借肯鉆研的勁頭,他各項能力快速提升,不到壹年,便被提升為炮班班長。

2015年年底單位編制調整,已將迫擊炮專業摸了個門清的朱耀輝,被緊急抽調到旅直屬武裝偵察連。來到新崗位,朱耀輝拿出壹如既往的鉆研勁頭,想方設法摸清弄懂新專業。1年後,單位再次改革重塑,無人機偵察排作為該旅新質作戰力量應運而生。朱耀輝經過重重選拔,被任命為無人機技師兼班長。歷經多次轉崗的他,接到命令時信心十足,表示要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部隊改革後,每個新崗位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反復論證的。走上新戰位的我們被委以重任,更應在新崗位幹出新成績。”壹次訓練間隙,朱耀輝給大家打氣,“部隊有千千萬萬個像我們這樣的‘小細胞’,只有每個‘小細胞’都負起崗位之責,部隊這個大集體才能堅不可摧。”

從那以後,大家從零起步摸索前行。***性問題難解決,他們召開“諸葛亮會”集思廣益,推敲制訂解決方案;沒有飛行裝備,大家買來航模,加班加點鉆研操控技能和組裝速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底,集團軍組織無人機專業比武,他們壹舉奪得理論、實操考核雙冠軍,所在的無人機偵察排榮立集體三等功。

前年,陸軍某新型無人機戰訓法集訓考核,朱耀輝憑借穩定發揮,斬獲理論、實飛考核雙第壹,該旅無人機偵察排參加比武的8人中,有3人獲評陸軍無人機技術能手,年底該排再次榮獲集體三等功。

本文刊於8月20日解放軍報 05

解放軍報微信發布

編輯:林飛 向曉昕

編審:張華婧

  • 上一篇:接口自動化測試環境搭建jmeter+ant+git+jenkins
  • 下一篇:瑞星的脫殼能力又如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