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混沌經濟學的發展方向

混沌經濟學的發展方向

國外的混沌經濟學已涉及經濟周期、貨幣、財政、股市、廠商供求、儲蓄、跨代經濟等幾乎所有經濟領域。

威廉·鮑莫爾(William J. Baumol)和愛德華·沃爾夫(Edward Wolff)等人從微觀經濟角度研究了混沌經濟問題。1983年他們在考慮企業的研究開發(R&D)支出水平與企業生產增長率之間關系時發現,在R&D支出水平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例到達壹定範圍時,企業的生產增長率就會呈周期性或混沌態。

1985年,鮑莫爾(Baumol)和誇得特(R.E.Quandt)發表了論文“混沌模型及可預測性”,研究了利潤與廣告的關系模型:Pt=ayt(1壹Yt)式中Pt為t時的總利潤,Yt為t時的廣告支出.他們假定廠商按本期利潤的壹個固定比例b用於下壹期的廣告支出,即Yt+1=b×Pt,則在a×b=α的條件下,可得到Yt+1=α×Yt (1壹Yt);研究表明,這種關系模型經壹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大幅度振蕩,甚至出現混沌。戴(R.Day,1982,1983)研究了包括人口凈自然出生率、生產函數和平均工資收入的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在最大人口數量時的收入若低於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收入時,人口的變化將會出現混沌狀態。他和本哈比 (Benhbib,1981)還研究了不同消費傾向將會產生不同的消費者行為:窮人的消費選擇很可能是相當穩定的,而富人的消費行為則可能是周期波動的,甚至是混沌的。博爾丁(Boldrin,1988)的研究表明,經濟現象的不規則波動是受到市場力、技術變革和消費傾向三者***同作用下經濟系統內生決定的結果。魯塞(J.B.Rosser,l993)等人以東歐集團國家的經濟變革作了實證說明。中央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既會出現周期性波動,也會出現混沌,而進入混沌的條件,往往也是將要發生經濟制度變革之時。1992年,底考斯持(D.P.Decoster)和米契爾(D.W.Mitchell)研究了貨幣動力系統混沌問題。布勞克(Brock,1988)、沙因克曼(Schenkman)和萊伯倫(Le Baron,1986)等人提出了用關聯性、“攪拌”、“殘差”等方法診斷經濟時間序列的混沌性。索耶斯(Sayers)、巴雷特(Barnett)和費蘭克(Frank)等人也都在股票證券、外匯交易、期貨等市場產生高頻經濟數據的經濟活動中找到了低維混沌吸引子。這意味著只需少數幾個經濟變量就可以描述這類復雜的經濟現象。

在國內,1987年,旅美經濟學學者陳平用實際數據,計算了分維,從宏觀貨幣指數中發現了維數為1.5左右的奇怪吸引子。自他將混沌經濟學研究引入中國後,1992年楊培才等人在論文“經濟混沌的實例及可預報性”中,用倫敦外匯市場發布的英鎊對美元周平均匯率的時間序列作為原始數據,研究了外匯系統中的奇怪吸引子,推出了匯價變動的規律性及近期的可預報性。1993年.王軍等在“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混沌吸引子”壹文中指出了S&500有壹個混沌吸引子,其維數為2.33,並論述了該吸引子對資本市場運動的意義。劉洪在《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論證了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產生混沌的條件。1994年,黃登仕、李後強在《非線性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壹書中.對經濟系統中的分形特征作了較深入研究。他們首次使用非線性經濟學的壹些統計方法、預測方法(BDS統計、R/S分析)對香港黃金價格、深圳股市價格等進行了預測和實證研究。現在國內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從事混沌經濟的研究工作。如莊新田等運用混沌經濟學的方法,對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及交易群體數量變動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實現市場的流動性和均衡狀態。王春峰、康莉等利用混沌經濟學和向量自回歸(VAR)方法,實證分析了我國通貨緊縮的成因及發展趨勢。沈華嵩等根據中國國民經濟的數據,提出確認經濟混沌的理論模型。

今後經濟混沌的研究應從兩個方面加強:要擴大經濟混沌的實證範圍和提高實證的質量;要在經濟系統的動力模型方面深入研究,以期在控制和預測方面有所突破。混沌經濟學的發展對經濟學的貢獻將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將會引起數理經濟學及計量經濟學的變革,從而可能在新的規範下建立包容已往各據壹詞的各個學派的統壹經濟理論,更好地解釋現代經濟的運行規律。

  • 上一篇:如何進行項目管理
  • 下一篇:除了廣場舞,最受父母歡迎的休閑活動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