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各指標區等別分布規律

各指標區等別分布規律

(壹)渝東南低中山區

渝東南低中山區包括武隆縣、彭水縣、黔江區、酉陽縣和秀山縣 5 個區(縣),該區地貌以中、低山為主,河流深切,山勢崎嶇,除小規模的零星河間平壩外,不存在稍具規模的平原、丘陵。該區域山多、地廣、人稀,相對高差大,旱地多,水田少,中低產田面積較大,耕作粗放。主要分布有黃壤、黃紅壤、石灰巖土、紫色土和新積土,其中黃壤分布面積超過耕地面積的 1/3。區內氣候立體較強,霧多雨多溫度低,土壤風化較薄,黃化、酸化明顯,土壤有效磷嚴重缺乏。

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限制,渝東南低中山區耕地質量整體偏下,優質耕地較少,劣等耕地所占比重較大,從主觀上判斷,5 個區(縣)耕地質量的先後次序應為秀山>酉陽>黔江>彭水>武隆,從數據上反映的結果也大體呈上述規律。

1. 自然質量等別分析

自然質量等別主要反映的是耕地質量自然條件的好壞,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劃分為11個等別,等別範圍為7~17等,渝東南低中山區自然質量等分布詳見表4-7和圖4-15。

表 4-7 渝東南低中山區國家級自然質量等面積統計表

渝東南低中山區以低中山為主,喀斯特地貌顯著,山勢崎嶇,河流深切。土壤主要以黃壤為主,且零星分布有黃紅壤、石灰巖土、紫色土等,土壤風化度較高,具有薄、瘦、陡的特點。區內氣候立體感較強,霧多雨多,溫度低,日照和光溫屬全市最低,壹般耕作需要采用薄膜或大棚技術。區域內滑坡、泥石流、洪水災害頻繁發生,嚴重影響當地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從表 4-7 和圖 4-15 可以看出,渝東南地區耕地質量整體偏差,主要受自然因素限制,武隆、彭水、黔江、酉陽和秀山都沒有 17 等地,16 等地唯有秀山縣有 4367.48 公頃,占區內耕地的1.23%,假設將 17 ~ 15 等地視為優質耕地,7 ~ 9 等地視為劣質耕地,那麽優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5.82%,劣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14.06%,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80.12%。雖然該地區耕地自然質量水平整體偏低,但耕地後備資源豐富,可以通過土地開發整理提高耕地的自然質量水平。

圖4-15 渝東南低中山區國家級自然質量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2. 利用等別分析

利用等別是在自然質量的基礎上,通過人們對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對耕地質量作出評價,也是耕地生產潛力水平是否達到了本區域最佳的體現。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劃分為 12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7 ~ 18 等,渝東南低中山區利用等分布詳見表 4-8 和圖 4-16。

表 4-8 渝東南低中山區國家級利用等面積統計表

渝東南地區耕地最低海拔為 400 米左右,最高海拔為 1500 米左右,熟制為壹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制,種植的農作物水田類為水稻、油菜和小麥,旱地類為玉米和甘薯。由於該區域溫度低、日照不足的影響,糧食產量相對低些,但當地通過農業技術的推廣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比如田間薄膜育苗再移栽方法的應用,也會出現好的收成,相比渝西丘陵地區,產量還是較低。因此,秀山、黔江、武隆、彭水和酉陽均無 17 等地和 18 等地,16 等地只在黔江、武隆和酉陽有少許分布,秀山 16 等地有 1369.26 公頃,僅占全區總面積的 0.39%。假設將 18 ~ 15 等地視為優質耕地,7~10等地為劣質耕地,那麽優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3.11%,劣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40.17%,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56.72%。相對自然質量等而言,利用等別面積分布呈現出中下水平居多的現象,主要原因壹是自然條件的限制,二是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三是耕作方式技術落後。

圖4-16 渝東南低中山區國家級農用地利用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表 4-9 渝東南低中山區國家級經濟等面積統計表

3. 經濟等別分析

農用地經濟等是在充分考慮投入產出的基礎上,根據土地經濟系數對利用等進行再次修正,它是對耕地質量的綜合反映,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劃分為 12 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8 ~ 19 等,渝東南低中山區經濟等分布詳見表 4-9 和圖 4-17。

圖4-17 渝東南低中山區國家級經濟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在理論上經濟等是在考慮投入生產成本的前提下對作物產量再次進行修正,以體現出耕地的綜合狀況。壹般來講,農用地利用等和農用地經濟等都與糧食產量有較高的相關性,且利用等指數和經濟等指數間相關性也很高。因此,農用地經濟等的分布趨勢與利用等有相似之處,從表 4-9 和圖4-17可以看出,5個區(縣)仍然沒有19等地分布,18等地僅在秀山分布有916.8公頃,17等地在黔江區分布有 0.89 公頃,其余區(縣)均無分布。16 等地在黔江、秀山和酉陽有少許分布。假設將 19 ~ 16 等地視為優質耕地,8 ~ 11 等地視為劣質耕地,那麽優質耕地僅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0.66%,劣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66.89%,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32.45%。從各等別面積分布上看,10 ~ 12 等地面積分布最廣,利用潛力還相當大,後備資源豐富。

(二)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

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包括長壽區、墊江縣、梁平縣、萬州區、忠縣、豐都縣、涪陵區、石柱縣 8 個區(縣),地質構造體系主要屬川東褶帶,主體構造為狹窄背斜與開闊向斜***同組成的梳狀褶皺,構造線走向西部為北北東,東部逐漸轉向近東西向,呈雁行排列。由於該構造為喜山運動最後定型,地貌發育年輕,地形以順地貌為主,即條形背斜山地和寬緩向斜丘陵、臺地或坪狀低山相向排列。背斜山脊常因軸部出露地層的差異和差別侵蝕的結果,其山頂地段形態分別呈“壹山三嶺二槽”或“壹山二嶺壹槽”或“壹山壹嶺”的地貌景觀,從背斜構造翼部到向斜軸部常依次發育成豬背脊嶺或單面山、單斜丘陵、臺地或坪狀倒置山地。地表地層依次更替的紅壤、黃紅壤、黃壤和新積土,其上發育的初育類也重復分布,加上沿江河各期的沖積物發育,使本區土壤種類多樣化,其中以灰棕紫色土面積最大,灰棕紫色土是壹種膠體品質好、礦物營養豐富的優良土壤,為植物和栽培作物的多樣性和作物的高產、穩產奠定了基礎。區內的河谷平壩及淺丘地帶,海拔低,水熱條件優越,適宜水稻、蔬菜和油料作物的栽培,宜建成重慶市高產穩產的糧食、油料生產基地。丘陵、臺地區,不同地貌部位立地條件有較大的差異。

渝中平行嶺谷丘陵低山區較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耕地質量整體以中等為主,其次分布的是優質耕地,分布最少的是質量較差的耕地。從地形趨勢上可見,無論是自然質量等、利用等還是經濟等的空間分布規律都以垂直地域分布以及條帶狀分布為主,其中梁平縣、墊江縣、長壽區耕地質量整體偏好,豐都縣、涪陵區、忠縣、萬州區耕地質量整體以中等為主,石柱縣耕地質量偏差。

1. 自然質量等別分析

自然質量等別主要反映的是耕地質量自然條件的好壞,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劃分為11個等別,等別範圍為7~17等,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自然質量等分布詳見圖4-18。

圖4-18 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國家級自然質量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主要受地形地貌和氣候因素影響,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海拔壹般在 200 ~ 1000 米之間,石柱縣和豐都縣耕地有少部分海拔超出 1000 米,≥ 0℃積溫為5500℃~ 6900℃,年均氣溫 15℃~ 18℃,是重慶市光、熱、水資源充沛,降水量與蒸發量接近,伏旱嚴重的地區。故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耕地質量整體居中,也有個別區(縣)耕地整體質量較差。從圖 4-18 可以看出,這 8 個區(縣)既沒有最高的 17 等地,也沒有最低的 7 等地,主要是以 5 ~ 16 等地居多,占該區耕地總面積的 91.28%,自然質量等別整體偏高。8 等地在石柱縣和萬州區有較少分布,面積***為 911.72 公頃,主要是由於轄區地貌類型多樣,山多陡坡,溪河網布,海拔懸殊,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假設將 17 ~ 15 等地視為優質耕地,7 ~ 9 等地視為劣質耕地,那麽優質耕地面積為 82095.18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12.73% ;劣質耕地面積為44402.94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6.88%;中等水平的耕地面積為518489.8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80.39%。

2. 利用等別分析

利用等別是在自然質量的基礎上,通過人們對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對耕地質量作出評價,也是耕地生產潛力水平是否達到了本區域最佳的體現。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劃分為 12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7 ~ 18 等,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利用等分布詳見圖 4-19。

農用地利用等別不僅受到地形地貌和氣候因素影響,而且受區位以及交通條件影響,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地貌多樣,低山、丘陵、谷地交錯,水熱條件較好,溫度適宜,耕地土壤相對比較肥沃,區位條件較好,交通較便利,絕大部分村通公路。由圖 4-19 可見,8 個區縣)既沒有最優的 17 等地和 18 等地,也沒有最差的 7 等地,利用等別整體呈中上水平。假設將 18 ~ 15 等地視為優質耕地,7 ~ 10 等地視為劣質耕地,那麽優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14.34%,劣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22.94%,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62.72%。相對自然質量等而言,利用等別面積分布呈現上升趨勢,原因有三:壹是區位優勢較明顯;二是農業生產生活條件較好,農民種植積極性高;三是排灌設施較完備。

圖 4-19 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國家級利用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3. 經濟等別分析

農用地經濟等是在充分考慮投入產出的基礎上,根據土地經濟系數對利用等進行再次修正,它是對耕地質量的綜合反映,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劃分為 12 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8 ~ 19 等,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經濟等分布詳見圖 4-20。

圖 4-20 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國家級經濟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農用地經濟等是在考慮投入生產成本的前提下對作物產量再次進行修正,以體現出耕地的綜合狀況。經濟等的分布趨勢與利用等有相似之處,但是在區域經濟影響下,整個渝中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都沒有最高等的耕地,而且經濟等別相對利用等呈下降趨勢。假設將 19 ~ 16 等地視為優質耕地,8 ~ 11 等地視為劣質耕地,那麽優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1.36%,主要分布在長壽、墊江、梁平等地;劣質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44.92%,主要分布在豐都、涪陵和石柱等地;中等水平的耕地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53.72%,且各區(縣)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從各等別面積分布上看,主要是 10 ~ 14 等地面積分布最廣,利用潛力還有待更進壹步開發。

(三)渝東北中山區

該指標區位於我國地形二級階梯的東側,四川盆地向秦巴山地和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山地分屬於秦嶺山系和華南弧北翼。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河谷深切,高差懸殊,具有多樣性、垂直性和區域性特征。本區屬亞熱帶潤濕季風區,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雨量豐富,冬暖、春早、夏熱、秋長的溫度季節分配和山地垂直氣候變化,為農業的多種經營和綜合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氣候條件。同時雲霧多、日照少,區內降水充沛,立體氣候和冬季溫暖是本區氣候的重要特征。在水文方面,亞熱帶濕潤氣候給本區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但由於受季風和山區地形地貌的影響,水量的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水土資源的組合也不協調。當前水利建設的基礎薄弱,水資源利用率很低。本區地表水的存在形式主要為河川徑流,境內河流眾多,均屬長江水系。除長江幹流外,另有大寧河、大溪河等支流。總體來看,整個渝東北地區的水資源豐富,但是由於時空分布不均和水土資源組合不協調,旱洪災害頻繁,地勢高差懸殊,植被遭受破壞嚴重,有水難蓄。

1. 自然質量等別分析

自然質量等別主要反映的是耕地質量自然條件的好壞,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劃分為 11 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7 ~ 17 等,渝東北中山區自然質量等分布詳見圖 4-21。

圖 4-21 渝東北中山區國家級自然質量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從圖 4-21 可以看出,國家級自然質量等 17 等地在整個渝東北地區都沒有分布,16 等地在開縣和巫溪縣分別有 332.06 公頃和 236.42 公頃。質量較好的 15 ~ 16 等地總面積有 6916.46公頃,僅占渝東北指標區耕地總面積的1.89%;質量中等的10~14等地面積有260627.17公頃,占渝東北指標區耕地總面積的 71.13%;而質量最差的 7 ~ 9 等地***有 98855.56 公頃,占到渝東北指標區耕地總面積的 26.98%。

整體上看,渝東北地區耕地質量較差,質量較好的耕地只是零星分布。造成這壹分布特點的原因主要是同該地區的地質、土壤、氣候、水文條件緊密相關。在土壤質地方面,以石灰巖風化而成的黃壤、紫色土、沖積土為主。其中,又以黃壤分布最廣,廣泛分布於中山和中低山,其抗沖刷力弱,土薄易旱,漏水漏肥,產量低而不穩。在地形地貌方面,整個渝東北地區以山地為主,地形破碎、山大坡陡。地勢起伏不平,海拔高、坡度大、土層薄,農用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呈現明顯的“立體氣候”,海拔每上升 100 米,季節推遲 2 ~ 3 天。本區溫和多雨,土壤有機質分解快,在雨量集中時,常有暴雨情況,造成對土壤侵蝕和貧瘠化。

2. 利用等別分析

利用等別是在自然質量的基礎上,通過人們對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對耕地質量作出評價,也是耕地生產潛力水平是否達到了本區域最佳的體現。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劃分為 12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7 ~ 18 等,渝東北中山區利用等分布詳見圖 4-22。

圖 4-22 渝東北中山區國家級利用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3. 經濟等別分析

經濟等是在充分考慮投入產出的基礎上,根據土地經濟系數對利用等進行再次修正,它是對耕地質量的綜合反映,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劃分為 12 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8 ~ 19 等,渝東北中山區經濟等分布詳見圖 4-23。

在利用等方面,等別面積分布情況稍有改善,16 ~ 19 等地面積***有 14827.11 公頃,占渝東北耕地總面積的 4.05%;居中的 12 ~ 15 等地有 190381.8 公頃,占渝東北耕地總面積的51.96%;質量最差的 8 ~ 11 等地有 161190.3 公頃,占渝東北耕地總面積的 43.99%。

圖 4-23 渝東北中山區國家級經濟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經濟等在充分考慮投入成本的基礎上,經過土地經濟系數修正後,經濟等別整體偏低,16 ~ 19 等地面積***有 4415.14 公頃,占渝東北耕地總面積的 1.21%;居中的 12 ~ 15 等地有127843.8 公頃,占渝東北耕地總面積的 34.89%;質量最差的 8 ~ 11 等地有 234140.3 公頃,占渝東北耕地總面積的 63.90%。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利用等、經濟等方面,整個渝東北地區的等別分布仍以中下等別為主,高等別耕地只有零星分布。主要是由於渝東北地區在中低山地形地貌的影響下,耕地的開發整理、道路和水利設施等各種益農設施建造不便,大部分地區的水利設施嚴重缺乏,勞動者種植糧食作物的積極性不高,耕地利用粗放;另外由於氣候情況和地形坡度等多方面原因,耕地易受沖刷,土壤養分流失嚴重,以致跟其他指標區相比,在產量相等的情況,對耕地的投入也相應的增加。根據上述情況,建議加大對該地區的經濟投入,對坡度較大的耕地實施“坡改梯”,大力興建各種益農設施。

(四)渝西方山丘陵區

1. 自然質量等別分析

自然質量等別主要反映的是耕地自然條件的好壞,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自然質量等***劃分為 11 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7 ~ 17 等,渝西方山丘陵區自然質量等分布詳見圖 4-24。

從圖 4-24 可以看出,渝西方山丘陵區***有 20 個區 ( 縣 ),且均無 7 等地分布,17 等地僅在江津分布有 40.64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比重不到 0.01%;自然質量等別整體偏高,15 ~ 17 等高等別耕地面積為 261366.4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26.61%;14 ~ 10 等中等別耕地面積為 705445.62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71.81%;7 ~ 9 等低等別耕地面積為15565.98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1.58%。

渝西地處長江上遊河谷,全境以丘陵為主,嶺谷平行相間,河谷縱橫交錯,山巒起伏重疊,地貌類型多樣,構成山、丘、壩交織的立體地貌景觀,形成獨特的地表水熱條件和土壤生態環境。氣候冬暖夏熱、春早秋短、無霜期長、日照時數和總輻射量夏多冬少、降雨充沛、雨熱同季,而且大面積侏羅系河湖相紫色巖層中多種元素富集,發育的紫色土礦質養分豐富,土壤肥力高,土壤 pH 值適中,粘砂比例適度,適種範圍廣,自然條件優越,生產力水平亦較高,這些因素決定了渝西地區自然質量等以高等別為主,主要分布在大足、合川、璧山、永川、榮昌、銅梁等地。渝黔接壤的南川、綦江、萬盛和永川轄區內海拔落差較大,地勢起伏,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故渝西地區低等別耕地主要分布於此。

圖 4-24 渝西方山丘陵區國家級自然質量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圖 4-25 渝西方山丘陵區國家級利用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2. 利用等別分析

利用等別是在自然質量的基礎上,通過人們對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對耕地質量作出評價,也是耕地生產潛力水平是否達到了本區域最佳的體現。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利用等***劃分為 12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7 ~ 18 等。

從圖 4-25 可以看出,渝西方山丘陵區***有 20 個區(縣),且均無 7 等地分布,18 等地僅在江津分布有 322.66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0.03%;利用等別整體偏高,15 ~ 18 等高等別耕地面積為 240702.1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24.5%;11 ~ 14 等中等別耕地面積為637907.7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64.94%;7 ~ 10 等低等別耕地面積為 103768.2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10.56%。

渝西方山丘陵區土地自然條件較好,土地利用程度較高,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故渝西區利用等別整體要高壹些。渝西區域較高的利用等主要分布於丘陵谷地裏的土壤肥沃、耕作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保肥能力強的灌溉水田裏,這裏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田塊連片、平整,溝渠配套度高,田間道路系統和排灌系統較完善,農業生產投入也高。利用等別處於中等質量的主要分布於丘陵和崗丘區,中等質量分布區土壤質地較好,區位條件較好,排灌設施較齊全。利用等別較低的分布於坡度較大的耕地以及區位條件較差、農業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的地區。

3. 經濟等別分析

經濟等是在充分考慮投入產出的基礎上,根據土地經濟系數對利用等進行再次修正,它是對耕地質量的綜合反映,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重慶市農用地國家級經濟等***劃分為 12 個等別,等別範圍為 8 ~ 19 等,渝西方山丘陵區經濟等分布詳見圖 4-26。

從圖 4-26 可看出,渝西方山丘陵區***有 20 個區(縣),8 等地分布在南岸區和銅梁縣,面積*** 684.52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0.07%;19 等地僅在合川分布有 34.22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比重不到 0.01%;經濟平均等別重心下移,16 ~ 19 等高等別耕地面積為 74702.45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7.60%;12 ~ 15 等中等別耕地面積為 630687.6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64.20%;8 ~ 11 等低等別耕地面積為 276987.9 公頃,占區內耕地總面積的 28.20%。

圖 4-26 渝西方山丘陵區國家級經濟等面積比例分布圖

渝西地區經濟等別面積分布規律主要是受自然條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下面將渝西地區分為主城九區都市圈和渝西經濟走廊兩個子區進行分析。

(1)主城九區都市圈。本區地處重慶市平行嶺谷區的腹心地帶,長江、嘉陵江交匯處的沿江地帶,包括渝中區、大渡口區、沙坪壩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北碚區、巴南區、渝北區等 9 個行政區。都市發達經濟圈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及相間丘陵地帶,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熱冬暖,雨量充沛,土地利用水平較高,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故該區域的經濟等別以中偏上等為主,只有少量的低等別耕地分布。

(2)渝西經濟走廊。渝西經濟走廊東靠重慶市主城區,西接四川省瀘州市、內江市、遂寧市,南鄰貴州省遵義市,北望四川省南充市、廣安市。行政區劃上包括 6 區(萬盛區、雙橋區、永川區、江津區、合川區、南川區)、6 縣(璧山縣、榮昌縣、大足縣、銅梁縣、潼南縣、綦江縣)。該區屬方山丘陵和平行嶺谷地帶,方山丘陵呈階梯狀、臺狀或饅頭狀孤丘,地面起伏不大。平行嶺谷由 20 多條北東—南西向梳狀構造組成,呈帚狀撒開,其中背斜構成低山,向斜寬展形成丘陵谷地,地貌多樣,低山、丘陵、谷地交錯,間有丘陵平壩。該區的水熱條件較好,濕度適宜,耕作土壤相對比較肥沃,災害較少,農史悠久,是重慶市重要的農業區。故該區域農用地等別仍是以中偏上為主,有部分劣質耕地。

  • 上一篇:2019年母親節發多少紅包合適 紅包吉利數字壹覽
  • 下一篇:c語言有什麽用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