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漫漫征途:從月球到火星

漫漫征途:從月球到火星

以下是墨子沙龍“火星,中國來了”活動(2020年11月18日)的報告視頻和文字整理。

20201118 火星|中國來了 鄭永春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_騰訊視頻

漫遊宜居帶——地球和它的鄰居們

地球是我們唯壹的家園,也是整個宇宙中唯壹確證有生命的星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藍天、白雲、綠樹、紅花,生機勃勃,承載了人類壹切的的悲歡離合和希望。

我本科學的專業叫“環境保護”,環境保護裏最重要的壹句口號,就叫“只有壹個地球”。我們只有壹個地球,所以我們要保護好這顆星球。如果說真的有哪壹天地球被破壞了,我們還有沒有其他地方可去?那麽我們先來看壹下我們的太陽系。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我們的地球是第三顆行星,在這第三顆行星上誕生了生命。地球所處在的壹定寬度內,被稱為太陽系的宜居帶,也就是離太陽不遠不近的地方。這裏的溫度正好允許水有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而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有生命。

第二顆行星金星,西方叫作Venus,即美神和愛神。但實際上這是壹顆狂暴的行星,是壹個地獄般的行星。它上面的溫度是460攝氏度,大氣壓是地球上的90倍。我們的航天器登陸金星大概只能活三分鐘,很快就沒了。而且金星上面遍地是火山噴發,巖漿流動,下的都是濃硫酸的雨——這是壹個不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星球。剛剛前不久說金星上可能有生命,但是大家應該仔細看看那篇論文,那篇論文上說的是金星上空五六十公裏的高度上可能有生命。因為只有五六十公裏高度的溫度才足夠適宜,才有可能有生命,而且基本上也不大可能。結果過了沒多久那篇文章又承認可能有問題,不壹定是跟生命信號有關系,有可能是數據處理的問題。

那麽我們只好從地球向外找,先去月球,然後去火星,沿途來看壹看。

首先來看壹下我們生活的地球。

地球和火星的大小對比

這是地球和火星的真實大小對比。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的壹半,月亮的直徑是火星的壹半。火星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3,月亮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所以在火星上還能夠勉強的像在地球上壹樣走路;如果再輕壹點,引力小壹點,我們已經沒法走路了,可能要蹦蹦跳跳壹樣的走了。但相比於太陽,地球的大小只有它的130萬分之壹,我們太陽系的整體質量中,太陽的質量就占了99.86%,其他的行星和小行星都是微不足道的。

暗淡藍點

這張圖上的白圈裏面有壹個小點,就是我們的地球。這曾經是航天史上影響最大的壹張照片,叫“暗淡藍點”。1990年的時候,“旅行者號”離開地球已經13年了,當時很多人擔心它有壹天會跟我們地球失去聯系,希望它能夠在終斷跟我們之間的聯系之前,回望壹下地球,給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拍壹張照片。結果那張照片裏面只能看到壹個很大的太陽,但是我們相信在它的周圍壹定有地球,所以終於在它的旁邊找到了,原來它是如此的渺小,甚至在這裏面妳都看不到月亮在哪裏。這張深具哲學意味的照片,讓我們狂妄的人類現出了原形,原來我們是如此的渺小,懸浮在陽光中的壹個塵埃壹般的星球。卡爾·薩根為此寫了壹本書,叫《暗淡藍點》;還有壹個同名的紀錄片,都是深具哲學意味。

月亮上的月海

月亮是地球的天然衛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也是人類從地球出發走向深空的壹個前哨站和中轉站。月亮上有壹些黑色的地方,叫“月海”,比方說大家常說的“玉兔”其實就是壹片兔子形狀的月海。1609年,伽利略用望遠鏡看月球時,以為這些黑色的地方都是海洋,所以把它們稱作“月海”。實際上月海裏面都是巖漿冷卻之後形成的黑色的熔巖平原,並沒有水。

“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

2013年,中國的“嫦娥三號”著陸在月球上“虹灣”的東面、“雨海”的西北角。2019年,“嫦娥四號”登陸在了月球背面,它刻下的這壹道輪痕是人類 歷史 上第壹次在月球背面的痕跡。2020年, “嫦娥五號”從月球取樣返回。中國的探月工程隊伍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在我們強大的綜合國力的支撐下,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的任務,我們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

漫漫求索路——人類認識火星的歷程

接下來來看看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火星。

在中日韓等東亞地區,金、木、水、火、土這五顆夜空中肉眼可見的行星,加上白天和黑夜最亮的星球——太陽和月亮,合稱“七曜”。壹星期以“七曜”分別命名,星期二叫火曜日,日本至今仍在沿用。星期天,太陽日,就是Sunday;星期壹,月亮日,就是Monday。

航天時代以前,我們主要借助於望遠鏡來對火星進行觀測,雖然望遠鏡的分辨率不高,但也獲得了很多新的發現,甚至在這中間還鬧出了很多小的橋段。我們原來以為火星上有人、有生命、有運河、有農業,後來我們認識到其實這些都不存在。但是我們又重新認識火星,發現火星上可能會適宜生命的存在,我們有可能會移民到火星上。

地球繞太陽壹圈需要365天,火星繞壹圈大概需要687天。地球上能夠形成四季,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軸是傾斜的,這個傾斜是23.5度,而火星的自轉軸的傾斜是25.2度,兩者非常接近,所以地球上有壹年四季,火星上也有壹年四季。

1877年繪制的火星地圖

1877年出現了壹個機會,叫“火星大沖”,也就是太陽、地球、火星在壹條直線上,那時候從地球上觀測火星特別清楚。當時畫出來的火星地圖上有壹些很明顯的直線條,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當時人們認為這些直線條壹定是人工挖掘形成的,把它們叫做“火星運河”。有壹個房地產富商叫羅威爾,連房子都不蓋了,就專心研究天文學。他自己投資建了壹個羅威爾天文臺,購置了當時最好的天文望遠鏡,雇傭了天文學家進行觀測。他甚至還寫了三本書,說火星人在兩年間緊急挖了兩條運河。因為他在兩年前看的時候,那兩條運河還沒有,過了兩年之後,他發現多了兩條線,就說火星人壹定是遇到了壹些難以避免的巨大旱災,又緊急挖了兩條運河,從北極南極引流冰雪融化的雪水,來灌溉赤道地區的農業。如果他們挺不過這次旱災,他們就將出動大兵來進攻地球。後來發現這幾本書的內容都是錯的。

千帆相競發——各國探測火星的征途

接下來我們來看世界各國探測火星的征途。

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

從地球上出發去火星,就像我們在操場上,從第三條跑道出發去追第四條跑道上的人,所以壹定是他跟妳之間存在壹個角度的時候去追是最省距離的。因此從地球出發去火星,每隔26個月才有壹次機會。當航天器從地球出發的時候,火星在地球的正前方44度。這個時候從地球上發射,七個月之後,航天器才會抵達火星。這時候火星已經被地球甩在後面了,因為火星比地球要走得更慢。上圖中間那條綠色的軌道就是航天器出發從地球去火星的軌道。這條軌道是德國的物理學家霍曼在100多年前發現的,被稱為霍曼轉移軌道。

1964年,“水手四號”拍攝的火星表面照片

從1960年起,人類就開始了探測火星的征途,但最初都以失敗告終。直到1964年,“水手四號”才成功飛越火星,傳回了壹張模糊的火星表面的照片。1976年,“海盜壹號”和“海盜二號”兩個雙胞胎探測器第壹次在火星著陸,帶來了更加清晰的照片。

1976年,“海盜壹號”拍攝的火星表面照片

我們對於火星的探測已經有40多次任務,這些探測任務總***分為三類:環繞火星進行運轉的軌道器(Orbiter),還有著陸器(Lander)和火星車(Rover)。三類探測器從火星的上空到火星著陸,再到火星上進行巡視探測,使我們對火星的認識程度越來越深刻。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四輛火星車登陸了火星,目前在火星上還有壹輛火星車正在工作,這輛火星車的名字叫Curiosity,即“好奇號”。

各種類型的火星探測器

迷霧漸飄渺——揭開火星的面紗

地球與火星的地形比較

如今,隨著壹次次探測任務的完成,人類對火星有了更多科學的認識,也慢慢揭開了火星神秘的面紗。

和地球上壹樣,火星表面也存在大洲和大洋,只不過火星的大洋現在是沒水的。但在過去環境適宜的時候,火星上的大洋曾經有水。火星上最高的山是奧林匹斯山,高度有22000千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3倍。

奧林匹斯山(火星)與珠穆朗瑪峰(地球)的比較

歷史 上的火星曾經溫暖而濕潤。“好奇號”拍攝的這張圖片,實際上曾經是壹個湖泊。這個湖泊已經幹掉了,留下了湖底的沈積物。可以看到湖岸上有壹條被河流沖刷的痕跡。

“好奇號”拍攝的火星湖泊(箭頭處是河流沖刷的痕跡)

“鳳凰號”著陸腿上的露珠

即使現在,火星上也有水存在。“鳳凰號”探測器著陸腿上凝結的露珠,說明火星的大氣中有水存在。火星的大氣中還存在甲烷,但這些甲烷是否是由生物形成的,目前還不得而知。

問天何所沓——中國 探索 火星的征程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2300年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天問》中用388句詩提出了177地球、對宇宙、對人類 社會 的各種問題,代表了我們中國的古人對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 探索 與追求。2300年後的2020年,中國的行星探測計劃被命名為“天問”系列。“天問”計劃不僅要探測火星,它是對整個太陽系的行星和小行星的探測計劃。

2020年的7月23日12時41分,“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帶著藍色的火焰冉冉升空,將“天問壹號”送往火星。“天問壹號”總***要飛行四億多公裏,將在2021年的2月份抵達火星之後並被其引力捕獲。

“天問壹號”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可同時進行遙感探測和通信中繼的軌道器,以及能夠計劃在2021年5月份實現軟著陸的著陸器和置於其中的火星車。從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到著陸只有短短七分鐘,但是火星上的信號傳回地球,視火星到地球的距離不同,需要十幾到二十分鐘。因此這個過程無法通過地球上的人進行實時幹預,只能靠航天器的自我操作。正是因為這個極其艱巨的挑戰,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成功實現過火星軟著陸,其他國家的著陸器在著陸過程中都墜毀了。如果“天問壹號”任務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

“天問壹號”的火星車和著陸器

現在的火星還是壹個荒漠行星。未來20年人類將首次登陸火星,未來50年我們可能在火星上有壹個小鎮,未來100年,我們在火星上可能會有壹個百萬人口的城市,未來1000年,我們就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壹個像地球壹樣的行星。這些以前聽來是科幻的事情,如今離現實已經越來越近了。到那時,人類的搖籃地球也將成為人類的故鄉,地球的衛星月球,將成為永不墜落的天然空間站。最像地球的行星——火星,則會成為太陽系文明的重要分支。

鄭永春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行星科學專家,科普作家,中國科協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曾獲得“全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中國 科技 新聞學會 科技 傳播獎等。2016年獲美國天文學會“卡爾·薩根獎”,成為獲得該獎的第壹位中國科學家。

演講者 | 李向陽

文字整理 | 劉朝亮、王佳

排版 | 貓擼火鍋

墨子沙龍是以中國先賢“墨子”命名的大型公益性科普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主辦,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育基金會、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及浦東新區 科技 和經濟委員會等協辦。

墨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其思想和成就是我國早期科學萌芽的體現,“墨子沙龍”的建立,旨在傳承、發揚科學傳統,建設崇尚科學的 社會 氛圍,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倡導、弘揚科學精神。科普對象為熱愛科學、有 探索 精神和好奇心的普通公眾,我們希望能讓具有中學同等學力及以上的公眾了解、欣賞到當下全球最尖端的科學進展、科學思想。

關於“墨子沙龍”

  • 上一篇:Swagger整合Jwt授權配置
  • 下一篇:排水共享頁面源代碼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