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人工智能能夠替代老師嗎?

人工智能能夠替代老師嗎?

2017年時,教育行業曾做過壹個實驗。活動招募兩組學生,壹組學生由三名平均教齡為17年的資深老師進行真人授課,另壹組學生則完全由企業開發的智適應教學機器人進行教學。在四天時間裏通過初中數學的針對性和集中性教學輔導,客觀地比較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結果顯示,智適應教學機器人全面碾壓真人教學,在最核心的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機器教學)完勝26.18分(真人教學)。

從結果數據看,AI機器人完勝了人類教師,由此引發大家關於人類老師在未來會被AI徹底取代的討論和猜想。

尤其當前“AI+教育”市場火熱。全機器人供餐的學校食堂、智能媒體化的線上線下教學工具、無人機/機器人等創客興趣小組、人臉識別的課堂系統……各種智能化教學管理方式被引入教育行業,在提高老師效率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職業危機感。

在教師節的今天,我們給出否定答案——“老師很難被AI所替代”。對於老師來說,或許人工智能是“解放”,而非“替代”。另壹方面,未來壹定是“人機***教”的時代。人工智能取代不了老師,但不會使用科技的教師必將被取代。

1

AI是“解放”,而非“替代”

去年,BBC 劍橋大學研究者通過數據模型分析了365個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在人事、客服、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都高於89%的被淘汰率下,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不止數據統計分析,大量權威研究及名人言論都表明教師這個職業很難被人工智能替代。喬布斯也曾說出他對“計算機”在“教育”領域影響力的困惑:

那麽,教師為什麽會成為人工智能難以取代的職業之壹呢?

教育非常特殊,它有 “教”和“育”兩部分內容。“教”指知識傳遞,教授學生已知的知識,這部分工作AI可以比人做得更好;“育”指品格培養,鼓勵學生去探索未知,去發現、去創造、去愛,這部分工作很難被AI所替代。

教育不是培養流水線上的產品,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教師的言傳身教、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都是育人必不可少的環節。因為面對面溝通最能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是線上溝通會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像我們平時用言語就能很快解決問題,打字或者隔空對話就是會特別麻煩。

壹、教育的本質不會變

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說明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知識外,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育人”,而“育人”這件事,教師擁有著人工智能所無法替代的特質,教師是富於感情和智慧的,懂得在潛移默化中將優秀的品質融入教育。

人工智能只是替代教師的部分勞動,並不能取代教師的角色。這是因為雖然機器人也有對話、動作等交流功能,但和人類豐富細膩的感情相比差距甚遠,更不用說達到教師以情育人的大愛境界了。

二、人工智能無法主觀判斷

如果將人工智能教育運用到實際中來,那麽學生的評判肯定也就交給了機器。edX創始人阿南特·阿格瓦爾關於對學生的打分曾經做過壹個有趣的實驗,他在edX平臺上讓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10萬份論文進行打分,雖然速度很快,但是最終的打分結果讓老師和學生都感到莫名其妙。

因為機器在識別能力上還不夠完善,打分的標準非常死板,看不到學生論文中的閃光點,只是按照壹些特定標準打分。所以人工智能教育想要真的應用到現實中來,怎樣準確對學生做出判斷還值得研究,不然還得專門配備壹個師資團隊去評判學生的成績。

三、人工智能缺乏創新能力

就目前的技術而言,人工智能還沒有達到可以不斷創新的地步,在許多行業從事的也只是機械性的工作。雖然人工智能教育有取代教師的可能性,但是它背後還是需要模仿人類的智力行為,在人類智慧的基礎上建立各種模型。

雖然也能夠通過壹定的方式去探索,但是沒有人類的智慧模型和行為方式供它參考的話,人工智能教育還是沒有任何創新的能力。並且在敘事能力上,人工智能教育也會有所欠缺,它表達的方式是整合人們日常對話形成的,對於壹些套話和說話技巧,人工智能教育目前還沒有辦法實現。

2

未來壹定是人機***教

借力科技方不被淘汰

目前的形勢,不是人工智能與老師爭奪飯碗,而是讓老師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細化自己的工作,從而把飯碗端得更穩更牢,甚至端出藝術感。

包括識字軟件、英語口語APP、在線課堂、壹對壹網絡教室等,在技術與數據的支持下,教師可以更為直觀的獲取學生的學習數據與學習能力分析報告,解放大量精力,不再把時間用於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大鍋飯式教學,而是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從教育的“初級階段”更快的過渡到“高級階段”。

同時,在政府的倡導下,作為個性化教育發展基礎的教育信息化,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也是未來不可逆的趨勢。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統計:我國中小學的互聯網接入率達到87%,多媒體教室普及率達到80%;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日益豐富,信息化教學逐步普及;教師及學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識與能力顯著增強。隨著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普及與推廣,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促進了教育公平並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因此,未來壹定是“人機***教”的時代。教師作為壹種職業不會被取代,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教師都不會被淘汰。重復性、機械性工作以後都可以交給人工智能,而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及時關註最新技術進展,掌握如何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和問題,更好的幫助學生們及時掌握新知識。

並且,從目前國內外教育機構啟動人工智能教育的實踐來看,所謂面向K12人群的人工智能教育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人工智能課程,而是更為涉及面更廣、普適性更強的計算機科學。其中,有幾個嚴肅的問題面臨解決:

第壹,教育不平等問題。目前的AI專業教師人才稀缺和教材昂貴,如何保證偏遠地區兒童的AI教育公平是壹個難題。

第二,專業化和標準化問題。在美國,少兒STEAM教育和計算機教育正在快速接近標準化,比如美國成立了CSTA。而國內雖然已經引入了STEAM教育,但是目前仍然缺乏相關的標準以及規則,如何防止教育企業內的亂象,同時保證相關教育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樣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教育產品問題。目前我國的 AI 教育大部分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尤其是中小學教育,幾乎很少有專門面向教育的編程產品,大部分老師也只是按部就班的進行壹些理論教育,學生本身參與甚少,實踐內容也大多是演示,對於人工智能這樣實踐為主的學科,這樣的教育方式似乎很難培養出能夠真正的“人才”。

因此,了解到了這壹點,廣大教師應做的,不是抵制技術,也最好不是以逸待勞的順應技術,主動擁抱、甚至引導技術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教師應該主動適應信息技術變革,認真反思、評估那些“機器無而人類有”的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將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轉變為傳統教育的機遇。教師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幫助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設計科學的、合適的學習方案。人工智能、大數據,還可以作為教師的有力助手

  • 上一篇:掃描紙質文檔、卡片的神器 —— 微軟 Office Lens
  • 下一篇: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男生開始學計算機專業?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