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介紹壹種歷史上的名勝古跡,註意是歷史上的。

介紹壹種歷史上的名勝古跡,註意是歷史上的。

鹹陽

“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鹹陽原上埋皇上。”這是在家鄉廣泛流傳的壹句話。自古江南多才子,山東出將軍,而鹹陽原為何會埋葬那麽多皇上?始終是自己心中的壹大謎團。直至後來接觸城市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才對鹹陽古陵略有了解。

陵者,大土山也。後來引伸為古代皇帝的墓冢,象征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鹹陽作為秦建都之地和古長安京畿重地,古陵文化源遠而流長。

說到鹹陽古陵,不能不說鹹陽原。遠古時期,關中地區還是個大湖泊。由於古氣候變遷,湖泊逐漸萎縮,渭水註入其間,渭河逐漸發育成熟,在渭北沖積形成臺塬,鹹陽原隨之而生。

鹹陽原地勢高亢,黃土深厚,北依九嵕,南臨渭水,是歷代帝王青睞的壹塊風水寶地。早在商代,鹹陽原就是帝嚳時期司天官吳回後裔的封邑,稱程邑。殷末,季歷、姬昌曾建都於此。周武王伐紂以後,將此地封給畢公高,稱畢國。後人稱其地為“畢郢”,稱鹹陽原為畢原、畢陌或畢郢原,又因曾建有西漢五座陵邑,因而又稱五陵原。

鹹陽原及其周圍優越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它不僅是古畢郢國和秦王朝的建都之地,而且成為我國歷代帝王陵墓及其禮制建築的高度密集區。放眼鹹陽原,周、秦、漢、前秦、北周、唐等歷代帝王陵墓及數百座陪葬墓,林林總總,像壹座龐大的天然皇陵博物館,神秘地沈默地陳列在人們面前,等待著我們去閱讀,去欣賞。穿越時空距離,透過這些陳列著的蒼涼陵冢,人們似乎看到鹹陽原的榮辱興衰,聽到古陵主人戰馬的嘶鳴聲,讀到鹹陽古陵文化的精彩篇章。

周陵是傳說中的周文王、周武王陵,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近還有周成王、周康王陵和周公陵),位於現在的渭城區周陵鎮。“周陵”到底是哪個朝代的陵墓?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莫衷壹是。官方將其作為周代陵墓,但學術界則認為是秦代陵墓。唐宋以來,歷代政府均有在周陵祭祀周公的習俗,清乾隆年間陜西巡撫畢沅手書“周文王陵”石碑;民國期間,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前來謁拜周陵,設祭植樹,西京籌備委員會在此栽植了大量柏樹,周陵似乎已成定論,名副其實。但考古界、歷史界卻認為,按西周墓葬制度,王族墓穴十分集中,不封不樹,沒有任何地面標誌,歷史上從未被人盜掘。但是,鹹陽原的陵冢“皆大作丘壟,多其瘞芰,鹹盡發掘暴露,甚足悲也”,因而分析周陵應在周原遺址或長安、戶縣壹帶。竊以為,這幾個陵冢無論是周陵還是秦陵,都是鹹陽原上最古老的陵墓,且早於秦始皇陵,因而是中國最早的有封土的古陵,這壹點是其它任何古陵都無法比擬的。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人遷都鹹陽,大興土木,營造宮殿,建立國都。秦始皇十年征戰,吞並六國,在鹹陽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創造了燦爛的秦都文化。然而,“楚人壹炬,可憐焦土”。秦王朝的掘墓者—漢王朝建都長安後,將秦都廢墟辟為皇家陵墓區,成為埋葬死人的地方,這是封建王朝防止前朝復辟的壹種普遍心理。

西漢諸陵,除文帝灞陵、宣帝杜陵外,其余九座帝陵、陵園及其建築均位於鹹陽原上。其中高祖長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均設陵邑,成為當時漢長安城的衛星城。據有關資料分析,鹹陽原上的漢陵命名均有出處,如長陵、安陵取長安之意,陽陵在秦戈陽縣,平陵在平原鄉,渭陵在渭城,延陵在延鄉,茂陵在茂鄉,杜陵在杜縣,而灞陵以灞水而得名,至於義陵和康陵雖不見文獻記載,可能也與地名有關。陵園建設是歷代封建王朝的國家工程,“天子即位明年,將作大匠營陵地,用地七頃,方中用地壹頃;深十三丈;堂壇高三丈,墳高十二丈”。漢陵的平面布局以人工夯築的宏偉陵體為中心,四周有陵垣和門,構成十字型對稱布局,這種布局與西漢殘留的其它禮制建築-宗廟、明堂或辟雍的形式是壹致的。在陵體的上面,繼承戰國時代的制度,布置有祭祀建築。遙望鹹陽原,地位高敞,陵體宏偉,極為可觀。金趙秉文有詩雲:“渭水橋邊不見人,摩婆高冢臥麒麟,千秋萬古功名骨,化作鹹陽原上塵。”

漢武帝雄才大略,執政期間采取了壹系列戰略措施,不僅對西漢王朝,而且對中國二千年的封建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在位期間,是西漢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的黃金時期,茂陵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漢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修建了53年,他下葬茂陵時,封土上的樹木已經合抱。由於茂陵營築時間長,當時陵中陪葬物多得放不進去。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打開了茂陵的羨門,大量起義軍搬取陵中陪葬品,幾乎搬了幾十天,但“陵中物不能減半”。茂陵也是西漢王朝中規模最大的壹座。據《長安誌》卷十四引《關中記》記載:“漢諸陵高十二丈,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實測茂陵封土,底部和頂部均為方形,底部邊長230米,頂部邊長40米,封土高46.5米。坐落在茂陵東側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墓前的茂陵石刻,按自然巨石形狀順勢雕琢,註重內在神態,只在關鍵部位精雕細刻,輪廓自然,風格浪漫,是我國時間最早、最完整的大型陵墓石刻藝術珍品。

在帝王陵墓附近設置陵邑,是漢代陵墓制度的壹大創新。據《關中記》載,西漢徒民置縣者凡七陵,除霸陵、杜陵二邑在長安外,長陵、安陵、茂陵、平陵、陽陵五邑均在鹹陽原上。處於政治上的考慮,西漢陵邑均置縣,遷各地富豪於此,移民造城,使其成為繁華富庶之地。如當時大量遷徙“郡國豪傑及資三百萬以上於茂陵”。各陵邑除長陵、茂陵徒民各萬戶,其余各五千戶,茂陵邑當時就有27萬人,五座陵邑人口總數超過百萬,占全國的二十分之壹,是長安城人口的4倍。據有關記載,漢長安不少名人誌士就曾居住在五陵邑,如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壹家居住安陵邑,大史學家司馬遷、風流才子司馬相如曾遷居茂陵,夫妻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梁鴻、孟光就是平陵邑人氏。西漢陵邑制度為後世所繼承,它作為保衛、供奉、管理陵園的重要措施,對今天的古陵保護仍有借鑒作用。

在古豳國故地的彬縣水口鄉九田村西,有壹座不太高的墓冢,是相傳為十六國時期前秦國王苻堅的葬地。苻堅(338~385),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前秦帝苻生壽光三年(357),苻堅殺苻生自立,去帝號,稱“大秦天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統壹黃河流域和長江上遊,威服西域,企圖統壹中國。不料淝水之戰,大敗而歸。前秦瓦解後,縊死於新平郡(治今彬縣),約葬於太安元年(385)。苻堅墓坐南向北,不拘壹格,封土高3米,形狀為壹角錐體,當地人稱“長角冢”。現存墓碑壹通,上題“前秦國王苻堅之墓”。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頻繁,戰亂多於和平,國力匱乏,民不聊生。北周作為這個時代最後壹個王朝,歷3代5位皇帝僅25年。由於當時社會環境限制,北朝皇帝大多崇儉,主張喪事資用,須使儉而合禮,墓而不墳。由於北周墓葬不封不樹,葬後不供奉祭祀,因而北周帝陵究竟在何處,史書未曾記載,遂成千古之謎。據《北史》記載,北周五位皇帝,孝閔帝宇文覺葬於靜陵,明帝宇文毓葬於昭陵,武帝宇文邕葬於孝陵,宣帝宇文葬於定陵,靜帝宇文闡葬於恭陵,但均未記載葬地。1993年8月,在渭城區底張鎮丁家堡附近,壹夥盜墓分子盜掘了壹座古陵墓。之後,考古人員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出土了“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墓誌和部分陶俑、陶器。1996年6月,公安人員破獲此案,並收繳了墓誌和阿史那氏的“天元皇太後璽”金印等珍貴文物,北周武帝孝陵位置大白於天下。目前,已知武帝以西為北周重臣葬地,故北周其它四位皇帝亦應在渭城區底張鎮壹帶。

興寧陵是北周李墓。李之父李虎為北周八大柱國之壹,封唐國公。北周天和七年,李淵襲父爵。唐武德元年,李淵稱帝,追尊父為元皇帝,號墓興寧陵,葬於今鹹陽原渭城區後排村北。興寧陵墓前有石獅、石虎、石馬等石刻,雕刻古樸有力,為初唐時期的石刻真品,1956年8月被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大動蕩的壹個時期。公元581年,楊堅滅北朝的北周,於589年滅南朝的陳,統壹全國,國號隋,建都大興(今西安市),歷3代皇帝,死後均葬於鹹陽壹帶。開國皇帝楊堅是西魏大將軍楊忠之子,在位期間對經濟、社會、軍事進行壹系列改革,是壹位較好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晚年大興土木,制造冤案,屠戮功臣,加劇了社會矛盾。公元604年,在病中被次子楊廣害死,葬於泰陵(鹹陽市原楊陵區),當地人稱為楊家陵。開皇二十年(公元600),立楊廣為太子,604年廣弒父繼位。在位期間,熱衷於土木工程,揮金如土,荒淫暴虐。大業十四年(618)被禁軍將領宇文化縊殺。縊煬皇帝,俗稱隋煬帝。煬帝死後,三易墓地,最後草草葬於現武功縣西原上的楊陵。大業七年(611),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王朝岌岌可危。大業十三年,李淵起兵太原,進占長安,立煬帝之孫楊侑為傀儡皇帝,時年13歲,遙尊煬帝為太上皇。義寧二年(618)楊侑被迫讓位,次年卒。隋恭帝楊侑陵現位於乾縣楊洪乳臺村以南,為最不起眼的壹座皇帝陵。

唐陵在中國陵墓建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關中唐十八陵中,有九代皇帝葬於本市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壹帶,而唐興寧陵和唐順陵則位於鹹陽原上。鹹陽唐代帝陵除高祖獻陵、敬宗莊陵和武宗端陵外,其余均依天然山丘,因山為穴,不用人工夯築封土而方上。唐陵大都以陵體為中心,周圍采取正方或近似於正方的神墻,四個方向開辟神門。所不同是唐陵的南向有入口,並以闕、石像生的夾峙的神道、南神門作為入口的引導部分。唐陵石雕馳名中外,特別是昭陵六駿栩栩如生,乾陵六十壹王賓像神態各異,順陵石獅體形高大,均具極高的藝術價值。

唐昭陵位於鹹陽市區北部的九嵕山主峰上。九嵕山峰挺拔,溝壑縱橫,山環水繞,渭水縈繞其前,涇水環繞其後,主峰海拔1188米,遠望與天相接,氣勢宏偉,地勢極佳。昭陵工程由唐代著名工藝家、美術家閆立本設計,其平面布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坐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的“潛葬”之制,而是依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的。據《五代史·溫韜傳》載,“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地面營建了華麗的宮殿,蒼松翠柏,巨槐長楊。杜甫在《重經昭陵》詩中說:“靈寢盤孔曲,熊黑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夫妻合葬墓,是唐代帝陵的優秀代表。乾陵位於乾縣縣城以北的梁山上,陵園內城面積240萬平方米。梁山有三座自然山峰,北峰居中,且高度、體量為梁山之最,前方兩峰對峙,猶如天然門闕。陵園神墻四隅建有角樓,南神門內為獻殿遺址,門外列石象生124件,自南向北分別為華表壹對、飛馬壹對、朱雀壹對、石馬五對,石人十對,述聖記碑壹通、無字碑壹通,蕃王像61件。四門外各置石獅壹對,北門外還有石馬三對。乾陵修建於唐王朝鼎盛期,加之武則天好大喜功,均屬歷史著名偉大工程,工程質量嚴格,隧道墓門用石條砌築,文物繁榮,是封建王朝的壹大政績工程。

順陵是武則天之母楊氏的陵墓。楊氏是隋煬帝楊堅的後代,死於唐鹹亨元年(公元670),當時以王禮埋葬,稱墓不稱陵。武則天稱帝後,永昌元年,追尊父為忠孝太皇,母為忠孝太後,改墓為明義陵。天授元年,又追尊父為太祖孝明高皇帝,楊氏則稱孝明高皇後,改明義陵為順陵。順陵陵園原占地110萬平方米,長方形,分內城、外城。內城(皇城)四面辟門,現僅存遺址。陵墓高約13米,邊長49米,占地0.2公頃。順陵石刻有石人、石羊、石馬、石獅等30多件,特別是石走獅、獨角獸氣勢恢弘,為盛唐時期的石雕藝術精品,1961年3月被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以後,隨著全國政治中心的東移,鹹陽失去京畿地位,從而結束二千年帝王陵墓建設的歷史,而在此以前的帝王陵墓則永遠定格在鹹陽大地上,成為壹道獨特的風景。

  • 上一篇:為愛流下傷心淚拼音怎麽拼
  • 下一篇:最好用的切歌軟件是?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