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論職業教育的“授魚”、“授漁”和“授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論職業教育的“授魚”、“授漁”和“授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摘 要:職業教育作為壹種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教育類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規劃人生。 關鍵詞:職業教育;授“魚”;授“漁”;授“欲”

作者簡介:曾朝霞(1968-),女,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職業技術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8)05-0048-05

職業教育作為壹種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的教育,是應該“授‘魚’”還是“授‘漁’”?筆者認為,兩者都是重要的,而且還要加上壹條“授‘欲’”。職業教育應該三管齊下,在“授‘魚’”、“授‘漁’”的同時還要“授‘欲’”,彈好三重奏。

壹、“授‘魚’”是職業教育的核心要求

“授人以魚”顧名思義是送魚給別人。職業教育是面向企業、面向社會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的壹類教育。技能的培養是職業教育有別於普通教育的根本所在。企事業用人單位需要什麽樣的人才,職業教育就培養什麽樣的人才。職業崗位要求學生具有什麽樣的技能,學校就培養什麽技能。職業教育有別於普通教育的就是前者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技能。壹所學校如果學生畢業了卻什麽技能都沒掌握,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職業學校,不抓住技能的培養就談不上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本質是以就業為導向,也即面向擬就業崗位,培養學生上崗所需具備的壹種至若幹種技能,這種種技能,也即本文所指的“魚”。技能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要求。“授‘魚’”即以就業為導向,按照擬就業崗位的要求,傳授學生上崗所需的技能。

(壹)技能培養的重要性

1.加強技能培養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率的要求。近年來,由於就業競爭的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已成為壹個社會矚目的問題。2006年,由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政策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課題組對全國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2006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了調查, “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調查的2006屆本科畢業生中,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還沒有簽約的占49.81%,不想馬上就業的占15.02%,而沒有找到工作的比例為27.25%。”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許多大學生把就業期望值降得很低,甚至出現了“零工資”就業,但仍然難以得到企業的青睞。

大學生就業率低已經是學生、學校、社會***同面臨的壹個問題。壹方面是大學生感嘆“滿意的工作難找”,壹方面企業也感嘆“滿意的人才難找”。企業難找的是什麽樣的人才?是能動手做事的人才,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是高技能型人才。近幾年,高職畢業生比壹般院校本科生就業形勢好也表明掌握了較高的職業技能的學生無疑有較高的就業率。技能培養是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所在,職業院校應緊緊圍繞培養目標,抓住技能培養這個重點,狠抓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掌握壹手過硬的技能,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就業。

2.加強技能培養是填補社會高技能人才缺口的要求。2006年10月3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周玉清在全國總工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企業目前最缺的不是大學生,而是高技能人才。當日出席發布會的全國總工會經濟技術部負責人常毅民透露,中國城鎮勞動者有近二點六億人,技術工人約占總數的三分之壹,且多數為初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比例僅為百分之四。而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百分之十四,供需相差十個百分點。以筆者所在交通行業為例,根據《“十壹五”交通教育與培訓發展規劃》,“十壹五”期間,迫切需要數以百萬計的掌握實用技術、動手能力強、愛崗敬業的交通技能型人才,而交通行業70%的企業單位技師和高級技師占技術工人總數的比重僅1%左右,遠遠低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出的5%的要求。在交通工程建設與養護、汽車運用與維修、船舶駕駛與輪機管理、工程潛水、工程設備管用養修及現代物流服務等專業領域,技能型人才既存在量的短缺,更有質的不足。企業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有賴於職業教育,加強技能培養是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

(二)技能培養的保障

1.建設高水平的實驗實訓基地,為實踐性教學提供物質保障。技能是反復訓練的結果。數量和質量都能保證教學必須的實驗實訓條件是技能培養的物質基礎,要辦好職業教育,實驗實訓的設備和場地必須在數量和質量上達到壹定要求。數量上,必須有足夠的臺套數,幾十個學生排隊擠在壹臺機床上進行實訓是練不好技能的,必須保證每個學生有足夠的實際操作的實驗實訓設備。質量上,實驗實訓設備的配置要盡可能體現最新技術,要及時更新、淘汰技術落後的設備,增補能代表行業最前沿技術的設備,要增加模擬和仿真實訓條件,建設有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訓室和實習車間。不僅要建設高水平的校內實訓基地,還要在行業優質企業建設高水平的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2.建設高水平的“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教師隊伍,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性教學能力。要培養技能過硬的學生,教師本身首先要具有較高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要求職業院校要有壹批站上講臺就能“說”,走下講臺就會“做”的專業教師。也就是說,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壹方面必須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並隨著現代技術的更新、進步,及時更新、補充相關的理論知識,另壹方面必須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要在真實的工作中能獨當壹面,要成為行業內的專家。要聘請壹批精通企業行業工作程序的技術骨幹和能工巧匠兼職,更重要的是要造就壹批學院自己的在本行業、本地區有影響的技術大師和工藝大師。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專業教師實踐技能培訓,開通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訓的渠道,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滿足教學的需要。

3.改革辦學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職業教育要和企業緊密結合起來,要改革現在這種關起門來辦學的模式。不僅要把企業的工程師、技師“請進來”,把企業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請進來”,而且更應該“走出去”,把學生放到企業去,把課堂搬到車間去。因為受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能“請進來”的畢竟是有限的,其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須改革辦學模式,實行工學結合,讓學生有較長的時間而不是象征性地在企業的崗位上定崗、頂崗操作,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邊學邊實踐,才能讓學生得到更全面更有效更充分的鍛煉,才能真正實現教學與企業的要求無縫對接。與之相對應的,要開發體現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應充分貼近生產實踐,強化實踐性教學。目前,有些職業學校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但總的來說,在學生到企業實踐的學時數的安排上,在應該隨之作相應調整的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以及學校與企業在教學的銜接等方面機動性大,隨意性大,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能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辦學模式。

4.推行“雙證書”制度,對學生的技能水平提出剛性要求。職業院校要強化學生技能培養的意識,激發學生鍛煉技能的主觀願望,提高學生鍛煉技能的主觀能動性,必須改革人才質量評價機制,推行“雙證書”制度,對學生的技能水平提出剛性要求,應該規定:不是課程考核合格了就符合畢業要求了,學生必須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鑒定,取得壹至幾門職業技能鑒定證書才準予畢業。引入職業技能鑒定,使學生的技能水平有壹個客觀評價標準,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二、“授‘漁’”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授人以魚”,教學生掌握未來職業所需的技能是職業教育最基本的內容,然而職業教育不是培訓,不是單純地教學生技能,而是包括了諸多的教育內容,本文所說的“授‘漁’”即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漁”在本文中指能力,“授‘漁’”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職業教育不能僅重視技能的培養,還應註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學有專長的同時,要盡可能地培養能力,以適應將來職業的要求、個人的持續發展的需要。

(壹)註重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學生順利就業的要求

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僅僅有技能還不能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央電視臺和智聯招聘網曾對116家用人單位做過調查,了解招聘單位最看重求職者的哪些條件,結果是:在看簡歷階段,58%的用人單位表示看重社會實踐和實習兼職,44%的用人單位表示看重專業,28%、22%、13%的用人單位分別表示看重畢業院校、英語與計算機水平、性格與愛好;在面試環節,用人單位會看重的分別是:實踐能力26%,專業知識24%,談吐表達22%,個性特征16%,形象氣質12%。在試用期內企業家更關註應聘者哪些能力呢?調查結果顯示,關註學習能力的占51%,關註團隊合作能力的占42%,關註執行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分別為36%、24%。用人單位的需求即應該是學生在職業預備階段努力追求的方向,因此,職業院校應重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以促進社會的認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註重能力的培養是保證人才合理流動的要求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並不等同於“以初次就業為導向”,在市場經濟時代,職業的轉換是很普遍的事。企業和個人都有人才合理流動的要求,都存在壹個動態的雙向選擇的問題。“流動”對“人才”提出了“轉崗”方面的能力要求,人才之所以能“流動”,能從壹個職業崗位轉到另壹個職業崗位,並能很快適應不同的職業角色,也是因為他能很快適應不同職業崗位,能滿足企業的職業要求。是否具有較強的轉崗能力對個人能否順利地二次就業、三次就業是很重要的,對個人職位的升遷是很重要的。職業教育不僅要關註學生畢業時能否順利就業,還應該為學生職業生涯將面臨的職業轉換做考慮。因而,從人才合理流動的角度來講,能力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

(三)註重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終身教育的要求

當代教育理論認為,終身教育是壹種教育理念,包括壹個人從嬰兒到老年期各個不同發展階段所受到的各級各類教育,貫穿於人的壹生。職業教育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掌握學習的方法,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不僅是學生將來職業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開放的社會生活中應具備的基本發展能力,職業學校應加強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實現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由此可見,職業教育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無疑是重要的,職業教育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然而對於這壹點,很多職業學校都有這樣的認識,都是這麽說的,也想這麽做。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目前在很多職業學校,甚至在很多辦得好、學生“供銷兩旺”的學校,由於種種原因,也並沒有做到或做得很不夠,普遍存在重技能培養輕能力培養的問題。筆者認為,在這“種種”原因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原因之壹,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慮。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掛鉤最為緊密的教育,職業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與企業對其所培養的人才是否認可緊密相連。企業認可學校的教育,學生就容易就業,學生容易就業,學校招生就會興旺;相反,企業不認可學校的教育,學生的就業就成問題,學校的發展也就成問題。這是關系到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問題。因此,辦職業教育必須充分考慮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而企業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在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方面,首先強調的必定是那些適應本企業需求的要求,而不是考慮學生的發展,因而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忽略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在與職業院校聯合辦學,參與制定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時,企業往往只會強調自身對人才的要求,對學生技能培養方面明確提出企業自身的要求,而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不會認真考慮並提出切實的培養規劃。

對於學生生存在全面發展的要求,職業學校是很清楚的。然而,在就業市場仍然為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學校為追求學生的高就業率,在實際操作中,當學生的長遠利益(獲得更多的能力以謀取將來更多更大的發展)與當前利益(掌握符合企業當前職業崗位要求的技能以促進順利就業)、學校全面履行教育職責(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是其重要的方面)與學校當前的利益(順利“銷”出畢業學生)發生沖突時,往往會“無奈”地選擇犧牲前者,顧全後者。正因為如此,其培養目標和手段帶有很強的短期性。也就是說,在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問題永遠是擺在第壹位的,雖然明知有些做法會破壞教育的完整性,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但學校仍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從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由於就業崗位的緊缺,當目前就業的要求與長遠發展產生矛盾的時候,實際上學生和家長往往也會選擇保護目前的利益,也就是如何更能促進順利就業就是他們的選擇。因此,筆者認為,重技能培養而相對忽視能力培養的壹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學校、學生等多方面利益最大化的考慮。

原因之二,職業教育自身存在不少問題。如果說第壹個原因是教育體制“外部”的因素造成的,那麽,筆者認為,第二個原因是由於當前職業教育內部自身存在不少問題。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還帶著強烈的普通教育的色彩,並沒有完全做到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要求來辦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更不用說很好地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這不僅影響學生的技能培養,同時也影響學生的能力培養。

職業教育內外部存在的這些問題,導致了當前的職業教育對能力培養的忽視,而這,最終會影響到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因此,筆者認為,職業教育在強調技能培養的核心地位的同時,應重視能力培養的問題,為此,要進壹步深化職業教育內部改革,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授‘欲’”是實現人生目標的要求

“欲”從字面上說,壹是希望,盼望,二是想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欲望的產生是個體的壹種本能,外界各種刺激因素可以誘發人的各種欲望,同時外界的刺激也可以強化人的各種欲望。欲望有多種,本文中所指“欲”,實際上是壹種生活目標,壹種人生理想。“授‘欲’”在此處指職業院校通過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來激發學生的“人生欲望”。筆者認為,職業院校“授‘欲’”,不僅要培養學生正確的理想觀,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正確設計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未來的人生特別是職業生涯進行規劃,並引導學生在正確規劃的指導下,壹步步地朝著理想目標奮鬥。換句話說,職業教育的“授‘欲’”重點是開展人生規劃教育,特別是職業規劃教育。

(壹)加強人生規劃教育,為進入社會做好心理、能力、方法準備

理想教育在我國應該說是受到重視的,從小學甚至更小的時候開始,許多人就都知道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但是,當前傳統的人生理想教育過於空泛,缺乏操作層面的教育。實際上,很多學生在讀中學的時候把考上大學當作自己的理想,進了大學就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就沒有了奮鬥的目標,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許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對自己的專業認識不足,不知道自己今後能做什麽,能夠從事哪些行業,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的了解僅限於名稱的認識,對職業的要求並不了解,不清楚大學所學對將來的職業的意義,大學裏沒有明確具體的努力目標,走入社會後也就難以適應,找不準自己的位置。

日本《世界周報》曾在上海做過壹個調查,調查表明,上海除學生以外的未婚者中,85%的人生活的壹部分或全部靠父母。這些“小皇帝”的學歷並不低,但就是不想工作,有的即使好不容易找到壹份工作,為尋找更好的待遇,輕易就把工作辭掉。甚至在有的不富裕家庭,靠養老金生活的父母去幹臨時工,養活不幹活的兒子。該周刊把這些青年稱為“啃老族”。“啃老族”的出現不完全是因為就業難,《世界周刊》就此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原因,其中有這樣兩條原因:壹是缺乏心理準備,不會設計進入社會的生活方式。二是眼高手低,期盼高薪。而從根本上說,原因在於沒有正確的理想觀,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明確的規劃。

人生規劃的內涵很豐富,涵蓋了學業、職業、情感、家庭、經濟等方方面面,在職業教育階段,重點是對職業的規劃。什麽是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就是通過對社會、家庭、個人等決定自身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個人事業的奮鬥目標,並選擇實現這壹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計劃,對每壹步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人生規劃教育能幫助學生正確自我定位,明確“我想把自己培養成什麽樣的人”,認清“我能幹什麽”“社會可以給我提供什麽機會”,解決“我選擇幹什麽”“我怎麽幹”等問題,合理規劃自我生涯發展計劃。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壹類教育,對於職業教育來說,由於其人才培養的定位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壹線培養實用性技能人才,畢業生就業的預期工作條件相對來說會更艱苦些,工作待遇也有可能相對來說低壹些,因而職業院校更應該把職業規劃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的範疇,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規劃教育,特別是職業規劃教育,為畢業後進入社會做好心理、能力和方法等多重準備。

(二)要盡早開展人生規劃教育,並貫穿於職業教育全過程。人生規劃宜早不宜晚,在國外,很多國家重視並開展了人生規劃方面的教育指導,如美國國家職業信息協調委員會公布了全國國家職業發展指導規範,認為,職業指導要從6歲開始,在小學、初中、高中、成人四個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應有不同的人生規劃。在我國,還沒有類似的全國性的職業發展指導綱領性文件出臺,許多學校還沒認識到職業發展規劃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的重要性,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都沒有把它納入到教育日程。

職業規劃是人生規劃的壹個重要內容。學生到了職業院校實際上已經基本上選定了職業的方向,這個時候再來談職業規劃實際上已經遲了壹步。報考職業院校的學生很多在選擇專業時實際上對這個專業並不很了解,對這個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和職業要求並不清楚,對自己是不是適合從事這個職業、要怎樣去學習以適應將來職業的需要也並不是很清楚。因此,職業院校應該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要對學生開展人生規劃特別是職業規劃教育。

從新生開始人生規劃教育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使入學時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清晰目標的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明確自我人生目標,及早調整或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能使學生認識到現階段的學習對將來的生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從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

人生規劃教育應貫穿於整個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人生規劃不是壹次就能完成的,是壹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去校正、去調整。對學生進行人生規劃教育也不是上幾堂課,教學生學會人生規劃的方法就算完成的,要貫穿在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要時常提醒、督促學生按照自己規劃的人生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自覺地付諸行動,要引導他們養成壹種習慣,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根據各個不同階段情況的變化不斷地去校正、調整人生目標,並在正確規劃的指導下持之以恒去努力,壹步步地靠近自己的人生目標。

(三)要把人生規劃教育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

素質是個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後天通過環境、教育而獲得的基本品質。人生規劃有兩層意義,壹是促使學生充分發展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二是促使學生通過後天的努力,得到全面、富有個性的發展。對人生的規劃是個全方位的規劃,職業院校在開展人生規劃教育時,不能僅僅強調職業的規劃,強調跟學生的職業、就業相關的職業技能、職業能力等知識的實用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的價值層面,引導學生分辯善惡;不僅使其清楚個人的誌趣和能力,清楚“我想做什麽”,還要形成健全的判斷力和價值取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懂得“可不可以做,能不能做”;還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趣味,促使其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使其成為有理想、有信念、可持續發展、能積極參與社會改革的人。

職業院校的學生正處於心理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期,其人生態度、情感方式、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已初步形成但尚未定型,同時又要面對學習、交友、戀愛、擇業等壹系列問題,心理矛盾較多,加之壹些學生就讀職業學校並不是處於自願而是壹種無奈的選擇,對前途感到迷惘,容易產生失落、困惑、焦慮、急躁等負面情緒,不會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通過人生規劃教育,可以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認知和工作價值觀,自覺培養適應能力,學會人際交往,恰當處理人際關系,克服心理弱點,充分利用在學校學習的機會,全面發展自己。

(四)職教階段人生規劃教育重在職業規劃教育,要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

職業的規劃是人生規劃中重要的壹部分,特別是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階段,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具有特別的意義。筆者認為,在這壹階段,人生規劃的側重點應在對未來職業的規劃上,而對職業院校學生來說,對職業生涯的規劃最終要落實到求職擇業上,因此,職業院校要重點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要將人生規劃教育與求職擇業教育結合起來。

要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各種社會活動,使其了解社會現狀和就業形勢,從而了解自己的期望值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差距;組織學生深入現代企業,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了解企業各種新設備新技術,從而了解自己的實力與企業要求之間的差距、自我認知與社會評價之間的差距。把職業規劃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產生生存緊迫感和求職緊迫感,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主動地尋找鍛煉和學習的機遇,為實現遠大目標去做好積澱。

要引導學生理性地把握和處理好自己的人生設計和當前就業的關系,結合個人誌趣、社會需求、家庭需求理性、科學地定位人生,正確進行就業選擇。理想和現實是有距離的,認真做好職業規劃的學生,在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能處理好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更新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懷著普通勞動者的心態和定位去參與就業選擇和就業競爭,懷著進取的心態去創造條件接近目標,在艱苦的環境中,樂觀豁達,堅韌不拔,腳踏實地地走好腳下的每壹步。

職業教育的目的歸根結底落實在對人的培養上,職業學校只有從技能培養、能力培養、理想教育等多方面著手,對學生實施全面教育,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要求的技能型實用人才,實現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

  • 上一篇:長汀客家鄉村旅遊景點介紹 長汀鄉村旅遊必去十處景點
  • 下一篇:源代碼安裝mysql關閉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