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什麽是甲骨文?說壹下甲骨文的發現過程

什麽是甲骨文?說壹下甲骨文的發現過程

壹片甲骨驚天下

甲即龜甲,骨指曾骨。商代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紀),商王常用甲骨占蔔吉兇,蔔畢將所問之事或所得結果刻(或寫)在其上,稱甲骨文。因商代甲骨文不見於古代史書記載,所以學者命名不壹,有龜蔔文、契文、殷契、甲骨刻字、殷墟文字、貞蔔文、殷墟蔔辭等各種名稱。商朝滅亡,“失國霾蔔”,商代甲骨即不為世人所知。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生病,從宣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堂中藥店買回壹劑中藥,其中有“龍骨”,王懿榮見其上刻有字,倍感驚奇,於是立即命人到藥店把有字的“龍骨”全部買回。後來,有個化名為“汐翁”的將這壹事實寫了《龜甲文》,在1931年北平出版的《華北日報·華北畫刊》上發表。此後,人們便以為這是甲骨文發現的文字依據,其實甲骨文發現也有個認識過程。

羅振常在《洹洛訪古遊記》“宣統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條”中說:

此地埋藏龜骨,前三十余年已發現,不自今日始也。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數骨片隨土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者,不知為何物。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見稍奇之物,隨即其處掘之,往往得銅器、古泉、古鏡等,得善價。是人得骨,以為異,乃更深掘,又得多數,姑取藏之,然無過問者。其極大胛骨,近代無此獸類,土人因目之為龍骨,攜以視藥鋪。藥物中固有龍骨、龍齒,今世無龍,每以古骨充之,不論人畜。且古骨研末,又愈刀創,故藥鋪購之,壹斤才得數錢。骨之堅者,或又購以刻物。鄉人農暇,隨地發掘,所得甚夥,檢大者售之。購者或不取刻文,則以鏟削之而售。其小塊及字多不易去者,愁以填枯井。

可見,在1899年前數十年間,小屯村民就在附近的耕地裏見到骨甲。加拿大長老會駐安陽牧師明義士在其著《甲骨研究》中說:

起初有人收藏甲骨,可不知道出處。在1899年以前,小屯人用甲骨當藥材,名為龍骨。最初發現的甲骨,都經過濰縣範氏的手。範氏知道最詳。先時範氏不肯告人正處,如告劉鐵雲湯陰牖裏。余既找到正處,又屢向範氏和小屯人打聽,得知前清光緒二十五年以前,小屯有剃頭商名李成,常用龍骨粉作刀尖藥。此地久出龍骨,小屯居民不以為奇。乃以骨片、甲版、鹿角等物,或有字或無字,都為主骨。當時小屯人認為字不是刻上的,是天然長成的。並說有字的不好賣,刮去字藥店才要。李成收集龍骨,賣與藥店,每斤制錢六文。

小屯村民在1899年前就發現了甲骨文,當然這種發現是壹般的發現,不是科學意識上的發現。古董商雲集小屯收購甲骨後,轉售於北京等地。1899年王懿榮親自鑒定甲骨實物,有目的的進行搜索和研究。從此,殷墟甲骨文才為世人所知和重視。

早期甲骨文的搜集和流散

自1899年王懿榮發現殷墟甲骨文以後,國內壹些學者開始購藏。王懿榮不僅是甲骨文的發現者,而且也是第壹個購藏甲骨的學者。1899年秋,他從古董商範維卿手中購得12片。1900年春,又從範維卿處購得800多片。同年,古董商趙執齋也將甲骨數百片售與王氏。至王殉難時,先後3批***購藏甲骨1500片。王懿榮所藏甲骨,大部分由其子王翰甫轉賣給劉鶚,壹部分贈天津新學書院。

1899年秋,王懿榮將甲骨“名之曰龜版”後,範維卿攜帶甲骨到天津出售。

殷墟遺址及墓葬分布示意圖

王襄(1876~1965),字綸閣,號簠室,與孟定生最初購約五六百片。後來王襄又在京津兩地相繼購得甲骨4000余片。王襄購藏甲骨歷經曲折,在保存祖國文化珍品方面,表現了愛國主義的高尚品質和民族氣節。

據董作賓、胡厚宣編著的《甲骨年表》載:當時收買甲骨的還有端方。端方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官至總督。1899年,古董商範維卿為端方購買古物到安陽,見刻有字的甲骨,於是購買若幹片回京交給端方,端方十分高興,按每字銀2兩5錢付酬。因此,範維卿竭力為其收購。

劉鶚,字鐵雲,江蘇丹徒人。晚年曾著小說《老殘遊記》。他從王懿榮之子王翰甫處買千余片。從定海方藥雨處得300多片;古董商趙執齋在魯、冀、豫壹帶為其收購3000余片;劉鶚又派其三子大紳親往河南購買千余片。劉鶚購藏甲骨在5000片以上。

羅振玉(1866~1940),字叔言,壹字叔蘊,號雪堂,晚年又號貞松老人。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淮安。羅振玉曾在劉鶚處當過家庭教師。1901年,羅振玉在上海劉鶚處始見甲骨文墨本,驚嘆這是“漢以來小學家若張(敞)、杜(林)、楊(雄)、許(慎)諸儒所不見”的文字,勸劉氏編《鐵雲藏龜》出版,並親為作序協助刊行。這是羅振玉與殷墟甲骨文發生密切關系的開端。當時,羅振玉認為盡量搜集出土的甲骨是當務之急,他在《殷墟書契·序》中說:“寶物之幸存者有盡,又骨甲古脆,文字易滅……不汲汲搜求,則出土之日,即澌滅之期,矧所見未傳,考釋亦詎可自信,由此觀之,則搜求之視考釋不尤急歟!”

從1906年開始,羅振玉個人著手搜集甲骨。先是通過古董商購買甲骨。在確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點在安陽的小屯後,遂於1910年派人前往小屯“瘁力以購之,壹歲所獲,殆逾萬”。1911年又“復命弟子敬振常、婦弟範恒齋兆昌至洹陽采掘之,所得又再倍焉。”1915年他又親赴安陽小屯實地考察。羅振玉廣泛搜集,至1928年已收藏甲骨3萬片以上。他收藏的甲骨不僅數量超過了別人,而且還有很多精品。另外,羅振玉搜集甲骨,“與從來古董家的習尚稍有區別,他不僅搜集有字的骨片,而且還註意搜集與骨片同時出土的各種器物。”

據學者統計,從1899~1928年的30年間,各家收藏甲骨的數字是:

王懿榮約1500片

王襄、孟定生約4500片

劉鶚約5000片

羅振玉約30000片

其他各家約4000片

在國內學者們致力於搜集殷墟甲骨文的同時,歐美壹些國家和日本的有關人士,利用中國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也染指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品--殷墟甲骨文。他們使用各種手段,私自收購、非法轉售或運往國外,使許多有字甲骨流散到外國。

最早搜集殷墟甲骨文的外國人,是美國長老會駐山東濰縣的傳教士方法斂(1862~1914)和英國浸禮會駐山東青州的傳教士庫壽齡(1859~1922)。1903年兩人合夥從古董商手中購買很多甲骨,將其中400片轉賣給英國人在上海主辦的亞洲文會博物館,從中牟取暴利。1904年又從古董商手中購得大批甲骨。1906年後陸續將大批甲骨倒賣給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卡內基博物院、蘇格蘭皇家博物院、大英博物院、美國斐文爾德博物院等單位。

1908年,英國駐天津總領事金璋(1854~1952)在山東等地收購甲骨。1909年,德國人威爾茨在山東青島私自收購甲骨711片,這批甲骨流散到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院。衛禮賢(1873~1930)購買72片,倒賣給瑞士巴騷民俗陳列館等單位。

加拿大長老會駐安陽牧師明義士(1885~1957),從1914年開始考察殷墟收購甲骨。在外國人中,明義士私自收購甲骨最多。1917年他自稱收藏甲骨5萬片。後來又將小屯村出土的壹坑甲骨全部購買,實際上他所購藏的甲骨超過5萬片。其中壹部分非法運往國外,壹部分埋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的壹個教師住宅的地下室。1952年開展“三反”運動時,當事者英國林森(字仰山)交待此事。遂挖出140多箱古物,內有甲骨8080片,其中有字的***3668片。另外,未運走留在國內的還有南京博物院2369片,北京故宮博物院20364片。據說,明義士購藏的甲骨,在軍閥混戰時期被毀掉壹部分,具體數字不詳。

日本人林泰鋪從1905年開始搜集甲骨,1918年還親臨安陽殷墟了解甲骨及其它古器物的出土情況,並私自收買甲骨和古器物。三井源右衛門、河井荃廬、堂野前種松等人也通過各種渠道收購壹批甲骨。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流散到國外的情況,據著名的甲骨學家胡厚宣統計:日本12443片,加拿大7802片,英國3355片,美國1882片,聯邦德國715片,蘇聯199片,瑞典100片,瑞士99片,法國64片,新加坡28片,比利時7片,南朝鮮6片。12個國家和地區***收藏2.67萬片。殷墟出土甲骨的其余部分分藏於中國大陸和臺灣及港澳地區。

甲骨文的發掘與研究

殷墟甲骨文從1899年被王懿榮發現,至今***出土甲骨15萬片以上,著錄甲骨文資料的專著已達百種。甲骨文的發現與研究,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互為促進。其間,經歷了非科學發掘時期、科學發掘時期和進壹步發展時期3個階段。

非科學發掘時期

這個時期,小屯村民私挖甲骨售與古董商,再轉賣給私人,同時大批甲骨流散國外。主要研究成果是甲骨出土地的考定和文字的釋讀。

小屯村民的私人挖掘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後,國內壹些學者多方購買收藏,尤其是外國人的染指,使甲骨售價日益增漲。古董商便雲集小屯村收購轉賣,促使村民大肆挖掘。

據《甲骨年表》和《甲骨學六十年》記載,1899年至1928年春,小屯村民有9次較大規模的挖掘。

第壹次,約在1899年至1900年。王懿榮從古董商範維卿和趙執齋手中購買的壹批甲骨,範維卿為端方收購的,可能均為小屯村民所挖掘。

第二次,1904年冬,地主朱坤率佃農在小屯村北洹河南岸朱氏土地中,搭席棚,壘爐竈,挖掘甚久,獲甲骨數車。霍文元、劉金聲等與朱坤因挖掘之地發生爭執,雙方械鬥不可開交,只得到縣衙解決,縣署遂下令禁止挖掘。這次挖掘出的甲骨為羅振玉、黃浚、徐枋,美國的方法斂,英國的庫壽齡、金璋所收藏。

第三次,1909年春,小屯村前張學獻地內,因挖山藥溝發現甲骨。村人聞訊後相約到此地挖掘,獲“馬蹄兒”及“骨條”甚多。特別是“骨條”,是胛骨刻辭較多者。這次村人挖掘,未經張學獻允許,其母大罵,雙方毆打致頭破血流,後經人調停,雙方才罷休。

第四次,1920年北方5省遭旱災,小屯村民為生活所迫,不約而同到村北洹河岸挖掘甲骨出售,借以度日。附近的不少村民也參加挖掘。

第五次,1923年春,張學獻在村中的菜園內挖掘,雇何國棟為幫工,出土2塊有字的大骨版。何國棟暗記下挖掘地點。

第六次,1924年,小屯村民在築墻時發現壹坑甲骨,其中有不少大塊,全部由明義士私自收買。第七次,1925年,小屯村民在村前大路旁挖掘,獲甲骨數筐,其中胛骨有長至尺余者,多售與上海古董商。

第八次,1926年3月,張學獻被土匪綁票,需用巨款才能將人贖回。小屯村民乘機與張家協商,在其菜園內挖甲骨對半分,張家應允。參加者有數十人,忽然塌方,將4人埋於土中,經搶救才免於死亡。這次挖掘因此而結束,所挖掘的甲骨都被明義士收買。

第九次,1928年春,安陽駐軍馮玉祥部與退守河北復來反攻的奉軍交戰,使小屯等村農民不能按時播種。4月戰事結束,村民無以為生,相約在小屯村南路旁及麥場中大舉挖掘,所得甲骨多數售與上海、開封商人。

以上這9次是小屯村民自發的結夥挖掘。此外,個人也以挖掘甲骨出售來謀生。還有個別人以挖掘甲骨出售為終生職業,如李成專業理發,業余就挖掘甲骨出售。

小屯村民挖掘的甲骨賣給古董商或明義士,其中有壹部分被運往國外,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品受到嚴重損失。為使世人認識甲骨,壹些學者在積極搜集的同時,開始著錄成書,刊行問世。

殷墟甲骨文的第壹部著錄書是《鐵雲藏龜》,著者劉鶚。他從自己購藏的5000余片中,挑選1058片,編成《鐵雲藏龜》6冊,1903年由抱殘守缺齋石印出版。書中雖未對甲骨文作深入研究,且又印刷不精,拓本漫漶不清,但它是甲骨文發現以後的第壹部著錄書,在甲骨學發展史上具有開創之功。

羅振玉的甲骨文著錄書主要有:

《殷墟書契》,亦稱《殷墟書契前編》,8卷,1913年以珂羅版精印出版,收錄甲骨2229片。

《殷墟書契菁華》,1914年出版,收錄甲骨68片,其中4片大的牛骨,正反兩面都有字,為武丁時期。其上刻的字筆鋒雄勁,大字塗朱,內容豐富,記事詳細,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也是罕見的藝術珍品。

《殷墟書契後編》上下2卷,1916年3月影印本。收錄甲骨1104片。

另外,還有明義士的《殷墟蔔辭》(1917年),收錄甲骨2369片;姬佛陀的《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1917年),收錄甲骨655片;王襄的《簠室殷契征文》12卷(1925年),收錄甲骨1125片,按內容分為天象、地望、帝系、人名、歲時、幹支、貞類、典禮、征伐、遊田、雜事和文字。日本的林泰輔編《龜甲獸骨文字》(1921年),收錄甲骨1023片。

甲骨出土地點的考定甲骨文發現後,由於學者的購藏和外國人的收買,使甲骨的售價日增。古董商為了壟斷甲骨的轉售,以便從中牟取暴利,有意把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點隱瞞起來,訛言出土於某地某地,使人們壹時信以為真。如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懿榮認為甲骨文出土於河南湯陰。劉鶚也相信甲骨文出土“在河南湯陰縣屬之古牖裏城”的傳言。羅振玉也說:“光緒己亥,予聞河南湯陰發現古龜甲獸骨。”他還講了關於甲骨文出土於湯陰之說的由來,“龜甲獸甲,濰縣估人始得之,亡友劉君鐵雲問所自出,則詭言得之湯陰。”羅振玉受“估人諱言出衛輝”說的影響,壹度認為甲骨文出土於河南衛輝。某些外國人,如日本的林泰輔在其《清國河南湯陰發現之龜甲獸骨》(1909年)和富岡謙藏在《古羑裏城出土龜甲之說明》(1910年)中,都將湯陰視為甲骨文的出土地。美國方法斂輕信古董商趙執齋之言,把衛輝府附近的古朝歌城當作甲骨文等古物的出土地。

羅振玉經過多年的探尋,直至1908年才訪知甲骨文真正出土地為“洹濱之小屯”。此後,羅振玉不僅派古董商到小屯村為其收購甲骨,而且還“命家弟子敬振常、婦弟範恒齋兆昌,至洹陽采掘之”。1915年又親赴安陽小屯作實地考察。對甲骨文真正出土地點的考定,是羅振玉研究甲骨的成就之壹,也是這個階段重要研究成果之壹。

甲骨文是什麽時代的遺物,學者們對此也有個逐步探索認識的過程。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懿榮認為甲骨文字在“篆籀之前”。劉鶚在1903年考證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為商代遺物。羅振玉在1903年把甲骨文稱之為“夏殷之龜”。孫詒讓也說甲骨文是周朝以前的文字。學者的看法雖有差異,但大體都認為是公元前21世紀至前11世紀的夏商兩代的遺物。

1910年,羅振玉把甲骨文出土地點考證為“武乙之墟”,又論證了“於刻辭中得殷帝王名謚十余,乃恍悟此蔔辭者,實為殷王朝之遺物”。1915年他在《殷墟書契考釋》中說:今安陽小屯即“洹水故墟,舊稱亶甲。今證之蔔辭,則是徙於武乙去於帝乙”,這時他已將小屯確定為武乙、文丁、帝乙3世之都城。王國維《說殷》中指出:“今龜甲獸骨出土,皆在此地(指小屯村),蓋即盤庚以來之舊都……帝乙之世,尚宅殷墟。”他把甲骨文的時代具體定為盤庚遷殷到帝乙。繼而又經過不少學者的深入研究和考證,認為殷墟非因水患而遷都,實由亡國而廢棄,許多晚期蔔辭的時代不是止於帝乙之世,小屯村壹帶即是《竹書紀年》所記載的“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後經考證為254年)的都城所在地。而在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是盤庚遷殷至紂滅國8代12王的遺物。

甲骨文出土地點的考定和具體時代的確定,為後來科學發掘殷墟和對甲骨文的進壹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甲骨文的研究與考釋殷墟甲骨文字釋讀的第壹部著作是《契文舉例》2卷。撰者孫詒讓(1848~1908),字仲容,號籀庼,浙江瑞安人,清光緒十二年(1866年)任刑部主事,不久去職,壹意著述。他是晚清著名的經學家和金石學家。孫詒讓看到《鐵雲藏龜》後,驚嘆地說:“不意衰年睹茲奇跡。”於是用兩個月的時間細為校讀,依據《鐵雲藏龜》著錄的甲骨文材料寫成《契文舉例》,全書分十章:日月第壹、貞蔔第二、蔔事第三、鬼神第四、蔔人第五、官氏第六、方國第七、典禮第八、文字第九、雜例第十。這也是對甲骨文內容進行分類研究的嘗試。該書考釋的文字雖有不少欠妥之處,但在甲骨學史上“篳路椎輪”之功還是應該肯定的。該書雖於1904年寫成,但10年後即1913年才與世人見面。1905年,孫詒讓又寫了《名原》2卷,從甲骨文的字形來探討中國古文字的沿革變化,開了以甲骨文考證古文字的先例。

羅振玉不僅在甲骨文的收藏方面有很大貢獻,而且在對甲骨文進行研究和文字考釋方面也成績顯著。其代表作是1915年1月王國維手寫石印的《殷墟書契考釋》,全書分為:都邑第壹、帝王第二、人名第三、地名第四、文字第五、蔔辭第六、禮制第七、蔔法第八。12年後即1927年又出增訂本。所釋文字,1915年初印本為485個,增訂本為571個。他在該書中提出了“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蔔辭”的研究方法,並主張考釋文字應註意蔔辭辭句的通讀和分類,這在甲骨學研究初期是壹大進步。王國維說自殷墟甲骨文發現後,“審釋文字,自以羅氏為第壹,其考定小屯為故殷墟,及審釋殷帝王名號,皆由羅氏發之”。郭沫若高度贊揚說:“甲骨自出土後,其搜集、保存、傳播之功,羅氏當成第壹。而考釋之功亦深賴羅氏。”對《殷墟書契考釋》壹書推崇備至。

王國維(1877~1927),字伯隅、靜安,號禮堂,後改稱觀堂,浙江海寧人。1927年5月3日自沈於頤和園中的昆明湖。王國維壹生對考古學、古文字學和古史研究方面有很大貢獻。

王國維研究商代甲骨,最早突破文字考釋的範圍,將其作為原始史料,用以探討商代的歷史、地理和禮制。1914年手抄羅振玉的《殷墟書契考釋》脫稿後,為之作《後序》。1915年撰《殷墟蔔辭中所見地名考》。1916年寫《殷禮征文》。上海英籍猶太人哈同的妻子羅迦陵購得劉鶚舊藏甲骨千余片,從中選其優者605片,編成《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署名為姬佛陀,實為王國維編次和考釋。1917年,王氏發表了《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和《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在這兩篇名作中考證了蔔辭中商代先公先王名字,進而論證了商代先公先王的名字不見於卡辭的很少。

王國維是從稱謂判斷蔔辭年代和進行甲骨綴合的第壹人。他首先發現《戩》1·10與《殷墟書契後編》中8·14為壹骨之折,予以拼合。並發現報乙、報丙、報丁的世次與《史記·殷本紀》和《三代世表》不同,考證報以後的世次當為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主癸,而《史記·殷本紀》誤寫為報丁、報乙、報丙,第壹次糾正了《史記·殷本紀》中個別世次的錯誤,同時也證實了《史記·殷本紀》和《世表》所載商王世系的可靠程度。

1925年,王國維所著《古史新證》出版。該書指出由於地下材料的出土,“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以實錄”,強調要將地下的新材料與文獻材料並重。

王國維繼羅振玉之後,在甲骨文字的考釋方面,特別是以地下出土的甲骨蔔辭與文獻資料相印證,並與商史研究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大成績,進壹步提高了甲骨文的學術價值。由於羅、王等人的潛心研究,使甲骨文可讀可識的字數與日俱增。

這個時期,壹些甲骨文的字典也相繼問世。如王襄的《簠室殷契類纂》(1920年)收可識甲骨文字873個,這是第壹部甲骨文字典。商承祚的《殷墟文字類編》(1923年),收可識甲骨文單字789個。甲骨文字典的編寫出版,為學習和研究甲骨文提供了方便。

有些學者還發表了對甲骨文單字進行考釋的論文,如羅振玉於1920年寫的《釋叔》、《釋愛》等等。

科學發掘時期

這個時期主要是由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殷墟進行科學發掘。

15次科學發掘

1928年10月13日至1937年6月19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殷墟進行了15次科學發掘,其中殷代王都即小屯村發掘12次,殷代王陵即西北岡發掘3次。除上述兩地外,還在小屯村附近的12個地方的遺址上進行了發掘。15次發掘得甲骨24918片。這些科學發掘的甲骨,有明確的坑位和同出的器物,絕對排除了偽片。

抗日戰爭爆發後,殷墟的科學發掘被迫停止。

科學發掘所得甲骨文的著錄書

《殷墟文字甲編》董作賓編著,1948年4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董作賓作序,李濟作跋。該書收錄甲骨,除少數朱書影印外,全部為拓片。拓片計:甲2513片,骨1425片,還有3件獸頭刻辭及1件鹿角器,***3942片,每片都附有發掘次數及原編號。所收錄的甲骨,是第1~9次發掘所獲。

《殷墟文字乙編》上、中、下3輯上輯1948年10月出版;中輯1949年3月出版;下輯1953年12月出版。董作賓編著,上輯有董作賓序。3輯全部為拓本,是殷墟第13~15次發掘所得甲骨中的9105片。極少數朱書者為影印。每片編號下皆附有坑位登記號。

另外,河南省博物館發掘殷墟獲甲骨計3656片,選其中800片編為《殷墟文字存真》1~8集(1931年),930片由孫海波編為《甲骨文錄》(1938年1月)。

傳世甲骨的著錄書主要有董作賓的《新獲蔔辭寫本》(1928年12月),收錄甲骨381片;容庚的《殷契蔔辭》(1933年5月),收錄甲骨874片;羅振玉的《殷墟書契續編》(1933年9月),收錄甲骨2016片;商承祚的《殷契佚存》(1933年10月),收錄甲骨1000片;方法斂的《庫方二氏藏甲骨蔔辭》(1935年),收甲骨1687片。

甲骨文分期斷代的研究董作賓1931年在《大龜四版考釋》中提出坑層、同出器物、貞蔔事類、所祀帝王、貞人、文體、用字、書法8項標準,對甲骨文進行斷代。特別是首創“貞人說”,作為甲骨文斷代的壹個重要標準。1933年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將殷墟出土的殷代甲骨文分為5個不同時期,即第壹期:武丁及其以前的盤庚、小辛、小乙;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分期的標準有10項,即世系、稱謂、貞人、坑位、方國、人物、事類、文法、字形、書體。將殷墟出土的10多萬片甲骨文,分為前後5個不同時期,不僅對研究商代後期各階段的歷史,而且對探討文字體、文例的變化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的發表,是甲骨文研究中壹件劃時代的大事。

郭沫若對甲骨文的研究郭沫若從1928年開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研究甲骨文,並用甲骨文材料探討商代歷史。在甲骨文研究方面,不僅結出豐碩之果,而且開創了新局面。

1927年以後,郭沫若旅居日本,潛心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同時註意搜集研究殷墟甲骨文,並用甲骨卡辭的資料研究商代歷史。1930年3月出版《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其中《蔔辭的古代社會》即以甲骨蔔辭為資料闡述商代的社會面貌。

《甲骨文字研究》,1931年出版,***收考釋文章17篇。1952年重印時,刪去9篇,加1篇***9篇,又加重印弁言。在弁言中講,通過考釋文字“來了解殷代的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和意識形態”。另外,在文字考釋上也有創見。

《蔔辭通纂》,1933年5月日本東京文求堂影印出版。郭沫若編撰該書的目的是“選擇傳世甲骨之精粹者,重新加以排比之,並壹壹加以考釋,以便觀覽。”正文著錄甲骨792片(書中編號為800片,但缺340~347號),按幹支、數字、世系、天象、食貨、征伐、田遊、雜纂編排。別錄之壹著錄甲骨42片,別錄之二著錄甲骨87片,均為照片,是日本11家藏品。考釋中有不少新見解,且簡明通俗,是初學甲骨文的壹部較好的入門書。

《殷契粹編》,1937年5月日本東京文求堂石印。1965年5月科學出版社出版。1965年新版拓片印刷清晰,又按甲骨原形拓出,因而有的拓片字數增加,胡厚宣考釋新增的字列表附書後。全書由於省吾校閱,於氏的壹些看法,錄於眉批。該書收錄的甲骨從劉體智所藏選1595片,加以排比和考釋。該書與《蔔辭通纂》著錄的甲骨都是1928年前傳世的精品,其中不少是羅振玉諸家所未知或遺誤者,又考釋多有創見。所以,兩書出版後,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胡厚宣甲骨文著錄抗日戰爭期間出土甲骨的搜集和著錄,胡厚宣作出了重大貢獻。抗戰勝利後,胡厚宣從四川到京、津、滬、寧壹帶,努力搜集流散的甲骨並予以整理,50年代先後出版:《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1951年4月),收錄甲骨1141片;《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錄》(1951年9月),收錄甲骨3276片,大部分為第壹次著錄的新材料;《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1954年),收錄甲骨5642片;《甲骨續存》(1955年),上編2冊為拓本,著錄甲骨2755片,下編1冊為摹本,收甲骨998片,全書***著錄甲骨3753片。

胡厚宣在搜集著錄甲骨的同時,還結合甲骨文資料,對商史和甲骨學中許多重要課題進行全面研究。據統計,到1949年10月,他的論著達54種,其中不少名篇收入《甲骨學商史論叢》,這部被譽為甲骨學史上“空前的金字塔式的論文集”,在中外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

  • 上一篇:旱地材料
  • 下一篇:2021年防疫宣傳海報手繪-全都是畫的防疫手抄報手抄報模板大全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