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計算機經歷了那四個發展史

計算機經歷了那四個發展史

1、第壹代電子管計算機(1945-1956),采用電子管作為基礎原件和磁鼓儲存數據。特點是體型龐大,其中第壹臺電子管計算機(ENIAC)占地170平方米,重30噸,有1.8萬個電子管,用十進制計算,每秒運算500次。

2、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1956-1963),與第壹代的區別在於基礎元件由電子管變味了晶體管,同時存儲原件也由磁鼓變成了磁芯存儲器。這樣計算機的體積有了壹次明顯的瘦身,同時運算速度有了很大提升,能耗也有了降低。

3、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1964-1971),隨著1958年集成電路被發明(將三種電子元件結合到壹片小小的矽片上),到1964年,美國IBM公司研制成功第壹個采用集成電路的通用電子計算機系列IBM360系統。

宣告計算機進入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當然計算機體積變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也更快。同時這壹時期的發展還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運行許多不同的程序。

4、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71-現在),這壹代也就是現在使用的計算機,體積小,能耗相對較低,計算速度也得到了質的飛躍。

擴展資料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壹個快速而又嶄新的時代,計算機已經從功能單壹、體積較大發展到了功能復雜、體積微小、資源網絡化等。計算機的未來充滿了變數,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實現性能的飛躍卻有多種途徑。不過性能的大幅提升並不是計算機發展的唯壹路線,計算機的發展還應當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同時也要註重環保等等。

計算機從出現至今,經歷了機器語言、程序語言、簡單操作系統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現代操作系統四代,運行速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第四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經達到幾十億次每秒。計算機也由原來的僅供軍事科研使用發展到人人擁有,計算機強大的應用功能,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要,未來計算機性能應向著微型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計算機

  • 上一篇:父母對節目的見證
  • 下一篇:技能學校都有哪些專業?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