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我泡妞從沒成功過到底是怎麽回事啊?十次有九次失敗啊!到現在沒有成功過!我無法掌握她們的心理~!

我泡妞從沒成功過到底是怎麽回事啊?十次有九次失敗啊!到現在沒有成功過!我無法掌握她們的心理~!

成功就是成為最好的妳自己

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妳的同僚競爭。妳應該在乎的是,妳要比現在的妳強。”

中國社會有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壹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壹元化的標準: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國,人們對財富的追求首當其沖,各行各業,對壹個人的成功的評價,更多地以個人財富為指標。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績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嗎?有名利就壹定能快樂嗎?

真正的成功應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妳創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可能是妳為他人帶來了快樂,可能是妳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妳找到了回歸自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壹無二的。所以,淩誌軍在其《成長》壹書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成為最好的妳自己”。也就是說,成功不是要和別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地追求進步,讓自己的每壹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壹步:把握人生目標,做壹個主動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裏,當網友問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麽時,我是這麽回答的:“人生只有壹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impact),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我回答這個問題時絲毫不需要思考,因為我從大學二年級起就把“影響力”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壹個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幫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我當初放棄在美國的工作,只身來到中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就是因為我覺得後壹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我的人生目標更加吻合。此外,當我收到壹封封迷茫學生的來信,給他們寫回信時,我也會想:“如何讓回信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先後公開的三封“給中國學生的信”都是如此誕生的。

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標,只可惜他是在案發被捕後才悟出的。他說:“姐,現在我對妳講壹次真心話,我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麽?……在這次事情以後,此時此刻我明白了,我錯了。其實人生的意義在於人間有真情。”如果馬加爵能早幾個月悟出人生目標,他在做傻事前就會問問自己,充滿真情的父母、姐姐會怎麽看待這件事?這樣,他可能就不會走上歧途了。

所以,無論是為了真情,為了影響力,還是為了快樂、家人、道德、寧靜、求知、創新……壹旦確定了人生目標,妳就可以像我壹樣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獨特的。最重要的是,妳要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標。但妳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崇高”,或為了模仿他人而隨便確定自己的目標。

那麽,該怎麽去發現自己的目標呢?許多同學問我他們的目標該是什麽?我無法回答,因為只有壹個人能告訴妳人生的目標是什麽,那個人就是妳自己。只有壹個地方妳能找到妳的目標,那就是妳心裏。

我建議妳閉上眼睛,把第壹個浮現在妳腦海裏的理想記錄下來,因為不經過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誠的。或者,妳也可以回顧過去,在妳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時光裏,是否存在某些***同點?它們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勵妳的人生目標了。再者,妳也可以想象壹下,十五年後,當妳達到完美的人生狀態時,妳將會處在何種環境下?從事什麽工作?其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麽?當然,妳也不妨多和親友談談,聽聽他們的意見。

成功的第二步:嘗試新的領域、發掘妳的興趣

為了成為最好的妳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當妳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妳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妳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壹步,如果妳對該領域有激情,妳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壹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妳已經不是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無疑問的,妳將會從此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只會事倍功半,有可能壹事無成。即便妳靠著資質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妳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因此,我不贊同每個學生都追逐最熱門的專業,我認為,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說的“自覺”),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裏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妳醒來的時候,都會為技術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發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看出他對軟件技術的興趣和激情。1977年,因為對軟件的熱愛,比爾·蓋茨放棄了數學專業。如果他留在哈佛繼續讀數學,並成為數學教授,妳能想象他的潛力將被壓抑到什麽程度嗎?2002年,比爾·蓋茨在領導微軟25年後,卻又毅然把首席執行官的工作交給了鮑爾默,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投身於他最喜愛的工作——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專註於軟件技術的創新。雖然比爾·蓋茨曾是壹個出色的首席執行官,但當他改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後,他對公司的技術方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樂了,這也鼓舞了所有員工的士氣。

比爾·蓋茨的好朋友,美國最優秀的投資家,華倫·巴菲特也同樣認可激情的重要性。當學生請他指示方向時,他總這麽回答:“我和妳沒有什麽差別。如果妳壹定要找壹個差別,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機會做我最愛的工作。如果妳要我給妳忠告,這是我能給妳的最好忠告了。”

比爾·蓋茨和華倫·巴菲特給我們的另壹個啟示是,他們熱愛的並不是庸俗的、壹元化的名利,他們的名利是他們的理想和激情帶來的。美國壹所著名的經管學院曾做過壹個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多數學生在入學時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擁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學時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剛進入大學時,想從事法律或政治工作。壹年多後我才發現自己對它沒有興趣,學習成績也只在中遊。但我愛上了計算機,每天瘋狂地編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師、同學的重視。終於,大二的壹天,我做了壹個重大的決定:放棄此前壹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已經修成的學分,轉入哥倫比亞大學默默無名的計算機系。我告訴自己,人生只有壹次,不應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領域。當時也有朋友對我說,改變專業會付出很多代價,但我對他們說,做壹個沒有激情的工作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那壹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奮,我對自己承諾,大學後三年每壹門功課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在計算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國某個小鎮上做壹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

即便如此,我對職業的激情還遠不能和我父親相比。我從小壹直以為父親是個不茍言笑的人,直到去年見到父親最喜愛的兩個學生(他們現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親是多麽熱愛他的工作。他的學生告訴我:“李老師見到我們總是眉開眼笑,他為了讓我們更喜歡我們的學科,常在我們最喜歡的餐館討論。他在我們身上花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過了他微薄的收入。”我父親是在70歲高齡,經過從軍、從政、寫作等職業後才找到了他的最愛——教學。他過世後,學生在他抽屜裏找到他勉勵自己的兩句話:“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後壹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那麽,如何尋找興趣和激情呢?首先,妳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為自己做得好就認為那是妳的興趣所在。為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激情,妳可以問自己:對於某件事,妳是否十分渴望重復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妳過去是不是壹直向往它?是否總能很快地學習它?它是否總能讓妳滿足?妳是否由衷地從心裏(而不只是從腦海裏)喜愛它?妳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關?當妳這樣問自己時,註意不要把妳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和朋友的影響融入妳的答案。

如果妳能明確回答上述問題,那妳就是幸運的,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大學四年裏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妳仍未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那我只有壹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記得我剛進卡內基·梅隆的博士班時,學校有壹個機制,允許學生挑老師。在第壹個月裏,每個老師都使盡全身解數吸引學生。正因為有了這個機制,我才幸運地碰到了我的恩師瑞迪教授,選擇了我的博士題目“語音識別”。雖然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有這樣的機制,但妳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學校、專業、課題和老師,然後從中挑選妳的興趣。妳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講座、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唯有接觸妳才能嘗試,唯有嘗試妳才能找到妳的最愛。

我的同事張亞勤曾經說:“那些敢於去嘗試的人壹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希望各位同學盡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針對興趣,定階段性目標,壹步步邁進

找到了妳的興趣,下壹步該做的就是制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壹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首先,妳應客觀地評估距離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還差些什麽?是需要學習壹門課、讀壹本書、做壹個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氣還是成為更好的演講者?十五年後成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會有什麽差別?還是其他方面?妳應盡力彌補這些差距。例如,當我決定我壹生的目的是要讓我的影響力最大化時,我發現我最欠缺的是演講和溝通能力。我以前是壹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上臺演講就會恐懼的學生。我做助教時表現特別差,學生甚至給我取了個“開復劇場”的綽號。因此,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給自己設定了多個提高演講和溝通技巧的具體目標。

其次,妳應定階段性的、具體的目標,再充分發揮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奮、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標。比如,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學或朋友去旁聽,給我反饋意見。我對自己承諾,不排練三次,決不上臺演講。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有壹個演講者教了我克服恐懼的幾種方法,他說,如果妳看著觀眾的眼睛會緊張,那妳可以看觀眾的頭頂,而觀眾會依然認為妳在看他們的臉,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紙而要握起拳來,那樣,顫抖的手就不會引起觀眾的註意。當我反復練習演講技巧後,我自己又發現了許多秘訣,比如:不用講稿,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時,我會表現得更好,於是,我仍準備講稿但只在排練時使用;我發現我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我演講的能力,於是,我壹般要求多留時間回答問題;我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於是,我就不再答應講那些我沒有興趣的題目。幾年後,我周圍的人都誇我演講得好,甚至有人認為我是個天生的好演說家,其實,我只是實踐了中國人勤奮、向上和毅力等傳統美德而已。

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實際的、可衡量的目標,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號或空話。制定目標的目的是為了進步,不去衡量妳就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進步。所以,妳必須把抽象的、無法實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標簡化成為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舉例來說,幾年前,我有壹個目標是擴大我在公司裏的人際關系網,但“多認識人”或“增加影響力”的目標是無法衡量和實施的,我需要找壹個實際的、可衡量的目標。於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壹位有影響力的人吃飯,在吃飯的過程,要這個人再介紹壹個有影響的人給我”。衡量這個目標的標準是“每周與壹人壹餐、餐後再認識壹人”。當然,我不會滿足於這些基本的“指標”。擴大人際關系網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還會衡量“每周壹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門雇用的人是在這樣的人際網中認識的。壹年後,我的確從這些衡量標準中,看到了自己的關系網有了顯著的擴大。

制定具體目標時必須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目標也不可定得太低。對目標還要做及時的調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達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調低。達成了壹個目標後,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失敗時要坦然接受,認真總結教訓。

最後,再壹次提醒同學們,目標都是屬於妳的,只有妳知道自己需要什麽。制定最合適的目標,主動提升自己,並在提升過程中客觀地衡量進度,這樣才能獲得成功,才能成為更好的妳自己。

自信是自覺而非自傲

自信的人敢於嘗試新的領域,能更快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才華,更容易獲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樂,因為他不會時刻擔心和提防失敗。

很多人認為自信就是成功。壹個學生老得第壹名,他有了自信。壹個員工總是被提升,他也有了自信。但這只是壹元化的成功和壹元化的自信。

其實,自信不壹定都是好事。沒有自覺的自信會成為自傲,反而會失去了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好的自信是自覺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自覺的人自信時,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覺的人不自信時,他仍可努力嘗試,但會將風險坦誠地告訴別人。自覺的人不需要靠成功來增強自信,也不會因失敗而喪失自信。

自信的第壹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給自己打氣

“自”信的關鍵在於自己。如果妳自己總認為自己不行,妳是無法得到自信的。例如,馬加爵曾說:“我覺得我太失敗的,同學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練,讓我很自卑。”雖然馬加爵很聰明也很優秀,但他從沒有真正自信過。

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國古諺:“天生我才必有用”,“壹枝草,壹點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長處,值得看重和發揮。我記得我11歲剛到美國時,課堂上壹句英語都聽不懂,有壹次老師問“1/7換算成小數等於幾?”我雖然不懂英文,但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我立刻舉手並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不會“背書”的美國老師詫異地認為我是個“數學天才”,並送我去參加數學競賽,鼓勵我加入數學夏令營,幫助同學學習數學。她的鼓勵和同學的認可給了我自信。我開始告訴自己,我有數學的天分。這時,我特別想把英文學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幫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式教育認為人的成長是不斷克服缺點的過程,所以老師更多是在批評學生,讓學生彌補最差的學科。雖然應把每科都學得“足夠好”,但人才的價值在於充分發揮個人最大的優點。美國蓋洛普公司最近出了壹本暢銷書《現在,發掘妳的優勢》。蓋洛普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試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希望把缺點變為優點”,但他們卻碰到了更多的困難和痛苦;而少數最快樂、最成功的人的秘訣是“加強自己的優點,並管理自己的缺點”。“管理自己的缺點”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夠好,“加強自己的優點”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從而獲得無比的自信。

淩誌軍的《成長》壹書裏還有很多得到自信的例子: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說他從小就“相信我是最聰明的。即使再後來的日子裏我常常不如別人,但我還是對自己說:我能比別人做得好”;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員周明小時候在“學生勞動”中刷了108個瓶子,打破了紀錄,從而獲得自信。他說:“我原來壹直是沒有自信心的,但是這件事給了我自信。這是我壹生中最快樂的經驗,散發著壹種迷人的力量,壹直持續到今天。我發現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實只有6個字: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是壹種感覺,妳沒有辦法用背書的方法“學習”自信,而唯壹靠“學習”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實例“訓練”妳的大腦。要得到自信,妳必須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每晚入睡前不妨想想,今天發生了什麽值得妳自豪的事情?妳得到了好的成績嗎?妳幫助了別人嗎?有什麽超出了妳的期望嗎?有誰誇獎了妳嗎?我相信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找到壹件成功的事情,妳會慢慢發現,這些“小成功”可能會越來越有意義。

有個著名教練在每次球賽前,總會要求隊員回憶自己最得意的壹次比賽。他甚至讓隊員把最得意的比賽和壹個動作(如緊握拳頭)聯系起來,以便使自己每次做這個動作時,就會下意識地想到得意的事,然後在每次比賽前反復做這個動作以“訓練”大腦,提升自信。

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同時多結交為妳打氣的朋友,多回味過去的成功,千萬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氣,從成功裏獲得自信,從失敗裏增加自覺

當妳感覺到自信時,無論多麽小的成功,妳都會特別期望再壹次得到自己或別人的肯定,這時,妳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只要妳有毅力,就會像周明所說的那樣,“什麽事情只要我肯幹,就壹定可以幹好。妳能學會妳想學會的任何東西,這不是妳能不能學會的問題,而是妳想不想學的問題。如果妳對自己手裏的東西有強烈的欲望,妳就會有壹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尤其當妳是普通人的時候。”

有時,妳可能沒做過某壹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這時,除了毅力外,妳還需要勇氣。我以前在工作中,壹般的溝通沒有問題,但到了總裁面前,總是不敢講話,怕說錯話。直到有壹天,公司要做改組,總裁召集十多個人開會,他要求每個人輪流發言。我當時想,既然壹定要講,那不如把心裏話講出來。於是,我鼓足勇氣說:“我們這個公司,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是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為我們整天改組,不顧到員工的感受和想法……”我說完後,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後,很多同事給我發電子郵件說:“妳說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妳的膽子這麽說。”結果,總裁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議,改變了公司在改組方面的政策,而且還經常引用我的話。從此,我充滿了自信,不懼怕在任何人面前發言。這個例子充分印證了“妳沒有試過,妳怎麽知道妳不能”這句話。

有勇氣嘗試新事物的同時,也必須有勇氣面對失敗。大家不能只憑匹夫之勇去做註定要失敗的事。但當妳畏懼失敗時,不妨想壹想,妳怕失去什麽?最壞的下場是什麽?妳不能接受嗎?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總裁否定了我的看法,他會不尊重我嗎?不但不會,別人很可能還會認為我勇氣可嘉。而且,自覺的人會從失敗中學習,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做什麽事情,再提升自己的自覺。因此,不要畏懼失敗,只要妳盡了力,願意向自己的極限挑戰,妳就應為自己的勇氣而自豪。

壹個自信和自覺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嘗試新的事物,並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會從成功裏獲得自信,從失敗裏增加自覺。

自信的第三步:自覺地定具體的目標,虛心地聽他人的評估

培養自信也要設定具體的目標,壹步步地邁進。這些目標也必須是可衡量的。我曾把我在總裁面前發言的例子講給我女兒聽,因為她的老師認為她很害羞,在學校不舉手發言,我希望鼓勵她勇於發言。她同意試壹試,但她認為只有在適當的時候,有最好的意見時才願意發言。但是,我認為有了“最好的意見”這個主觀的評估,目標就很難衡量。於是,我和她制定了壹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壹次手,如果堅持壹個月就有獎勵。然後,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壹年後,老師註意到,她對課堂發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自信絕非自我偏執、不容許自己犯錯,或過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觀的立場。我有個絕頂聰明的同事,他壹生認準了“我永遠不會錯”這句“真理”。他表現得無比自信,壹旦證明他某句話是對的,他就會提醒所有人幾個月前他早就說過了。但因為他幾乎是為了自信而活著,壹旦證明他某句話是錯的,他就會顧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認此事。雖然他的正確率高達95%,但5%的錯誤讓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譽和他人的尊敬。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自傲的自信或不自覺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險。

情商中的自覺有兩個層面:對自己和環境皆能俱到,掌握主客觀的情勢。有自覺的人不會過度地自我批評,也不會天真地樂觀,他們能客觀地評估自己。所以,他們會坦誠地面對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會輕易地接受自己能力範圍外的工作。當然,他們仍樂於接受挑戰,但會在接受挑戰時做客觀的風險評估。這樣的人不但對自己坦誠,對他人也坦誠。坦誠地面對失敗會得到別人的信賴,因為他們知道妳接受了教訓。坦誠地面對自己的缺點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因為他們知道妳不會自不量力。所以,自覺的人容易成功,也容易自信。

自覺的人不但公平地評價自己,還主動要求周圍的人給自己批評和反饋。他們明白,雖然自己很自覺,但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更為重要的。壹方面,別人眼中的自己更為客觀,另壹方面,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Perception is reality”),也就是說,如果別人都認為妳錯了,只有妳自認為沒有錯,那麽在社會、學校或公司眼中,妳就是錯了。所以,妳必須虛心地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想法,而且以別人的想法作為最終的目標。比如,我女兒可以每天評估自己的發言,但最終,只有當老師和同學們認為她是個開朗的、有想法的學生時,她才達到了最終的目標。

獲得坦誠的反饋特別是負面的回饋並不容易。所以,妳最好能有壹些勇敢坦誠的知心好友,他們願意在私下對妳說真心話。當然,妳不能對負面的反饋有任何不滿,否則妳以後就聽不到真心話了。除了私下的反饋外,在美國的公司裏,還有壹種“360度”意見調查,可以對員工的上司、下屬同時做多方面的調查。因為這種調查是匿名的,它往往能獲得真實的意見,如果很多人都說妳在某方面仍須改進,這樣的說法就比自己的或老板的看法更有說服力。雖然在學校裏沒有這種正式的調查,但是妳仍然可以盡力地去理解他人對妳的想法。我的父親常教誨我們凡事謀之於眾,就是指開放心胸,切勿以井觀天,局限了自己的視野。

馬加爵說:“同學都看不起我。”其實,如果他有勇氣向他信任的同學求證,他也許會發現自己錯怪了同學,也許會發現交錯了朋友,也許會證實同學確實看不起他並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後自我改進。坦誠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許都可以幫助馬加爵避免悲劇的發生。

有自覺的人會為自己制定現實的目標,客觀地衡量自己,並會請他人幫助評估。這樣的人能持續提升自己的自信,並能避免自信發展為自傲。

快樂比成功更重要

科學研究證明:心情好的人最能發揮潛力;快樂能提高效率、創造力和正確決策的概率;快樂的人有開明的思想,願意幫助別人。但與其說快樂帶來成功,還不如說成功的目的是帶來快樂。我曾建議同學們追逐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其實做自己理想的、有興趣的事情就是壹種快樂。所以,快樂比成功更應成為我們的最終目標。

快樂的第壹步:接受妳的父母、環境、自己

不快樂的人總對壹些無奈的事生悶氣,不喜歡自己、父母和老師,不願意讀枯燥的書、不願意應付考試。對於這些無奈的事,我希望同學們能學會坦然地接受它們。

在所有“不能改變的事情” 中,最不能改變的是父母,最應接受的也是父母。有不少學生說:“父母不理解我,不接受我,不體會我的想法,總要求我用他們的價值觀和理念來做事、讀書、求學。所以我總是避開他們,越來越孤獨。”對這些同學,我的回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壹,妳應該接受妳的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感覺父母不理解妳而自我封閉。父母的成長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他們對成功的定義可能也不同,對妳的期望與妳對自己的期望就有較大的差異。但他們人生的路走得比妳長,經驗比妳豐富,妳不能先入為主地排斥他們。另外,妳必須理解,父母是世界上最愛妳的人,他們也是唯壹可以無條件為妳付出的人,妳應該無條件地接受妳的父母。作子女的經常把父母親過度理想化,而疏忽了絕大多數的父母,在他們生長的環境中,比我們更為匱乏、不足,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學習如何當壹個稱職的父母,但以他們的條件,也盡力了。如果我們鄙視、排斥父母,無異是對自己生命的來源不敬,那如何能快樂?

第二,妳可以試著去改變父母的想法,但妳首先應反問,妳理解和接受妳的父母嗎?妳能體會父母的想法嗎?當妳抱怨父母總是期望妳完美時,難道妳不也是在期望父母完美嗎?淩誌軍建議說:“父母對妳們的期望沒有錯,只是妳們應該讓父母了解,妳們對他們的期望。”所以,在要求他們理解妳之前,妳應先去理解他們,這樣才能更成功地和他們溝通。相互了解後?br>

參考資料:

/ns_detail.php?id=31492&nowmenuid=55408&cpath=5896:&catid=0

  • 上一篇:初中數學補習機構哪家比較好?
  • 下一篇:北京java培訓分享高中畢業學什麽技術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