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二戰時日本那些“腦洞大開”的武器設計,這算是“超前”嗎?

二戰時日本那些“腦洞大開”的武器設計,這算是“超前”嗎?

1905年,日本卑鄙的擊敗了沙俄帝國海軍,成為世界性強國。

雖然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與協約國結盟,但日本帝國在凡爾賽遭到冷落後,改變了對其盲目跟隨的態度。

20世紀30年代,日本嘗試與納粹德國結盟,開始了壹系列侵略運動,努力在太平洋地區站穩腳跟,不過後來日本的壹系列行動最終將美國硬生生的給拖入到戰場上來。

日本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對手的實力有多強悍,不管是在資源、經濟還是在工業實力還是科學技術方面,都無法與其長期抗衡,他們應該做的就是要在短期內,出其不意的將美國徹底擊敗,讓這個龐然大物失去爪牙,為此,日本陸軍加速研制和裝備先進的常規武器、自殺攻擊武器,甚至是生物和化學武器,事實上,日本的戰爭指揮者根本不在乎“日內瓦議定書”上關於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規定,相反,他們認為被禁止的武器是特別有效的,除此之外,日本還加大研發力度,在超前技術和概念武器上下功夫,想以最新式、最先進的武器出其不意的來打擊美國。

在戰爭期間,日本研發了上百件高度概念化的武器,不過很大壹部分都未能真正的進入戰場,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款概念裝備或者戰術。

氣球炸彈

當納粹德國向英吉利海峽投擲V2火箭時,日本人也在制造他們自己的“復仇武器”,雖然日本在當時無法研制類似德國那樣的洲際導彈,但是參謀本部卻提出了氣球炸彈的想法。

為了實現這壹武器概念,日本人計劃把炸彈裝在氣球上,氣球沿著氣流向美國飛行,大約經過5000英裏到達太平洋西北部的森林地區爆炸,並引發大規模的森林火災,這將轉移美國當時稀缺的戰爭資源。

這些氣球是用塑料紙制作的,用澱粉粘在壹起,裏面裝滿了氫氣,直徑超過10米,能吊起大約450公斤的物體,氣球上裝備有壹枚14公斤重的破片炸彈。

日本人對氣球的飛行軌跡進行了編程,如果氣球上升到1.1萬米以上高空時,就會釋放氫氣,如果氣球下降到1萬米以下,則會拋下裝滿沙子的負載袋,使用機載高度計計量,三個裝滿沙子的負載袋與炸彈壹起懸掛在氣球下面,每個負載袋的重量在1到3公斤之間,這些袋子的脫離程序是成對的釋放的,這樣可以保持氣球的平衡,按照日本人的想法,氣球在飛行時由於溫度的變化白天會上升高度,而晚上都會掉下來,直到壓載袋耗盡為止,這時氣球和它攜帶的炸彈就會落在它下面的任何東西上。

聽起來像個笑話,不過第壹批氣球還真的於1944年末被釋放了出去,11月5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聖佩德羅附近降落,第二天,他們到達懷俄明州的塞莫波利斯,有些甚至降落在加拿大,根據美國方面的記載總***約有285次經證實的著陸或目擊事件。

1945年3月5日,六名美國人在俄勒岡州試圖將氣球從森林拉回營地時被其中壹個氣球上的炸彈殺死。

巨型潛艇

日本人在戰爭期間曾經秘密建造了三艘巨型潛艇,保持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傳統動力潛艇的記錄,作為日本統治太平洋計劃的壹部分,他們被設計用來偷襲和攔截巴拿馬運河上過往的軍艦和船只。

潛艇配備了三架M6A1型飛機,可攜帶魚雷或者是超過800公斤的炸彈,他們被安置在壹個防水的、耐壓的機庫裏,飛機是從艇首的彈射器上發射,三架飛機都可以在潛艇浮出水面後的45分鐘內組裝完畢,並完成加油、裝備和發射的全過程。

它甚至還設計了浮潛管,上面覆蓋著壹種厚厚的橡膠狀物質,旨在吸收雷達和聲納信號。

自殺式潛水服

這些特殊潛水服是專門為日本特種部隊設計的,目的是抵禦盟軍對日本本土的入侵,這些潛水服上裝備有壹枚地雷,裏面裝著15公斤炸藥。

潛水員負重9公斤重的鉛,可以在水下行走多達6個小時,在5-7米的深度,具體使用方法是潛水員行走至敵艦的船體底部,然後引爆身上的炸藥,以此來擊沈敵人軍艦。

目前尚不清楚這套潛水服是否真正被使用過,但有報道稱美國步兵登陸艇和壹艘測量船遭到自殺遊泳者的襲擊。

“紫色”加密機

德國的Enigma機器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加密設備,但它絕不是唯壹的加密裝置,1937年,日本人發明了97打字機,因其在日本2597年時的發明而得名,這款加密設備更出名的是它的美國代號:紫色。

這臺機器由兩臺打字機和壹個帶有25個字符字母交換板的電動轉子系統組成,就像啟發它的Enigma機器壹樣,可以手動輸入明文或未加密的信息,不過它最重要的創新是第二臺電動打字機,它將加密的信息打印在壹張紙上(Enigma以閃爍的燈光形式呈現文本)。因此,只需要壹個人就可以操作它,由於日本人每天都在更換密碼,所以密碼破解者無法在信息中找到模式。

MXY-7 OKA 飛機

隨著戰爭的進行,以及日本人對神風自殺式攻擊機的改進,他們開始明確地為此目的研制飛機。橫須賀MXY-7是壹種火箭推進飛機,於1944年9月首次亮相,為了制造這臺機器,日本人盡可能少地使用重要的原材料,而飛機的結構也非常的簡陋。

戰鬥時,由三菱G4M的機身下攜帶著OKA,直到接近攻擊目標時這種飛機才被釋放出去,在接近目標之前,這架飛機盡量以滑翔的方式靠,最後時刻點燃火箭推進器,以高速沖向攻擊目標,玉石俱焚。

這架飛機上裝備了壹枚2643磅的炸彈,它的高速使得它幾乎不可能被防空火力攔截,也就是說,與母機壹起飛行時,它非常脆弱,但是壹旦火箭點火,雖然很難駕駛,但敵人想要攔截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使用起來有壹定的限制,但至少有壹艘美國驅逐艦被這種武器擊沈。

J8M火箭動力攔截器飛機

如果妳認為這看起來像德國的梅塞施密特163科米,妳是對的。

J8M1本應是先進的納粹飛機的壹個許可證制造的復制品,但德國人無法向日本運送壹架實體戰機(壹艘載有真正的梅塞施密特163飛機的德國潛艇在前往日本的途中被擊沈),這就使得日本設計師不得不從飛行操作手冊和有限的技術藍圖中逆向設計這架先進的攻擊飛機。

事實上,考慮到盟軍在歐洲的轟炸行動,日本人渴望建造壹架攔截飛機,軍隊指揮者擔心,類似的轟炸在日本展開只是時間問題,由於B-29的飛行高度,大多數日本戰鬥機無法到達,因此Me 163被視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盡管沒有壹架實體機可供設計參考,但在戰爭結束前,日本人已經測試了壹架原型飛機,這就是J8M,1945年7月7日,J8M在控制中心進行了首飛,不過這次飛行是短暫,並且還是災難性的,雖然起飛階段不錯,但在爬升過程中發動機失靈,飛機直接墜毀,試飛飛行員當場死亡,不過日本人不甘心,又建造了六架原型機進行試飛,不過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壹架順利通過測試。

O-I超重型坦克

日本人通常不太在意自己的坦克,盡管他們確實有壹些相當好的坦克,包括97式中型坦克,因為日本的對外戰爭除中國以外,大部分都是海空軍作為主力,陸軍只是充當輔助角色(雖然當時的空軍還歸陸軍指揮),不過到了戰爭後期,他們有了壹個雄心勃勃的想法,按照當時的想法如果不是瘋子的話,是不會想出如此“喪心病狂”的設計的,那就是建造超重坦克,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坦克壹直都是壹小巧輕便為主,重型坦克幾乎沒有。

而O-I超重型坦克的噸位是絕對巨大的,設計重量100至120噸,駕駛它需要11人***同來完成,這款坦克的有三座炮塔,壹門主炮和兩門副炮,壹份未經證實的報告稱,其中壹輛坦克被派往滿洲,但其真正的戰鬥力不得而知

Ku-go 死亡射線

喜歡開發另類戰鬥方式的日本人也曾積極開發壹種死亡射線,這是壹種集中的能量束,可以將數百英裏外的飛機擊落,根據戰後被美軍沒收的文件中顯示,日本人的死亡射線研究工作早在1939年就開始了,研究人員開發了壹種高功率磁控管,可以產生輻射束,物理學家SinitiroTomonaga的團隊開發了壹種直徑為8英寸(20厘米)的磁控管,輸出功率為100 kW,然而,這項技術是否能像科幻小說中的死亡射線壹樣發揮作用是值得懷疑的。計算表明,如果光束聚焦得當,可能會在1000碼的距離內殺死壹只兔子,但前提是兔子至少能在5分鐘內完全靜止不動。

飛行坦克

二戰期間日本軍隊面臨的主要問題之壹是從壹個島嶼到另壹個島嶼運輸重型裝備,如坦克,壹種潛在的解決辦法是以飛行的形式,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滑翔坦克。

這些輕型坦克的特點是裝備有可拆卸的機翼,尾翼(穩定在飛機尾端的表面)和能夠起飛車體,掛載在三菱Ki-21“薩利”重型轟炸機上,到達作戰區域後它就會像滑翔機壹樣滑翔到目的地,降落後開始執行各種任務。

Z型超級轟炸機

就像納粹美國轟炸機計劃壹樣,日本帝國希望有壹架能夠到達北美的洲際轟炸機。隨著戰爭的進行,日本人迫切需要類似於美國B-29這種類型的轟炸機。

1941年,日本海軍推出了實驗性的13式攻擊轟炸機,壹種四引擎遠程重型轟炸機,但是參謀本部想要更大、更重、更快的運載工具,能夠在32800英尺的高度飛行,裝載22000磅的炸彈。為此,日本陸軍開始著手研制此類飛機,包括中島G10N和川崎Ki-91相繼被退出,前者有237英尺的翼展和144英尺的總長度,它將能夠以590公裏/小時的速度在25000英尺的高度上飛行,裝備有六臺5000馬力的發動機,不過由於戰爭條件惡化,Z項目於1944年7月被取消。

日本(95)日本人(6)氣球(1)

  • 上一篇:壹說兒童機器人:近期有沒有什麽標桿性的電影?
  • 下一篇:開發mcgs組態軟件是壹個怎麽樣的過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