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站長素材 -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描繪了四種景象:起伏的山嶺,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長江,遼遠的荒原。描寫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用流動的視角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度到平原,山巒從視線中壹點點地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畫出了壹副氣勢磅礴的萬裏長江圖。

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原文: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譯文:

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壹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裏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這首詩具體寫作時間不確定,具體有三種說法:壹說作於724年(開元十二年),二說作於725年(開元十三年),三說作於726年(開元十四年)。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壹帶楚國故地遊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指的就是這壹壯遊。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壹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壹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壹番景色。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的是遠景,其中“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入”字則帶著強烈的楔入感,描繪出了長江沖擊荒原的力量,也激發著作者的豪情。作者內心的激昂奮進,也隨著水流奔向遙遠的天際。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這壹句是長江近景的描寫。“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雲生結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這壹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故鄉水擬人化,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裏,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

百度百科--渡荊門送別

  • 上一篇:裝飾畫素材下載的網站
  • 下一篇:枕頭種類有哪些枕頭品牌推薦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