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站長素材 - 怎樣理解傅雷家書中赤子之心和孤獨

怎樣理解傅雷家書中赤子之心和孤獨

從傅雷的論述看,“赤子之心”指內心純潔,不含私心雜念,執著於對藝術的追求,因而沒有欲望紛爭。而這種境界很難為壹般的人所認識和理解,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境遇不佳,處於孤獨的處境。

但人類的最美好而純潔的感情卻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讓他無懼身邊的孤獨,因為他在精神上是不會孤獨的。

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文革”中不堪淩辱,雙雙自盡。十二年通信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壹家的命運起伏。

傅雷夫婦非常細心,兒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點內容則分類抄錄成冊。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1954年,傅雷的大兒子傅聰被文化部選中,派往波蘭深造。傅雷以家信的形式鼓勵和支持遠在異國的兒子,讓他在最需要陪伴和依靠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溫暖,幫助他度過了無數個艱難坎坷,也幫助他在最混沌的時候保持清醒冷靜,以最佳的狀態立足於強林之中。

另壹方面,建國以來,新中國還在處於發展的摸索階段,音樂等藝術的發展更是滯後,急需更為先進的理論和實踐作支撐促進發展。

傅聰的出國深造,在傅雷看來也是中國音樂發展的壹個難得契機,所以傅雷的家信中除了對兒子進行人生指導,還時常與其進行藝術探討,以求從其所接觸的環境中得到有利於中國藝術發展的經驗,為新中國的青年們積累藝術學習的素材。

從《傅雷家書》的產生背景來看,那封封書信既是家信亦是國書,字裏行間盡是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對國家的日日牽掛。傅雷這種兼顧小家,不舍大家的胸懷,確有大師之範,令人不覺肅然起敬。

百度百科-傅雷家書

  • 上一篇:打工人副業做微縮模型前景怎麽樣?
  • 下一篇:ids聯網數字管理系統導出之後怎麽導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