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本節將針對1996年以來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問題發生發展狀況及對城市社會經濟的綜合影響和社會經濟發展過程,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設計出壹套綜合評價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的評價指標體系,借以系統地評價廊坊市城市規劃區自1996年以來地質環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該指標體系涵蓋了環境、經濟、社會、地質環境綜合影響等方面的基礎指標,總體上反映了1996年以來城市地質環境對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的各方面的狀況。

壹、設計的原則

迄今為止,國內尚沒有建立有城市地質環境對區域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的指標體系,已有的只是各種單壹的、零散的指標,我們擬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在參考地質災害評價指標體系和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壹步系統、深化、延伸和擴展,形成以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區域可持續發展影響為中心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在構建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充分體現地質環境對城市影響的特點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在反映城市地質災害對人類生命財產直接破壞作用的同時,還要強調地質災害對國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反映地質災害對城市社會經濟現實發展水平危害的同時,還要強調地質災害對城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基礎能力的危害。

(2)明確隸屬關系。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評價指標體系是自然災害評價指標體系的組成部分,自然災害評價指標體系又是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壹個子系統。因此,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要與自然災害評價指標體系及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協調配合,構成有機的系列。

(3)綜合性、全面性、系統性。以城市地質環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中心,將有關指標有機地組合聯系起來。並根據各指標間的因果、包容關系,構造壹個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結構清晰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4)相對性、動態性、可比性。各層次指標能充分反映空間變化和時間變化,便於不同地區和不同時間的對比,便於與其它自然災害相關指標的對比。

(5)科學性、實用性。各項指標具有比較規範的科學解釋,既能反映地質災害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建立指標體系時,要求做到全面系統,但對於某壹些具體問題進行評價時,又要求簡潔實用,不要過於繁雜。

(6)可操作性。指標含義明確,多寡適中,數據易於獲得,便於分析和模型分析。要根據需要刪除、更新指標,或將原有的壹些指標綜合、細分,生成壹些需要的派生指標。

(7)層次性原則。按照信息的數量不同,指標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信息的總量依此呈現金字塔形狀,而信息的濃縮程度則出現遞減現象。

(8)數量化。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要求盡量數量化。

二、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內涵

要想評價1996年以來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壹方面要認真分析研究廊坊市城市規劃區所面臨的城市地質環境問題的綜合特性,另壹方面要認真分析研究廊坊市城市規劃區發展的現實特性,找出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指導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及城市發展規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這就是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好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才能客觀地評價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通過采取壹系列的城市防災減災措施,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最終為城市走上可持續發展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廊坊市城市規劃區的現狀,同時參考國內外城市地質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關系的研究,我們認為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應是壹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綜合影響等兩者保持高度和諧的過程。可以看出,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就包含了兩個子系統,即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綜合影響子系統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子系統,其中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綜合影響子系統是基礎,城市可持續發展是目的。在城市可持續發展子系統中,包含有環境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等三個子系統,其中環境可持續是基礎,經濟可持續是條件,社會可持續是目的。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綜合影響子系統包含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子系統和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影響子系統等兩個系統,其中,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影響是原因,城市防災減災是措施。

1.城市可持續發展子系統

城市可持續發展子系統包括環境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等三個子系統。

(1)環境子系統的可持續性。城市環境子系統是由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等要素組成,其可持續性則為順暢的自然再生過程,並以其物流和能流等多種功能,直接或間接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需要。對於廊坊市城市規劃區來說,應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高質量的環境保護:對於城市經濟增長所造成的土壤汙染、地下水汙染等,都應當按照各自的特點予以防治和及時治理、處置,使各項環境質量指標均能達到國外壹些大都市的標準。其在實施過程中,要使城市環境汙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得到有效的控制,環境質量明顯得到改善,使城市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創建與現代國際風景旅遊城市相適應的城市環境。

②多功能的綠化系統。結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以點、線、面結合,高低錯落,形成綠化網絡,維護和加強廊坊市城市規劃區的特色,在更大程度上發揮調節城市空氣、溫度,美化城市景觀和提供娛樂、休閑場所的功效。

(2)經濟子系統的可持續性。經濟子系統是由經濟總量、經濟產業結構、經濟外向型等構成,其可持續性是在科技進步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以最大保證物質產品的生產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體量大的經濟總量。對於壹個城市來說,經濟總量越大,其結構和功能則相對比較完善,當受到外界較大的幹擾作用時,其抗幹擾的能力和穩定程度則越高。反之,則容易出現突然的惡化,甚至崩潰。所以,對於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可持續發展來說,當務之急,要努力提高城市的經濟綜合實力,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的總量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數額,這樣才能在將來的城市經濟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②高效益的轉換系統。在從自然物質到經濟物質,再到廢物的轉化過程中,必需是自然物質的投入少,經濟物質產出多,廢棄物排泄少。該系統的有效運行是以合理的產業結構和各產業的發展深度為基礎的。因此,從三個產業的總體結構來看,必須是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壹產業的倒金字塔構造,並且形成合理的比例關系,其中的第三產業的比例最好為70%以上。從各次產業分析,第三產業除進壹步發展貿易、金融保險、房地產等產業外,還需要大力發展信息業,提高信息化程度。第二產業要向高度化和生態化發展,充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使邊際產量最大,對城市的汙染最小,同時要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第二產業中的比重。第壹產業則應以綠色產品和綠色產業為開發重點。

③外向型經濟系統。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城市已作為世界經濟的壹個節點,其越來越受到不僅國內城市的競爭,而且受到國外城市的競爭。因此,每個城市要想在競爭中發展,不僅要加強對內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加強與國外城市的聯系。對於廊坊市城市規劃區來說,不僅要充分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壹方面積極發展與內地城市的經濟聯系;另壹方面,也要發展與國外大城市之間的聯系,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3)社會子系統的可持續性。社會子系統是由提高人的素質和高效率的流轉系統為目的的社會服務體系構成,其可持續性是指人與人和諧地交流,人的素質逐步提高,社會服務逐步改善,以整體上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的不斷提高。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①高效率的流轉系統。應以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為支撐骨架,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價值流和人流的運動創造條件,從而在加速各流的有序運動過程中,減少經濟損耗和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汙染,方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具體包括有交通運輸系統、建立在數字化、綜合化和智能化基礎上的快速有序的信息傳輸系統、配套齊全、保障有力的物質和能源供給系統和網絡完善、布局合理、服務良好的商業、金融服務系統。

②高度文明的人文環境。擁有發達的教育系統、較高的人口素質、良好的社會風氣、井然有序的社會秩序、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良好的醫療條件和祥和的社區環境。同時,人們能保持高度的生活環境意識,能自覺維護公***道德標準,並以此來規範各自的行為。

2.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子系統

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子系統是由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影響子系統和城市防災減災子系統構成。該系統運行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城市可持續發展系統的運行,即直接影響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該系統的運行就是如何充分了解城市地質環境問題的特點,有效加強城市的防災減災工作,減輕城市地質環境問題對城市可持續發展造成的損失,減少其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制約作用。

(1)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影響子系統是以評價城市地質環境問題(地震、地面沈降、城市水土汙染等)對城市影響為目的的評價體系,它主要反映了城市地質環境對城市的影響。就廊坊市城市規劃區來說,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城市地震災害對城市的影響。對於廊坊市城市規劃區來說,地震災害發生的危險性比較大,地震災害給城市造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只有充分認識到地震災害發生的危險性和即將給城市造成的損失的嚴重性,並采取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減少、減輕地震災害給城市帶來的損失,促進城市的穩步發展。

②城市地面沈降對城市的影響。對於廊坊市城市規劃區來說,地面沈降災害發生的危險性比較大,並正在加速發展,地面沈降災害給城市造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只有充分認識到地面沈降災害發生的危險性和即將給城市造成的損失的嚴重性,並采取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減少、減輕地面沈降災害給城市帶來的損失,促進城市的穩步發展。

③城市水土汙染對城市的影響。對於廊坊市城市規劃區來說,城市汙染現狀不容樂觀,汙染有逐漸加重的跡象,並且城市水土汙染給城市造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因此,只有充分認識到城市水土汙染發生的危險性和即將給城市造成的損失的嚴重性,並采取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減少、減輕城市水土汙染給城市帶來的損失,促進城市的穩步發展。

(2)城市防災減災子系統。城市防災減災是針對城市地質災害發生發展,可能造成的損失及受災體的具體情況,采取的減輕地質災害損失的壹系列措施。它是保證城市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城市防災減災工作產生的是“負負得正”的投資效應,適當的防禦,就是潛在的產出。它主要反映了城市抗禦地質災害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城市地質災害預報能力。對城市地質災害有效及時的預報、預測是有效避免、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的前提,只有及時掌握地質災害發生、發展的信息,才能采取有效的防禦措施,以減輕地質災害對城市造成的損失。

②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在及時掌握地質災害發生發展的信息後,只有采取切實有效的防禦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城市地質災害給城市造成的損失,因此,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是城市防災減災系統的重點。

③城市救災、恢復能力。對於城市來說,在地質災害發生後,應當積極采取自救措施,快速恢復城市功能,以穩定民心,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

三、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問題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與設計

針對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內涵,在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和方法的指導下,考慮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及1996年以來廊坊市城市規劃區社會經濟的狀況,設計出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的指標體系。

1.指標體系的結構

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應是壹個以城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保護為特點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地質災害得到有效防治和減輕的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保持適度和諧的過程。包括城市可持續發展子系統和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子系統兩個子系統。城市可持續發展子系統又包含環境可持續、經濟可持續和社會可持續三個子系統,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子系統包含城市地質環境影響子系統和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子系統兩個子系統。所以,第壹級指標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和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指標兩個指標,第二級指標為城市地質環境影響指標、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指標、社會可持續指標、經濟可持續指標和環境可持續指標等5個指標,三級指標有9個,四級指標有84個,***同構成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四個層次,總體指標體系呈現金字塔形狀。

2.指標體系的設計

城市地質環境綜合影響指標作為壹級指標,包含有2個二級指標(城市地質環境影響子系統和城市防災減災子系統)、6個三級指標,57個四級指標。

(1)城市地質環境影響子系統

城市地質環境影響子系統包含有城市地震災害影響子系統、城市地面沈降災害影響子系統和城市水土汙染子系統,分別敘述如下:

①城市地震災害影響指標:地震災害不僅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的損失,還嚴重破壞城市的基礎設施,在深層次上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以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災害損失額占GDP比重、城市行政級別、人口密度、建築密度、經濟密度、供水管線密度、供熱管線密度、供氣管線密度、排水管線密度、城市年用電量、城市年用氣量、用氣普及率等13個指數來反映地震災害對城市的影響。

②城市地面沈降影響指標:地面沈降災害是壹個漸變的過程,它不僅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還逐步深刻地影響到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以地下水超采率、地面沈降速率、沈降中心地面沈降累積沈降量、地面沈降經濟損失額占GDP比重、人口密度、經濟密度、供水管線密度、供熱管線密度、供氣管線密度、排水管線密度等10個指數來反映城市地面沈降災害對城市的影響。

③城市汙染影響指標:城市水土汙染直接影響到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和城市的環境,影響到城市的形象,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以汙染面積比、城市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額、城市行政級別、Pb汙染物最高含量與背景值比值、Cd汙染物最高含量與背景值比值、Hg汙染物最高含量與背景值比值、F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淺層水)、F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深層水)、C1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率、Mn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率、NO3-N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率、Fe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率、硫酸鹽汙染物超過飲用水標準率、礦化度超過飲用水標準率、人口密度、經濟密度、城市年供水量、人均日用水量等18個指標來反映城市汙染對城市的影響。

(2)城市防災減災子系統

城市防災減災子系統包含有地質災害預測能力、防災減災能力、救災恢復能力等3個子系統,分別敘述如下:

①地質災害預測能力指標:城市地質災害預測能力是對城市地質災害進行防禦和減輕災害損失的前提,良好的地質災害預測能力,有助於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維護城市的功能正常運轉。因此,以地震臺網監測能力、地面沈降監測能力、城市土壤汙染監測能力、城市地下水汙染監測能力、119火警線和火警調度專線達標率等5個指標來評價城市地質災害預測能力。

②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指標: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是城市抵禦地質災害的能力,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可以避免或減輕城市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的損失,維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以建築物防震達標率、建築物防火工程達標率、城市防災減災法規完善率、減災知識普及率、城市汙染減輕、控制措施完善率、城市消防站布局達標率等6個指標來評價城市防災減災能力。

③城市救災恢復能力指標:城市救災恢復能力是壹個城市在遭受地質災害時進行救災,恢復城市功能建設,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點,穩定民心等開展自救恢復的能力。因此,以電話普及率、道路面積比、萬人擁有醫生數、人均承保額、人均擁有城市維護資金等5個指標來評價城市救災恢復能力。

(3)城市可持續發展子系統

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作為二級指標,包含有3個三級指標(環境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27個四級指標。分別敘述如下:

①環境可持續指標: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汙水已成為城市汙染的主體,對於環境汙染,廊坊市政府、企業也都采取了壹定的措施來控制。並且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用地日趨緊張,綠地系統在調節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因此,以工業廢水排放量、單位GDP廢水排放量、垃圾和糞便處理率、工業廢水達標率、城市綠化覆蓋率、人均擁有公***綠地面積等6個指標來評價城市的環境可持續狀況。

②經濟可持續指標:對於壹個城市的發展來說,最根本的是經濟的發展。若經濟實力比較強,則將在發展和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同時也為社會的進步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因此,按照國際慣例,以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城市的經濟實力;按照現代社會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來看,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基本沿第壹產業迅速萎縮,第二產業逐步減弱,第三產業迅速增強的模式演化。因此,評價城市可持續發展時,也要遵循這壹趨勢,為此選擇第三產業的GDP結構和從業結構來衡量其變化;經濟效益作為對城市發展的投入與產出過程的評價,其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選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地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效益變化;廊坊市城市規劃區作為中國環渤海經濟圈、京津走廊、大北京戰略的中心城市之壹,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世界城市之間的聯系越來越頻繁,發展外向型經濟已經成為時代潮流。因此可以選擇人均實際利用外資數額來衡量這壹狀況;城市經濟的蕭條將導致城市的衰退,可持續性降低,而城市的繁榮則導致城市生機勃勃,富有活力,可持續性增加。為此,可以選擇人均社會商品零售額來衡量城市的繁榮狀況。經濟效益是評價經濟的投入產出過程的,而集約性是從利用資源最少、廢物排放最少等角度來衡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為此,可以選擇單位耗電量、單位耗水量、單位GDP廢水排放量等指標來衡量。綜上所述,城市經濟可持續的評價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第二產業GDP比重、第三產業GDP比重、第二產業從業比重、第三產業從業比重、人均GDP、地均GDP、人均利用外資、人均社會零售額、單位耗水GDP、單位耗電GDP等11個指標來評價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狀況。

③社會可持續指標: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壹方面滿足人們日常物質生活需求,另壹方面也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對於我國的城市來說,城市基礎設施遠遠落後於城市經濟建設,其制約作用越來越成為城市發展的瓶頸,並且城市作為人類比較集中聚集的地方,理應在既可以承受又不影響生態平衡的方式來滿足人類居住的要求。因此,選擇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積、人均道路面積、人均用氣量、百人擁有電話數、供水管線長度、供熱管線長度、供氣管線長度、排水管線長度、城市總用氣量等10個指標來評價城市的社會可持續狀況。

根據以上原則,本課題對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以下指標體系,見表5-2。

表5-2 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地質環境綜合影響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表

續表

續表

  • 上一篇:求壹首英文歌名
  • 下一篇:如何把ASP網站的源代碼從服務器分發到自己的電腦上?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