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如何建造的?

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如何建造的?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海軍主力水面作戰艦艇之壹。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建造的火力最強的戰列艦。是納粹德國海軍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壹號艦。

1940年服役,排水量52600噸,航速30節,艦上人員2065名。艦上武器有8門380毫米火炮,12門150毫米火炮,16門105毫米火炮,16門37毫米炮和4架飛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用此艦襲擊大西洋交通線,1941年5月27日因被英軍以“喬治五世”號和“羅德尼”號為首的數十艘各種各樣的軍艦圍攻數小時後,由船員打開水閘再經過兩小時沈沒。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在《凡爾塞條約》的嚴格監控下被禁止建造戰列艦。1933年納粹獨裁政府上臺,德國海軍開始秘密進行新型戰列艦的研制工作。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廢棄《凡爾賽條約》,恢復征兵制,德國再武裝正式開始,同年6月,為了表示無意向英國挑戰,德國主動向英國提出把德國海軍的噸位限制在英國海軍的35%,英國馬上同意並簽訂了英德海軍條約,這解除了德國海軍的最後壹條枷鎖。

德國海軍開始擴軍,可以在建造5只舊戰艦的替代艦的同時,在1936年度開始建造“裝甲艦F”壹只真正的戰列艦,這艘德國海軍大規模擴軍計劃中代號“裝甲艦F”的第壹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德國海軍自1918年以後建造的第壹艘真正的戰列艦。

英德海軍協定允許德國的新式戰艦裝備十六英寸主炮,但是德國還沒有制造這種口徑艦炮的經驗,德國人在這之前所研制的最大口徑艦炮是第壹次世界大戰時期的380毫米口徑艦炮,為了避免風險和設計難度拖延進度,決定新開發壹種380毫米口徑主炮裝備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級艦體受穿越基爾運河水深限制,適度加寬艦體減少吃水,長寬比為6.67∶1,上層建築比較緊湊,提高了艦體的穩定性。由於是德國自1918年第壹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首次建造純正的戰列艦,為了降低風險,保證研制進度,盡量采用現成的技術,決定采用雙聯裝380毫米口徑艦炮,主炮塔采用前後對稱呈背負式布局各布置兩座。

其主炮理論射速很高,達到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彈采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

其裝甲防護沿用“全面防護”的設計模式,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其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同時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占標準排水量的41.85%。

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壹同重疊於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強化,超越同期建造的戰列艦。

1936年7月1日,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漢堡港的布隆——富斯造船廠正式開工建造,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首相和德意誌帝國總理人稱“鐵血宰相”的奧托?馮?俾斯麥候爵(1815年-1898年)命名,1939年2月14日,俾斯麥號舉行下水儀式。俾斯麥候爵的孫女——多蘿西亞?馮?洛伊文費爾德女士被請來參加下水儀式。

1940年9月15日,俾斯麥號完成了曬裝工程,通過基爾運河前往波羅的海進行海試,1940年8月24日俾斯麥號戰列艦正式服役。

  • 上一篇:《百家講壇》開播以來所有節目列表
  • 下一篇:推薦壹本MFC的書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