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在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應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在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應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壹、多媒體資源的選擇和應用要最優化

多媒體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給人們對課堂的期望帶來了美好的憧憬,希望以此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認知過程。但是,由於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和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多媒體資源的數量呈爆炸式增加,出現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局面。如何選擇和使用這些資源,成了廣大教學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此,筆者以為,在對多媒體資源進行選擇和應用時,要遵循最優化的原則,切不可眉毛胡子壹把抓。所謂最優化原則,即所選的資源內容(包括文本、圖片、聲音和圖像等)要能最好地呈現教學的內容,最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讓人產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沖動。

實踐表明,動態的文本比單壹呈現的文本更具有刺激性,而圖片所創設的情境更優於文本的效果,動畫、音視頻的應用能更好地使師生互動,能直觀、動態、準確形象地傳遞信息。因此,在通常情況下,選擇多媒體資源時,要註意精挑細選,仔細斟酌,做到能用視頻的不用圖片,而能用圖片的則往往遺棄文本。這樣的資源選擇和應用方式,使獲取的資源是最好的,將對學生的身心產生最大的沖擊力。應用資源的方法是最佳的,達到的效果必定是最好的。

二、要將多媒體資源應用到教學的“關鍵點”上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多媒體資源的應用也是壹樣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只有用在“關鍵點”上才能發揮關鍵的作用。所謂教學的“關鍵點”是指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導入點、啟發點、銜接點、拓展點和思維盲點等。對這些點的處理是壹節課成敗的關鍵。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首選就需要解決好重點和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多媒體資源的應用,其優越性首當其中的是要體現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和化解教學難點。這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重、難點的分析能否到位,關系到教學的成敗。而以優質教育資源支撐的課堂,通過優美的畫面、動態的場景、互動的雙邊活動、真實有趣的生活內容,恰當地解決了這壹問題。

其次是課堂的導入點。導入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始。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將多媒體資源應用於教學導入的環節,創設主動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置身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學習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壹位德國學者做出的精辟比喻壹樣。他說,將15克鹽放在妳的面前,無論如何妳難以下咽。當將15克鹽放入壹大碗美味可口的湯中,妳就會在享用佳肴時,將它們情不自禁地吞下。知識之於情境,猶如鹽在湯中。這樣的比喻,何等的形象!

第三,將多媒體資源應用於教學環節的啟思點、銜接點和拓展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有著壹語點醒夢中人的作用,幫助學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難,從而建構起生動、活潑並具有良好生成性和生命活力的課堂。在這裏用多媒體資源的可視性、互動性和優質高效性等特點,既對教學內容進行註解,同時又對學生的學習和思考進行點撥,如武術招術中的四兩撥千斤,使學生豁然開朗,放飛思維。

三、多媒體資源的使用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

優質的多媒體資源,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教學的每壹個環節。但是,它們最終只能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把教學全托付給它們,不能用多媒體資源代替教師對教學問題的深度剖析,更不能用它取代學生的探究活動。因此,我們既不提倡將多媒體資源供奉於神臺之上,視之為萬能之法,也不提倡資源的濫用和誤用而導致教學要素的缺位。

多媒體資源選用的“適可而止”,是說在使用它時要做到適時、適量和適度。

所謂適時,即教師要把握多媒體資源應用的時機和時間,既不能壹謂不用,也不可“滿堂灌”地亂用。該出手時才出手,這樣才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學習重點,破解了學習難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避免視聽疲勞,防止信息汙染的出現。

適量是要教師控制多媒體資源傳遞的信息量,防止信息泛濫。多媒體資源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信息,學生接受和加工處理後,便於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這本是多媒體資源的壹個巨大優勢。但不少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資源時,喜歡將能找到的資料都堆到課件或課堂上,導入時視頻播放要好幾段,解釋重點時用好幾個動畫,播放好幾段音樂,結果使學生面對繁雜的信息時無所適從。狗吞泰山無從下嘴,反而產生出新的、更多的困惑和疑問。因此,對於那些可有可無的資料,即使很精彩,也要裁剪掉。量體裁衣,衣美觀,按量取食,更健康,教學的道理也是壹樣的。

再者是適度的問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壹個師生互動,師生***建,和諧生成的過程。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資源制作的課件,會侵占學生的想象空間,減少學生主體思維的主動性,從而背離資源使用的初衷。所以,多媒體資源應用的教學活動,應該是通過課件引導學生進行“做中學”,而不是光“看課件”。應該引導學生分析、思考、互動、生成與創新,而不是不加思考地從課件中獲取問題的答案或僅僅對課件進行“欣賞”。

四、多媒體資源使用時要減少“偽資源”的幹擾

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用多媒體資源的目的是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而課件中過於繁雜的色彩,過多的版式變換和動態效果,會幹擾學生的思維;無關的動畫,與課題不相幹的圖片,多余的音、視頻則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不利於學生知識的建構和技能的提升,不利於學生認知的正向遷移。這些我們稱之為“偽資源”。

面對浩如煙海的資源環境,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減少“偽資源”的妨礙呢?這就要求我們追求多媒體資源使用的“真”“善”“美”。

1.求真

“生命成長的課堂”中“生命”的內涵在於教師要把關註學生的身心特點放在第壹位,把學生當成發展中的人來看待。把學生放在首位的關鍵,就是傳授“真知”。資源中展示的概念、原理要真實可靠,分析推理要嚴謹、準確,方法步驟要正確無誤,模擬效果要形象逼真。就是有比喻、誇張,也要貼切、恰當、合理,不能隨便臆造。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真實的課堂教學才是有價值的。

2.求善

要求教師要善於取材,合理用材,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獨特魅力。全新思維要求教學資源素材要具備交響感、設計感、故事感、***情感、娛樂感和意義感。故而,多媒體資源的選取,要具有嚴密性和科學性,其應用要具有代表性和規範性。課件不僅要在版面布局上合理,內容呈現上吸引學生,而且要關註畫面的啟發性、新穎性以及表現力、感染力等。對於無關的動畫,要做到少而精,甚至完全放棄。裝飾和點綴要盡可能科學有趣。多余的音、視頻要設法裁除。

3.求美

要求教師選擇和應用資源從形式和內容上具有美感,包括各種資源的色彩、比例、層次要具有壹定的審美價值。同時又給人舒適、和諧、有品位的享受,能表達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情感等。這要求素材的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整體標準相對統壹,語言文字規範、簡潔明了,聲音清晰、無雜音、無停頓,視頻分辨率要高,人物形象鮮明。同時,在導航圖標、動畫設計上,要意圖明朗,易於理解和操作,能快速引起學習者的跳轉,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唯真、唯善、唯美,才能求真、求善、求美,才能把握各種資源的真諦,凸顯教學資源對有效教學的輔助作用。

五、多媒體資源應用時要關註課堂的彈性

任何時候,教學都要以傳承人類文明和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無論完成哪種任務的教學,“教”始終是為了“學”。“教”是依附於“學”,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學生的學。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的法子要依照學的法子。由此可預見,多媒體資源應用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為主的課堂。所以,對於多媒體資源的應用,也要靈活,因學而動,不要過於生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註如何教,教什麽,還要更多地關註學生的學。要依據學情和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調節資源

使用的長度和廣度。不能因為資源是自己費心找來的,就舍不得丟棄。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使用教學資源,不僅是對學生的負責,更是教師對職業的尊重。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壹如藝術家,教學才能如行雲流水,流暢歡快。多媒體資源運用應自然得體,生動活潑,看不出半點牽強和做作,並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從而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這樣就會避免因“壹刀切”而出現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停頓、超時、失控等尷尬局面。

課堂教學的彈性還體現在其生成性的壹面。課堂的生成往往是師生互動過程中隨機產生的,是動態的,這樣就會有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包裹在裏面。此時,教師就不能因為自己的課件是“這麽設計”的而繼續生搬硬套,置學生的思維於不顧,這樣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因此,要求教師在應用資源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時,把“彈性”思想融入其中,有時可以順水推舟抑或另辟蹊徑,使教學的過程更加靈活多樣,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更具創新精神和創新品質,多媒體資源的優越性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學活動才能更有效地開展。

  • 上一篇:角色扮演(壹種綜合性創造性的活動)詳細資料大全
  • 下一篇:神農架的具體情況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