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河西吳鎮的歷史沿革

河西吳鎮的歷史沿革

河西事務,位於北運河西岸,原名河西。這裏原本是停泊和修理船只的地方,曾被稱為河西碼頭。後來由於戶部在這裏設立了分支機構,成為非常有名的征收稅款和票據的海關,因此正式名稱為河西事務,從此與之關系密切。

早在東漢建安九年(204年),魏武帝曹操為了統治河北,討伐烏桓,用了三年時間,首先開鑿了歷史上著名的白溝,使黃河南北的運河得以貫通。此後,平陸運河向北開鑿(溝和渠都是運河的古稱),使這條南北向的運河延伸至天津靜海的獨特流向,從而與海河相連。在開鑿平陸運河的同時,又開鑿了壹條從幽州(今北京)到天津的運河。這條運河與平陸運河將在全州縣(舊稱武清)相連,命名為全州運河。至此,曹操連接中國南北的大運河水系初步形成。當時,水谷(北運河)雖未納入主流,但已與大運河水系相連,為人口密集的村鎮形成創造了條件。河西事務的起源要追溯到這個時期。元朝統壹中國後,以北京為首都(稱大都),政權中心開始北移。當時大部分人口已經超過40萬,所有軍需民用都給了江南。因此,在丁琪媛之初,大運河被疏浚。元朝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采納水利總督郭守敬的題字,調用貢品250多萬元。在隋朝大運河的腰部,地面上開鑿了250多英裏的運河。這壹段河道南起濟州,北接臨清。通過切割和拉直,原來的河道壹下子縮短了700多裏,被元世祖命名為匯通河。至元十三年(1276),郭守敬提出放棄永濟運河,從通州到天津改用潞河水道。元世祖做了壹點小小的改動,就下令建造了。這壹段河道現在是北運河。它從香河西部的孫家塢取壹條直溝,經河西、孟村、蔡村、楊村,仍取稗子溝向南,註入天津海河。至元十七年(1280)建成後,仍稱蘆河,明末改稱北運河。元二十九年(1292),元世祖采納郭守敬的建議,開鑿了壹條通州至京畿的運糧河。這場運動歷時壹年多,雇用了280多萬人。通過以上三大工程,京杭大運河縮減至3500余裏,名副其實的京杭大運河正式定型。

北運河從1280正式納入京杭大運河幹線。由於獨特的區位優勢,河西事務成為京畿要塞和水運咽喉。在隨後的幾百年裏,這裏壹直是JD.COM的重鎮,官職很高,物資極其繁榮。

河西事務發端於漢魏,興起於元初,興盛於清中葉。貫穿其發展的每壹步,它都與運河緊密相連。因此,說運河是母親河是恰當的,也不誇張。

公元608年,楊迪開鑿了大運河,開通了京杭運河。河西事務因靠近運河西岸而得名。元朝定都北京後,軍需俸祿全部交回江南,河西事務成為進出京都的水路咽喉。因此歷代朝廷在此設置的鈔門、驛站、武備等衙門多達十三處,最高官階為正三品,可見河西事務地位顯赫。隆慶六年(1572),河西事務建磚城。在隨後的數百年間,這裏被譽為“JD第壹鎮。COM”和“金門第壹郵”,因為它的繁榮。

新中國成立後,河西人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譜寫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新篇章。1976唐山大地震後,該鎮遷至京津公路兩側。它距離北京和天津60公裏,正好在兩個城市的中間。經過20多年的發展,河西事務現在已經成為壹個新的小城鎮。改革開放的大潮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2001年,鎮* * *實現生產總值3.4億元,鎮級財政收入1997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850元,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達到較高水平。為此,多年來河西事務壹直在天津名鎮之列。

起源於漢魏的河西事務,興起於元初,興盛於清中葉。元明清時期,這裏壹直是朝廷主政、君王重視的地方。數百年來,歷代都在此設官設宅。於是,這個江邊小鎮逐漸成為了水運的咽喉,收稅收錢的海關,水陸驛站。論其官員的高職位,足以讓上級縣望塵莫及,甚至比壹般鄉鎮更不壹般。所以從國史、縣誌到詩詞、典籍,都有很多關於河西事務的描述。由於其突出的地位和繁榮的市場,它早在明朝就被稱為JD.COM第壹鎮。為了豐富武清歷史,發掘運河文化,本文整合了壹卷《河西古事談》,包括20篇短文,從不同角度梳理了與河西事有關的史料和傳聞。這壹嘗試,壹方面是為了積累材料,著手為《河西吳鎮誌》的編纂奠定壹些基礎;為了引起各方重視,聽取各方意見,為了減少地方誌編纂的失誤;為了爭取時間,配合當前的決策、規劃和宣傳工作,盡快提供壹些有用的史料。

從地圖上看,河西事務位於天津和北京的中間,是遠近聞名的大鎮、古鎮。中國著名的人工大運河和京津公路沿著城鎮的東西兩側向南延伸。《醒世》壹書中,記載了明朝宣德年間,河西事務的故事。《永慶升平》壹書中也記載了清代河西事務張廣泰的故事。

  • 上一篇:劉老師說的汽車材料
  • 下一篇:關於詠物的詩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