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什麽是“大學生內卷”?

什麽是“大學生內卷”?

如果要問近來最受大學生歡迎的網絡熱詞,“內卷”絕對排得上號。不僅是“內卷”,它的壹眾延伸詞“別卷了”,“卷死妳”,“太卷了”等等,也成了大家常掛嘴邊的寵兒。所以,內卷到底是什麽呢

百度的解釋是:內卷,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而我們今天的主題“大學生內卷”則特指:很多高等學校學生存在的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

關於內卷的誤解

想必在座的各位在聽到“內卷”這兩個字的時候,腦海裏已經浮現出了很多相關的場景,或許還有配套的文字概念。但在這裏,我想先與大家探討的是對於內卷存在的壹些誤解。

1.?內卷=很忙 ?

谷愛淩,壹位在冬奧會炸響世界的滑雪運動員,近段時間社交媒體的頂流。據了解,她3歲就開始滑雪,但除了滑雪拿獎牌,她的生命還包括學鋼琴、跳芭蕾、寫作、當模特,甚至通過自主學習,以1580分(滿分1600)的招生考試成績進入斯坦福大學。如果內卷的標準是很忙,谷愛淩絕對是當代青年中的卷王。

2.?內卷=每天重復枯燥的學習?

朗朗,中國有名的鋼琴家,鋼琴水平公認世界前三。據采訪,他出生音樂世家,三歲學琴,每天花在練琴上的時間不少於8小時,足足堅持了30年。由於淩晨就開始練習,他的琴聲被街坊鄰居戲稱為“鬧鐘”。我們知道,長時間練琴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假設這符合內卷的標準,那朗朗豈非從小到大卷了整整30年。

3.?內卷=比別人做得更多?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的同學,需要練習時事評論寫作。相關課程的老師要求學生定時交壹篇時評文章作為作業。其中壹位同學想成為評論家,因為對時事抱有很強的表達欲,同時也想鍛煉自己的文筆,所以比別人多交了2篇,希望老師能多敲打自己。如果這是內卷,說不定此舉能激勵整個班再交2倍作業。

不,以上假設通通不是內卷。在我看來,判斷內卷的關鍵標準就在於其定義中的“非理性”,“被自願”。

谷愛淩的確多才多藝,天賦異稟。但在這些成就的背後,是每天10小時充足睡眠換來的精力,是在任何壹份興趣面前壹心不二用的專註,是犧牲了高考體制而選擇自學換來的時間

朗朗確實日復壹日在枯燥中練習琴曲,但他的天賦喜愛是實實在在的。更難得的是,他對鋼琴是從壹而終,不曾改變的。每天8小時練琴,可以說是他個人獨有的節奏,難以被外界幹擾的節奏。

而那位新聞系的同學,最接近我們的普通大學生。她的行動更多是出於無法抑制的寫作欲望外溢。即便是出於競爭心,如果沒有足夠思想沈澱,單純只是湊字數,其作品質量必然會有所下滑,師長反而會失望。

這些例子的背後不是“不理智”,而是“天賦,努力,堅持,夢想,時間管理,取舍,時機”,眾多要素結合起來的合理,符合人自身發展的規律。他們的成功壹步壹個腳印,有跡可循。同理,我們所羨慕的許多人的最終成果或許是驚異的,然過程無外乎都是極理智的,並且是長期的理智。

而反觀內卷,它坐落於理智的對面,與規律脫節,它是瘋狂。有趣的是,生活中的很多人既無法堅持長期的理智,也無法堅持長期的瘋狂。就像許多大學生既不能堅持在課堂中不走神,也不能堅持每天熬夜復習。前者是有力無心,後者則是有心無力,正因為如此,最後才不得不淪為平庸。

我們在大學裏看到有同學,在宿舍,在圖書館,在自習室裏學習,資料傍身,孜孜不倦。總是不由得脫口而出:”大家太卷了”,很多時候這只是出於玩笑,出於對網絡熱詞的跟進,可能還有為自己慵懶找尋的借口。內卷會有如今的江湖地位,難以說沒有這種輿論炒作的水分在裏面。畢竟,只有在學習中的人才知道,他們是否處在自己的合理節奏中。如果我們已經堅定了信念,就需要警惕,不要被內卷的潮流影響,形成對自我的懷疑,對他人的過分在意。

大學生內卷的表現

1.?學習沒有屬於自己的節奏。對目標沒有明確的階段規劃。容易被他人的節奏影響,改變自己的臨時計劃。

2.重復著低效率的勞動。對未來過分焦慮,透支自己的身體,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通過表象的辛苦,安慰自己的內心:我現在非常努力。

3.對結果求量,不求質。靠數量來堆積獲得感,功利性強,寧要礦山的外在模樣,不要礦藏的內在儲量。

4.?對時間價值以“有沒有用”來衡量。無法達到專註,也無法忍受枯燥,總是懷疑自己選擇的目標對不對,怕浪費時間。

內卷的原因

(1)自身期望源於看待他人的想法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然而陽光已使我的荒涼成為更新的荒涼”

——艾米莉·狄金森

縱然內卷在現實中的表現多種多樣,但其本質是壹種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難以被稱為健康,有益。縱觀千年的歷史,人們普遍認為,只要解決生存的難題,即饑荒,戰爭,和瘟疫,人類就能真正獲得精神的解放。但在今天的中國,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這樣。

即便脫貧工作已經讓許多人能享受溫飽,但人只要活著,就希望吃得更多更好;國力的強盛讓人民免遭戰火,但今天他們依然在職場打著壹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醫療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得以百歲延年,可生命的長度卻不壹定是幸福的長度,可能還是痛苦的額外延伸。

由此可見,生存環境並不是制約人精神的關鍵,真正制約人的恰恰是人類自己,因為我們對幸福的期望總是源自我們對周圍人的比較,比較就會產生競爭。並且因為生存環境好了,人口增加了,壹大批人進到同壹個競爭的圈子裏,爭高考、獎學金、面試實習、考研名額、海外留學名額,等等,擠都擠不過來,大夥的精神就開始內卷了。

從宏觀看整個社會:普通人看富人,覺得自己太窮,所以拼命念書,上好大學。富人看更富的人,擔心自己的錢有壹天會消失,因而恐懼,然後糾結於基金,股票的投資。

從微觀看大學生:專科抱怨沒本科,公司壓根看不上;二本抱怨沒壹本,簡歷直接被刷;壹本抱怨沒985、211,和二本沒區別;985,211抱怨沒出國,格局不夠大。那怎麽辦,考研唄,於是又進入了壹個輪回。

所以我們會發現,人永遠都不會滿足,且永遠只願意看到自己沒有的。就比如,當代大學生以為本科已經泛濫,可實際上我國的本科率只有4.43%。換言之,本科生其實已經很稀有,很值錢了,奈何大家畢業後總往那幾個城市擠,結果就出現了本科泛濫的幻覺,無形中自己給自己貶值。

綜上,內卷正是因為有人的存在。誠然,我們不可能通過消滅人類去消滅內卷,不過,我們也許可以嘗試換壹下看待周圍人的角度,避免陷入不理智的競爭,形成內卷。看待他人的想法不同,他人可能就不是地獄

(2)難以突破“體制化”築起的高墻。

“壹個在監獄裏呆了幾十年的犯人說,體制化就像這個監獄壹樣。剛來的時候,妳特別不習慣,覺得四處都不舒服,到處都在壓抑妳。可是,時間長了以後,妳已經非常習慣這壹切了”

——《肖申克的救贖》

很多的大學同學說對未來感到茫然,不知道該做什麽,可以做什麽。但我卻覺得並非如此。對大夥而言,幸福很簡單:有錢有時間有快樂。為了幸福,有人想當老師,有人想進銀行,有人想做設計師,有人想......所以,想當什麽其實心裏不茫然,茫然的是通往目標的方法。而幾乎所有的大學生考慮方法時,都會撞到“體制化”這堵高墻

“體制”可理解為包括某種規則、習慣、意識和氛圍的環境。從我們踏上學習之路起,“體制化”就在潛移默化地為我們的思考築起壹道道高墻。可能小時候會有長輩問妳,長大以後想幹什麽,妳會給出各種奇思妙想,比如“長大我要當個太空人”。但長大後,我們絕大多數選擇的並不是當時的答案,甚至相差甚遠

因為在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註意力就放在了考壹所好初中,考進壹所好初中後是考壹所好高中,考壹所好高中後是最重要的,考壹所好大學。萬般變化不離其宗:好分數。這就是壹種體制化,它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慵懶,有意識地逃避對未來的思考,因為社會通過種種渠道告訴我們,無論將來要做什麽,先考個好學校再說。

考試成了壹種“體制”,到了大學弊端就顯現了。除了考試,同學們很難相信有比這更穩妥,更能改變命運的方式,也不敢嘗試走出舒適圈。我們其實並不確定“考研考公考證”是否正確,但比起迷茫著不動,還不如隨大眾,考了圖個安心,能獲得階段性的穩定,穩定了再想未來。所謂“閱盡大學逐夢路,方知盡頭是三考,考研、考證、考公。”通往成功的道路就這樣變得單壹,對成功的定義開始同質化,同樣的東西多了,就開始內卷了

當然,高考本身沒有錯,它已經是社會能提供的最大限度公平。錯的是在成長道路上的我們疏於培養自己的思維。我們讀了很多的教材教輔,卻很少博覽國內外經典名著;我們在培訓班、小房間日夜刷題,卻很少跑到外面,問山為什麽那麽高,水為什麽那麽深;我們願意花3年拼績點拼成績去爭同壹個保研名額,卻不願意用這3年去做屬於自己的各種創新。歸根結底,學校是壹座保護傘,我們習慣了待在傘下,不敢踏出,怕直視陽光下自己的人影

(3)“社交媒體”的興起助長內卷焦慮。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

要避開內卷,有壹個問題就是如何對妳所選擇的事物保持絕對的專註,特別是以年為單位的那種。但隨著近年來社交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快速發展,讓專註變得越來越難。在這個誰都可以拿起話筒為自己發聲的時代,受傳播的內容質量變得參差不齊。商業功利因素的大舉介入,讓焦慮成為壹種販賣得越來越火的商品。

“不用買教材,壹個月直接拿證書”,“過來人告訴妳大學哪些路走不通,別讓四年白白浪費”,“上直播,壹個月兼職賺大錢”,這些動則以時間,經驗,金錢,瞄準人性弱點的標語,通過抖音,快手,公眾號,微信運營群等媒介,博取大批流量,野蠻生長。讓大學生原本好不容易沈下的心再度浮出水面,迷失在喧囂的空氣中。壹會兒學這個,壹會兒學那個,心無所歸,徒增內卷。

在古代,如果戰爭太卷,我可以攜親戚朋友找個桃花源,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任外面風雲變幻,我自守著自己的良善;如果官場太卷,我也可以學陶淵明,歸隱田園,壹邊種豆南山下,壹邊作詩研學術,日子過得也挺快活。但在今天,隨著城市化不斷地擴張,網絡覆蓋的區域越來越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竟發現,世間已難以尋到可以安靜下來鉆研壹件事的地方了

人類在地球上打造著物質生活的樂園,同時也在打造著精神生活的囚籠。也許有壹天,我們會失去所有現實意義上的安寧之地,因此,註重內心的修養,學會在心中開辟出壹塊靜土用於終身學習,顯然是每個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內卷的危害(個人+社會)

對個人

1.?讓視野變得狹隘。

長期內卷,會使得自己關註結果遠甚於過程,為了有限的排名、小數點的後幾位,而疲於奔命。結果好,就肯定過程,結果不如人意,就否定過程。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我這大學3年白過了”,“這段時間的努力像個笑話”這壹類挑戰失利後的抱怨。同時也容易守舊,重復學長學姐們的老路,失去作為探險者,開拓者的勇氣。

2.?忘記屬於自我的追求

內卷發展到後期,最可怕的就是失去自我。壹開始只是希望自己跑得比對方更快,所以把別人的節奏也納入自己的計劃中,到後期發現,自己壹直在過著別人的時間安排,壹直在追逐著別人追求的目標。最可怕的是,妳所追逐的那個人可能也在追逐著別人,這樣不斷循環,最後可能會回到妳自己的身上,形成壹個閉合回路。在這個回路裏,所有人在對方眼裏都只是壹臺學習機器,沒有休息的空余。

3.?失去體驗生活的機會

大學是壹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學業固然重要,但興趣,愛情,旅遊,團隊合作,社團,等等,亦是十分重要的體驗。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那些在歷史上獲得巨大的成就的人,無不是將他們所投身的領域視作壹門藝術,而非純粹的工作。就像同壹道物理公式,老師告知學生關於其推導過程,大多數學生會贊嘆“這公式真巧妙。”,但只有極少數人會說:“這公式真美!”,這極少數人往往就能叩開真理的大門,因為他們對工作有著如對藝術般的熱誠。而內卷卻讓妳抽不開身去體驗這種種美好,甚至否定它們

對社會

1.拖慢社會前進的步伐

電影《三傻大戰寶萊塢》有壹個搞笑情節:壹個學生為了在考試中獲得較好的名次,除了比別人更徹夜苦讀外,還在考試前夕,往其他宿舍的門縫塞進八卦、玩物雜誌,企圖分散同學的復習註意力。這已經不僅是卷的問題,更是心靈的壹種扭曲跡象。試想,如果將來大學生畢業後身居高位,會不會因為曾經內卷的壓力,而刻意拖慢潛力者的步伐?行業會不會因此前進緩慢甚至萎縮,就像商業發展到壹定程度,政府若不加控制,便容易走向壟斷。

2.社會的創新程度下滑

我們現在有壹種意識被刻意強調:“現有的社會資源是有限的”,這種意識的傳播是內卷的壹個重要原因。事實上,它沒錯,只是它應該還有後半句,即“社會資源的上限是可以被提高的。”就比如工業革命:手工動力有限,我們創造蒸汽動力;礦產有限,我們就研發電力;環境無法承受汙染,我們就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新事物的創造是提高社會資源上限的關鍵。而內卷卻讓我們圍著有限的資源妳爭我奪,放棄創新,放棄原本的康莊大道。

怎麽應對內卷

1.?感受世界的遠大,體會自我的渺小

如果感覺自己處在內卷之中,那就將自己放逐到遼闊的世界裏。我們可以去爬山,爬到那山頂,身旁雲霧繚繞,寧靜幽遠,俯看群山的時候,會感覺到人類於這天地之間是多麽渺小,心態就會平和許多。我們還可以去看海,迎著海風看潮起潮落,心也會走得更遠,會思考當前的狀態是否太緊張,視野是否太狹窄。內卷就像精神和肉體同時處在壹個陰暗的小空間,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裏面走出去,透透氣。

2.?從小事起步,用儀式感緩解焦慮

早上在忙著吃飯之前,可以先去操場跑會步,晨跑之後的早餐會變得更美味;做功課前,收拾收拾桌面,寬闊的桌面空間能緩解埋頭苦讀的壓抑;宿舍壹個人的時候,可以掃掃地,出門的時候,順手倒倒垃圾,每天幾分鐘清理衛生是調節情緒的壹個好方式,更重要的是,妳營造了壹個整潔的環境來凈化內心的焦慮。這些小小的儀式會壹點壹點豐富妳每天的獲得感,讓妳知道除了學習,我每天還做了那麽多事,可以有點小驕傲

3.?從經典中汲取營養,把握機遇的壹閃

閱讀書籍是人類終生學習的壹個重要部分。教科書裏的知識可能會過時,但課外書籍永遠不會。博覽多個方面的經典,可以拓寬妳的思維,有時甚至會顛覆自己看待事物的思考方式。幫妳換掉“苦難即是鍛煉”的單調雞湯,拋掉“只要努力就能做到壹切”的傲慢,學會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抓住並利用轉瞬即逝的機遇、幸運和靈感。當妳在讀書的時候,妳會發現自己每壹秒都在進步,每壹點知識都在內化成自己的壹部分,並在未來某個時刻突然出現推妳壹把。經典的積累給妳面對內卷的自信。

4.?刻意練習,積累對抗快節奏的資本

在這個快節奏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視頻剪輯、直播帶貨、編程算法、p圖特效、動畫建模、配音兼職,讓人眼花繚亂,內卷於不知該選什麽。但請記住,叠代速度最快的往往是那些表現形式,而非核心的內容創作。內容創作是作品最深的心臟,所有的表現形式都是為它而服務的。而內容創作之所以不容易被復制或叠代,就在於它需要日積越累的功底,日復壹日的刻意練習。

寫作要有內容,每天要堅持寫上千字的文本;編程要有內容,每天要堅持寫固定行數代碼;口語表達要有內容,每天要堅持固定時間的閱讀和朗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經過10年,20,30年的刻意練習所磨練出的內容創作力,會成為妳個人的專屬標簽和價值。讓妳不必盲目地去追求新的表現形式,因為他們會找上妳,妳是真正獨壹無二的。

5.?不僅想個人,也想想國家

盡管我們從小到大寫作文總把“將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相結合”添上,但真正實踐起來卻總是忘記,這恰恰有可能是突破內卷的壹個縫隙。仔細想想,我們內卷的時候,總是想著:“我要怎麽怎麽樣”,“我會怎麽怎麽樣”,出發點都是我。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國家需要什麽,可能就會發現亮點。國家是壹個宏大的概念,但聯系國家,不會受妳個人能力所限制。只要妳想,妳就可以。

最後,附上壹段我最近迷上的壹句動畫的臺詞,願大家戰勝內卷,有壹個美好未來。

“在這個成績與排名都瞬息萬變的時代裏,該拿什麽來定義第壹,

並不是只要贏了就好,正是因為跑步者擁有更偉大的理想和目標,才繼續奔跑的。”

——《強風吹拂》

  • 上一篇:辨認物品時混雜的同類物品不得少於七件
  • 下一篇:學軟件開發需要什麽學歷?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