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海燕賞析

海燕賞析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爾基寫的著名散文詩。在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曾經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語中,“海燕”壹詞的意思是“風暴的先知”。

本文根據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分為三個部分,描寫了海燕面對驚濤駭浪的壯麗景象。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暴風雨來臨時海燕勇敢而快樂的形象。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迅速發展的革命形勢,熱情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們堅強無畏的戰鬥精神,預言了沙皇黑暗統治的崩潰。

預示著無產階級革命即將到來,必將勝利。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鬥爭。

擴展數據:

寫作背景:

海燕寫於1901。當時歐洲的工業危機蔓延到俄羅斯,工廠紛紛倒閉,大量工人失業。再加上沙皇統治日益黑暗,人民無法忍受,反抗日益高漲,革命鬥爭蓬勃發展。

高爾基1901 09年2月19日,他從家鄉下諾夫哥羅德來到彼得堡,參加俄羅斯作家協會為紀念農奴解放四十周年而舉行的特別會議,並發表了抨擊沙皇政府的演講。

3月4日,數千名大學生和工人在彼得堡喀山廣場舉行示威遊行,抗議沙皇政府將183名大學生送進軍隊。壹些人被殺,許多人受傷。高爾基參加了示威遊行。

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義憤填膺。3月12日,他回到家鄉後,根據當時的鬥爭形勢和參加示威遊行的感受,寫了壹篇短篇小說《春的旋律》,而《海燕》就是這篇小說的結尾部分。

這部小說首先被刊登在《莫斯科信使報》上,然後被刊登在彼得堡的《生活》雜誌上。愚蠢的審查員禁止了這部小說的出版,卻認為它的結局是壹個風景寫作。

就這樣,《海燕》作為獨立作品發表在《生活》雜誌4月刊1901。《海燕》壹經出版,就在俄羅斯產生了巨大反響。它通過膠印和手抄被革命者廣泛傳播,並壹度成為最受歡迎、最具宣傳性和吸引力的詩歌傳單。

作者介紹:

瑪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別什科夫,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高爾基於1868年3月6日出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哥羅德鎮的壹個木匠家庭。65438年至0884年加入民粹派,閱讀民粹派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65438年至0905年,高爾基加入俄羅斯社會民主勞動黨。65438年至0906年,高爾基受列寧委托,從芬蘭赴美國開展革命活動,並在美國出版小說《母親》。後來定居意大利卡普裏島。

1913年,高爾基從意大利回到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學專欄。1917十月革命後,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和各種暴力事件伴隨著革命。

高爾基與列寧和新政權有矛盾。1921年10年,高爾基因病和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分歧出國休養。高爾基於1928回到蘇聯。

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進行了兩次長途旅行,並決定回國定居。1934當選作協主席。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病逝,享年68歲。

高爾基的作品充滿了對積極的生活態度的贊美,渴望喚起人們創造新生活的激情,喚起人們對自己作為人的自豪感,鄙視憐憫和恩賜。

在高爾基看來,人有力量,有創造與人相稱的生活的力量。憐憫和禮物貶低人,羞辱人的尊嚴。作者確信人們的無知和落後是歷史造成的,而不是自然造成的。

人民壹旦擺脫黑暗過去的精神枷鎖,就能站起來爭取自己的權利,成為歷史的主人和創造者,成為大寫的人。高爾基的創作總是帶有鮮明的文化目的。

通過文學藝術,可以促進人們的自我意識,提高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推動俄羅斯民族擺脫歷史和精神包袱,走向現代性。為了這個基本的文化目的。

高爾基認為,文學作品不應局限於探索生活瑣事,而應“談論令人振奮的精神和精神復興的可能性”,要有“創造生活的呼聲”,要善於“用思想和文字之美豐富生活”。

我們應該美化人,美化生活。這種文化目的使得高爾的墓在盲面慘淡、直書皆真的同時,總想通過美化和“虛構”來展現生命的亮色,使人不會因為可怕的現實而沈淪絕望。

這就是為什麽他強調:作為藝術家,既要從現實出發,敢於揭露生活中的黑暗現實,又要“善於立足現實”,把積極的現象“浪漫化”。

百度百科-海燕

  • 上一篇:洗發水材料
  • 下一篇:宮澤賢治的人物生平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