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二戰時期最具戰鬥力的坦克是哪種型號?

二戰時期最具戰鬥力的坦克是哪種型號?

二戰帝國3坦克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國各軍工公司研制壹種重15t,裝備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裝甲指揮坦克。古德裏安打算讓這種坦克成為德國新組建的裝甲師的主力裝備。1936年,苯茲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壹輛原型車,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們的樣車。1937年5月,苯茲公司制造出第壹輛PzKpfw III.A戰鬥坦克。其後又有3種改進型:B,C,D型。不過PzKpfw III.A,B,C,D這4種型號都屬於試驗型,生產量很小。1939年德國開始生產E型,這種型號是正式裝備部隊的初生產型,後期的E型開始裝備壹門50mm短身管火炮,這個型號是德軍入侵波蘭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國又開發了F,G,H這3種型號的PzKpfw III戰鬥坦克。它們統壹的編號為Sd.Kfz.141,這幾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和以後J型早期型都裝備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間PzKpfw III戰鬥坦克又增加了4種型號: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裝壹門長身管50mm火炮。J,L,M統壹編號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間生產的N型則是裝備壹門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編號為Sd.Kfz.141/2。在它的12種型號中J型是生產量最大的,分兩批壹***生產了3OOO余輛。到1945年,各種型號的PzKpfw III戰鬥坦克大約生產了6000輛(有些資料上說有12000輛之多)。

德國利用PzKpfwIII坦克的底盤生產多種變型車,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擊炮,另外還有自行榴彈炮,噴火坦克,指揮坦克以及觀察坦克等。

PzKpfw III型戰鬥坦克從1939年裝備德軍開始壹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壹直是德軍活躍在各戰線的主力裝備。它作為德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參加了入侵波蘭,法國戰役,北非戰役以及入侵蘇聯的行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和中期,PzKpfw III戰鬥坦克無疑是德軍的重要裝備之壹。

主要性能

型號: Ausf H Ausf L/M

重量: 21800kg 22700kg

人員: 5 men 5 men

發動機: Maybach HL 120 TRM / 12-cylinder / 265hp Maybach HL 120 TRM / 12-cylinder / 265hp

速度: 公路: 40km/h

土路: 20km/h 公路: 40km/h

土路: 20km/h

行程: 公路: 165km

土路: 105km 公路: 155km

土路: 95km

載油量: 320 litres 320 litres

長: 5.52m (with the gun) 6.41m (with the gun)

5.56m (w/o the gun)

寬: 2.95m 2.95m

高: 2.50m 2.50m

武器: 50mm KwK 38 L/42

2 x 7.92mm MG34

(1 x MG - hull)

(1 x MG - coax) 50mm KwK 39 L/60

2 x 7.92mm MG34

(1 x MG - hull)

(1 x MG - coax)

彈藥: 50mm - 99 發

7.92mm - 2700 發 50mm - 92 發

7.92mm - 3750 發

裝甲: 10-37mm 10-57mm

產量表

型號: 生產日期: 產量:

Ausf A 1937 15

Ausf B 1937 15

Ausf C 1937/38 15

Ausf D 1938 30

Ausf E 1938/39 96

Ausf F 1939/40 435

Ausf G 1940/41 600

Ausf H 1940/41 308

Ausf J (早期) 1941/42 1549

Ausf J (後期) 1941/42 1067

Ausf L 1942 653

Ausf M 1942/43 250

Ausf N 1942/43 700

帝國坦克4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號坦克,為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壹,是戰爭期間唯壹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希特勒於1934年下令開始研制裝備75mm火炮的Ⅳ號坦克,Ⅳ號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為對輕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壹輛A型坦克出廠,戰前Ⅳ號坦克的A、B、C型僅有小批量生產,大多用於測試和訓練,但波蘭戰役中的部分參戰坦克受到部隊的高度贊譽。1939年10月D型投產,成為最初的生產型。1940年E型投產,1941年F型(F1)投產,Ⅳ號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蘇德戰爭開始時,Ⅳ號坦克裝備數量不過數百。

戰爭開始後,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性能最好的Ⅲ、Ⅳ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但德國坦克戰術運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戰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壹結果。但Ⅳ號等坦克的性能劣勢是無法回避的,隨著蘇聯紅軍戰術指揮能力的逐步回復,結果就是德國在莫斯科戰役的慘敗。

而後,德國人除開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開始對Ⅲ、Ⅳ號坦克大加改進。首先Ⅳ號坦克F1型改裝長身管75mm火炮,成為F2型,然後42年G型投產,兩種型號坦克的增強了裝甲,火力也大為加強,可對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運至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該坦克火力強、結構好,是當時非洲戰場德意軍隊最倚重的裝備。

1943年H型和J型投產,進壹步提升了火力和防護,產量均超過3000輛,在數量上逐步取代Ⅲ號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裏島、諾曼底、阿登等戰役中,Ⅳ號坦克壹直是沖鋒陷陣的主力之壹。由於德國生產能力不足,因此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的Ⅳ號坦克壹直保持了批量生產,以彌補德軍“虎”式、“黑豹”式數量的不足。整個戰爭期間,Ⅳ號坦克總產量達10000輛以上。

此外,Ⅳ號從戰爭初期開始就推出變形車,包括旋風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彈炮、灰熊式150mm自行榴彈炮等。最重要的當屬以Ⅳ號底盤發展的驅逐戰車,安裝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簡稱“Ⅳ驅”。這些變形車數量達2859輛,在各個戰場的德軍裝甲兵團、裝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隊中都有廣泛使用。

戰後,壹些Ⅳ號坦克以及Ⅲ突、Ⅳ驅等被敘利亞等國家購買,參加了早期的中東戰爭,到1967年仍可在戈蘭高地戰場看到Ⅳ號身影。

基本數據(Ⅳ-G型)

生產數量

各型***8000余輛

長度(含炮管)/寬度

6.63m/2.88m

高度

2.68m

重量

23.5噸

乘員數

5人

發動機

Maybach HL120TRM 30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40km/h

最大行程

公路210km,越野130km

耗油量(升/百公裏)

-

燃料載量

47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m

越障高度

0.6m

越壕寬度

2.2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0 L/43炮,備彈87發

輔助武器

2 X 7.92mm MG34機槍,備彈2250發

裝甲指標

(mm/傾角)

正面

側面

後方

頂部

車體

60/11°

30

20

10-12

炮塔

40/10°

30/26°

30/10°

10/83°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簡稱POR.)和HENSCHEL(簡稱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設計方案。那時KRUPP負責為他們的方案設計炮塔。HEN.的設計方案基於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設計,而POR.的是基於早期VK3001(P)-LEOPARD的設計。這些早期設計方案都沒有投入生產,但它們為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經驗。最初,KRUPP為POR.的VK4501設計了炮塔,該設計在經過修改後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決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兩種原型坦克。H1型裝備88mmKwK36L/56炮,安裝KRUPP為VK4501(P)設計的炮塔。H2型裝備75mmKwK42L/70炮,安裝壹種新設計的炮塔——當時還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決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產出了它的樣車。4月19日,HEN.和POE.的樣車都運抵RASTENBURG附近的壹齔嫡荊緩笮惺?1公裏達到RASTENBURG——盡管途中不斷出現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東普魯士的狼穴,這兩輛樣車都出現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學校,兩輛坦克都開始了進壹步的測試。在測試期間,POR.的樣車被淘汰,而HEN.的樣車卻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為"虎 I",並且開始批量生產。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壹次出現在列寧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團第壹連。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團中出現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裝備到壹些重型坦克部隊,它壹直服役到戰爭結束。1945年4、5月,參加了柏林的防禦戰。“虎I”裝備的88mm炮威力巨大,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的對手,它那厚重的裝甲使它幾乎堅不可摧。在戰爭中“虎I”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團第三連的指揮官在3,900m的距離上擊毀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後部防護和發動機——它需要持續的工作,否則壹旦熄火就很難啟動。

“虎I”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藥);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後期又改為了壹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後期只剩了壹個。後期生產的“虎I”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I”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46輛“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生產了105輛。“虎I”最終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征。

主要性能

重: 56 噸(早期)

57 噸(後期)

乘員: 5 人

發動機: 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後期)

速度: 38 公裏(公路)

10-20 公裏

行程: 140 公裏

全長: 8.45m

高: 2.93m

寬: 3.4-3.7m

武器: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後)

6 X NbK39 90mm 煙幕彈發射器(早)

彈藥: 88mm——92發

7.92mm——4500-5700發

裝甲: 25——100mm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彈藥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彈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彈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制造壹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波爾舍,亨舍爾和MAN公司著手研制。隨後這3家公司提出了4種方案,並制成了樣車,分別是波爾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爾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進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於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定名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壹***生產了489輛。

“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時,它也體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特征。,首先是它采用了兩種新型炮塔,壹種是亨舍爾公司(克虜伯公司制造)的炮塔,壹種是波爾舍公司(韋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裝備壹門KwK 43/L71型88mm加農炮,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長6.3m,它能在2700m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制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所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不僅是“謝爾曼”坦克,它幾乎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虜伯公司曾打算讓所有的“虎王”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徑的KwK L/68火炮,不過最終沒有實現。“虎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較大提高。成為盟軍的壹種很難對付的坦克,僅有壹些火炮在較近的射擊距離上可以對它構成威脅。不過“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國重型坦克壹樣,弱點在於它的機動性能。由於它的全重很重,單位功率較低,且行動裝置也經常出問題,所以這成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環節。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參戰,接著又在7月在波蘭作戰,第503坦克營的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也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由於技術原因,這兩個連隊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到1944年8月結束之前,這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毀了。此後,“虎王”坦克參加了東西兩線很多戰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戰役。盡管機動性不好,但在壹些有經驗的坦克手裏,“虎王”是壹種威力很強大的坦克,它火力強大,防護超群。不過由於“虎王”坦克生產數量少,只有485輛,參戰時間短,並沒有對二戰的最終結果起到很大的影響。

乘員人數- 5

重量 - 69.8 噸

體積 長: 10.29m (車身長: 7.3m), : 3.75m, 高: 3.09m, 離地高度: 0.49m

裝甲 - 車身: 前裝甲 100-150mm, 側裝甲和後裝甲 80mm, 底部和頂部裝甲 28mm; 炮塔:前裝甲 180mm, 側裝甲和後裝甲 80mm, 頂部裝甲 42mm.

武器 - 1 x 88mm主炮-- 型號:8.8cm KwK 43 L/71 (72-84 rounds), 2 x MG 34 kal. 7.92mm機關槍 (5850 壹輪)

最大時速: 41 公裏/小時

巡視半徑: 170 km , 越野半徑: 120 km

燃料消耗 - 750加侖/100公裏

跨越障礙物能力 - 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礙物, 1.9米深的水域, 2.5m寬的壕溝

對地壓力 - 1.02 公斤/平方厘米

德國2型輕型坦克

1934年,德軍開始發展壹種10噸重裝備20mm炮的裝甲車輛。在1935年初,許多德國廠商都提供了他們的原型車設計,如Krupp、MAN(只有底盤)、Henschel(只有底盤)、戴姆勒——奔馳(農用拖拉機改進而來)。Krupp第壹個拿出設計方案,是放大了的LKA I版本,作了少量的改動,裝備了新的武器,但該設計被否決。隨後,決定利用MAN的底盤和奔馳的外殼。在1935年末,MAN生產了最初的10輛Las 100坦克,後來改名為Ausf a1。它比I 號坦克大,但仍是作為輕型訓練坦克,由於III號和IV號坦克生產的延誤才投入了戰鬥。最初的型號Ausf a1/a2/a3/b是早期生產的,主要用於測試,但仍服役到1941年中期。Ausf a1/a2/a3裝備了Maybach HL 57 TR發動機,而Ausf b是HL 62 TR發動機。從1935末年到1937年3月,它們***生產了超過110輛。它們的懸掛系統由I號坦克發展而來,由三對負重輪組成,外部有壹鋼架聯結。這幾型坦克只是在發動機和冷卻系統上有差別。

1937年3月,新的Ausf c出現了,帶有新的懸掛系統,由五個獨立的負重輪組成,這成為以後的II號坦克的標準。Ausf c生產了約2000輛,主要用於訓練和作戰,它是主要的生產型號。在1938年5月,生產了Ausf D/E型,才用了Famo/Christie懸掛系統。1940年,由於D/E型缺乏越野能力,它們退出了服役,被改裝為輔助車輛。從1940年到1943年,又發展了Ausf C的新的改進型,即Ausf F/G型。

II號坦克由不同的廠商生產,Ausf a1到b有MAN和奔馳生產,Ausf c到C由MAN、奔馳、Henschel、Wegmann、Alkett、MIAG和FAMO生產,AusF D/E由MAN生產,Ausf F由FAMO生產,Ausf G由MAN 生產。所有的II號坦克都裝備20mm的KwK 30 L/55或新的KwK 38 L/55(都是由原來的Flak 30/38 20mm火炮發展而來)。在北非的II號坦克都對通風和過濾系統做了改進。壹些標準的Ausf A/B/C型還加裝了煙幕發射器,並同Flammpazer II在1941/42年的蘇聯參戰。

同I號坦克壹樣,II號坦克首次登場是在西班牙,當時少量的II號坦克參戰,實戰證明,他不是裝備了45mm火炮的蘇聯T-26s的對手。II號坦克隨裝甲部隊大量使用是在波蘭和法國戰役中,後又大量在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中使用,在蘇聯戰場中較少看到它的身影。II號坦克裝甲薄,防護能力差,而它的20mm火炮也證明對付其他裝甲車輛效果不佳。它在戰鬥中沒有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為指揮官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同其它坦克壹樣,以它的底盤發展壹系列變形車如Marder II、Wespe等。

從1939年12月起,又開始壹系列項目發展專門的戰場偵察坦克,開發了VK 901、VK 903、VK 1601、VK 1301等,但這些項目最終都取消了。作為這些發展的延伸,生產了Ausf J(VK 1601)和Ausf H(VK 903)。在1943年,7輛VK 1601(Ausf J)被裝備到東部前線的第12裝甲師,1944年,其中壹輛被改裝為搶救車輛。在1944/45年,同樣的車輛裝備到116裝甲師的搶修部隊。這些設計最終導致了Panzerspahwagen Ausf L的出現。Krupp壹直在嘗試用II號坦克的底盤和部件來設計自行火炮,並進行了壹系列的嘗試。

部分II號坦克在若曼底戰役時仍在服役,甚至服役到了1945年。Panzerkampfwagen II也在德國的壹些盟國服役,如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利亞和匈牙利,戰後,還有少量在黎巴嫩軍隊中使用(可能來自羅馬利亞)。

性能參數

型號: Ausf A/B/C

Sd.Kfz.121 Ausf L(Luchs)

Sd.Kfz.123

車重: 9500 kg 11800 kg

乘員: 3 人 4 人

發動機: Maybach HL 62 TRM/6-

cylinder/140hp Maybach HL 66 P/6-

cylinder/180hp

時速: 公路 40 km/h 公路 60 km/h

行程: 公路:200 公裏

越野:125 公裏 公路:290 公裏

越野:175 公裏

車長: 4.81 m 4.63 m

車寬: 2.28 m 2.48 m

車高: 2.02 m 2.21 m

武器: 20 mm KwK 30或38 L/55

7.92 mm MG34 20 mm KwK 38 L/55

7.92 mm MG34

彈藥: 20 mm--180發

7.92 mm--3525發 20 mm--320發

7.92 mm--2280發

裝甲: 5--14.5 mm 10--30 mm

帝國坦克5

Ⅴ號“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裏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馳、MAN等公司研制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

奔馳公司先後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車,但由於和T-34/76過於相象,以會導致戰場識別困難的理由都被否決。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車,和奔馳公司的VK3002壹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進行了展示,而後MAN公司的設計最終獲得批準。VK3002原型車的炮塔象T-34坦克壹樣置於車體前部,但後來生產的炮塔都置於車體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擁有更長的火炮身管,具備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優勢。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產型投產,被定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廠。此時的豹式以遠遠超出原先設計要求的30噸級,前裝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為80mm,坦克全重達到了44噸。“黑豹”與先前的德國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傾斜裝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寬履帶,強力的發動機(從D2開始更換裝了高達700馬力的HL 230P30發動機,此發動機成為豹式的標準動力裝置),機動越野性能非常優秀。

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廠,德國的“堡壘作戰”壹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積攢的250輛豹D(D1)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壹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mm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PzKpfw Ⅴ號坦克定名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制“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準備安裝88mm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黑豹”坦克與對方的T-34/85相比,防護性能絕對優於T-34/85,火炮口徑雖然為75mm,但70倍口徑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於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於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從全方位性能上超過英美各型同類坦克。不過這壹切的背後就是豹式全重高達44~46噸之多,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壹個級別。但同樣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頗有標準不同的緣由。豹式的工藝復雜,產量難以和T-34、M4“薛爾曼”等盟軍坦克相比,因此經常處於戰場上的數量劣勢地位。豹式還是最先安裝主動紅外夜視儀的坦克,開創了坦克夜戰設備的時代。

豹式坦克的變形車主要包括豹式指揮坦克和“獵豹”坦克殲擊車等。豹式指揮坦克產量多達1750輛,是豹式變形車數量最多的壹種。而赫赫有名的“獵豹”殲擊車則有“二戰時期最優秀坦克殲擊車”的美稱,火力堪與“虎2”坦克相比,裝甲防護也超過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壹樣出色的機動性,成為德軍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過“獵豹”產量只有382輛。

基本數據(豹式G型)

生產數量

D、A、G型***6042輛

長度(含炮管)/寬度

8.86m/3.40m

高度

2.98m

重量

45.5噸

乘員數

5人

發動機

Maybach HL230 P30 70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46km/h,越野24km/h

最大行程

公路200km,越野177km

耗油量(升/百公裏)

-

燃料載量

73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8m

越障高度

0.9m

越壕寬度

2.45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2 L/70,備彈79-82發

輔助武器

3 X 7.92mm MG34機槍,備彈4200-4800發

裝甲指標

(mm/傾角)

正面

側面

後方

頂部

車體

80/45°

40/30°

45/25°

30-40

炮塔

110/11°

45/25°

45/25°

16/6

  • 上一篇:妳知道怎樣讓寫字臺變得幹凈嗎?
  • 下一篇:誰用過步進電機閉環控制器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