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以變化為構成材料

以變化為構成材料

常州是壹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也是壹座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全市總面積4375平方公裏,人口339萬,其中市區面積280平方公裏,人口85萬。轄武進、金壇、溧陽三個縣級市,天寧、鐘樓、郊區、戚墅堰四個行政區,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常州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地區,區位條件優越。市區北臨長江,南臨太湖,僅65,438+08公裏。陸、海、空交通便利。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滬寧高速公路穿城而過。民航機場已通達北京、廣州、大連、廈門、深圳、海口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具備開通中程國際航線的條件。長江常州港萬噸級通用碼頭建成投產,郵電可連接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65438年到0992年,常州躋身“中國城市50強”、“中國城市40強”,所轄三市相繼進入“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從1995開始,常州連續幾年被江蘇省權威部門評為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成為全國首批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常州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經過全市人民的建設和努力,發展成為經濟實力雄厚、工業門類眾多、國內外貿易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工業城市。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常州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顯著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產量連續五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1997的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糧食比19 92分別增長20%和17%。多種經營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76%,比1.992高出1.1倍。1997鄉鎮工業銷售收入508億元,是1992的2.8倍,鄉鎮企業改制已達90%。工業經濟繼續快速增長。動力機械、工程機械、汽車(摩托車)及其配件、輸變電設備、電子信息、現代視聽設備、新型紡織服裝等六大優勢產業已占全市經濟總量的近三分之壹,形成了柴油機、裝載機、變壓器、城市客車、微特電機、VCD、牛仔布、新型建材等壹批優勢產品,全市共有70 * *件。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引導力量發生了明顯變化。科技進步的貢獻份額,工業達到41%,農業達到52.8%,分別比1.992高4個和10個百分點。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積極推進與國際經濟接軌,是常州堅定不移實施的重大戰略。五年來,全市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出口商品達到18類2500多個品種,累計自營出口38.6億美元,年均增長46.7%;其中,1997完成12億美元,是1992的6.8倍;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穩定在40%以上,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利用外資逐年增長,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543.8+0.868億美元,年均增長47.6%;其中1997實際利用外資6億美元,是1992的7倍;五年來,新批合資項目138個,超過100萬美元,日本東芝、韓國現代等50家國際大公司落戶我市。到1997年底,外商投資企業1504家,外資項目科技含量提高,平均投資額由5年前的65438美元+0.5萬美元提高到6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已占常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8%,工業技術改造投資的76%。利用外資領域向基礎設施、農業和第三產業擴展,多種形式的間接利用外資得到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發展迅速。五年來,對外經濟合同額2億美元,設立境外企業80家,涉及37個國家和地區。開發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6個省級開發區新批利用外資6543.8+07億美元,正成為常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其中,位於常州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該市對外開放的最大載體和窗口。道路骨架貫通32平方公裏,供水、供電、供氣、郵政等各項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小松、普利司通、丸紅、屈臣氏、賽德、意大利、雷迪斯、現代、臺灣省楊光等1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在園區落戶建設。常州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常州市充分利用這壹機遇,不斷加大改革力度,努力營造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體制環境,努力從體制機制上加快與國際經濟接軌。以搞活國有企業為重點,大力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全市41家企業開展了以公司制為重點的現代企業制度試點,* * *組建省市級企業集團160多家,其中省屬企業集團38家,江蘇常柴集團被列為省重點企業集團;新建或改制的股份公司16家(其中4家上市),有限責任公司943家,壹批企業先出售、規範破產後進行改革試點。通過重組融資,近兩年融資6543.8+0.64億元以上,盤活資產存量2654.38+0億元以上。抓緊實施再就業工程。兩年來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萬人,再就業比例63%,城鎮登記失業率1.8%。建立了勞動力、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和壹批會計、審計、法律等中介機構,初步形成了以基本保險、補充保險和社會救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市場體系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各個領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常州以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為重點,致力於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使過去五年成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大、城鄉投資環境改善最快的五年。按照“以港興市、通江達海、三區壹線、再造常州”的城市發展總體戰略,建設了滬寧高速公路常州段、外環線、常州民航機場、長江常州港萬噸級通用碼頭、常州火車站改擴建、京杭運河常州段整治等壹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常州地區的程控電話網、光纜通信和移動通信網已經開通,城鄉電話普及率為22.3部/百人;長江引水、汙水處理、供氣、魏村水利樞紐等工程也相繼建成;舊城改造、城鄉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市容市貌、環境、交通秩序、社會治安和城鄉面貌明顯改善,被創建為國家衛生城市。早在1986,常州就被國家定為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十年來,常州圍繞“培育人、服務人、保護人、造福人”的宗旨,實施了三期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規劃。在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環保等領域完成了400多個社會發展項目,建成了壹批國際學校、劉國鈞職教中心、聾啞學校、廣播電視中心、圖書館、精神病中心、紅梅住宅小區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的實施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組織政府各部門認真研究制定常州21世紀議程綱要,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遠景目標,16可持續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力爭使常州成為壹個有活力的地方。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繁榮,常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近五年,常州居民收入增長最快,消費結構變化最大。199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825元,農民人均收入為4410元,均比1992年增長2.7倍。同時,城鄉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農村提前五年實現了“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城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5.7歲。與國家統計局確定的小康水平12指標相比,全市1994達到小康水平,向初步實現現代化目標提前進入新階段。常州正在加快實施科教興市、外向帶動、城鄉協調發展三大戰略。根據“九五”計劃和2010遠景規劃,常州將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到本世紀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6543.8+000億元,人均GDP 2.8萬元;第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58:38;科技進步的貢獻,工業50%以上,農業5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在20%以上;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654.38+0.35萬元,農民年平均純收入6000元。到2010年,提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成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市。

尋求收養

  • 上一篇:中考議論文素材:關於“禮貌”的典型論據
  • 下一篇:小插畫-彩鉛手繪56:小精靈,附步驟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