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carol reiley是華人嗎

carol reiley是華人嗎

Carol Reiley是華裔!

引證資料

吳恩達:創造不可限量的未來

21世紀經濟報道 張勇 曾憲超 談釗 矽谷、北京報道 2014-05-24 00:53:01 評論(0)條 移動客戶端

吳恩達 創造 未來 機器人 人工智能

核心提示:人工智能的未來不可限量,這是無論矽谷還是世界上任何壹個類似矽谷的地方都認同的說法。

21世紀經濟報道 吳恩達無疑是矽谷的壹個傳奇人物,其實並不需要很多標簽來表述。

但提起他,永遠都逃不開這壹連串帶著驚嘆號的履歷:他是全世界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泰鬥級人物,是谷歌大腦的締造者,是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主任,同時還是MOOK巨頭Coursera的創始人。

從還是孩童起便夢想發明壹種像人類壹樣思考、學習的機器,之後經歷了許多的挫敗和顛覆性的頓悟,終於在8年前觸摸到堅守多年的理想之光。而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2014年對於吳恩達來說是很不平凡的壹年。就在前不久,他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壹件事,與他的同領域華裔女友在美國舉辦了婚禮。兩人的甜蜜合影壹公布便收到數不清的祝福,有人甚至把這壹私事稱為“也許是人工智能發展史上歷史性的壹刻。”

人工智能的未來不可限量,這是無論矽谷還是世界上任何壹個類似矽谷的地方都認同的說法。數據挖掘、深度學習、智能系統乃至於下壹代計算機的構造,任何突破,都在以人類夢想設計現實。而吳恩達迎向的,是壹個充滿爆炸性奇跡的不可限量的未來。

在線教育之夢

2012年初,Coursera的誕生是全球在線學習的壹個標誌性事件。在創始人吳恩達的生日那天,被稱為引領在線教育海嘯的Coursera正式上線,吳恩達的機器學習講課視頻作為最早的幾個課程被放到網上,點擊率瞬間爆表。Coursera也被評為了2012年度美國最佳創業公司。

在接受特約記者專訪時,吳恩達曾動情地告訴我們他對於教育的期冀:“我想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隨時隨地接受最好的高等教育。我希望人的成功是立足於他們的膽量、勤奮以及智慧,而不是依賴著家庭、地位和出身。我想看到,每壹個人都能有通過受教育取得為他們自己、他的家庭、他所在的社會創造美好和價值的平等機會。”

他的心願通過Coursera正在得以實現。記者得知,不久前,Coursera因為人數擴張到100多人而搬了新家,並在全球擁有了750萬註冊用戶。呈幾何級增長的背後,來自全球的學生通過這個網站學習到了涵蓋100多所頂尖高校12種語言的優質課程,其中有昆曲之美、秦始皇等中文課,以及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臺灣大學的內容。美國教育委員會也官方認可了其中部分課程可轉化為相應學分。

今年年初Coursera又提供了壹個新的項目,讓學生不僅可以學壹門課程,還可以學連續的進階的課程,目前最受歡迎的是安卓的變成。通過這個項目,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三門安卓的編程,學完之後還可以做壹個大型的課程設計的項目。Coursera會將妳作為課程畢業設計的作者幫助聯系壹些安卓的開發者來進行評估,從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內容理解更深刻,並獲得更多的指導和機會。

吳恩達說這些可能還將會更多。他還說到與此帶來的數字化挖掘。

讓吳恩達真正臉上透露出掩不住喜悅的是數字挖掘。他告訴我們在Coursera創辦的第壹年所收集到的數據就比人類五千年教育史上采集到的綜合還要多。而根據這些數據,可以深度挖掘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學生的學習內容、習慣,並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進行個性化內容的推送。他表示Coursera給每個學生發的郵件都是不壹樣的,而且還會在過程中測試各種不同的算法。據吳恩達所說,目前所有已知的算法都在Coursera上試了壹遍。

很多高校已經通過Coursera讓吳恩達所說的“翻轉課堂”的實踐成為了可能。在吳恩達看來,“翻轉教室”正是將在線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優勢結合起來的壹種非常科學而高效的教育形態。學生可以自行在家或者在任何地方通過網絡聽完課程寫完練習,然後到壹個教室(或是發展成熟的廣義平臺)進行互動。

本月於北京召開的全球移動化聯網大會上,吳恩達向所有人介紹了Coursera新任命的CEO,並發表了演講。今後,吳恩達將擔任Coursera的董事長職位,且負責Coursera在中國的長期發展。關於教育,他的演講中有同樣動人的壹段話:

“我認為教育事業是給人力量的壹個事業,有了教育之後妳可以去編程、妳可以去再教別人,妳還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去烹飪健康的食品,妳還可以活得更久、活得更健康。我覺得在Coursera有了這樣的壹種技術,可以使我們自己還有大學的合作夥伴在全球把這種力量賦予全球的每壹個公民。未來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全面的教育的獲得,讓未來不再是壹個烏托邦式的夢想,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未來,全球每壹個人都應該免費的能夠獲得優質的教育。”

人工智能之父

吳恩達的科研史幾乎就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斷代史。2010年,已然是學界領軍者的吳恩達加入谷歌開發團隊XLab;2012年其開發的人工神經網絡通過觀看壹周YouTube視頻,自主學會了識別貓的視頻,這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壹個裏程碑。

童年的夢想步步照進現實。盡管現有技術對於人類大腦數以億計的神經元如何互相連結尚還在摸索,對於中樞神經系統存儲和處理信息的原理仍然在不斷完善,但他親身所歷的人工智能領域的爆發式革命讓他驚嘆這壹切發展得如此之快,讓他有信心能在未來看到與人腦媲美的機器,實現兒時的念想。

2011年,吳恩達正式在谷歌領導建立了Google Brain項目,隨後谷歌便在深度學習領域迅速推行了壹系列動作。參與並引領了這場業界革命的吳恩達欣喜看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對深度學習高度重視,大量技術和資源向這個領域明顯傾斜。

中國的科學家正在研究壹個名為“腦網絡穹頂”(Brainnetdome)的新的大腦圖譜;中國搜索巨頭百度在矽谷成立了深度學習實驗室;日本工程師在構建控制機器人的人工神經網絡;南非神經科學家亨利·馬克曼與來自歐盟和以色列的科學家們合作,試圖利用數千次實驗得到的數據在壹臺超級計算機中模擬出人腦。其他科技巨頭公司如微軟和高通也都開始招聘和聘請更多研究“基於神經科學的計算機算法”的科學家。

而美國國內,大量項目資金投向了深度學習領域。奧巴馬政府宣布將支持籌建壹項名為“腦計劃”(BRAIN)的跨學科的科研項目,其全稱是“基於神經科學技術創新的人腦研究”(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 Initiative,簡寫為BRAIN項目)。

有數據顯示,美國政府對這項工作重心為人工智能的BRAIN項目撥款的1.1億美元中,壹半來自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超過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撥款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特地為此發布了壹個指南,計劃用3年時間集中研究6類領域,研發觀察大腦神經元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美國國防部研究部門稱,希望 BRAIN項目能夠“催生新的信息處理架構或者計算方法”。

在美國推出BRAIN計劃前,歐盟委員會宣布投入10億歐元資助“未來與新興技術(FET)”競賽的旗艦項目之壹的“人腦工程(Human Brain Project)”。2014年3月,兩項計劃展開合作。並就合作的程度、數據***享的問題以及彼此的科學進展進行協商,以期在盡量不重復彼此工作的前提下使研究覆蓋盡可能多的領域。

“大神經網絡時代”已到來。深度學習已是計算機科學發展的大勢所趨。人工智能之父吳恩達用壹個童年夢想,某種程度上點亮了未來。

“I‘m from greater China”

比起Andrew Y Ng來說,吳恩達這個中文名似乎聽起來更親切壹些。他的身份看起來有壹點“復雜”:1976年吳恩達出生在英國,父親是香港當地的壹名醫生。吳恩達在香港長大,隨後前往新加坡和美國學習,於2002年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學位,之後便壹直在美國從事科研工作。

作為壹名華裔科學家,吳恩達與中國的交流互動壹直非常頻繁。

接受采訪的時候,他不止壹次說道:“I‘m from greater China。”他不時以人氣嘉賓的身份出現在清華北大的演講中,他來回飛中國多次促成Coursera與中國高校以及網易等的合作。就在5月16日,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內部郵件中公布,吳恩達將正式出任百度矽谷首席科學家職務,負責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的工作。

吳恩達的加入,是中國互聯網界迄今為止引進的最為重量級外援。

早期,吳恩達與他的團隊開發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直升機之壹。那時,他也壹直從事斯坦福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項目,項目最終開發了廣泛使用的開源機器人技術軟件平臺ROS。2011年投入Google Brain後吳恩達便壹直專註於深度學習領域。

這名大神級外援其實壹直以來都是百度的專家顧問,去年起已在幫助位於矽谷的百度深度實驗室招人,因為百度的深度實驗室距離google只有不到十公裏,而從去年起,吳恩達便不止壹次來到百度北京辦公所在地進行指導和交流。

加上剛剛與同領域且同為華裔的Carol Reiley結婚,2014年對於吳恩達來說是名符其實的“中國年”。

作為壹個希望以自身努力對這個世界做推動的人,無論是中國美國,是科技還是教育,或許從普世價值上來說,對於吳恩達都是壹樣的。

對吳恩達來說,有壹個學術上甚至是人生上的節點,給他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這便是在八年前,在他壹度瀕臨放棄學術研究時很偶然地接觸到了壹種當時“並不入流”的理論:“人類的智慧源於單壹的算法。”也就是說不同區域的功能包括大腦,都是在後天調試和執行中產生的,但本質上算法完全壹樣。壹瞬間,他悟了。隨後,便是他的矽谷傳奇人生。

今天,對於Coursera在中國的推行,他不遺余力去做;對於深度學習在中國的發展,他也心懷熱忱。他希望讓數以億計的中國學生和美國以及世界同步,隨時接受到最好的高等教育,也希望科技的力量能夠帶給全人類更智能的生活方式和充滿更多可能的未來。

或許因為他的心壹直和中國貼得很近,還因為,他相信,相隔得再遠,“但本質都壹樣”,就和那個改變了他人生的理論說的那樣。(編輯張勇) 返回21世紀網首頁>>

請采納~

  • 上一篇:編壹個關於壹條小河的故事
  • 下一篇:為什麽我打槍戰遊戲就頭暈想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