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家長陷“幼小銜接”焦慮難自拔?聽聽專家怎麽說

家長陷“幼小銜接”焦慮難自拔?聽聽專家怎麽說

公眾號後臺回復: “社群” ,進入親子教育教育群,交流教育話題,好書分享

公眾號後臺回復: “書單” ,獲取好書推薦

“很坦白地說,市面上的幼小銜接班,或是壹些思維、編程機構就是在騙錢,跟家長講的天花亂墜,但其實,教師培訓、課程等方面要落地是非常難的,最後可能會給孩子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這位園長表示, 以上述特別“雞娃”的家長為例,孩子上小學壹二年級學習狀態還很積極,但到三年級之後,就出現了厭學情緒。

2021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 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不得布置讀寫算家庭作業,不得設學前班,幼兒園出現大班幼兒流失的情況,應及時了解原因和去向,並向當地教育部門報告。

幼兒園園長聯盟公眾平臺創始人張璐坦言,大班空巢已經形成了壹種不成文的“規矩”,到了幼兒園大班階段,家長們會自發地選擇退園,這對幼兒園的經營和口碑都造成了壹定的影響。

面對焦慮的家長,幼兒園怎麽辦?

面對家長的焦慮和強烈的需求,張璐認為, 壹部分幼兒園選擇嚴格遵守教育部規範、政策,但丟掉了大部分大班生源;壹部分則為保園所生存,迎合 社會 需求開設相關課程;還有的幼兒園選擇在保障園所現有課程體系外,增加延時課以保障幼小銜接階段孩子的學習需求。

“從國家倡導的‘去小學化做好幼小銜接’的政策下,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家長思想觀念都要逐步發生轉變。 ”張璐認為,幼兒園應該定期組織家長會,讓家長先進行自我分析,“妳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采用了什麽樣的方式?“引導家長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避免家長拔苗助長。逐漸嘗試減少壹些家長不必要的焦慮及焦慮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在張璐看來,目前的家庭現狀分為:

居家“放任型” ,沒有原則的放縱、沒有任何的規矩、對孩子獎懲不分明、孩子居家隨心所欲;

居家“嚴管型” ,有規則、教條,以家長意誌為主,嚴厲、較少寬容,不顧及孩子內心感受,不尊重孩子年齡特點;

居家“溺愛型” ,家長性格溫和、有耐心,生活起居過度周到,對孩子寬容、不提要求,遷就孩子各種需要;

居家“夥伴型” ,家長性格開朗、有活力,有童心、會 遊戲 ,尊重孩子想法和意願,與孩子關系融洽、懂得愛,教育方法容易被孩子接受。

“幼兒園要引導家長了解,最好的家庭現狀是‘計劃型’+‘夥伴型’,生活有規律、學習有計劃,家長知曉孩子成長規律和需求、保持全家壹致的教養原則。” 張璐解釋道,這都有利於讓家長科學認知幼小銜接。

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小學壹年級最重要的任務是父母與孩子***同做好準備,讓孩子對學校和老師充滿好奇和喜愛。與此同時,註重孩子學習與生活習慣的養成。”張璐說。

關於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幼兒具備時間觀念、書寫知識和堅持閱讀。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壹定的時間觀念。孩子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什麽時間適合做什麽樣的事情。比如:就餐、如廁、戶外活動、午睡等。”張璐稱, 孩子需要建立時間意識,就從可以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開始訓練。

幼兒能夠堅持讀書,則需要家長的參與。家長可以選擇適宜的圖畫書、創造適宜的閱讀氛圍、做好親子間的***讀活動;時刻進行讀書筆記的整理,孩子口述、家長記錄。

飲食睡眠、運動鍛煉、獨立做事則屬於幼兒生活習慣的必備養成項。特別是睡眠,張璐強調,任何外在因素都要為孩子的睡眠“讓路”。

關於行為習慣的養成,則包括有禮貌、懂傾聽、懂分享。

關於心理準備,即讓幼兒喜歡上學、喜歡交友、喜歡分享。激發孩子對小學的向往。

“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提前參觀小學、做好知識經驗準備和獨立生活準備,了解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包括學習環境、設施、學習方式、師生關系、教學內容、行為規範。” 張璐表示。

少年必讀

音頻專欄:林漢達中國 歷史 故事 第1部

  • 上一篇:日本留學熱門專業有哪些?
  • 下一篇:怎麽用python學飛機大戰?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