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妳覺得“二舅”是什麽?

妳覺得“二舅”是什麽?

《消失的二舅》(節選)

二舅走紅之時,文章我沒有寫。而如今大家不關註他了,我卻寫了。

總有那麽點馬後炮的意思......做自媒體的,不就為了流量麽?偏偏拾人牙慧,什麽也撈不到。但作為本月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我依然認為,值得做壹下總結。

“消失”的二舅

之前不寫,主要是不敢。不敢說真話,不敢有意見,不敢有想法,怕有些人不高興。既然二舅“消失”了,又有人披露故事虛構,我也就沒有了顧慮,再來炒個冷飯。

二舅走紅後,有無數媒體想采訪他,但沒有找到。“外甥”說為了讓他繼續“這麽酷”,給他搬家了。按照正常劇本走,二舅大概率成為壹名“江湖傳說”,為這個故事畫上壹個圓滿的句號。對於二舅歸隱,我朋友覺得不對:“奇怪呀,做自媒體的不是應該走紅之後變現嗎?怎麽現在拒絕采訪,不合邏輯。”

不過我知道,總會有人把邏輯圓回來。他們會說:“二舅不在乎那點錢。”這聽起來也挺有道理,因為對於信眾來說,所有的神不需要吃飯,他們活著只需要壹口氣吊著就行。

打假

二舅走紅之後,質疑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

他們壹點也不可愛,紛紛出來打假、質疑,令人討厭。打個比方,壹些人睡得可香了,妳卻要告訴他們災難來了,這壹點也不可愛,甚至可恨。

有人發現“縣城房子”視頻部分,和壹部重慶紀錄片畫面高度相似。不過我當時不以為意,因為影視行業引用普通素材不違背倫理,不構成故事“是假的”充分條件,只要表達“縣城房子”的形象就夠了。也有可能是拍攝者的計劃不嚴謹,在前往縣城拍攝時遺漏了素材,於是緊急找來網上素材應急。(不過這可能屬於法律範疇)

也有人網上搜索到湖南教師吳標華發表的《二舅》壹文,主人公二舅也是擅長於木工的能人,故有人懷疑二舅視頻故事涉嫌造假,但被“外甥”否認。“外甥”對媒體斬釘截鐵地說道,“每壹句話都是真的”。

在媒體面前說話,得特別小心。當有壹句話是假,那麽其本人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後來又有人發現,二舅並非是作者的“二舅”,而是另有他人。二舅視頻全程以男性旁白的方式述說“我二舅”的故事,充分暗示了二舅就是“我二舅”。這說明作者說的“每壹句話都是真的”這句話並不真。

既然造神,人們就不允許有人利用神。既然推出了精神偶像,就不允許偶像被他者利用。有網友批評“外甥”賺了幾百萬平臺打賞利益,只分了二舅幾千塊,人們紛紛指責他利用二舅。我當時想,有沒有壹種可能,那幾千塊錢算是二舅的出場費?而視頻策劃、劇本、拍攝和剪輯營銷都是作者的完全版權,怎麽分配還不是作者的事嗎?理性來說沒錯,但人們感情上不允許。

最終讓二舅“消失”的,則是各大平臺撤銷了視頻推薦。沒有流量後,二舅才是真正“消失”,多年後,只留下壹個傳說,還有屏幕前滿滿的尷尬。

“有什麽是真的呢?”人們迷惑不解。是啊,還有什麽是真的。

影視倫理

二舅走紅也就壹晚上的事情。但他的消失,卻好像也是壹晚上。

他走紅的原因,我曾分析過視頻的劇本。從我個人角度,對這類文風表達不感興趣,聽來聽去仿佛是作者在自我催眠,由於“精神內耗”久了,人就有自我催眠的需要,如果不是“我的二舅”,恐怕不會有人對壹個陌生人帶入這麽多的感情,並用如此精美的文字描繪。

十五分鐘,很多人看起來很爽,但我覺無感。十五分鐘,可以表達壹個人的真實人生麽?我比較懷疑。對於學心理的我來說,完美人設不可能存在,看似信息不夠,要麽人格獨特,而視頻中,作者對二舅采用了大量的文學描繪,如果是故事片的生動形象塑造是必要的,但放在紀實片裏顯然不太合適,應該符合事實。事實就是時間、地點和人物的客觀。

二舅視頻雖然沒有標簽紀實片,但無論是作者在采訪中,還是視頻不斷“暗示”都說明它是紀實片性質。如果二舅的故事不真實,那麽算違背“影視倫理”。我認為真正的道德,是要讓觀眾知道它是劇本,或者真實故事改編,但不能說它就是紀實片。

作者:郭不慫? 2013-1-12

恭重號來源:郭不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 上一篇:我們聽說遊戲公司用虛幻引擎3開發遊戲,什麽是虛幻引擎,
  • 下一篇:十壹觀展|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吶喊》只是開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