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推薦幾本推理懸疑的小說

推薦幾本推理懸疑的小說

這是個歐美前86本推理小說單子:

1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英阿瑟·柯南·道爾 群眾出版社

推理小說中的《聖經》,也是每壹個推理迷必備的案頭書籍。從《血字的研究》誕生到現在的壹百多年間,福爾摩斯打遍天下無敵手,影響力早已越過推理壹隅,成為人們心中神探的代名詞。壹本老少鹹宜的奇妙書籍,無數人憑它跨入推理之海,排名第壹,名至實歸。

2 "The Maltese Falcon", Dashiell Hammett.

《馬耳他之鷹》 美達希爾·哈米特 上海譯文出版社

推理小說流派眾多,旁支橫斜,但解謎本格始終是正統,主流地位輕易動搖不得,唯壹有能力和它分庭抗禮的大概也只有漢密特和錢德勒撐起的硬漢壹脈了。漢密特不是第壹個寫硬漢小說的作家,但他是第壹個給硬漢小說註入文學素質和心理深度的作家,他以自己的創作開辟了推理小說的另壹塊戰場。《馬耳他之鷹》,號稱“勝過海明威任何壹部小說”的冷硬派第壹名作,屬於那種妳可以不喜歡,卻不可以不讀的推理小說。

3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Edgar Allan Poe.

《愛倫坡短篇小說選集》 美愛倫·坡 人民文學出版社

雖然是推理小說的開山之作,但愛倫坡的幾部短篇就算在今天看來也頗有特色。能夠利用短小的篇幅制造出縷縷不絕的懸疑之感,在嚴謹的邏輯推理之中融入奇幻情節,並用詭譎的文筆錦上添花,迄今也沒幾個短篇作家辦得到。從這個意義上說,愛倫坡永不過時。

4 "The Daughter of Time", Josephine Tey.

5 "Presumed Innocent", Scott Turow.

6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John le Carr.

《受冷漠的人》 英約翰·勒·卡雷 新華出版社

西蒙斯在《血腥的謀殺》中指出間諜小說的兩大創作方向:壹種以格雷厄姆格林和本書作者約翰勒卡雷為代表,他們以自身的經歷為準,把神秘的間諜平民化,濃墨重彩地描繪他們的痛苦和無奈,文學質素較高;另壹種則以寫出007系列的伊恩弗萊明馬首是瞻,著力描寫間諜生涯的傳奇色彩,通過間諜和壹個龐大的國家機器之間的鬥爭塑造起“超人”似的形象。本書是勒卡雷的成名作,還沒有他後來小說中揮之不去的暮氣,顯得創意超群。全書情節跌宕起伏,屢屢在讀者意想不到的地方峰回路轉。在作家寫實冷靜有節制的筆下,漾出淡淡憂傷之情,不愧是間諜小說的排頭兵。

7 "The Moonstone", Wilkie Collins.

《月亮寶石》 英威爾基·柯林斯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威爾基柯林斯的小說現在看來可能有點落伍,畢竟不是人人都會欣賞那種慢節奏的,缺少血腥謀殺和精妙詭計的偵探小說。不過考慮到《月亮寶石》是推理小說草創期的作品,我們還是要佩服柯林斯說故事的本領,佩服他能夠在如此漫長的篇幅中始終牽住讀者的視線。諾貝爾獎獲得者艾略特曾評價此書為“最優秀的英國偵探小說”,不是沒有道理的。

8 "The Big Sleep", Raymond Chandler.

《長眠不醒》 美雷蒙德·錢德勒 群眾出版社

菲利普馬洛初次登場的長篇小說,從此之後硬漢派偵探找到了他們的最佳代言人。可以說,馬洛這個外表冷酷內心溫柔的都市獨行俠角色,影響了後來的每壹個硬漢偵探。同是冷硬派大家,錢德勒的風格與漢密特卻是千差萬別:後者是徹底的世故和冷酷,偵探從內硬到外,而前者卻始終不願放棄心中對美好人性的希望,筆下偵探也只是個熱水瓶--外冷內熱。所以漢密特被人稱之為“冷酷大街的黑色巨匠”,而錢德勒卻是“犯罪小說的桂冠詩人”。

9 "Rebecca", Daphne du Maurier.

《蝴蝶夢》 英達菲爾·杜穆裏埃 譯林出版社

相對原作,希區柯克的電影版本可能更為有名。而我個人的建議也是:去看電影吧,忘了小說本身。以普通讀者的閱讀口味而言,這本書和推理是扯不上太多關系的,作者的功力也和柯林斯等大家相去甚遠,叫人如何耐得住性子看下去?

10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Agatha Christie.

《無人生還》 英阿加莎·克裏斯蒂 貴州出版社

我心中本格推理的第壹作品。在克裏斯蒂的作品中,這本書真稱得上是壹個異類了。從頭到尾都緊張刺激,讓讀者欲罷不能。前所未有的情節布置當真可說是“異想天開”,從中可看出本格推理的真正魅力。看了此書後我給朋友說故事,總是把《無人生還》當成招牌菜,也屢屢讓聽眾沈浸其中,拍手稱絕。Amazon網上有關此書的評論近五百則,幾乎人人都給出了五星級的高分,可見此書魅力之大,不分國界。

11 "Anatomy of a Murder", Robert Traver.

12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Agatha Christie.

《羅傑疑案》 英阿加莎·克裏斯蒂 貴州出版社

偵探女王的成名作,壹部把兇手意外性發揮至顛峰的作品。可惜的是,作品結局雖振聾發聵,但全書其它部分卻稍嫌沈悶,節奏是典型的英式溫吞水風格--這是克裏斯蒂絕大多數作品的通病。

13 "The Long Goodbye", Raymond Chandler.

14 "The Postma丨n Always Rings Twice", James M. Cain.

《郵差總敲兩次門》 美詹姆斯·凱因 春風文藝出版社

這本書初問世時,曾因作者離經叛道的思想和粗俗利落的文筆引起極大爭議。以犯罪者為第壹主人公,以兇手做第壹人稱敘述視角,讓讀者在感同身受中漸漸與兇手立場趨於壹致--這種技巧在今天隨處可見,在當時卻著實是個創舉。這本書甚至影響了後來因寫出《局外人》而揚名文壇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謬。

15 "The Godfather", Mario Puzo.

《教父》 美馬裏奧·普佐 譯林出版社

無論是普佐的小說還是科波拉的電影都曾在西方掀起滔天巨浪,《教父》第壹次讓我們知道原來黑手黨也可以壞得優雅迷人,壞得如此有品位。小說自然是精彩的,但對推理迷而言它只是壹本好看的黑幫小說而已,畢竟其中沒有任何與推理相關的情節。也許我更願意推薦科波拉的電影版《教父》三部曲。

16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Thomas Harris.

《沈默的羔羊》 美托馬斯·哈裏斯 譯林出版社

根據本作改編的電影成為繼《壹夜風流》、《飛越瘋人院》之後第三部壹舉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劇本等五項主要獎項的電影。說實話,小說壹點也不比電影遜色,高智商的罪犯和漂亮年輕的女探員之間的對峙,時時讓讀者冷汗直流。開放式的結局讓這部驚悚小說顯得余音緲緲,耐人尋味。

17 "A Coffin for Dimitrios", Eric Ambler.

18 "Gaudy Night", Dorothy L. Sayers.

19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Agatha Christie.

《短篇選集》 英阿加莎·克裏斯蒂 貴州出版社

克裏斯蒂的壹些長篇小說常常顯得像是壹部短篇小說的擴展版,所以我們要是想領會偵探女皇不落俗套的構思和制造“文字障”的技巧,看看短篇也是不錯的選擇。本書是壹本短篇小說集,國內好象沒有單獨出版過,但其中許多篇小說可以在克裏斯蒂的各短篇選本中見到。

20 "The Day of the Jackal", Frederic Forsyth.

《豺狼的日子》 英弗雷德裏克·弗賽斯 珠海出版社

福塞斯的處女作,壹出版便轟動推理文壇,成為年度第壹暢銷書,也獲得壹九七二年愛倫坡年度最佳偵探小說獎。這本書節奏極快,敘事中雙線並行,有條不紊,讀者的心壹直被吊在喉嚨口,直到小說結束時才能噓出壹口長氣。《豺狼的日子》是驚險小說的顛峰之作,後來福塞斯本人雖佳作叠出,卻再也沒有壹部能及得上本作的水平。

21 "Farewell, My Lovely", Raymond Chandler.

《戀人無情》 美雷蒙德·錢德勒 群眾出版社

個人十分偏愛的壹部錢德勒作品。書中寫的是推理小說中難得壹見的愛情範式,冷酷/憂傷/現實/浪漫合為壹體,在作品結局壹切矛盾糾纏爆發,令人低回不已。只不過如此有意境的壹個書名卻被翻譯成惡俗的《戀人無情》,真該打打譯者的屁股。

22 "The Thirty-nine Steps", John Buchan.

《第三十九級臺階》 英約翰·巴肯 中央編譯出版社

這部小說能夠得享大名,希區柯克居功至偉。與其看巴肯的原著,我倒是更願意看懸念大師的電影,樂趣只多不少,又能節省時間,何樂而不為。

23 "The Name of the Rose", Umberto Eco.

《玫瑰的名字》 意安伯托·埃柯 作家出版社

艾柯的作品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寫作,博學深思,在作品中隱隱透出與造物者對話的勢頭,令人心生景仰。艾柯筆下的偵探威廉繼承了福爾摩斯的招牌式推理,但比起前輩卻顯得博學世故得多。《玫瑰的名字》由於作家的博學成了壹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就算讀者只看看書中那無奇不有的偏門知識,也是夠有趣了。艾柯還在三聯出版社出過壹本文學批評集《詮釋與過度詮釋》,收錄了他和國際上幾位著名文學理論大師的論辯文章,從中也可看出艾柯亦神亦鬼的慧心妙思。

24 "Crime and Punishment", Fyodor Dostoevski.

《罪與罰》 俄 陀斯妥耶夫斯基 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份榜單中已經收入了不少和推理小說不太搭界的作品,但收入陀氏的《罪與罰》還是讓我大跌眼鏡:這簡直就是MWA在為自己臉上貼金了。無可否認《罪與罰》是壹部動人心魄的偉大作品,而且書中的確也有謀殺有犯罪,但無論從任何角度分析,這部小說也和“Mystery”無關。

25 "Eye of the Needle", Ken Follett.

26 "Rumpole of the Bailey", John Mortimer.

27 "Red Dragon", Thomas Harris.

28 "The Nine Taylors", Dorothy L. Sayers.

29 "Fletch", Gregory McDonald.

30 "Tinker, Taylor, Soldier, Spy", John le Carr.

《裁縫,水手,士兵,間諜》 英約翰·勒·卡雷 譯林出版社

約翰勒卡雷的又壹名作,與其成名作《受冷漠的人》比較,這本書略顯沈悶,節奏緩慢。主角史邁利和他的創造者壹樣,日見衰老,雄風不再。但勒卡雷的文學功底仍在本作中不時閃出壹些耀眼火花,還是壹部值得壹看的間諜小說。

31 "The Thin Man", Dashiell Hammett.

《瘦子》 美達希爾·哈米特 上海譯文出版社

據說漢密特和福克納在壹次喝酒聊天時,福克納不經意間流露出對通俗小說的輕視之感,漢密特當時沒說什麽,但回去以後不眠不休,把自己關在書房之內,寫出了精益求精的《瘦子》。這部作品也是硬漢名作之壹,不過說句老實話,我不認為這部作品優秀到了會改變福克納對通俗小說偏激看法的地步。

32 "The Woman in White", Wilkie Collins.

《白衣女人》 英威爾基·柯林斯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這是第壹部以不同敘述人的敘述陳詞結撰而成的推理小說,對後世的偵探小說影響至巨。不停變換作品的敘事角度,不僅可以營造出變幻莫測的懸疑氣氛,還能最大程度保持住讀者閱讀作品的新鮮感,是十分高超的敘事技巧。僅就本作而言,懸疑氣氛是有個十足十,可惜真正的推理情節太少。比之作家的另壹名作《月亮寶石》,我可以說這是壹部好看的“小說”,但它不是壹部好看的“推理小說”。

33 "Trent's Last Case", E. C. Bentley.

《特侖特的最後壹案》 英E·C·本特利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開啟推理小說黃金時代的名作,情節壹轉再轉,結局壹案數破,在短短的篇幅中能有如此成就,實屬不易。據說本特利寫出此作只是為了和老友切斯特頓開開玩笑,目的是讓人知道推理小說也能“寫成這樣”,但本作盲打誤撞成了本格經典,真是讀者開了本特利的玩笑了。

34 "Double Indemnity", James M. Cain.

《加倍賠償》 美詹姆斯·凱因 春風文藝出版社

凱恩繼《郵差總敲兩次門》後又壹部轟動文壇的小說。《加倍賠償》是凱恩熟能生巧後的翻新之作,全面地體現了凱恩謀篇布局的功力,無論是紮實的謎題設計還是動人的情感描寫,本書水準都在《郵差》之上。

35 "Gorky Park", Martin Cruz Smith.

36 "Strong Poison", Dorothy L. Sayers.

37 "Dance Hall of the Dead", Tony Hillerman.

《亡靈的舞廳》 美東尼·希勒曼 群眾出版社

希勒曼是美國當代極富盛名的偵探小說家,擅長描寫以美國土生印地安人生活區域為背景的偵探小說,作品充滿異域色彩。由於希勒曼在作品中流露出同情印地安人的傾向,又把印地安人的生活描繪成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美國印地安原住民就視希勒曼為“自己人”,並將壹塊刻著“吾族之友”的匾額饋贈給他。希勒曼作品本格硬漢風格雜陳,是歐美警察程序小說的代表作家。單以此書而言,個人覺得謎題設計稍嫌薄弱,但作者對印地安異域風情的描寫當真讓人身臨其境,值得壹看。本作曾獲得美國1974年愛倫坡最佳偵探小說大獎。

38 "The Hot Rock", Donald E. Westlake.

39 "Red Harvest", Dashiell Hammett.

《血腥收獲》 美達希爾·哈米特 上丨海譯文出版社

拋開漢密特本人簡潔明晰的寫作風格不談,漢密特結構謎題的本事在硬漢派作家中也是首屈壹指的。本書是漢密特的長篇處女作,實際上是由三件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的謀殺案組成,三個謎題都頗精彩,再加上漢密特擅長描寫的偵探和罪犯之間的鬥智鬥力,本作的可看性猶在《馬耳他之鷹》之上。

40 "The Circular Staircase", Mary Roberts Rinehart.

41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Agatha Christie.

《東方快車謀殺案》 英阿加莎·克裏斯蒂 貴州出版社

和《羅傑疑案》壹樣是壹部把兇手意外性發揮到難以置信的小說,開創了壹種全新的兇手設計範式。錢德勒曾在隨筆《謀殺的簡單藝術》中評論此作結局“只有傻瓜才猜得著”,雖是譏諷之言,倒也叢壹個角度說明了本書結局之出人意料。單單為了體驗被作家嚇得大吃壹驚的感受,本書就值得壹看。

42 "The Firm", John Grisham.

《陷阱》 英約翰·格裏森姆 譯林出版社

約翰格裏森姆是美國最當紅的驚險小說家,幾乎每本著作都登上了《紐丨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陷阱》是格裏森姆本人最暢銷的壹部作品,是壹個典型的格裏森姆式驚險故事:壹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如何與壹個龐大不義的邪惡機構鬥爭並取得最後勝利。本書文筆流暢,懸念叢生,是壹部優秀的懸念驚險小說。本書曾被搬上銀幕,改編為電影《法律事物所》,由巨星湯姆克魯斯出演主角米奇。

43 "The Ipcress File", Len Deighton.

44 "Laura", Vera Caspary.

45 "I, the Jury", Mickey Spillane.

46 "The Laughing Policeman", Maj Sjwall and Per Wahloo.

瑪姬·史華菊和皮·華盧是著名的瑞典藉夫婦作家,歐美警察程序小說的代表作家之壹。本書在國內並無譯作,但作家的另兩本代表作《上鎖的房間》和《羅絲安娜》曾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這對夫妻檔的偵探小說平白簡煉,如報告文學般樸實。情節舒緩,人物形象豐滿,並且具有瑞典社會悠閑卻契而不舍的風格。書中貝克偵探抽絲剝繭的分析線索的能力和百折不回的辦案決心,令人欽佩。

47 "Bank Shot", Donald E. Westlake.

48 "The Third Man", Graham Greene.

《第三個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 中國社科出版社

電影《第三個人》曾獲第三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其中影壇奇才奧遜威爾斯扮演了惡棍哈裏壹角。格雷厄姆是這部電影的編劇,後來電影大獲成功後他將劇本改編為小說出版。這是個人頗喜愛的壹本格林書籍,憂傷中蘊涵超脫,幽默裏寄托濃情,寫得冷風蕭蕭又纏綿悱惻,雖然篇幅極短,卻給我帶來了美好的閱讀體驗。

49 "The Killer Inside Me", Jim Thompson.

50 "Where Are the Children?", Mary Higgins Clark

51 "A Is for Alibi", Sue Grafton.

《他不在現場》 美蘇·格拉夫頓 作家出版社

硬漢派偵探大多鬥智還要鬥力,所以這個行當裏會出現女子的身影就格外引人註目了。蘇格拉夫頓(Sue Grafton)和莎拉帕勒斯基(Sara Paretsky)就是女性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代表作家。看完作家出版社的壹套格拉夫頓文集後,我承認這套小說的冷硬風格十足,偵探角色也的確獨具特色,但書中卻少了壹種看透世事的滄桑之感,看來我私心裏還是更喜歡看到粗野的山姆史佩德和菲利普馬洛。

52 "The First Deadly Sin", Lawrence Sanders.

53 "A Thief of Time", Tony Hillerman.

54 "In Cold Blood", Truman Capote.

《蓄謀:壹件復雜兇殺案及其真實原因》 美杜魯門·卡波特 江西人民出版社

非虛構小說(亦稱新新聞作品)的開山之作,榜單中收錄的又壹本文學名著。《冷血》是壹部報告文學般的小說,卡波特以寫新聞報道的嚴肅態度,加上小說家敏銳犀利的心理洞察和想象力,記錄了壹樁多重謀殺案及其嚴重後果,資料詳實,觀點鮮明,作家敘事不急不緩,娓娓道來,是散文體的筆法。但對壹個推理小說讀者來說,這本書中並沒有什麽驚天動地的詭計或出乎意料的兇手,也沒有什麽奇峰突起的情節設計,略顯枯燥沈悶。

55 "Rogue Male", Geoffrey Household

56 "Murder Must Advertise", Dorothy L. Sayers.

57 "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G. K. Chesterton.

《布朗神父探案集》 英切斯特頓 中央編譯出版社

布朗神父探案集是有史以來最為出色的短篇推理系列之壹,切斯特頓異想天開的謎題設計和作品中透出的極強的人性洞察力,是這個系列盛名不墜的主要原因。《布朗神父的無辜》中收入了許多不可能犯罪,對後世的約翰狄克森卡等作家影響至深。作家切斯特頓是壹個“凡是太陽底下的事都可入文”的博學作家,如果讀者想讀讀他偵探小說之外的文字,可以試試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切斯特頓散文選》壹書,其中處處流露出切斯特頓不同流俗的前衛觀點和幽默感,和他在布朗神父系列中擺出的衛道士姿態判若兩人,十分有趣。另外此書還收入了兩篇切斯特頓為偵探小說辯護的文章。

58 "Smiley's People", John le Carr.

59 "The Lady in the Lake", Raymond Chandler.

《湖底女人》 美雷蒙德·錢德勒 群眾出版社

這是榜單中收入的第四部錢德勒小說。本書中馬洛招牌式的譏諷和幽默仍隨處可見,他還漸漸開始變得像個古典神探。《湖中女子》的確是錢德勒所有作品中本格味道最濃的壹本,包含了壹個絕對本格式的詭計:無頭屍體。書中還塑造了壹個隨和怡人的老警察形象,在漆黑壹片的硬派小說中實屬僅見。

60 "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

61 "Our Man in Havanna", Graham Greene.

《我們在哈瓦那的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 遼寧人民出版社

讓人從頭笑到尾的壹部間諜小說,格林式的幽默大放送作品。這本書的矛頭直指007式不食人間煙火的間諜,以嘲諷的筆調講述了壹個不可思議的故事:壹個身不由己的小人物無意間被卷入國家政權之間的爭鬥風丨波,結果竟然靠彌天大謊在兩國之間無往不利,玩弄陰險狡詐的政客於鼓掌之上。入木三分的譏諷徹底解構了以往具有傳奇色彩的間諜小說,是間諜小說中翻新出奇的作品。

62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Charles Dickens.

《德魯德疑案》 英查爾斯·狄更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是狄更斯的遺作,據說是他為挑戰女婿威爾基柯林斯的《月光寶石》而寫出的偵探小說,可惜作品還沒完成壹代文豪就撒手人寰。雖然是采用了偵探小說的結構寫成的作品,這本書依然有著狄更斯式的幽默,有狄更斯式的社會批評,當然也少不了狄更斯式的說教。由於本書未完成,所以作品中兇手的真正身份也就成了千古之謎。從這部作品發表的那壹天起,歐美就不斷有人發表論文來揣測狄更斯心目中的真兇,想給作品續上壹個完美的結局。可惜斯人已逝,最後的答案已隨狄更斯長埋地下了。

63 "Wobble to Death", Peter Lovesey.

6丨4 "Ashenden", W. Somerset Maugham.

《英國間諜阿興登》 英薩莫斯特·毛姆 作家出版社

由六部各自獨立的小故事組成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的情節平平淡淡,沒有什麽激烈的戲劇性沖突,也沒有什麽間諜之間的勾心鬥角或相互離間之類的鬥智,始終保持著舒緩淡雅的敘事節奏,散文化筆法隨處可見,被譽為毛姆“最優雅”的壹部小說。唯壹可惜的是它不會適合壹個偵探小說迷的閱讀口味。

65 "The Seven Percent Solution", Nicholas Meyer.

66 "The Doorbell Rang", Rex Stout.

67 "Stick", Elmore Leonard.

68 "The Little Drummer Girl", John le Carr.

69 "Brighton Rock", Graham Greene.

《布萊頓硬糖》 美格雷厄姆·格林 譯林出版社

格林的壹部具有多種解讀可能性的犯罪小說。書中的罪犯不像罪犯,他是個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卻又泯滅人性的小孩;偵探不像偵探,她是個放蕩不羈的大丨乳奶娘;愛情不像愛情,在愁雲慘霧之中不平等的情感利益相互糾葛,看得讀者悒郁不已。光怪陸離的各色人性顯示出了格林最本質深刻的洞察力。

70 "Dracula", Bram Stoker.

71 "The Talented Mr. Ripley", Patricia Highsmith.

《聰明的瑞普利先生》 美帕翠麗亞·海史密斯 四川文藝出版社

海史密斯又壹部鎮住文壇“正義之士”的推理小說。作品給了殺人兇手壹個完美的結局,心中黑暗壹面早被作者掀起的讀者是長籲了壹口氣,但坐鎮文壇的批評家們可不賣帳了。由於幾個壹意孤行的批評家的阻擾,這本書落選當年的愛倫坡獎。對當時的推理界而言,我們只能說這是壹部提前誕生的作品。

72 "The Moving Toyshop", Edmund Crispin.

73 "A Time to Kill", John Grisham.

《殺戮時刻》 美約翰·格裏森姆 譯林出版社

美國當紅炸子雞格裏森姆初露鋒芒的處女作,抨擊的是美國心頭壹個永遠的痛:種族歧視。壹個黑人殺死了兩個強奸自己女兒的白人,這件事在當地掀起軒然大丨波,壹個毛頭律師接下了為這個黑人辯護的任務。在社會輿論和其它種種困擾的強大壓力下,他能否打贏這場硬仗?作品的亮點正在於法庭內外小律師和看不見的對手的攻防對峙。考慮到格裏森姆本人是律師出身,寫出法庭上的精彩辯論自然是駕輕就熟。本書曾被搬上銀幕,由薩繆爾·傑克遜出演那個為女報仇的偉大父親。

74 "Last Seen Wearing", Hillary Waugh.

75 "Little Caesar", W. R. Burnett.

76 "The Friends of Eddie Coyle", George V. Higgins.

77 "Clouds of Witness", Dorothy L. Sayers.

78 "From Russia, with Love", Ian Fleming.

《來自俄國的愛情》 英伊恩·弗萊明 百花文藝出版社

007系列作品之壹,讀者可以看到無所不能的詹姆斯邦德如何破獲壹個國際大陰謀,如何輕易俘虜壹個敵方美女的芳心,如何在種種不利情況下化險為夷,最終戰勝強大而邪惡的對手,就如同他在電影裏壹次次做到的那樣。

79 "Beast in View", Margaret Millar.

瑪格麗特米勒是硬漢派巨頭羅斯麥唐納的妻子,二人皆獲得過美國愛倫坡“推理大師獎”,是推理小說史上最有名的壹對夫妻檔。夫婦二人寫的都不是傳統解謎推理小說,麥唐納專攻硬漢壹脈,米勒則是心理懸疑小說的巨擘之壹。本書國內尚未譯介,但上海文化出版社曾推出過米勒的五本懸疑小說:《神魂顛倒的女人》、《謀殺米蘭達》、《墳墓裏的陌生人》、《善惡園中的獵手》和《人與魔》,書中米勒最擅長的刻畫變態心理人物的絕技流露無遺。順著這條路子,我們可以看出作家是如何用推理小說的形式為弗洛伊德等心理學家提出的觀點作出自己的註釋。

80 "Smallbone Deceased", Michael Gilbert.

81 "The Franchise Affair", Josephine Tey.

82 "Crocodile on the Sandbank", Elizabeth Peters.

83 "Shroud for a Nightingale", P. D. James.

P·D·詹姆斯是英國當代著名本格偵探小說作家,有“偵探小說新女皇”之稱。筆下的偵探是壹個會吟詩作賦的警察詩人。本書國內尚未譯介,但群眾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初曾推出過作家的最高傑作《教堂裏的謀殺》(A Taste for Death)。此書篇幅極長,屬於典型的英式推理小說:壹件謀殺案發生以後,偵探壹個個地盤問涉案的嫌疑人,看起來似乎個個可疑;證人之間相互包庇,辦案方向不斷被誤導,最後偵探經過重重推理,揪出了隱藏在迷霧中的真兇。相對克裏斯蒂這個文壇前輩而言,詹姆斯小說的文學質素要更勝壹籌,但在組織謎題和控制敘事節奏方面,她和前壹代的女皇相去甚遠,全書顯得過於冗長沈悶。

84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Tom Clancy.

85 "Chinaman's Chance", Ross Thomas

86 "The Secret Agent", Joseph Conrad.

《間諜》 英約瑟夫·康拉德 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本書取材於1894年的壹次炸毀格林尼治天文臺的拙劣圖謀,描述了壹個兩面不討好的雙重間諜欲在恐怖主義和政丨府力量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最終由於意外而功虧壹簣的故事。又是壹部文豪作品,又是壹個讓人不忍目睹的悲劇故事,暗淡壹片,漆黑無光。

還有太多了,發不完

  • 上一篇:20句經典愛情米奇語錄,哪壹句觸動了妳的心
  • 下一篇:scala與python區別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