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不明飛行物電影

不明飛行物電影

在大多數拍攝到飛棍的畫面中,由於影像模糊,又找不到合適的參照物,因此無法說明飛棍與攝像機的距離遠近。缺乏這壹數據,對於飛棍令人咋舌的飛行速度不得不打上壹個問號。那麽飛棍究竟是比空氣還輕的單細胞生物,還是來自外太空的高智能飛行器?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看看前面所有這些關於飛棍的所謂證據是否合理。首先,飛棍最引人註目的特點是其匪夷所思的速度,往往在短短幾秒鐘內從鏡頭中上百米的山谷或幾公裏的距離飛過。但據此得到的每小時上百甚至上千公裏的速度合理嗎?由於拍攝到的大都是飛棍從畫面這端出現,在那端消失,人們便稱飛棍飛過了畫面中拍到的遠處那段距離。畫面中人們看到的飛棍總是壹晃而過,因而就稱其高速飛過了長達幾公裏的距離。但人們考慮到遠近的問題了嗎?在飛棍比炮彈還快的錄像中,其前提是兩者距攝像機的距離相等,但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壹點,因此如果飛棍僅僅是在鏡頭前幾厘米處飛過呢?壹個物體在鏡頭前5厘米和500厘米處以同樣的速度飛過,那麽畫面中看到的其運行距離應該是有很大不同。在拍攝地面物體運動的錄像中,因為有可比較的參照物,如公路,人們就能推算出汽車運動的速度。而在大多數拍攝到飛棍飛行的畫面中,由於缺乏清晰的影像,又是在空中飛行,找不到合適的參照物,因此無法說明飛棍與攝像機之間的距離究竟是多少。缺乏這壹重要的數據,對於飛棍令人咋舌的飛行速度我們不得不打上壹個問號。同樣,不知道距離鏡頭的遠近,飛棍的大小我們也無從知曉。飛棍具體是何物,其發現者伊斯加米拉說它是比空氣還輕的單細胞生物,他同時還稱飛棍的大小最短幾厘米,最長上百米。我們在中學生物課上就已經知道,最大的單細胞生物也需要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也從未發現過像飛棍這般結構復雜、長有翅膀的單細胞生物。而要同時達到既是單細胞生物,比空氣輕,又要有小到昆蟲,大到飛機的體型,還能保持每小時幾百英裏的高速運動速度這幾大條件,用所有已知生物和物理原理都無法解釋。此外,既然有人稱墨西哥的洞穴是飛棍的棲息地,那麽為何從未有人試圖在這個“有上百個飛棍飛進飛出”的洞裏捕獲壹只,或者撿到壹具屍體,成為轟動世界的發現?首次發現飛棍後,伊斯加米拉還在1998年稱,根據飛棍的獨特外形,他已經開始利用波動膜學說制造飛棍的模型,以此來完全打消人們的懷疑。但是7年過去了,時至今日他也沒能拿出任何能在空中飛行的模型。辨偽對於黃蜂等昆蟲而言,相機曝光的極短時間足夠它們扇動幾次翅膀並飛行壹段距離,於是被相機捕捉下來的影像也就是它們運動的壹段軌跡。要尋找飛棍的真身,我們還須回到“始作俑者”———相機身上。人們都知道眼見並不壹定為實,那麽經過照相機和攝像機光學處理之後的圖像還會和真實的影像壹樣嗎?飛棍的出現會不會和相機成像的特質有關?我們從2003年美國壹位攝影愛好者在郊外拍攝的畫面中或許能得到解釋。他察看用數碼相機拍到的壹組照片時,驚奇地發現到處都是黃褐色的飛棍。每壹只都長著細長的軀幹,長度和樹葉相當,身體兩側還對稱分布著5對翅狀物。這些生物在陽光下四處飛舞,但是這名攝影愛好者並不記得見過這樣的東西。但當他把所有拍到的照片看完,答案也揭曉了。在壹張近距離拍攝的畫面中,壹只馬蜂被定格在半空中,但它身後還留下剛剛飛過的軌跡,身體劃出兩道長長的直線,扇動的翅膀也留下了幾條痕跡。為什麽飛動的馬蜂會呈現出飛棍的外形呢?原因就在相機的特性上。事實上不管是相機拍下的照片還是攝像機錄下畫面中的壹幀,都是在記錄某壹個時間段的影像。比如說相機的快門速度也就是曝光時間被調到了1/45秒,就是指拍下的是1/45秒時間內所發生的壹切。我們知道,專業攝影師為拍攝出美麗的城市夜景畫面,會把曝光時間特意延長,如10秒,這樣我們看到的就是行駛的車輛車燈在10秒時間內劃出的絢麗線條。用普通的傻瓜相機其實也會得出類似的效果,拍過夜景的人大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哪怕只是有輕微的抖動,黑暗背景中的光源也會劃出長長的線條。這其實就是相機抖動的軌跡。1/45秒的時間對我們太短,但是對於高速撲翅的黃蜂,這段時間足夠讓它扇動5次翅膀,並飛行壹段距離。於是被相機所捕捉下來的影像也就是它運動的壹段軌跡。這樣說來,只要把相機曝光的時間調到足夠短,飛棍的真身也會顯現。當把曝光時間調到1/1000秒甚至更短時,我們便能清楚地看到被定格在空中的黃蜂或飛蛾。對於攝像機而言,道理也是壹樣的。大多數攝像機是以每秒25幀到30幀進行拍攝,而每幀圖像又是以壹定的快門速度拍攝的,最常用的是1/50或1/60秒。也就是說,如果壹部攝像機以每幀1/60秒的速度拍攝,那麽在每壹秒鐘,攝像機拍攝了壹個物體的25個1/60秒的瞬間,同時也有25個約1/40秒時間是沒有拍攝的空格。如果拍攝對象是個點狀物體,如下落的雨點,它在以高速運行時在錄像上留下的軌跡應該是壹段線條。如果是昆蟲,記錄的也自然就是在1/60秒時間內昆蟲身體劃出的直線或弧線,再加上翅膀扇動所留下的波浪狀或多翅狀軌跡。反過來我們也能證明拍攝到的飛棍並非棍狀帶翅生物。如果飛棍是伊斯加米拉所描述的壹個多翅膀實體,那麽根據照片,它在1/60秒的曝光時間裏幾乎壹動也沒有動,否則就不可能留下這樣的影像,而惟壹能使它達到至少每小時160公裏高速運動的方法則是嚴格以每秒鐘25次的定格步進式飛行,同時必須遵守攝像機快門的開關時間,在攝像機快門打開的時候停止,在關閉的時候運動。那麽飛棍為什麽還有伊斯加米拉所稱的各種形態呢?答案自然便是飛行生物的種類不同,馬蜂、飛蛾、蜻蜓翅膀形態和扇動頻率各不相同,再加上曝光時間有長有短,留下的飛行軌跡自然會有很大區別。但它們的***性都是像壹根帶著附屬物的棍子。由於飛行速度很快,在空中又難以辨別遠近,便成了極速怪物。對於伊斯加米拉所說的人類能用肉眼看到飛棍之說,那為什麽在照相機出現之前從未有飛棍這壹說法呢?飛快掠過人們視線的可能是小蟲或飛鳥,由於其體積小,運動軌跡又極不規律,因此多數情況下等人們再去找就看不到了。又由於人眼對影像的感覺是連續的,所以也絕不可能會有人用肉眼看到昆蟲在飛行時呈現棒狀飛行物的姿態。此外飛棍出現最多的是在錄像中,此外少量照片中也有。攝像機長時間錄像時捕捉到飛棍的機會要比相機多許多,此外相機正常拍照的曝光時間比攝像機短,因此飛棍多半是在1/60秒- 1/16秒的曝光區間內顯現。而對於飛棍有智力之說,絕大多數運動中的昆蟲不僅能避開障礙物,還能像蚊子壹樣靈活地躲避人們的撲打。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從沒有靜止的飛棍,或飛棍的屍體被發現,因為它們的真身不過是普通的昆蟲或小鳥,壹旦停下來,神秘的外衣也就不復存在。它就像大自然的海市蜃樓壹樣,是人類自己制造出的光學幻像。結語在自然界中,存在我們尚未發現或者無法解釋的現象是必然的。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但任何猜想都需要用嚴謹的科學態度來求證,而不是把異想天開作為結論。伊斯加米拉自稱為“專業的,有信譽的”紀錄片攝影師,不可能連攝像機拍攝原理都不懂,卻還自圓其說地拿出所謂單細胞未知生物理論,未免有嘩眾取寵之嫌。在自己的網站上,伊斯加米拉鼓勵人們進行“空中釣魚”,把拍到的飛棍錄像寄給他,但對拍攝時的快門速度這樣的關鍵性要求卻只字不提。對於所收集到的飛棍影像不給予任何甄別就公布在網上,稱這是飛棍存在的又壹大證據。拋開科學和嚴謹不說,這種做法背後的目的本身就很值得懷疑。同樣在互聯網上,飛棍作為奇聞軼事影響力也很大,不少中英文網站把自己當成展示這種神秘現象的先鋒。不可否認的是初看奇特的飛棍極大地滿足了每個人都有的好奇心,但問題是當疑惑可以用並不高深的科學理論解釋時,再刻意保留其神秘的外衣就有動機不良的嫌疑了。飛棍怪物之說的興起無疑是眾多神秘論形成的典型範例。這些神秘論的壹大特點是,只要是用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壹時難以解釋或無法解釋的現象,就被冠以外星人或未知生命的傑作。比如不明飛行物UFO,指的是任何無法確定身份的飛行物體。它們可能是蟲子、雲彩、氣球、飛機,卻被很多人同外星飛碟畫上等號。而隨著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推波助瀾,大腦袋綠皮膚的外星人也正式成為人類社會中理所應當存在的壹員。這樣的形象幾乎與科學無關,不如說是純粹為滿足好奇心而制造。對於眾多神秘論,態度嚴肅的科學家絕大多數都不予理睬,因為科學需要的是站得住腳的證據。這也是為什麽當科學界還在為火星隕石中的棒狀物是否是微生物化石存在爭議時,神秘理論者卻在宣布火星人下次會何時何地造訪人類。但是,證明了壹些“飛棍”照片的主角只不過是昆蟲,是否就可以說飛棍或者類似飛棍的生物不存在呢?那也未必。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不過是自然史中壹眨眼的工夫,有壹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或者迄今尚未發現的生物存在是正常的。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大膽的想象和猜測固然需要,但是在沒有任何科學的確鑿證據之前就把異想天開當作結論大肆宣揚是研究者的大忌,更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在這個世界上,飛棍或者類似飛棍的物體也許根本不存在;也許有,但尚未被發現。如果有壹天,人們找到它的實體,或者用科學理論證明它的存在時,我們才能說: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飛棍。 別的我不說了,看看我描黑的部分吧

  • 上一篇:神犬奇兵演員有哪些?
  • 下一篇:大數據時代,那麽壹般通過什麽方法(軟件)收集、分析和可視化數據?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