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激光雷達“上車”競賽,變數浮現

激光雷達“上車”競賽,變數浮現

當前,激光雷達已經被行業認為是應用於高階智能駕駛以及自動駕駛邏輯上的“飛躍”。上周,小鵬 汽車 旗下全球首款量產激光雷達智能 汽車 ——小鵬P5下線,即將在本月底開啟首批車主交付。

相比於幾年前奧迪搭載法雷奧激光雷達不同, 小鵬P5有可能是首個將激光雷達真正應用於可以上路的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

為什麽是有可能?

因為按照小鵬 汽車 官方說明,相應增強版功能預計在2022年第二季度通過OTA實現,也就是城市NGP功能(自動導航輔助駕駛)。

此外,城市NGP功能需要逐壹城市進行大量裏程的標定、測試和驗證 ,以提高可靠性,我們會從壹線城市(北京除外)開始進行標定測試,逐步推廣到其它城市,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並且城市NGP功能依賴於各城市的高級駕駛輔助地圖的行政審批通過 (某些行政管轄區可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該功能推送時不能覆蓋所有城市,將依據各城市審批情況逐步開放。

而按照其他車企的計劃,接下來長城摩卡搭載激光雷達的版本將於年底前上市。明年,蔚來ET7、沃爾沃XC90、智己L7等車型也將陸續上市。

顯然,對於激光雷達上車並且真正應用於量產系統,還是壹個未知數。不過,這並不會影響激光雷達“硬件”上車,因為軟件可以OTA更新。

壹、

壹直以來,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的主要傳感器選項之壹,成本壹直是大規模上車的最大障礙之壹。 盡管L4級自動駕駛幾乎都有搭載不同類型的激光雷達,但即便是Waymo,車隊數量也僅僅不過千輛級別。

而對面向私人用戶的乘用車市場,成本敏感度更高。1000元以下,被認為是大規模量產導入的基準線。

目前,大部分激光雷達供應商仍在處於從1000美元到500美元的降本“鬥爭中”。 對於300美元甚至100美元的目標,部分供應商選擇了“降性能”的策略。

現實是什麽?

當妳看到由激光雷達生成的大量點雲的圖像時,可以看到很多細節。比如,行人、車、停車標誌甚至是車輛上的圖像,但這不是點雲的“真實”效果,因為通過點雲處理會丟棄大部分數據,這壹點類似於傳統的毫米波雷達。

同時,真實的點雲對象也是“模糊的”,即使是像建築或標識這樣的平面,也會有壹個個小的凹凸(並非壹個真正的平面),這意味著返回的點會在表面紋理的細微變化上反彈,或者因為用於去除車輛自我運動的算法會產生小錯誤。

即使是靜止的物體,其位置也會發生輕微的變化。因為激光雷達返回的,只是物體表面的壹系列點,同時必須對返回值進行卡爾曼濾波等算法來過濾掉抖動。

但對於算法處理來說,這是把雙刃劍。

因為如果過濾太多,感知系統可能會“錯過”實際運動的對象;但是如果過濾不夠,系統可能會計算出壹個物體剛剛在毫秒內移動了壹個可感知的距離,這對接下來的路徑規劃可能會產生錯判。

當有企業聲稱他們的激光雷達“看到”200米或250米時,他們真正的意思是,傳感器足夠敏感,可以探測到從某個距離物體上的某個部分返回的脈沖,但這對系統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這意味著,點雲密度至關重要。

因為激光雷達的工作原理意味著點返回的密度與傳感器距離的函數線性下降,無論是水平還是垂直視場。點雲密度低,就會嚴重影響對象分割和分類,確定對象類型變得困難,甚至是幾乎不可能。

比如,大疆Livox的非重復掃描模式,獨特的花狀掃描模式,隨著融合時間的增加,點雲的場覆蓋將持續增加,直至場覆蓋接近100%。而傳統機械式掃描下,當線不夠密集時,就有丟失物體的可能。

此前,Livox的Horizon系列的探測範圍達260米,水平視野達81.7度,可覆蓋4條車道10米的範圍。不過,在中高速場景下,這種方式存在障礙物精準識別的延遲問題。

而在給小鵬 汽車 提供的Livox HAP車規級定制版本上,Livox增加了對ROI區域的兩次掃描,從而增強對行人和騎行人的安全感知。

對於遠距離探測(300米以上),Livox還推出了壹種名為Avia的全新解決方案,它可以在不同的掃描模式、範圍和不同的場景之間切換。其中,重復掃描模式用來應對高精度和特定區域密集點雲的應用需求。

這種改進方式,目的很明確,就是提升部分區域的點雲密度。

從技術維度來說,激光雷達的測距、每秒點數(PPS)以及給定視場內的角度分辨率(以及對應的視場角)是三個主要規格,其中,第三個參數用於確定目標檢測和分類的能力差異。

在相同的圖像刷新率下,較高的PPS倍數意味著在同壹距離(R)上給定目標上的點數量顯著增加,這直接提升了目標檢測和分類的更高精度。

在 Innovusion自動駕駛銷售市場副總裁梁鴻燚看來,為什麽強調激光雷達要看的遠,並不是說要看到250米距離的車輛,而是要看到100-150米距離的小物體,對系統來說才能夠有壹個安全的預警時間和距離。

這就需要點雲密度,尤其是低反射率物體。

比如,100個光子打出去,只有10個光子返回。只有在250米可以看到反射率10%的車輛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看到150米的路邊低反的輪胎,20 20cm的紙箱,才有可能看到更近距離的100米左右的黑色(更低反射率)小物體。

這背後,還得益於Innovusion激光雷達的遠距離探測以及高清分辨率,在120米外的行人可以獲得20多個點或者400米左右的車輛上可以獲得20多個點,這對於後續的感知識別算法,至關重要。

此外,Innovusion激光雷達還具有動態聚焦功能,通過局部像素加密,對感興趣區域關鍵目標和細小物體進行“凝視”,能獲取更加精確的三維信息。

二、

目前,激光雷達的降本策略之壹,就是組合不同性能規格的激光雷達。 但,問題是,系統可能需要更多的激光雷達來提供全視場覆蓋,或者通過其他傳感器來補充。這意味著,更多的數據處理、傳感器融合、高數據傳輸以及高算力要求等。

以Ibeo的方案為例,ibeoNEXT的性能參數是在11.2度水平視場角實現260米目標物探測,32度視場角仍在開發中。這意味著,需要兩顆補盲激光雷達,才能形成對前向道路的廣覆蓋環境感知。

比如,大陸集團在已經自研量產短距FLASH激光雷達基礎上,去年通過參股激光雷達公司AEye,計劃從2024年起投產遠距離激光雷達。

而壹徑 科技 則是推出了長距+中短距+盲區的全套MEMS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包括面向短距應用的大視場角MEMS激光雷達,以及基於1550nm光纖激光器的前向長距MEMS激光雷達。

不可否認,激光雷達大規模應用還需要顯著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壽命,並且需要突破更高的探測距離(超過250m,甚至是300-400m)、超高掃描線束等技術瓶頸。

1550nm是主流選擇之壹,不管是壹徑 科技 、AEye還是luminar,都采用了該方案設計長距離探測激光雷達。 使用1550nm的激光器不僅可以在人眼安全範圍內提升幾個數量級的出光功率,而且可以更加有效的避開陽光噪聲區域,從而降低背景光噪聲。

從壹徑 科技 推出的1550nm+MEMS方案激光雷達ML-Xs也可以看出,各項參數都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比如視場角達到120 25 ,角分辨率達到0.15 ,線束達到200線,背景光噪聲(在自然光照條件下)降低了70%。

此外,1550nm的發射器要比905nm的更安全,可加大激光器的功率、提高信噪比、減小脈沖寬度,並且對人眼安全性更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激光雷達的有效距離。

不過,1550nm方案目前最大的障礙,還是成本。對於核心供應鏈體系的垂直整合也是未來降低成本、保障上遊供應的關鍵壹環。

Luminar是收購了InGaAs芯片公司OptoGration Inc.、芯片設計公司Black Forest Engineering,主要布局1550nm InGaAs光電探測器芯片以及專用數據處理芯片,理想狀態下,規模化量產成本可以降至數美元範圍。

壹徑 科技 同樣選擇底層芯片和元器件等自主研發和創新設計,目前其自研的的LiDAR專有芯片和核心算法已經成型,從而進壹步降低1550nm激光雷達的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激光雷達的核心電子元器件正在向專用集成電路集成,後者具有密度更高、成本更低和可靠性更高等優點。這種趨勢大致遵循集成電路的摩爾定律,意味著激光雷達體積、重量和成本大幅減少成為可能。”

而AEye公司推出的1550nm方案,則更強調了可以放置在擋風玻璃後,類似傳統的前向攝像頭。這對未來的車型設計來說至關重要,不會影響外型美觀以及減少外置可能帶來的對風阻系數的約束。

不過,從成本和供應鏈成熟度來說,905nm目前仍然具備特定優勢,盡管這種波長帶來了對眼睛安全的擔憂(比如加大功率),同時限制了探測範圍。

此外,從研發到制造(產品良率,間接影響成本)、供應能力和售後支持,激光雷達供應商還需要向市場證明,持續高效大批量生產已經準備就緒。

在這之前,這個市場還有不少變量因素。

三、

而在眾多變量因素中,還有壹項非常關鍵,那就是標準。

眾所周知,在 汽車 前裝市場,除了車規級、功能安全等壹系列行業達成的默認認證之外,不同地區及市場還有相關的性能要求及測試標準,對於全新的 汽車 電子件,激光雷達也不例外。

按照高工智能 汽車 研究院數據預測,隨著2022-2023年國內新車搭載L2級比例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高階智能駕駛搭載激光雷達進入第壹輪增長周期,預計到2023年國內乘用車前裝激光雷達規模將超過150萬顆。

這意味著,接下來技術路線如何發展,市場做出什麽樣的選擇,有壹點已經非常明確: 激光雷達的前裝規模化量產已經開始。而整個行業也迫切需要規範化、標準化,從而為大規模前裝量產提供參考基準。

10月12日,全國 汽車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子與電磁兼容分技術委員會組織召開了《車載激光雷達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標準起草組成立會 ,初步確立了車載激光雷達的標準體系構成和標準研制工作的計劃與分工。

其中,在國家標準方面,禾賽作為牽頭單位,百度作為聯合牽頭單位,***同負責國標GB/T《車載激光雷達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的制定。 此外,禾賽還參與牽頭制定多項激光雷達行業標準。

就在今年9月,禾賽的Pandar128激光雷達拿到了SGS頒發的全球首張激光雷達ISO 26262 ASIL B功能安全產品認證證書。而ISO 26262作為全球公認的 汽車 功能安全標準,是目前智能駕駛領域核心零部件前裝的主要準入門檻之壹。

而對於主機廠、壹級零部件供應商來說,國標GB/T《車載激光雷達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的起草,意味著,未來可以在壹致的標準下對比市場上的各種產品,降低OEM的選型門檻和額外隱性成本。

從此次汽標委的標準起草會議紀要函中,對於標準完善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意見」,在基本框架上增加了自檢、故障報警、啟動時間、喚醒功能等更加實用的功能,結合實際場景進壹步區分了高速物體運動狀態和高動態場景的點雲性能要求等。

對於激光雷達的測試條件也做了進壹步規範建議,例如試驗室的光源,測試板的反射率;對於具體的測試布置進行了詳盡的說明;對於人眼安全給出了萊茵提供的IEC標準參考;對車規環境測試也給出了全面的要求。

同時,在全球市場,IEEE也在去年啟動了激光雷達性能測試方法的標準制定工作,聚焦於性能測試方法,包括距離精度/精度/分辨率、最大/最小距離、探測概率、角精度/分辨率、反射率等。

目前,激光雷達功能範圍要求的模糊性,已經明確了相關標準測試方法的緊迫性,這意味著無論是激光雷達供應商還是 汽車 制造商都沒有辦法橫向“比較”產品,行業缺乏透明度。

今年3月,Luminar與沃爾沃 汽車 旗下軟件子公司Zenseact達成的協議,將激光雷達硬件和感知軟件進行融合,提供壹整套完整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因為,對主機廠來說,在為車型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激光雷達硬件後,還需要解決如何為硬件開發算法,怎麽對系統的感知能力測試驗證等問題,以確保達到量產要求。在激光雷達量產項目中,軟件和硬件同等重要。

比如,激光雷達的感知算法 ,包括目標檢測、目標跟蹤、目標分類、速度判斷、可行駛區域的判斷甚至路徑規劃等等,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具體功能的開發。 壹個典型的案例,就是激光雷達輸出的原始點雲數據也存在Corner Case。

這意味著,激光雷達感知算法與自動駕駛系統算法壹樣,同樣需要大量場景數據的餵養,通過豐富的各類場景驗證測試來實現算法的叠代,以保證激光雷達系統安全可靠、檢測率和準確度。

此前,基於幾年的激光雷達軟件“開發+測試驗證”閉環落地量產經驗,亮道智能推出了面向整車量產的激光雷達系統解決方案 ,支持客戶完成量產前激光雷達性能定義、產品硬件選型,感知算法開發與測試驗證,以及系統集成到整車的量產目標。

“基於場景進行開發和測試驗證成為行業趨勢。 汽車 行業急需引入智能傳感器軟件算法開發,高質量數據采集和高效處理等技術,來應對智能化變革。”亮道智能CEO劇學銘表示。

  • 上一篇:java代碼怎麽導出excel文件
  • 下一篇:如何實現在表單select中輸入文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