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心理咨詢師《健康心理學》考點:疼痛

心理咨詢師《健康心理學》考點:疼痛

 壹、疼痛的定義

 多數時候和軀體的傷害聯系在壹起,心理的變化也會引起疼痛體驗。分類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具有警示意義,稱為好痛,慢性對於身心只能直到破壞作用。壹般認為:疼痛是壹種由於傷害性刺激引起的不愉快感受,它帶有強烈的情緒成分,並伴有植物性神經反應,如出汗、痙攣、休克等。

 定義:(國際疼痛研究聯合會IASP分類學會委員會主席H.Merskey)疼痛是與現實的或可能的組織損傷有關的壹種不愉快的感覺性和情緒性體驗。這個定義優點在於提示了損傷和疼痛之間松散的聯系以及多種可能的變異。

 被看作生物醫學的疼痛:以盡快治愈為目標,探明疼痛感覺在神經和生化系統中傳遞的規律以用藥物或手段改善。醫學關心的問題還有疼痛和健康並不對等,不能做為判斷疾病嚴重程度的指標。在純軀體的層面理解疼痛是不完整的。

 疼痛實際上是壹種感覺-情緒體驗,同時也是影響生活質量壹個重要因素:在心理學層面上,疼痛不僅僅意味著神經回路和中樞神經之間的生化過程,它擁有了更加復雜機制,與認知、情緒、意誌以及文化等方面因素都有關系。人對疼痛的耐受性還受到學習、文化和社會角色的影響。

 因疼痛和負面體驗相關,往往被用作懲戒的手段。鼓勵堅強和忍耐的文化中,人對疼痛的耐受性會明顯提高,具有了社會文化含義。

 二、疼痛的分類

 疼痛的三維度(Melzack和Torgersen提出)分類:感覺維度、情感維度和程度評價維度。感覺維度分為陣痛、刺痛、燒灼痛等。情感維度反應了人對疼痛的情感反應,如惱人的、討厭的、可怕的等。而程度評價維度則描述了疼痛的輕重程度,從輕微的到劇烈的。

 臨床分類:

 1.急性疼痛:指持續時間不超三個月的疼痛。牙痛、普通頭痛、手術後疼痛以及燒傷痛等。

 2.慢性疼痛:指持續時間超過三個月的疼痛,包括創傷痊愈後依然持續的疼痛。可輕可重,可連續可間歇。慢性疼痛又可分兩類:慢性難治性良性疼痛(幾乎沒有機體病變的情況下發生,難治療,也不構成生命威脅,心理幹預較有效)和慢性進行性疼痛(慢性或發展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另外還有壹些不容易歸為某壹類的疼痛,如牽涉痛、神經痛和灼痛。

 第二節 疼痛的測量

 疼痛測量較難,壹方面因為疼痛多半發生在機體出現病理癥狀的時候,不能隨意誘發,許多研究受倫理限制;另壹方面病變又不等同於疼痛感覺,不能用生理指標衡量;第三原因是疼痛還受社會心理因素影響。

 有關疼痛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痛閾和疼痛耐受程度的測定。測量疼痛的方法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兩類。

 直接測量疼痛感覺的`方法:是通過壹些無創或微創手段誘發被試的疼痛感,然後要求被試報告是否感覺到或疼痛感的程度。

 誘發疼痛的方法:1.化學刺激法(局限多,反應時間長,不能短時間重復,還可引起其它感覺);2.機械(誤差大);3.溫度(可控激光強度與時間來控制疼痛程度,易造成創傷);4.電刺激法(方波脈沖電流,強度可控,簡便,廣泛應用。缺點是受皮膚電阻影響,皮膚電阻受情緒影響,控制變量復雜);5.止血法(壓迫肢體血管導致肢體遠端缺血疼痛,是機體深部疼痛,具有特別臨床意義)。

 要點:被試需要經過訓練,能夠分辨;不能造成嚴重持久的傷害;重復實驗要考慮人的自然生理周期變化。

 間接測量方法:是用疼痛導致的生理反應指標來衡量被試的疼痛體驗。優點是客觀,有可測量標準,但測量的是疼痛的生理性反應,不是主觀體驗。采用的生理指標主要有:植物性神經功能、腦誘發電位、行為分析和藥物定量評估(根據用藥量變化評估)。

 第三節 疼痛理論

 痛覺理論是要說明物理刺激轉化為疼痛體驗的神經生理過程。目前流行的痛覺理論主要有三種,稱為痛覺三大理論。

 特異性學說:認為疼痛是專壹、固定感覺通道的結果,物理刺激和心理感受壹壹對應。Frey對感受器的劃分,還有許多研究顯示脊髓、丘腦等部位存在疼痛感覺的特異性反應機制。

 型式學說:認為所有的皮膚感覺的性質都是由神經沖動的時空形式決定的,而並不是特定感受器和專門的感覺通道所產生的結果。型式學說看來,從感受器到大腦構成了壹個整體系統(中樞起著重大作用),必需從整體上來考慮神經回路和特定感覺之間的關系。

 閘門學說認為:在脊髓動物背角中存在壹種控制疼痛感覺的閘門機制,即第壹級傳導細胞T細胞。T細胞是脊髓中傷害性刺激傳遞的中繼站,當它的輸出到達並超過某壹臨界水平時,就能觸發中樞神經系統的相關反應,如產生痛覺。而是否產生痛覺取決於被刺激激發而興奮起來的傳入神經纖維的種類以及閘門的開合狀態。細纖維興奮打開閘門,粗纖維功能相反,吹拂、撫摸可能是由於刺激使粗纖維興奮而關閉了閘門。為臨床鎮痛提供了新思路。是前兩理論的成功統壹和超越,接受度最高。

 第四節 疼痛的行為解釋

 行為主義者看來,人的所有行為表現都是壹系列條件反射的結果,疼痛也不例外。行為主義理論範式在某種程度上回避了疼痛研究中最大難題,體驗量化的問題。

 經典條件反射強調要避免在情景刺激和疼痛之間建立條件反射,這樣情景刺激就可以單獨引起疼痛反應,相反,盡量在情景刺激和鎮痛反應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強調了病人預先的主動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例如得到關心),並因此建立了操作性條件反射。重視通過強化的減弱或停止以及懲罰來對疼痛病人進行行為治療。是疼痛行為治療的理論基礎。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了替代強化(觀察學習)。除了需要對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外,控制病人周圍的人群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小組治療容易發生正面替代強化。社會學習理論還強調個體的自我期待和自我效能感對於疼痛治療的影響。

 第五節 影響疼痛的心理因素

 1.情緒:疼痛感覺和情緒體驗之間相互影響。

 2.人格:可能改變疼痛程度的主觀體驗和疼痛持續的時間。

 3.認知:可以通過影響情緒和行為而影響對疼痛的感覺。

 4.自我效能感和預期:會影響疼痛感覺。高自我效能可以減輕抑郁、消除應激、緩解疼痛,降低殘疾程度。預期:認為有好結果的行為更容易發生和達到效果。

 5.應對技能:積極的應對可以使病人降低疼痛感、緩解抑郁、減輕殘疾水平。

 6.錯誤認知:在慢性疼痛適應性方面具有消極影響;焦慮、錯誤認知、抑郁以及能力喪失之間存在相關。

  • 上一篇:java 課程設計?
  • 下一篇:微信珠寶奢侈品小程序開發,珠寶行業應該如何輕松對接小程序呢?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