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瑪麗居裏的資料

瑪麗居裏的資料

瑪麗·居裏(1867-1934)是舉世聞名的女科學家,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與其丈夫***同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

中文名:瑪麗·居裏外文名:Marie?Curie別名:居裏夫人國籍:法國民族:波蘭出生地:波蘭華沙出生日期:1867年11月7日(丁卯年)逝世日期:1934年7月4日(甲戌年)職業:放射性物理學畢業院校:巴黎大學理學院信仰:科學主要成就: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

發現釙元素

測定了壹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代表作品:《放射性專論》

目錄

人物簡介學生時代?

勤奮工作?

淡泊名利?

獻身精神?

名言名句?

人物生平?

概述?

走進巴黎大學?

鐳大事年表?

社會評價?

人物故事?

簡樸生活?

教女有方?

全神貫註獲得榮譽?

獎金

獎章

名譽頭銜著作?

人物簡介瑪麗在索邦結識了另壹名講師,皮埃爾·居裏,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他們兩個經常在壹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以瀝青鈾礦石為主,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1898年,居裏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壹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裏夫人公布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設想。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裏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出了氯化鐳並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因為他們在放射性上的發現和研究,居裏夫婦和亨利·貝克勒***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居裏夫人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第壹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八年之後的1911年,居裏夫人又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出乎意外的是,在居裏夫人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她並沒有為提煉純凈鐳的方法申請專利,而將之公布於眾,這種作法有效的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展。居裏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學生保羅·朗之萬有壹段韻事,這個事件在法國鬧得風風雨雨。1911年巴黎新聞報在11月4日的標題《愛情故事:居裏夫人與郎之萬教授》,傳言皮耶仍在世時,郎之萬和居裏夫人有密切的來往。愛因斯坦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們相愛,誰也管不著,他在1911年11月23日給居裏夫人寫了封信,以表安慰。居裏夫人是歷史上第壹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在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時期,居裏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裏的運用。之後,她曾在1921年赴美國旅遊並為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居裏夫人由於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於1934年7月4日在法國上薩瓦省逝世。在此之後,她的大女兒伊雷娜·約裏奧-居裏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小女兒艾芙·居裏在她母親去世之後寫了《居裏夫人傳》。在20世紀9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居裏夫人的頭像曾出現在波蘭和法國的貨幣和郵票上。化學元素鋦(Cm,?96)就是為了紀念居裏夫婦所命名的。除獲諾貝爾獎外,她的各種榮譽稱號有:會員56個,會長2個,院士19個,院長1個,博士20個,教授1個,榮譽市民3個;另外獲得獎金10項,獎章16枚。愛因斯坦曾說:“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裏夫人是唯壹不為榮譽所寵壞的人。”

瑪麗·居裏,?原名: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是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性化學家。1867年11月7日生於波蘭王國華沙市壹個中學教師的家庭。父親烏拉狄斯拉夫·斯可羅多夫斯基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布羅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羅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幼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瑪麗亞行五,上有三姐壹兄,即蘇菲、布羅尼施拉娃、海倫娜和哥哥約瑟夫。1934年7月6日:葬於巴黎梭鎮墓穴。居裏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壹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裏夫人有壹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壹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裏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裏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裏夫人的生活,把她壹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裏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為她艱苦、辛酸和奮鬥的生命歷程描繪了壹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1]學生時代瑪麗·居裏1867年11月7日生於波蘭華沙的壹個正直、愛國的教師家庭。她自小就勤奮好學,16歲時以金獎畢業於中學。因為當時俄國沙皇統治下的華沙不允許女子入大學,加上家庭經濟困難,瑪麗只好只身來到華沙西北的鄉村做家庭教師。1889年她回到了華沙,繼續做家庭教師,有壹次她的壹個朋友領她來到實業和農業博物館的實驗室,在這裏她發現了壹個新天地,實驗室使她著了迷。以後只要有時間,她就來實驗室,沈醉在各種物理和化學的實驗中。她對實驗的特殊愛好和基本的實驗技巧,就是在這裏培養起來的。1892年,在她父親和姐姐的幫助下,她渴望到巴黎求學的願望實現了。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她決心學到真本領,因而學習非常勤奮用功。每天她乘坐1個小時馬車早早地來到教室,選壹個離講臺最近的座位,便清楚地聽到教授所講授的全部知識。為了節省時間和集中精力,也為了省下乘馬車的費用,入學4個月後,她從她姐姐家搬出,遷入學校附近壹住房的頂閣。這閣樓裏沒有火,沒有燈,沒有水,只在屋頂上開了壹個小天窗,依靠它,屋裏才有壹點光明。壹個月僅有40盧布的她,對這種居住條件已很滿足。她壹心撲在學習上,雖然清貧艱苦的生活日益削弱她的體質,然而豐富的知識使她心靈日趨充實。1893年,她終於以第壹名的成績畢業於物理系。第二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該校的數學系,並且獲得了巴黎大學數學和物理的學士學位。勤奮工作

瑪麗的勤勉、好學和聰慧,使她贏得了李普曼教授的器重。在榮獲物理學碩士學位後,她來到了李普曼教授的實驗室,開始了她的科研活動。就在這裏,她結識了年輕的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裏(亦譯彼埃爾·居裏、比埃爾·居裏)。皮埃爾·居裏1859年生於巴黎壹個醫生的家庭。幼年時,因為他具有獨特的富於想象的性格,他父親沒有把他送進學校,而是在家裏自行施教。這種因材施教使彼埃爾16歲通過了中學的畢業考試,18歲通過了大學畢業考試並獲得了理科碩士學位。19歲被聘任為巴黎大學理學院德山教授的助手。他和他那同是理學碩士的哥哥雅克壹起研究,1880年發現了電解質晶體的壓電效應。1883年年僅24歲的皮埃爾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巴黎市理化學校的實驗室主任。當他與瑪麗相識時,他已是壹位有作為的物理學家了。由於誌趣相投、相互敬慕,瑪麗和皮埃爾之間的友誼發展成愛情。1895年他們結為伉儷,組成壹個誌同道合、和睦相親的幸福家庭。繁忙的家務及1897年出生的女兒並沒有阻礙這對熱愛科學的夫婦,特別是作為母親和主婦的瑪麗,她壹直堅持著學習和科研。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壹種鈾鹽能自動地放射出壹種性質不明的射線。這壹發現引起居裏夫婦的極大興趣,這是壹個極好的研究領域。在壹間原來用作貯藏室的閉塞潮濕的房子裏、瑪麗利用極其簡單的裝置,開始向這個新領域進軍。僅僅幾個星期,她便取得可喜的成果。她證明鈾鹽的這種驚人的放射強度與化合物中所含的鈾量成正比,而不受化合物狀況或外界環境(光線、溫度)的影響。她還認為,這種不可知的放射性是壹種元素的特征。難道只有鈾元素才有這種特性?遵循這壹思路,她決定檢查所有已知的化學物質。通過繁重而又艱巨的普查,她發現了另壹種元素釷的化合物也能自動地發出與鈾射線相似的射線,由此她深信具有放射現象決不只是鈾的特性,而是壹種自然現象。對此她提議把這種現象叫作放射性,把鈾、釷等具有這種特性的物質叫作放射性物質。她的調查很快從鹽和氧化物擴展到壹切礦物。她毫不厭倦地用同壹方法去研究大量的材料,終於有了新的發現:有些礦物的放射性強度比其單純由所含鈾或釷所產生的放射性強度要大得多。開始她還不敢確信這壹測定,但是經過壹二十次重復測量,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這事實表明這些礦物中含有放射性比鈾、釷強得多的某種未知元素。這是壹個十分重要而吸引人的推斷。盡管壹些同行勸她謹慎些,她還是深信自己的試驗沒有錯,並下定決心把這壹新元素找出來。瑪麗的研究工作太重要了,使得不僅是丈夫、而且是戰友的皮埃爾決定暫時停止他在晶體方面的研究,協助妻子***同尋找這壹未知元素。皮埃爾的參加,對於瑪麗來說無疑是壹個極大的鼓勵和支持。從此,在那間潮濕的實驗室裏,有著兩個頭腦。四只手在忙碌。這種通力合作,持續了8年,直到壹次意外的車禍奪去了皮埃爾的生命。

這種未知元素存在於鈾瀝青礦中,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種新元素在礦石中的含量只不過百萬分之壹。他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接著化學分析的程序,分析礦石所含有的各種元素及其放射性,幾經淘汰,逐漸得知那種制造反常的放射性的未知元素隱藏在礦石的兩個化學部分裏。經過不懈的努力,1898年7月,他們從其中壹個部分尋找到壹種新元素,它的化學性質與鉛相似,放射性比鈾強400倍。皮埃爾請瑪麗給這壹新元素命名,她安靜地想了壹會,回答說:“我們可否叫它為釙(pō)”。瑪麗以此紀念她念念不忘的祖國,那個在當時的世界地圖上已被俄、德、奧瓜分掉的國家——波蘭,為了表示對祖國的熱愛,瑪麗在論文交給理科博士學院的同時,把論文原稿寄回祖國,所以她的論文差不多在巴黎和華沙同時發表。她的成就為祖國人民爭得了驕傲和光榮。發現釙元素之後,居裏夫婦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繼續對放射性比純鈾強900倍的含鋇部分進行分析。經過濃縮,分部結晶,終於在同年12月得到少量的不很純凈的白色粉末。這種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閃爍著白光,據此居裏夫婦把它命名為鐳,它的拉丁語原意是“放射”。釙和鐳的發現,給科學界帶來極大的不安。壹些物理學家保持謹慎的態度,要等研究得到進壹步成果,才願表示意見。壹些化學家則明確地表示,測不出原子量,就無法表示鐳的存在。把鐳指給我們看,我們才相信它的存在。要從鈾礦中提煉出純鐳或釙,並把它們的原子量測出來,這對於當時既無完好和足夠的實驗設備,又無購買礦石資金和足夠的實驗費用的居裏夫婦,顯然比從鈾礦中發現釙,鐳要難得多。為了克服這壹困難,他們四處奔波,爭取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援。在他們的努力下,奧地利惠贈1噸鈾礦殘渣。他們又在理化學校借到壹個連擱死屍都不合用的破漏棚屋,開始了更為艱辛的工作。這個棚屋,夏天燥熱得象壹間烤爐,冬天卻凍得可以結冰,不通風的環境還迫使他們把許多煉制操作放在院子裏露天下進行。沒有壹個工人願意在這種條件下工作,居裏夫婦卻在這壹環境中奮鬥了4年。4年中,不論寒冬還是酷暑,繁重的勞動,毒煙的熏烤,他們從不叫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使艱辛的工作變成了生活的真正樂趣,百折不撓的毅力使他們終於在1902年,即發現鐳後的第45個月,從7噸瀝青鈾礦的煉渣中提煉出0.1克的純凈的氯化鐳,並測得鐳的原子量為225。鐳元素是存在的,那些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不得不在事實面前低下頭。這麽壹點點鐳鹽,這壹簡單的數字,凝聚了居裏夫婦多少辛勤勞動的心血!夜間,當他們來到棚屋,不開燈而欣賞那閃爍著熒光的氯化鐳時,他們完全沈醉在幸福而又神奇的幻境中。每當居裏夫人回憶起這段生活,都認為這是“過著他們夫婦壹生中最有意義的年代”。而他們也都痛並快樂著!但讓居裏夫人感到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丈夫皮埃爾出了車禍,這對居裏夫人無疑是壹個沈重的打擊。淡泊名利居裏夫婦是壹對將自己的壹切都無私地奉獻給科學事業的偉大科學家,然而法國有關部門對待他們的工作所給予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對於他們的科研成果反應是遲鈍的。首先承認居裏夫婦的才幹並提議給他們安排壹個相應職務的是瑞士政府,1900年,當時居裏還只能為著每個月500法郎而在缺乏設備的實驗室工作時,瑞士的日內瓦大學願以年薪1萬法郎和教授的待遇聘請他開設物理學講座。但是為了提煉出純凈的鐳而從不考慮金錢和待遇的居裏夫婦謝絕了。他們的第壹枚獎章是英國贈與的,由於他們發現了放射性新元素釙和鐳,開辟了放射化學這壹新領域,?

1903年英國皇家學會邀請他們夫婦到倫敦講學,並授予皇家學會最高的榮譽——戴維獎章。1903年底,居裏夫婦和貝克勒爾壹起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在聘書、榮譽接踵而來的情況下,法國巴黎大學才於1903年授予居裏夫人以物理學博士學位。1904年巴黎大學理學院才為彼埃爾開設了講座。1905年彼埃爾才被推舉為法蘭西科學院的院士,只講奉獻不求素取的居裏夫婦並不計較這些在他們看來是沒有價值的問題。伴隨著榮譽而來的是繁忙的社交活動和頻頻的記者采訪。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們的女兒都成為新聞,成為時髦酒館的談話資料。對此他們感到煩惱和不安,他們需要的是安靜,是繼續工作,而不是騷擾。為此他們不得不象逃難者壹樣,化了裝,躲到偏避的鄉村去。當壹個美國記者機警地找到他們後,瑪麗很坦率地告訴他:“在科學上,我們應該註意事,不應該註意人。”壹些要在美國創立制鐳業的技師要居裏夫婦申請這項發明的專利時,他們夫婦商議後作出決定:“不想由於我們的發現而取得物質上的利益,因此我們不去領取專利執照,並且將毫無保留地發表我們的研究成果,包括制取鐳的技術。若有人對鐳感興趣而向我們請求指導,我們將詳細地給以介紹,這樣做,對於制鐳業的發展將有很大好處,它可以在法國和其他國家自由地發展,並以其產品供給需要鐳的學者和醫生應用。”如此聲明可見居裏夫婦所具有的無私、寬闊的胸懷,他們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全人類的***同財富。居裏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壹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壹天,她的壹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裏夫人,得到壹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妳怎麽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壹事無成。”獻身精神

1899壹1904年之間,居裏夫婦***發表了32篇學術論文,集中反映了他們在開拓放射學這個新的科學領域的貢獻。當他們正以倍增的熱情繼續前進時,壹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在參加了壹次科學家聚會後,步行回家橫穿馬路時,被壹輛奔馳的載貨馬車撞倒,當場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對於居裏夫人,這壹打擊太沈重了,壹度幾乎使她成為壹個毫無生氣、孤獨可憐的婦人。但是對科學事業的熱愛,皮埃爾生前的囑咐:“無論發生什麽事,即使壹個人成了沒有靈魂的身體,他都應該照常工作。”激勵著她。她勇敢地接替了皮埃爾生前的教職,成為法國巴黎大學的第壹個女教授。當她作為物理學教授作第壹次講演時,聽課的人們擠滿了那個梯形教室,塞滿了理學院的走廊,甚至因擠不進理學院而站到索爾本的廣場上。這些聽眾除學生外,還有許多與瑪麗素不相識的社會活動家、記者、藝術家及家庭婦女。他們趕來聽課,更重要的是為了向這位偉大的女性表示敬意。居裏去世後的瑪麗,不僅生活上要養老撫幼,更重要的是要繼承居裏的事業,把放射學這門課教得更好,要建設起壹個對得起居裏的實驗室,使更多的青年科學家在這裏成長,***同發展科學。為此她接過了居裏的所有擔子,繼續貢獻出她全部的才智和心血。1908年,皮埃爾·居裏的遺作由瑪麗整理修訂後出版。1910年,瑪麗自己的學術專著《放射性專論》問世。經過深入而細致的研究,瑪麗在助手們幫助下,制備和分析金屬鐳獲得成功,再壹次精確地測定了鐳元素的原子量。她還精確地測定了氧的半衰期,由此確定了鐳、鈾鐳系以及鈾鐳系中許多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研究了鐳的放射化學性質。在這些研究基礎上,瑪麗又按照門捷列夫周期律整理了這些放射性元素的蛻變轉化關系。1910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放射學會議上,為了尋求壹個國際通用的放射性活度單位和鐳的標準,組織了包括瑪麗在內的10人委員會。委員會建議以1克純鐳的放射強度作為放射性活度單位,並以居裏來命名(1975年,第十五屆國際計量學大會通過以貝克勒爾為國際單位制單位,原單位居裏廢止)。1912年該委員會又在巴黎開會,選擇了瑪麗·居裏親手制備的鐳管作為鐳的國際標準,直到現在它還放置在巴黎的國際衡度局內,作為世界上鐳的第壹個標樣。由於瑪麗·居裏在分離金屬鐳和研究它的性質上所作的傑出貢獻,?1911年她又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長期的勞累,特別是放射性物質對她身體的損害,使她身體日漸虛弱。科學的事業心支撐著她,使她藐視了疾病對她的侵擾,當她對病情有所確察後,她卻是更狂熱地投身於工作。只要是身體還可以動,她就要到實驗室去,當她感到實在體力不支時,就堅持在家裏寫書,抓緊生命的最後壹刻作出最後的奉獻。1934年7月4日,長期積蓄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惡性貧血即白血病最終奪去了居裏夫人寶貴的生命。她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她為人類所作的貢獻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將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裏。由於居裏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壹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壹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後,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制造以此發大財。居裏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制,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借此來謀利”。居裏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1906年,居裏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裏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同的科學誌願。巴黎大學決定由居裏夫人接替居裏先生講授物理課。居裏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壹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壹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後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裏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壹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裏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壹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裏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壹無二的事情!1914年,巴黎建成了鐳學研究院,居裏夫人擔任了學院的研究指導。以後她繼續在大學裏授課,並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嗇地把科學知識傳播給壹切想要學習的人。她從16歲開始,成年累月地學習、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變那嚴格的生活方式。她從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早年她為了供姐姐上學,甘願去別人家裏做傭人。在巴黎求學期間,為了節約燈油和取曖開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讀書,壹直到圖書館關門才走。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貴重的,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費中壹點壹滴地節省,先後買了8、9噸,在居裏先生去世後,居裏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1932年,65歲的居裏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華沙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居裏夫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遠離祖國,到法蘭西***和國求學。但是她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後,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壹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1934年7月14日,居裏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癥。她壹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她從壹個漂亮的小姑娘,壹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了科學教科書裏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壹個新的計量單位“居裏”變成壹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壹塊永遠的裏程碑。她壹生中,***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種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0多個。但是她壹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裏是唯壹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人物生平概述居裏夫人在婚前姓名為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波蘭文為Marie?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華沙的壹個教師家庭。世人對居裏夫人的認識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裏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裏夫人的生活,把她壹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時間出版了壹本新書:《瑪麗·?居裏:她的壹生》(Maria?Curie:?A?

Life),收集包括居裏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

記和傳記資料,為她艱苦、辛酸和奮鬥的生命歷程描繪了壹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裏是壹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壹壹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走進巴黎大學瑪麗·居裏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聰明的壹個。她的父親是壹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也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壹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壹。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饑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為將來的學業作準備。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貫註地聽每壹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壹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2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壹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法蘭西***和國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在完成這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理化學校教師皮埃爾·居裏,他是壹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同意願使他們結合了。瑪麗結婚後,人們都尊敬地稱呼她居裏夫人。1896年,居裏夫人以第壹名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第二年,她又完成了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決心考博士,並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壹條新的起跑線上。?

  • 上一篇:六大接口管理平臺,總有壹款適合妳的!
  • 下一篇:三d打印筆小知識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