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有哪些名言 有什麽特殊意義

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有哪些名言 有什麽特殊意義

吳承恩圖片

吳承恩的壹生雖然經歷坎坷、境遇拮據、生活困頓,但他歷時7年完成的著作《西遊記》在後世廣為流傳,成為經典的四大名著之壹。然而這位明代傑出的小說家留存於世的肖像圖卻並不多,更多的還是後來世人為了紀念他,在熒幕上創造出的各種生動鮮活的作品形象以及人物形象。

吳承恩古代畫像圖

從現在流傳最廣的壹幅吳承恩古代畫像圖來看,他的形象是頭戴帽子,兩邊的眉毛稍稍上挑,眼睛微睜,鼻梁不高,嘴唇緊閉,下巴長有壹撮胡子。他的面容不若壹般的人物像那樣給人以嚴肅拘謹之感,反倒是神態平靜,眼神溫和,透出壹股睿智以及淡然。再結合他的經歷,仿佛能讓人透過畫像看到他平凡卻又偉大壹生。他在生活和官場上可以說是失敗的,經歷的生活困頓和科舉腐敗都讓他感受到了社會的黑暗,從而不得不對現實生活充滿失望。可他在小說上的成就無疑又是巨大的,《西遊記》的誕生對當時乃至後世小說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了紀念他,2010年播出了壹部名為《吳承恩與西遊記》的電視劇,裏面由六小齡童扮演吳承恩,演繹他的壹生,使得觀眾更加了解這位寫就《西遊記》的人到底有著什麽樣的故事和經歷。此後,提到吳承恩,並不再止於單純的古代人物畫像了,他的形象在大眾面前愈加生動豐滿起來。

吳承恩名言

吳承恩是明代有名的小說家,雖然他自幼就體現出了自身的聰慧與才氣,但最終使他被大眾所知曉的原因還是壹部神話小說《西遊記》。這部小說除了故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推動了古代小說的蓬勃發展之外,作者在書中留下的許多名言也被世人牢記在心。其中,“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是壹句飽含深意,富有哲學意義的經典名言。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這句話是小說中的人物唐僧說出來的。當眾僧得知唐僧要前往西天取經時,紛紛告訴他路上可能會遭遇到的種種艱難,這時候,唐僧就說了這句話,意在表達只要心中見佛祖,求真經的信念是堅定的,那麽就路上的困難就不足以阻擋他。相反,如果在壹開始的時候就害怕了,那麽種種心魔油然而生,則會越來越不敢前進。

現在這句俗語還有了另壹層意思,即當我們做錯了壹件事情時,選擇了編壹個謊言來遮掩它,之後就可能為了圓壹個謊而不停地撒謊,從而離真實的道路越來越遠,內心也會愈加疲憊,這就是所謂的“心生種種魔生”。但是,如果妳在做錯事情的時候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地去承擔責任與後果,吸取教訓,那麽內心會輕松很多,也就是“心滅種種魔滅”。

這句出自吳承恩《西遊記》的名言將世人內心的選擇、恐懼真實地表達出來,具有深刻的現實價值和警醒意義。

吳承恩的故事

很多的海內外人士都知道《西遊記》,也大多看過《西遊記》,無論是聽故事、看書,還是欣賞與之相關的眾多影視版本,也通過這部小說知道了他的作者是吳承恩。但是了解吳承恩壹生經歷的人卻並不多,那麽,這位明代傑出的小說家究竟有著什麽樣的際遇和故事呢?

吳承恩雕像

吳承恩是淮安府山陽縣人士,自幼家境清貧。但他本人非常聰慧,十分喜愛涉獵稗官野史和誌怪小說,也經常聽老人講述各種神話故事,因此他積累了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小說素材。在他念書時期,憑借自己的勤奮好學和博覽群書,得到了當時龍溪書院創建人葛木的賞識。然而,盡管吳承恩才華過人,但明王朝的由盛轉衰以及科考和官場的日益腐敗,讓他在多次科舉考試中失利。這樣的打擊再加上生活困頓所帶來的譏笑和冷漠,吳承恩對封建社會和黑暗現實越來越失望。《西遊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歷時長達7年完成的。

直到1550年,吳承恩在自己將近五十歲的時候補得了壹個歲貢生。可是好景不長,吳承恩自身性格上的清廉耿直讓他不容於官場。僅在八年之後,他就因被人誣告,憤而辭官,從此專心於創作。

吳承恩還與妻子葉氏育有壹子,名為鳳毛。可惜鳳毛早喪,吳承恩又無其他子女,導致吳家後繼無人。晚年的吳承恩景況淒涼,曾輾轉到過杭州、南京等地靠賣詩文謀生,後回到淮安老家安養,無病而終,享年八十二歲。

這就是吳承恩壹生的故事,有悲有喜,有苦難,也有成就。

吳承恩與西遊記

吳承恩作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流傳於後世的作品其實並不多,最膾炙人口也最經典的當數他的《西遊記》了,其余的作品只有《射陽先生存稿》四卷以及誌怪小說集《禹鼎記》,後者目前已經失傳,這不得不說是古代小說文學發展的壹大遺憾。

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劇照

吳承恩寫《西遊記》並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喜歡搜奇獵怪,每每喜愛涉獵壹些稗官野史、誌怪小說,從而內心對於神話傳說、神仙鬼怪、民間故事都特別熟悉。後來,生活和官場上的失意讓吳承恩加深了對官場腐敗、社會黑暗的認識,他更願意用創作誌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對現實的失望和不滿。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西遊記》誕生了。壹開始,吳承恩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中間則因故停止多年未能繼續寫下去,直到晚年被人誣告而辭官歸來才得以完成《西遊記》的後續部分。

作為中國四大經典名著之壹,《西遊記》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浪漫主義的傑出代表。它的出現,無論是在其故事本身、表現形式,還是背後蘊含的深意,都是值得很多學者去認真研究的。

《西遊記》不僅僅只是壹本師徒四人歷盡磨難,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它也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抱負和在官場上的理想。吳承恩本身的性格其實和唐僧有著不少的***同點,比如耿直、善良、寬容、慈愛,但奈何前往西天取經靠著唐僧壹個人是絕對完不成的,這正如吳承恩在現實生活中達不到的個人政治理想。所以,他在小說中幻想著感化敵人,有了徒弟三人護送並求得正果。

2010年,為紀念吳承恩與《西遊記》,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播出,讓觀眾能更深刻地了解到他們之間的故事。

吳承恩故居

四大名著之壹《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明代有名的小說家、文學家。他的故居位於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的打銅巷巷尾,內陳列著吳承恩腦顱復原的半身塑像,還珍藏有各種版本的《西遊記》書籍和大量的文史資料等。

吳承恩故居

吳承恩的故居占地較廣,由門房、正廳、客房、書齋、後花園等房屋組成。其正門上方懸掛著壹塊牌匾,上面是由中國已故的著名書法家舒同所書的幾個大字――“吳承恩故居”。走進大門,就是壹片竹林,蒼翠優雅,挺拔有力,讓人不禁覺得這就是吳承恩清廉不俗、遺世而立的風骨寫照!此外,其書齋“射陽m”三字為趙樸初所書。這其中還有壹個典故,吳承恩號射陽山人,他的好友沈坤曾送他壹塊匾額,上面就寫了這三個字,很得吳承恩的喜愛,只是後來卻遺失了。

吳承恩的後花園名為“悟園”,是有著他許多美好回憶的地方。吳承恩幼時閱讀過非常多的稗官野史、誌怪小說,熟悉各種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直到後來開始創作《西遊記》,後花園也成為了他創作和休息的主要場所。

吳承恩故居本身具有的歷史價值和懷念意義,以及後來為了紀念他而對故居進行的修復、新建等措施,已經使這壹地方成為了淮安著名的旅遊景點,無數的海內外遊客紛紛來此,想要看壹看這位寫下著名的神話小說的作者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吳承恩墓

吳承恩是明代有名的小說家,他生於1500年,卒於1582年,享年八十二歲。

淮安區馬甸鎮吳承恩墓

吳承恩去世之後,他的墓碑與他壹生的際遇壹樣,經歷了不少的坎坷。那麽,吳承恩的墓究竟是怎麽被發現的呢?這要從他和他父親吳銳的墓同時被盜說起了。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淮安當地時常有壹些好吃懶做之人通過盜掘古墓的途徑換得不正當的錢財。1975年1月,淮安馬甸鄉的壹位教師在某天上班的路上發現了壹座新被挖掘的古墓,旁邊有兩塊石碑。其中壹塊能隱約認出墓主姓吳,而另壹塊石碑上書有文字“孤小子承恩”,這馬上讓這位教師聯想起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史料記載他是淮安府山陽縣人士。這個發現讓教師激動不已,連忙上報給了學校,學校又報給了縣文化館。此事件得到了重視,後經過仔細嚴密的考證,確定了這塊墓碑系吳承恩的父親吳銳之墓。而之前發現的文字則是吳承恩為其父撰寫的墓誌銘。

南京博物館接到此事的上報,馬上組織人員進行調查,後來卻因故暫停。

直到1981年8月,在相關部門的指示下,淮安縣政府組織專人對吳承恩的墓展開了調查。最終發現,吳承恩的墓在被盜後,棺材板已經被改制成了壹所學校的門窗,這對尋訪墓碑壹事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再加上古墓被破壞也讓人心中覺得難過、失望。

之後,事情又發生了轉機,當時改制的木匠吳師傅私自留下了棺材橫板的上半部分,上面刻有明代的獨設官職“紀善”,並有“射陽吳公”四字,吳承恩正是號“射陽山人”。種種跡象都證明了這座墓的主人正是吳承恩。

調查人員順勢找到了吳承恩的墓地並清理了墓穴。現吳承恩的墓園位於淮安區馬甸鎮二堡村的郭大莊,吳承恩是與他的兩位夫人合葬的,墓碑與其父吳銳之墓相隔三米,也算是父子兩代的家族墓地了。

  • 上一篇:移民澳洲必備的護照與綠卡常識
  • 下一篇:古人垂釣的幾種文化精神境界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