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有哪位知道《金橘餃子》這篇作文的?

有哪位知道《金橘餃子》這篇作文的?

初三教研活動

本學期工作計劃

壹、常規工作:理論學習、教材輔導、研究課、教材編寫、視導聽課。(研究課可以參加基本功競賽)

二、三個壹活動(每位年輕教師上交壹節錄像課,壹節課堂教學設計,壹篇論文。本項工作由各學科自己組織,自己設獎,蓋教研考試中心章)

課堂教學設計格式

1.指導思想與理論根據。(參考高中技術課程標準——通用技術部分;有關整合的理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2.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

3.教學方式及手段說明。

4.技術準備。

5.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6.教學流程圖。

7.教學過程(文字、表格都可以)

8.教學效果評價設計(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

三、12月份區教委組織全區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方式”觀摩活動,各學科從基教研中心提出的六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體驗學習、講授法教學、學科德育滲透)中任選兩種方式的課在觀摩活動中展示。

四、區教委組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基本功競賽

1. 11月各校按比例上報參賽教師名單。

2. 各校被推薦教師在網上答題(考題內容有教育教學理論和信息技術知識兩方面。如:《新課程下專題課例研究》《新課程標準》)

3. 被選拔教師上交課例、課件

4. 12月組織使用課件的教學展示活動。

幾種學習方式介紹

壹、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1、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應用信息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對信息進行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的技術,它覆蓋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傳感技術而成為壹門綜合技術和方法體系。在中小學教育實踐活動中,壹般指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整合”的主要含義是結合、融合、集成、成為壹體、壹體化等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習整合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同完成課程學習任務的壹種新型的教與學方式。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形式

(1)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

這是信息技術用於學科教學的最初表現形式,也是目前大多數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處於的層次。

教師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選擇其中合適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講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壹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清楚的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還可以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

教學設計可按以下步驟

①按照傳統方式,先準備教案;

②根據教案內容的層次,設置使用Word、PowerPoint的課件頁面。

③制作課件,保存備用

這種授課方式和傳統方式比較,已經有了明顯不同,它將信息技術手段用於課堂教學。這樣,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不僅代替了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而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功能

(2)信息技術提供資源

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就是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不再只是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能開闊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學生或在自己學校內部網站或到Internet去搜集素材。搜集的內容可能是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也可能是自己學習需要的各種信息。搜集的時間可以是課上,也可以是課下。

教學設計可按以下步驟

①先熟悉教材內容,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按照傳統方式準備好教案;

②根據教學設計確定教學需要的相關信息。

③上網查詢相關的信息資料(文字、數據、圖片等),並將有關內容下載下來;經過比較、篩選,確定需要補充的內容。

④將所需的資源整理好,保存在某壹特定文件夾下或做成內部網站,或把能找到相關信息的網址、搜索引擎等紀錄,備用。

這個階段的顯著優點是: 讓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篩選的過程中,實現對事物的多層面了解。學生可以在有效的時間裏獲取更多的知識。

(3)局域網絡教學

在網絡技術環境下,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把課程內容制成網頁,形成非線性、網狀結構的分布式的課程學習資源,從而把含有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多表征方式的媒體信息以及不同學習特征(如教材、習題、參考材料、演示實驗等)的課程資源融合成壹個完整的教學系統。

上課時,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順序,學習時間,師生還可以通過網上的BBS、E-mail、聊天室等多種途徑進行交流學習。這種基於網絡環境下所實現的網絡教學,體現了教學信息大、交互性強、實時性和非實時性並存綜合性強等特點。(如:以下教學設計)

第三章:室內照明電路的安裝 § 4 熔斷器及其安裝

壹、教材分析

“室內照明電路的安裝”壹章教材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註重實踐,突出實用,與初中物理“家庭電路的組成”壹節互為補充。

本節教學內容包括四部分:1、熔斷器的種類和作用;2、熔絲的規格和選用;3、常見熔斷器的安裝;4、熔絲的更換和註意事項。教學內容的安排環環相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事物的發展規律。

教學內容中,熔絲的選用過程需要進行簡單的計算,與物理中電功率的計算聯系緊密,教學中不必過多強調;熔斷器的接線樁是“針孔式”和“螺絲壓接式”,具體接線要求已在第壹節導線的連接中講過,不必過細講解。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應為熔斷器的安裝過程。

二、指導思想及理論根據

本節課的教學力圖體現國家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的:“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式教學、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精神;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的目標。

三、教學形式:

本節課的教學組織形式采取小組合作式學習形式(4 ~ 6人組成壹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以自願為前提、以能力的異質為基礎,由教師決定。

本節課的學習形式采取網絡主題探究式學習和實驗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形式。

四、教學用具:

電腦(網絡連接完好) 教師機1臺;學生機8臺。螺絲刀 8個;剝線鉗 8個;偏口鉗 8個。

瓷插保險盒 8個;閘刀開關 8個;導線(獨股銅導線);不同規格的熔絲;實驗線路板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熔斷器(保險盒)在家庭電路中的作用。

2. 了解生活中常見熔斷器的種類。

3. 了解常見熔絲的規格。

4. 會正確安裝熔斷器。

5. 會正確選擇和更換熔絲。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網絡調查,了解常見熔斷器種類和熔絲的規格。

2. 通過實踐操作,初步掌握熔斷器的安裝方法和相關技能。

情感與態度:

1.通過熔斷器在家庭電路中作用的教學,培養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

2.通過安裝熔斷器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態度。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重點為:熔斷器的安裝;熔絲的選用。

本節教學難點為:熔斷器的安裝;聯系實際正確選用熔絲。

七、教學過程:

教學網頁的設計與說明

4.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需要註意的問題

(1) 防止形式主義,堅持效益原則(將教學提綱做成幻燈片,講壹個問題出壹個題目;將課本內容輸入計算機,讓學生進行網絡學習;放著現成的教學模型不用,而是掃進電腦,讓學生自己觀察,都是形式主義,為用而用)

(2) 防止維技術傾向,堅持適度性原則(教師用壹臺電腦接大屏幕,在課堂教學中形成場效應,教學效果很好。就不需要壹人壹機。)

(3) 發揮創造性,倡導教與學的多樣化(讓學生分組在課下用搜索引擎查找資料,制成幻燈片,然後在課堂上展示,這種方式有它的可用性。但經常這樣做,科科這樣做,就會產生壹些問題,如時間,設備)

二、探究式學習

1. 探究:通過仔細的考察,來了解某壹事物。

2. 探究式學習: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

3. 探究學習的壹般過程

(1)確定要探究的問題(探究什麽)

(2)設計出探究方案 (怎樣探究) (3)實施探究,按照探究方案的要求進行實驗、調查、訪問,對實驗產生的現象進行詳細的記錄,對得到的數據進行歸類整理。

(4)探索研究:將收集到的與探究問題有關的證據資料,進行分析討論、綜合研究,得出結論。

(5)評價交流,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驗證、修正自己的解釋,或改進自己的作品。

4.完全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

(1)實驗探究型: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試驗——收集證據——結釋結論——交流評價

(2)調查論證型:提出問題——形成設想——制定計劃——查閱資料、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5.融合傳統教法改良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教案格式)

基本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發問題 創設情景 感知學習

目標定向 啟發引導 分析假設

深入探究 點撥調控 驗證交流

形成新知 歸納評價 總結反思

拓展新知 示範指導 應用發展

6.探究式學習應註意的問題

(1) 探究式學習不是先從教師那裏直接獲得結論,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而是通過自己在各式各樣的探究活動中親自得出結論,使學生能參與並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

(2) 探究的問題,不能是深不可測的,而必須能夠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從可靠的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來解決的。(象探究今後壹百年全球氣候將會如何變化這樣的問題是不合適的)

(3)有些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時會感到不知所措,容易產生無效學習,因此教師應加強指導。

三、體驗式學習

1. 體驗:體驗是青少年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壹種心理活動,他更多是指情感活動,是對情感的壹種體會和感受。體驗還泛指親身經歷。從親身經歷中體會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

2. 體驗式學習:泛指學習者親身介入實踐活動,通過認知、體驗、和感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態度的方法。

(在美國,當消費者走進“雨林咖啡廳”,首先聽到滋滋的聲音,然後會看到迷霧從巖石中升 起,皮膚就會感覺到霧的柔軟、冰涼,最後消費者可以聞到熱帶的氣息,嘗到鮮味,內心被 打動。“雨林咖啡廳”是連續使用五種感官刺激的成功例子。體驗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 容易成功,愈令人難忘。)

3. 體驗式學習的基本特征

(1) 活動性:體驗式學習以學習者參與實踐活動為基礎,活動是體驗的載體。不同的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會帶給學習者不同的心理體驗。

(2) 自主性:體驗總是與個體的自我意識緊緊相連,體驗具有直接性和自我性。他人無法代替。

(3) 生成性:體驗是壹種親歷,是經驗的積累過程。作為學習者,如果沒有體驗,感知也不會深刻更無法內化。

(4) 綜合性:體驗學習目標不總是情感性的,還有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結果、學習中的人際環境、學習價值等的體驗,乃至對社會,對人生,都是體驗的內容與對象

4.勞技課中的體驗

因勞動技術課的實踐性及重視技術設計的特點,使大多數課堂教學都有體驗式學習的特點。如:栽培及管理植物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制作作品時可以親身體驗技術實踐中心、眼、手之間暢達自如的互動和諧,真實感受樸素清新的工藝與材料交織出的創造美的愉悅。在欣賞作品時可以感悟到設計作品的方法。在設計安裝電路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學會技術的成就感。

四、合作學習

1.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同的目標與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2.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

(1)分組:壹般來講,小組由4—6人組成。目前,大多數學校采取的是異質分組的辦法(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不盡相同)。

(2)分工: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要被賦予特定的職責。如“主持人”要掌 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記錄員”要記錄小組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檢查員”要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都完成了學習任務……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讓小組成員定期交換分工。

(3)制定適宜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達到個人目標,而且要幫助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協作,完成***同的學習任務。

(4)合作學習:組內成員自學,在“主持人”的協調下,學生依次發表意見。若經過爭論後大家的意見仍不統壹,則由“記錄員”記錄下來,待小組匯報時提交全班討論。教師指導:教師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註意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5)激勵性評價:在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時,“小組合作表現”是評價的主要指標。它包括: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成員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集體研究活動的形式、個人對集體學習的貢獻等。教師要將激勵性評價指標交待給學生,並定期引導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如:以下實例)

設計並制作臺燈

某班的同學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了調查,經過全班的討論,決定每個小組設計並制作壹個學習用的臺燈。設計要求是大小適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穩定性好、成本不要太高,並規定兩周內完成。

第壹小組的同學參觀了商店中陳列的各種成品臺燈,在圖書館中查閱了臺燈式樣流行趨勢的圖片,了解了制作臺燈可能要用到的各種材料。然後,他們設計了幾個方案,並進行了反復比較,最後選中了壹盞可調光的臺燈的設計方案。

小組進行了分工。鮑小龍和黃玉負責電路部分,他們畫出了電路圖,收集了燈泡、燈頭、變阻器、電線、開關等電路元件,並進行了試驗。結果發現雖然可以調節光的強度,但使用時間壹長,變阻器就會發熱,容易斷路。在老師的啟發下,他們學習了可控矽的知識,用可控矽代替了變阻器,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王芳芳和張明制作燈罩,他們根據草圖中的尺寸先用鐵絲做成架子,再把帶有圖案的塑料布固定在架子上,做成壹個漂亮的燈罩。其余同學的任務是制作臺燈座,他們選擇的材料是木頭。他們先畫出了加工圖樣,利用鋸、鉆等木工工具加工成形,再打磨、黏接、油漆。各部分都完成後,大家壹起進行組裝,並作了測試。結果表明:壹切正常,達到設計要求。為了讓臺燈更漂亮,有的同學還在燈座上添加了壹些小裝飾品。

第二小組做的是日光臺燈,他們用竹筒制作燈座。做完測試後發現,由於日光燈管比較長,竹筒較輕,臺燈穩定性不好。為解決此問題,他們又在燈座上加了配重來保持臺燈的平衡。

兩周後,全班召開總結會。每個小組匯報了自己小組的設計總結報告,並展示了成果。各小組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臺燈可以遙控,有的臺燈具有多種功能(如帶有溫度計或小鐘表),有的利用了廢舊材料來制作燈座。

大家決定為學校辦壹個燈展,除展示自己的作品外,還展示了收集到的各種關於照明發展史和臺燈式樣的資料,有照片、剪報、錄像等。燈展還進行了安全用電、節約用電和保護視力的宣傳。

五、講授法教學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壹種方法。它從教師“教”的角度來說,是壹種傳授知識的方法;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說,則是壹種接受性的學習方法。

1. 講授法存在的必然性

“只要有課堂教學存在,講授法就不能廢止。”可以這樣說,其他壹切教學方法,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的介入,都離不開教師的“講”。

學生的自學能力受原有知識的制約,當他們對所學知識知之甚少時,單靠其自學,單靠教師啟發,單靠課堂討論,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必須有教師的“講”作引導。學生自學能力再強,知識面也還是有限的,有些內容離開了教師的“講”,學生就難以理解。學生的思維雖然活躍,但缺乏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教師的“講”可以擴展學生思維廣度,延伸學生思維的深度。 “講”有內容和形式之分,即“講什麽”和“怎麽講”。教學中,學生已經明白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學生不明白的,教師要講透。講授只有突出重點,攻破 難點,澄清疑點,指明知識的聯系點,才能使學生內化基本知識,並用來自求新知。

2、講授法教學的原則

(1) 啟發性原則:教師講課時,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邊聽講、邊思考、邊記憶

(2) 直觀性原則:教師要根據所教內容,利用直觀的教具、實物、圖片等手段,增加學生的感知效率,達到學生理解概念、掌握原理的目的。

(3) 感染性:在傳遞知識和文化信息的同時,觸動學生的真實感情。

高中技術課程標準——通用技術部分

壹、課程的基本理念

(壹)關註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普通高中階段的技術課程屬於通識教育範疇,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通用技術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為每壹個學生拓展技術教育學習經歷、行使受教育權利提供機會和條件。要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在興趣、生活經歷、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及其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

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避免機械的、單壹的技能訓練,強調學習中學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領悟三者之間的統壹,註重在拓展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通能力的發展。

(二)註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中學生正處於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新的水平。在學習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想象、懷疑和批判,要營造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應充分利用通用技術課程的內容載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應通過技術設計、技術試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於創新、善於創造的精神和勇氣,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壹步的發展。

(三)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當代社會,技術與科學、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通過具體的技術實踐使學生理解技術與科學的聯系和區別,以及兩者對社會發展、人類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義上的重要作用,從而深化學生的認識,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應註意將技術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術課程的教學之中,使其滋潤學生的心田,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

(四)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技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通用技術課程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課程內容,在註重課程內容的基礎性、通用性的同時,註重它的先進性;應註意從學生現實生活所接觸的技術內容向現代技術和高新技術延伸,使學生有機會了解現代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技術發展的嶄新成果和未來走向;應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有機會接觸到所能理解的最新發展成果和技術信息,從而領略到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文化意義,增強對當代先進技術及其文化的理解。

(五)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應是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更是學生的親密朋友。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技術學習特點,指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立足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以基礎的、寬泛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技術內容為載體,以進壹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進壹步拓展技術學習的視野,學會或掌握壹些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技術及其設計的壹般思想和方法;具有壹定的技術探究、運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終身進行技術學習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對技術的興趣和學習願望,具有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新意識;養成積極、負責、安全地使用技術的行為習慣,發展初步的技術能力和壹定的職業規劃能力,為迎接未來社會挑戰、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在實現以上目標的同時,註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並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目標上的獨特追求:技術的理解、使用、改進及決策能力;意念的表達與理念轉化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識的整合、應用及物化能力;創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維及問題解決的能力;技術文化的理解、評價及選擇能力。

(壹)知識與技能

1.理解技術的性質,了解技術的發展歷史和壹些最新的技術成果以及技術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能正確認識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及社會產生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具有正確使用生活中壹些常用技術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術設計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技術設計的壹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能對技術設計的過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較全面的評價。

3.能從技術設計的角度理解結構、系統、流程、控制的壹般概念,了解簡單的結構設計、系統設計、流程設計、控制設計的基本知識,以及這些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內在聯系和廣泛應用。

4.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繪制和識讀壹些簡單的技術圖樣,會使用幾種常用的規範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

5.熟悉壹些常見材料的屬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根據設計方案制作產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的技術試驗的操作技能,能進行基本的技術測試和技術指標測量,會寫簡單的技術測試和技術試驗報告。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人們的需求和願望確認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並形成設計方案的過程,初步學會從技術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多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的能力。

2.經歷技術方案的實現或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初步學會模型或產品的制作、裝配、調試的方法。體驗意念具體化和方案物化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創造性,發展動手實踐能力。

3.經歷技術設計中交流與評價的過程,初步學會壹些技術交流的方法,發展技術的表達和評價能力。

4.經歷觀察、設想、安裝、測試、調試、測量等簡單的技術試驗過程,學會簡單的技術試驗方法,理解技術試驗在技術發明、技術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術試驗能力。

5.經歷將結構、流程、系統與控制的基本知識應用於技術實踐的過程,初步掌握結構、流程、系統與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壹些實際問題,發展創新精神和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

6.經歷典型的技術設計、制作和評價的活動過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術學習方法和技術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參與技術活動的能力和使用技術及其產品的能力,發展技術的決策能力、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與神奇,關註技術的新發展,具有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2.熟悉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質,能夠安全而又負責任地參加技術活動,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養成嚴謹、守信、負責、勤儉、進取等良好品質。

3.體驗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艱辛與曲折,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培養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意誌,感受解決技術難題和獲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

4.認識技術的創造性特征,形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態度,培養富於想象、善於批判、敢於表現個性、勇於創新的個性品質。

5.理解技術的文化特性和藝術特性,具有認識技術問題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以及壹定的對技術文化的理解和選擇能力。

6.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勞動觀念,具有敬業意識與創業意識,形成?/td>

  • 上一篇:教師節送什麽顏色的花?
  • 下一篇:平等待人作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