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軟件設計的設計方法論

軟件設計的設計方法論

設計過程中用以促成模塊化設計的四個區域:模塊(Mole)、數據(Data)、體系()和程序(Proceral)設計。

模塊設計(Molar design) 降低了復雜性、便於修改、且使得支持

系統不同部分的並行開發實現起來更容易。模塊類型提供的操作特性通過結合時間歷史、激活機制、和控制模式來表現。在程序結構內部,模塊可以被分類為:

1. 順序(sequential)模塊,由應用程序引用和執行,但不能從表觀上中斷。

2. 增量(incremental)模塊,可被應用程序先行中斷,而後再從中斷點重新開始。

3. 並行(parallel)模塊,在多處理器環境下可以與其他模塊同時執行。單獨的模塊更容易開發,因為功能可以被劃分出來,而界面只是用來確保功能的獨立。功能的獨立性可以使用兩個定性的標準來衡量:凝聚性 (cohesion)-衡量模塊的功能強度的相關性,和耦合性(coupling)-衡量模塊間的相互依賴的相關性。

數據設計(Data design)首先並且有些人也堅信,是最重要的設計行為。數據結構的影響和程序上的復雜性導致數據設計對軟件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種質量由以下的原理來實施:

1、適用於功能和行為分析的系統分析原理同樣應該適用於數據。

2、所有的數據結構,以及各自所完成的操作都應該被確定。

3、創建數據詞典並用來詳細說明數據和程序的設計。

4、底層的數據設計決定應該延遲至設計過程的後期。

5、數據結構的陳述(具體說明)應該只被那些直接使用包含在此結構內的數據的模塊所知道。

6、有用的數據結構和操作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使用。

7、軟件設計和編程語言應該支持抽象數據類型的規範和實現。

體系設計( Design)的主要目標是開發模塊化的程序結

構並表達出模塊間的控制相關性。另外,體系設計融合了程序結構與數據結構,以及使得數據得以在程序中流動的界面定義。這種方法鼓勵設計者關註系統的整體設計而不是系統中單獨的組件。選用不同的方法會采用不同的途徑來接近體系的原點,但所有這些方法都應該認識到具有軟件全局觀念的重要性。程序設計(Proceral Design)在數據、程序結構、和陳述詳細算法的說明都已使用類似英語的自然語言來呈現後,再確定程序設計。使用自然語言來陳述的原因是當開發小組的絕大多數成員使用自然語言來交流的話,那麽小組外的壹個新手在不經學習的情況下會更容易理解這些說明。這裏有個問題:程序設計必須毫無歧義的來詳細說明程序,但我們都知道不含糊的自然語言也就不自然了。

  • 上一篇:核桃新年計劃
  • 下一篇:藍牙的功能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