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站長素材 - 古代大臣上朝時手裏拿的牌子是什麽

古代大臣上朝時手裏拿的牌子是什麽

古代臣子朝見皇帝時手中所執的狹長板子,作為指畫及記事之用。朝笏在秦漢之前就已出現,當時要以玉作為制作材料,稱之為“圭”。秦漢之後又經改變形式,依官階大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為禮儀之用。

眾臣在朝中手執朝笏以示對皇帝的尊敬;第二是作為記載大事時使用。現在,有事時可以用記事本記錄,但古代並沒有記事本,遇到朝政大事或對皇帝稟報國事時,便把重要事件寫在朝笏上,以作備忘之用。朝笏興於周廢於清,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依官階區分,為官階地位的象征。

擴展資料

後來紙張普及後,笏便成為禮節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使用笏竟開始有了等級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

對形狀也有規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為上圓下方。明代則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官員就沒有資格用它了。這與當代官員用筆記本不同,沒有嚴格的等級之分。

笏的廢棄使用是從清朝開始的,原因是滿族人是以騎馬為主,手要拿鞭子牽馬繩,空不出手來拿笏,於是就不用了。

有趣的是,古代官員原則上壹人只用壹只笏,但公務繁忙的官員則允許用幾個,幾個拿不下,就備壹個袋子,這個袋子後稱為“笏囊”,因為多了,則需壹個隨從背著壹同上朝。

唐代的張九齡為相時,因為年老體弱,就是從他開始使用隨從背笏囊,沒想到後來竟成時尚,官員紛紛仿效,以顯示公務繁忙。而幫他背笏囊的隨從,就有些像當代官員的秘書了。

百度百科-笏板

  • 上一篇:有什麽好玩的2D網遊?
  • 下一篇:法治校園內容手抄報素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